贵州省望漠县石屯镇下坪寨小学
【摘要】在小学作文教育中,学科教师还可以要求小学生们去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的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学科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和动作等并全部提出要求。一是引导学生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二是要认真进行观察并要细致;三是指导他们学会比较观察。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如何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的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等不同特点进行细致用心去思考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使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跃然于学生的作文上。
【关键词】写好 熟悉 人和事 小学作文 教学 关键
在新课程标准中,小学作文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小学生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不少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持害怕的心理、敷衍心理、应付心理,总觉得老是无话可说。更不要说写了,究其原因,除了他们不留心去观察、除不用心仔细观察之外,缺乏基本的写作技巧也是一个大问题。笔者认为:如何指导小学生去学会观察生活,如何去教会小学生基体的写作技巧,不仅能让小学生们能写好作文,而且对培养小学生的生活热情、提高小学生喜欢写作文的兴趣,也是大有帮助提高他们写作能力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学科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去学会观察。
在小学高年级及初中学生中出现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了解、知道、熟悉周围一切事物,成了他们一生中的最爱。教师抓住这一心理及特点,学科教师还可以要求小学生们去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的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学科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和动作等并全部提出要求。一是引导学生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二是要认真进行观察并要细致;三是指导他们学会比较观察。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如何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的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等不同特点进行细致用心去思考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使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跃然于学生的作文上。
其次,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得比较透彻、认识深刻、感受很深在身边的人和事,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让学生就能准确地把握住人物的个性特征,才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才会具有感人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接触得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就能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他们熟悉的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一是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二是写人物怎样说话,怎样做事;三是对人物进行形象描绘。这才能逐步引导学生去认真写好熟悉人和事。
再次,认真教给小学生的几种叙述的方法。
首先是顺序。从前到后,线索清楚,但教师这样引导容易让学生写成流水帐。这就需要学科教师怎样强调如何写好熟悉人和事,才能达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二是倒叙。将事件的结局或突出点放在开头,然后,再从前到后。事件最好是时间跨度大的。把握写好悬念。三是插叙。在本件事叙述中插进另外一件有关的事,然后再按原来的事来接着写。插叙不可先宾夺主。四是补叙。对本件事前面还未叙述的一部分在后面继续给予补充完整,这样才会对读者有个交待。 .
最后,指导学生学会景物描写的方法。
关于人物描写,有这样两点: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二是环境描写。1.自然景物描写。包括时序节令、自然气候、山川湖海、动物植物等描写。2.社会环境描写。(1)某种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2)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气度、色调等描写,用来烘托人物的志趣、气质和情操等。3.场面描写。对有中心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描写。4.细节描写。对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进行的描写,才能达到理想作文的标准。
总之,引导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还需注意选材、立意、结构、情感等方面的要素下。学科教师应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对各种场景、事件熟悉的程度实际性的循序渐进地传授如何写好作文的技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们的作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超主编《小学生作文写作指导》一书中(39-45页)2009.6.第一版 贵州教育出版社
[2]蔡仪著《文学写作常识》一书中(16-26页)1987.3 第三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3]辽宁大学中文系七七年修编写的《文学描写词典》一书中(441-445页)(整体肖像的细节描写)1982.8.第1版,中国青年出版社。
论文作者:李首平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人物论文; 小学生论文; 写好论文; 教师论文; 熟悉论文; 学生论文; 人和事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