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个人边界的意识觉醒与自我认知
——以《拒绝,没那么难》的教学为例
吴天天
摘要 :部分中职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对自己的能力范围了解不清晰,缺乏个人边界感,从而导致无法拒绝别人等人际交往问题,这种状况下,人际交往方法的学习效果甚微。在心理健康教学中,教师通过互动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让方法走向应用,帮助学生真正建立起健康的社交情绪环境。
关键词 :个人边界;自我意识;拒绝;人际交往
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课不仅应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同时应关注学生在校期间实际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从心理健康的层面认识自己的发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也是心理健康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的重要使命。我们在日常的观察中发现,有的中职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陷入困惑,因而试图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职生普遍的问题,并在教学中借助相关的内容给学生提供指导。
一、中职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调查和分析
(一)人际交往问题调查及原因探究
从1岁多开始出现自我意识,人开始了漫长的社会化的过程,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每天都会遇到的便是人际交往,无论是与父母的交往或是与自己的交往、与同伴的交往,再长大一些开始与老师长辈的交往,进入社会之后开始了与同事、领导的交往,无论是哪种交往,或许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而一些困惑是从学生时代就出现的,甚至是小时候与父母的交往方式造成的,所以从学生的问题角度入手去帮助他们健康进行人际交往非常重要。
1.人际交往问题
我校为了研究学生与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问题,开展了一次全校规模的开放性调查,调查题目是“在与你的同学交往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问题或者困惑”。调查者将所有问题进行输入,再归类,最后发现两类问题具有普遍性,无论是男生、女生,或是各个年级,都会有不少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有57%以上的学生写到该类问题中的一种,第一类是“无法融入部分集体”,第二类是“无法拒绝别人的要求”。
高校体育教学与专业课的教学存在着各方面较大的不同,但是在体育教学中也按照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一样进行相应的评价管理,并融入学生评教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大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根据查阅到的文献,关于“拒绝”的教育大部分集中在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落脚点在拒绝别人的方法上。而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仅仅了解方法是不能彻底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的,学生需要自己发现无法拒绝别人的原因是什么,为自己建构积极的心理环境,从而学会面对自己的想法,学会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
由表11说明,土样1土壤中添加2%土壤修复剂Ⅰ(D)时土壤中的重金属锌、铅、铬、铜、砷、镉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在种有马铃薯的土壤区域主要污染物锌含量下降幅度最大,下降值为107.0mg/L。在种有刺儿菜的土壤区域主要污染物砷含量下降幅度最大,最大值为3.8mg/L。
2.拒绝问题的原因探究过程
随机抽取学生进行简单的访谈,了解学生无法拒绝别人的原因,再进行统计分析,83.5%的学生提到“怕影响友情”,81.9%的学生提到“怕对方不高兴”,78.2%的学生提到 “是个小事情”(其中88.9%的学生补充自己还是会不高兴),70.2%的学生提到“觉得拒绝没有面子”。综合来看,这几类想法都可以归结为同一种想法——为别人考虑,为别人负责,因而忽略了自己的情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其背后的问题是个人边界感不足。学生反思自己的个人边界,找到个人的问题所在,才能正确运用人际交往方法,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二)中职生明确个人边界的意义
在心理学中,更常见的是提到“自我意识”,实际上发展自我意识也就是建立完善个人边界的过程。一般来讲,每个人2岁左右自我意识出现,开始认识自己和别人是独立的,开始去探索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但是逐渐地,家长开始告诉孩子,你不能做这个,你不能这样,你这样做我会生气……孩子逐渐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自己是否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青春期又是自我意识容易发生混乱的时期,想要成熟、独立的想法与未成熟的身体、心理之间的矛盾造成自我意识冲突,出现个人边界感不明确,如果这个阶段不清晰自我意识,不明确个人边界,那么很容易造成人际交往的问题,比如该自己负责的事情不负责,而过度去关注别人的情绪,去侵犯别人的边界而不自知……所以明确个人边界是解决许多人际交往问题的前提,目的在于维护自己的边界,不侵犯别人的边界,建立一个健康的社交情绪环境。
在心理学中,个体能够发现自己和除自己以外的世界的不同,能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能分清自己和他人,能意识到自己和他人是独立的,那么我们就说这个人是具有个人边界感的。在社会学中,个人边界是指个体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既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简单来讲,就是能区分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为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任。
本研究旨在探讨喉源性咳嗽患者的局部病理改变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上采用中医治疗喉源性咳嗽提供有力的借鉴和帮助,为此,针对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收治的600例喉源性咳嗽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二、《拒绝,没那么难》的教学分析
根据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学生调查,既然个人边界是人际交往问题的共性原因,但是如果仅仅讲解个人边界其实效果不佳,心理健康活动课有一个板块便是自我认识,并没有结合人际交往进行分析。从问题出发,寻找根本原因,那么教学设计也能回归问题现象,从无法拒绝别人的现象出发,共同探究其根本原因之一——个人边界感不足,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更加容易接受拒绝别人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也能从一个问题引发学生对其他人际交往问题的思考。
