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当前外贸形势与汇率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汇率论文,形势论文,正确论文,外贸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30.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3544(1999)03—0011—04
我国自1993年实施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以来,GDP 增长速度逐年减缓,从1993年的13.5%降至1997年的8.8%,同时通货膨胀率(CPI)也由1993年的14.7%和1994年的24.1%降至1997年的2.8%, 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但同时经济增长速度也出现了回落惯性。正当我们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时,1997年7 月泰国放弃固定汇率触发了一系列金融危机,东南亚各国货币大幅贬值,给我国出口造成极大压力,经济增长不利因素增多。在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扩张政策之后,1998年经济增长减缓趋势已有所改善,但仍未进入正常增长状态,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仍然低迷,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在这种形势下,有关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普遍存在,有些人认为人民币实际汇率已被高估,名义汇率应该贬值以扩大出口,拉动国内经济增长。为了实现我们的经济目标和选择正确的汇率政策,我们认为,有必要认清当前的外贸形势和人民币的实际汇率水平。
一、当前的外贸形势和人民币的实际汇率水平
一般来讲,出口增长主要取决于实际汇率和国际市场需求,进口增长则主要取决于实际汇率和国内需求。
实际汇率是将名义汇率中两国物价指数相对变化影响剔除后,两国货币实际价值的对比。它是衡量一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汇率高估将削弱该国产品国际的市场竞争力。在直接标价法下,当一国货币的实际汇率高于其名义汇率时,即称该货币实际汇率高估。实际汇率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其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R[,t]=P[*][,t]/P[,t];R[r][,t]=R[r][,t-1]I[*][,t]/I[,t],当t=1时,R[,t-1]=e
式中:
R[,t]和R[r][,t] 分别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直接标价法); P[*][,t]和P[,t]分别为本国和对比国的一般价格水平;I[*][,t]和I[,t]分别为本国和对比国的一般价格指数;e[,0]为基期名义利率(直接标价法)。
在实际应用中,绝对购买力平价通常用于静态分析,相对购买力平价则通常用于动态分析。但用相对购买力平价进行动态分析时存在一个缺陷,即其合理性依赖于基期名义汇率的合理性,如果基期名义汇率不合理,则计算出的相对购买力平价也不合理。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将购买力平价的相对论和绝对论结合起来,即以某年的绝对购买力平价作为基期实际汇率来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在计算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商品中包括可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由于可贸易品对实际汇率的影响较大,因此以可贸易品平价作为基期实际汇率则更为接近实际汇率水平。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是陈学彬以易纲等计算的1995年底人民币兑美元的可贸易品平价1∶7.5作为基期汇率计算出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变动表
人民币/美元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名义汇率 4.78 5.32 5.51 5.76 8.62 8.35 8.31 8.30
实际汇率 5.12 5.04 5.16 5.66 6.72 7.50 7.73 7.67
实际汇率低估 -0.31 0.28 0.35 0.10 1.90 0.85 0.58 0.63
年份1998.8.28
1998.10.15
名义汇率
8.288.28
实际汇率
7.437.38
实际汇率低估
0.850.90
由上表可以看出,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不存在高估,而是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随着我国通货膨胀率的下降,1998年10月人民币低估值增大到0.9元。从人民币对亚洲国家货币实际汇率水平来看, 由于亚洲一些国家货币在金融危机中过度贬值,使人民币实际汇率对其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但我们应注意到,实际汇率的变化应该从一个较长的时期进行观察,亚洲各危机发生国货币贬值过度,其必然会在金融局势逐步稳定的过程中反弹。从近期情况来看,虽然这些国家的汇率仍在发生波动,但这种反弹已日趋明显,人民币对这些货币实际汇率的暂时高估将会逐步消失。
表2 中国出口增长与世界进口增长表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中国出口增长(%)40.1 32.7 21.5 1.4
-0.4 17.6
4.6
世界进口增长(%)25.2 21.4 -0.6 -5.6 -2.6
5.7
1.1
年份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中国出口增长(%)13.1 27.5 20.5 10.6 18.2 15.7 18.2
世界进口增长(%) 9.9 16.5 13.8
7.7 13.4 -0.5
7.3
年份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中国出口增长(%) 8.0 31.9 22.9
1.5 20.9
世界进口增长(%) -1.8 13.9 17.8
4.5
3.3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影响我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一个是实际汇率,另一个是世界进口需求。从表2可以看出, 中国出口的增长率与世界进口需求增长率具有高度相关的关系。在1979—1997年,中国出口年均增长速度为16.7%,比世界进口总额年均增长速度7.8%高出1倍多。除个别年份外,中国出口增长速度的波动与世界进口需求变动趋势基本一致。1998年我国对外出口增幅下滑,主要原因是东南亚各国的进口需求下降导致对它们的出口大幅减少,而我们对欧美市场的出口则仍保持增长,见表3。
