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四一医院急诊科 陕西西安 710089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重点将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作为调查主体,依照其入院先后,将患者合理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0例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效率对比于对照组而言更高,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等指标均小于对照组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28/3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70.00%(21/30),两组间差异可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具有显著的影响,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抢救效率,值得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路径;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指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坏死,属于急诊科常见疾病,患者常表现为持续性胸骨后或者是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严重时将出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甚至于危及患者的生命【1】。根据研究证实,急诊护理路径能够及时的改善患者的情况,缩短其就诊的时间,属于较为科学的方案。此次研究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在对其合理的分组之后,判断实施不同护理干预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是此次调查的主体,所选患者均符合相关病症诊断标准。患者的年龄均大于等于18岁,排除合并其他严重性病变者,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此次研究知情,此次研究获得了医院伦委会批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将其划分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的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61-75岁,平均年龄是(69.57±11.56)岁。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63-77岁,平均年龄是(70.32.57±10.53)岁。两组患者的详细资料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无法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存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也就是对患者展开二十四小时的心电监护,分析其呼吸、心跳和血压的情况,严格的按照医嘱落实镇痛治疗。
研究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路径,主要是在术前,积极的落实各项准备工作,若是患者出现了紧张及焦虑的情绪,应该及时的展开心理疏导,根据医嘱使用镇静剂【2】。为保证患者及其家属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需要当患者病情趋向稳定时,普及健康知识。在术中进行监测护理,主要是行冠状动脉内压力监测,因为术中需要重视心电图的监测全过程,特别是患者的冠状动脉内压情况,所以必须采取积极的针对性护理方案【3】。术后卧床护理需要在患者卧床休息超过72小时后执行,护理人员需要督促着患者保持着平卧位,联合心理辅导,让患者的情绪逐渐稳定,从而更好的度过术后卧床期。指导着患者及时的服用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落实溶栓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抢救效率可以从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综合考量。使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使用的是SPSS20.0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借助于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使用的则是%表示,采用t值和x2值检验,P﹤0.05证明差异显著且能够体现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效率对比于对照组而言更高,分诊评估时间(1.24±0.53)min、急诊停留时间(11.25±0.43)min、急救时间(36.57±3.67)min均小于对照组的患者(4.43±0.56)min、(21.35±0.38)min、(65.35±3.57)min。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28/3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70.00%(21/30),两组间差异可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比较急躁,应该在短时间内采取合理的救治方案,护理人员也应该积极的落实各个环节,构建起更为科学且合理的急诊护理路径很关键【4】。在常规护理方案中,护理人员仅仅扮演着配合者的角色,导致护理工作的实效性并不明显。急诊护理路径经由护士长及存在护理经验的工作人员联合制定而成,方案更为科学,可以保证护理工作的效率明显提高【5】。
此次研究中,重点分析的就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所选取的调查对象是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合理的分组,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的具体效果。据研究结果证实,在研究组的30例患者接受了急诊护理路径之后,其抢救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这主要是体现于分诊评估时间(1.24±0.53)min、急诊停留时间(11.25±0.43)min、急救时间(36.57±3.67)min上,经过对比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4.43±0.56)min、(21.35±0.38)min、(65.35±3.57)min的抢救效率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发现研究组为93.33%(28/30),对照组是70.00%(21/30),组间差异能够反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路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具有显著的影响,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抢救效率,值得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钱珊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4):208.
[2]庞凤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05):113-114.
[3]郑春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06):125-126.
[4]王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03):325-326.
[5]王水妹,钟运彩,张艳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3):96-97.
论文作者:吴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急诊论文; 路径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时间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