A)很高(超过5种学习方式)B)比较高(3-4种方式)C)高(2-3种方式)D一般(1-2种方式)E)很低(0-1种)
(一)设计理念
2.认知、感悟
2.教学重难点
应该如何评价网络文学?20岁以后的网络文学,将会如何发展?或许我们可以具体事件为“观测点”,做一个大概的预想。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中职二年级的学生。根据调研发现,有57%的同学都提到了无法拒绝别人的问题(比如同学用自己的东西、借钱、邀约自己做一些事情等)。经过访谈发现,学生无法拒绝别人的原因主要有:没有答应别人会愧疚,觉得别人会生气,觉得拒绝了别人不够义气,担心友谊被破坏等。因为担心无法维持与同学的良好关系,而压抑自己的感受,但是长期下来,并没有得到我们预想的结果。学生的担心与困惑其实很多成年人也有,根据问题导向去查阅文献,了解学生为何会有这些担心,为何会不去拒绝别人,实际上都是因为个人边界感不足。缺乏边界感会造成学生对别人情绪和行为负责,于是在拒绝别人的时候常会想到别人的感受,于是不断被别人侵犯自己的空间。学生并未意识到自己缺乏边界感或者在侵犯别人的边界,所以会无法拒绝别人,或者认为自己的要求别人就一定要满足。所以在与同学的关系处理中,除了人际交往的沟通方法外,具有边界感、清晰自己的边界非常重要。
雪花漂在水上 On the river, snow flakes are lonely drifting
(三)教材解读
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以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辅导为主要学习内容,自助性和发展性是其基本特点。本课选自国家规划教材《心理健康》(俞国良主编),其中第四单元13课——愿友谊地久天长,主题是“学校中的我”,涉及与同学、异性、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处理等内容,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同学的相处方法,反思与同学出现沟通障碍的原因,为之后学习其他人际关系的处理奠定基础。结合我校具体情况设计本课,旨在从问题现象出发,找到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元素——个人边界,引发学生对个人边界在人际交往中作用的思考。
(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通过故事分享,感受个人边界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用语言的形式表达个人边界,初步掌握拒绝别人的方法。
分别于2016年6月2日9∶00—15∶00,6月26日10∶10—11∶30、14∶00—15∶00,7月27日9∶20—11∶40,每隔20 min测1次育苗绿棚、黑棚、对照的光照、温度、湿度;7月14日10∶05—11∶25每隔10 min测1次数据。温度、湿度计量采用ELECALL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VC 230型号温湿度计,光照度采用TECMAN公司生产的TM830M型号照度计测量。
情感态度观念:思考自己的边界感状况;重新思考拒绝别人这件事的态度。
运用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初步掌握拒绝别人的方法,以维护个人边界。
苏轼无疑是爱酒的,他所造的蜜酒尽显他热爱生活,风趣幽默的人生境界。他豪气地饮酒却又不沉溺其中,饮酒赋诗,写下对生活的赞美和祝福,表达自己的豁达情怀。正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是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间绝版。”
教学重点:通过案例以及自身的经历,共同探讨无法拒绝别人的原因——个人边界感不足。
教学难点:通过案例讨论针对不同的事情,学会如何拒绝别人,也就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边界。
(五)设计思路
1.导入
通过2岁小孩常说“不”和中职学生难说“不”的比较导入主题,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人际交往中,很多学生常常会面对别人的请求或要求,而有时自己想拒绝,却由于各种原因妥协,随着自己的不断妥协,越来越找不着自己。本课的设计坚持以学生发展性需求为根本,从不会拒绝别人这个问题现象出发,寻找深层次原因——个人边界感不足,而这个原因对人际关系有重大影响。其次,在课堂设计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寻原因以及学习方法。最后,在教学实施中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通过观看视频、分享经历,引发学生思考无法拒绝别人原因,以及妥协之后的情绪体验,再将拒绝别人和不拒绝别人的原因进行比较,理解无法拒绝别人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个人边界感。
3.体验、运用
认知目标:了解无法拒绝别人的原因;认识个人边界的含义。
1.教学目标
(六)教学方法
教法:案例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小组讨论。
(七)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首先,教师可根据课堂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以及在小组讨论活动中学生能否找到更多的解决情绪问题的办法。其次,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的课后观察与评价,看学生在情绪上是否较以往更加稳定、积极。
学生自评:在课堂最后的总结部分,学生报告自己对本堂课的感受或收获,根据学生的总结情况进行评价。
颜悉达通过考察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现状,提出应全力发展农业为主的生产教育。他认为,中国是“小农的自然物佃租形式的经济基础”,“应该以农业生产为教育的全部着眼点”,尤其应注意适合农村改经济基础的技能教育,使农业生产教育成为复兴中国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12]。
三、《拒绝,没那么难》的教学设计
四、教学反思
(一)教学中的重要经验
本课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养。
本次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选择适当的素材、生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各个环节逻辑思路清晰,逐步深入,教学方法灵活,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构建知识,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优化的思考
本课引发了学生对个人边界感的认识和对人际交往影响的思考,课后的反思和实践更能体现本课的价值。教学效果要将学生课上的反响和课下的行为结合起来考查。
在教学的反馈和实际的观察中发现,男女生无法拒绝别人的事情有差异,为更贴合学生的体验,教学案例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性别差异有所兼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4289(2019)08-0054-04
(作者单位 :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成都610091)
标签:个人边界论文; 自我意识论文; 拒绝论文; 人际交往论文; 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