表3 1998年1—11月中国出口变动情况
出口市场东盟5国
香港
日本
韩国
美国
欧共体
出口增长率(%)-12.9-9.1
-9.7 -33.7
14.217.2
资料来源:外经贸部研究院
在我国的出口市场结构中(1997年数据),对亚洲市场的出口占总出口的56.9%,其中香港占24%(出口香港的货物有相当部分转口欧美市场);对欧洲市场的出口比重为15.9%;对北美洲的出口比重为18.9%,其中美国占17.9%。由此可见,只要占世界经济60%以上的欧美经济不发生严重衰退,我国的外部经济条件就不会严重恶化。但从目前情况来看,1999年我国的出口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受危机打击的亚洲各国1999年经济虽会有所好转,但是经济增长率仍然很低,因此对我国产品需求增加的可能性很小,我国向东亚地区的出口下滑已基本成为定局。
2.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1998年下半年爆发的俄罗斯债务危机及1999年1 月发生的巴西金融动荡进一步影响欧美等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减少了这些地区的进口需求。另外,随着1999年欧元的启动,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从外部进口的商品会相应减少。因此这些市场的需求对我国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有所减弱。
3.东亚各国货币贬值已明显进入“J 曲线效应”的“数量调整阶段”,这些国家的出口已有了较大增长,贬值带来的竞争优势也开始显现。1999年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其在“第三方市场”上给我国出口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有所增大。
从进口方面来看,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的进口增长率与GDP 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的相关程度非常高,而实际汇率的变化对进口增长的影响则较弱,这说明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变化对进口的拉动作用很大。
二、正确选择当前的汇率政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1999年我国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而国内市场投资增长乏力、消费需求疲软等因素又进一步加大了出口驱动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有关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普遍存在,要求人民币贬值扩大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呼声也愈来愈高。一般而言,一国货币的对外贬值可以提高该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产品出口数量,改善该国国际收支。但这需要一定条件,不同的外部经济环境和不同出口结构的国家货币贬值的效果都大不相同,有时甚至会出现负效果。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出口结构来看,人民币贬值对扩大出口作用有限,而且还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主要原因是:
1.如前文所述,1999年国际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将放缓,同时其进口需求弹性也会相应降低,这将削弱人民币贬值的扩大出口效果。
2.金融危机中的贬值效果与正常的贬值效果不一样。人民币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货币,对亚洲金融局势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人民币的贬值很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竞争性贬值,从而抵销贬值的效果。况且,贬值的扩大出口效应存在一个“时滞”问题,一般是6—9个月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将使贬值的出口扩张效果趋于不明确。
3.在我国的出口结构中,一般贸易占43%,加工贸易占55%(1997年数据)。由于加工贸易所需的中间投入品大部分是进口品,故汇率变动对该部分成本影响很小。加工贸易的国内成本部分主要是劳动力成本,我国在这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因此,人民币贬值对扩大加工贸易出口的效果不明显,其影响的主要是占出口43%的一般贸易部分。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在78次汇率下调中,对改善贸易收支产生正效果的有38次,负效果的有39次,零效果的有一次,汇率下调对改善贸易收支效果较不明显。
但是人民币贬值给整个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却比较明显,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民币贬值极有可能带来通货膨胀,引发社会问题。在纸币流通制度下,货币的对外贬值将通过货币工资机制、生产成本机制和收入机制等导致国内工资和物价上涨。有人认为目前国内失业率较高、GNP 缺口较大,“适度”贬值不会带来通货膨胀,即使有也只会发生“温和”通货膨胀,可以缓解国内通货紧缩的局面。这种想法从理论上似乎行得通,但却缺乏可操作性,其原因在于“适度”二字不好把握。人民币汇率的小幅贬值不但对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不明显,反而可能引发进一步的贬值预期,导致资本输入减少和短期资本外逃。贬值幅度过大则将引发通货膨胀,因为目前我国外贸依存度已达37%,经济机体中仍存在着企业高负债和银行呆坏帐等不健康“泡沫”,再加上近年来一系列扩张政策的滞后效应,产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极大。由于通货膨胀成因复杂以及通货膨胀预期等因素推波助澜,很难将其控制在“温和”范围内。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效益普遍低下,失业问题日趋严峻,通货膨胀很可能引发社会问题,不利于安定团结。
2.人民币贬值引起的外国直接投资利润外逃可能破坏我国外汇管制,并加大外债还本付息负担。贬值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取决于贬值后人们对该国货币汇率变动的预期。当贬值引起汇率将进一步贬值的预期时,将导致资本外逃;当人们以为贬值已使该国汇率处于均衡水平或认为过度贬值时,将引起资本流入。目前国外对我国经济基本面并不看好,贬值很可能引发进一步的贬值预期。现在国外直接投资的投资利润已达到每年2000亿元人民币,总数20000亿元人民币的水平, 只要贬值预期引发部分投资利润集中兑外汇汇出,就足以破坏我国外汇管制。从另一方面来看,贬值还将增大我国外债的还本付息负担,不利于国内经济发展。
3.人民币贬值将引发亚洲新一轮竞争性贬值,给香港联系汇率制造成巨大冲击。在亚洲,抵御金融危机蔓延的关键是中国和日本的汇率政策,一旦中国允许人民币贬值,东亚5国将无法维持其经济均衡, 其结果是引发新一轮竞争性贬值,这将沉重打击香港的市场信心。市场信心的全面逆转将使货币投机冲击演变为全社会大规模地放弃本币,追逐外币的资产结构转换行为,引发香港的货币危机。当香港当局的汇率政策与其他经济目标严重抵触时,很可能迫使当局调整或最终放弃联汇制,这不利于香港的繁荣稳定。
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舍弃局部利益而把握好全局得失,是我们选择汇率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则。综观全局,在当前形势下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必要的而且有利的:
1.有利于提前结束亚洲金融危机,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也愈来愈高,稳定的外部环境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日益重要。1997年东南亚各危机发生国货币大幅贬值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成为亚洲抵御危机的最后一道防线。着眼全局,为了使亚洲金融危机能被中国、美国和日本所逐渐化解,防止其扩散发展成为世界性经济萧条,人民币保持了汇率稳定。为此,我们承担了一定风险和付出了相当代价。1998年情况表明,东亚5 国的经济都出现了复苏现象,其货币兑美元汇率有了不同程度的升值,利率逐渐回落,出口增长也已恢复,这说明我们当初所做的努力已初见成效,此时我们若进行人民币贬值,那么以前作出的成绩和付出的代价都将付诸东流,这与我们的初衷是不符的。
2.有利于树立人民币良好形象,为实现自由兑换奠定基础。人民币过去由于名义上不能自由兑换一直受到轻视,实际上人民币已在亚洲周边国家自由兑换,并成为重要的亚洲货币,目前是人民币、港币和美元在支持着亚洲金融局势的稳定。此次危机表明,中国不但敢于承担维护世界经济秩序的责任,而且有能力承担这一责任,这不但为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提高了东亚各国对中国的信任程度,并增加了中国加入WTO的谈判筹码, 这都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有着广阔国内市场的经济大国,不同于“东亚模式”的出口导向型中小国家,因此我们不能仅从出口这样低的层次来看待人民币问题。通过前文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人民币贬值弊大于利,坚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正确决策。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真实汇率仍保持低估;国内物价稳定,利率水平与美元利率相当;外汇储备充足,国际收支保持顺差趋势;亚洲各危机发生国货币汇率也逐渐反弹。这些都说明人民币至少在一两年内没有调低汇率的预期和必要。
三、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对策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汇率由升值预期变成贬值预期,这种预期的长期普遍存在,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这说明国内外投资者和居民对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并不看好。因此从长期来看,有效解决经济基本面问题,是树立信心消除贬值预期的根本。从短期来看,则是止住出口下滑趋势和完善外汇管理打击非法外汇资金流动。目前我们主要应采取以下积极措施:
1.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加快出口退税速度。提高出口退税率,能明显增强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但其受国家财力的制约,故必须全面考虑,审慎决策。我们目前提高出口退税率,应主要针对销往欧美地区的出口产品。因为东南亚地区和日本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进口需求弹性下降,对出口该地区的产品提高退税率意义不大。同时,还应加快退税速度,简化退税程序,减轻出口企业利息负担。
2.扩大出口信贷规模。由于大型机械设备和成套项目的产品价值高,交易金额大,故加强这些产品的出口对国内的生产和就业影响较大,扩大出口信贷规模可以增强该类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过去我们实施的主要是卖方信贷,目前应该考虑适当扩大买方信贷规模。
3.改善产品出口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影响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因素不仅有价格,还有产品的品种、技术含量等非价格因素。这些非价格因素一方面在出口竞争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另一方面又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因此应充分利用产业扶持、政策优惠等手段,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转变。
4.完善外汇管理,打击非法外汇资金流动。由于人民币贬值预期的长期普遍存在,人民币黑市汇价大幅贴水。在利益的驱使下,骗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活动时有发生,而且数额巨大,给人民币汇率稳定造成较大压力。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完善经常项目的管理手段,加大资本项目的管理力度,围绕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和人民币汇率稳定,加大力度打击非法外汇资金流动。
5.启动国内需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逐步消除人民币贬值预期。在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我们应在继续扩大出口的基础上,转向以内需为主,通过开拓和细分国际市场,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加快经济体制转换和经济结构调整,把我国经济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到集约型发展的道路上来。随着国内经济基本面的好转,人民币贬值预期自然会逐渐消失。
收稿日期:1999-04-09
标签:汇率论文; 实际汇率论文; 汇率变动论文; 汇率贬值论文; 香港汇率论文; 人民币贬值论文; 汇率改革论文; 货币市场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当前汇率论文; 名义汇率论文; 外汇论文; 人民币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