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义安区金凤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设计理念与实施效果成效分析论文_吴旭凌

铜陵市义安区机电管理站 安徽铜陵 244100

摘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的丰富和发展,是顺应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新常态的产物,需要从建设理念、理论基础、技术体系、组织管理、运行管护等多方面去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

1 流域概况

金凤河小流域位于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东部的钟鸣镇境内,长江冲积平原皖南山区低山、中山的过渡带。金凤河小流域属于长江流域,黄浒河支流,流域总面积29.58km2,涉及钟鸣镇金凤和九榔2个行政村。项目区位于义安区东部的钟鸣镇,钟鸣镇总土地面积154km2,项目涉及钟鸣镇金凤和九榔2个行政村,项目区共有2045户,总人口6412人,其中农业人口6320人,非农业人口92人,人均纯收入8500元。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小流域内的群众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因陋就简地建设了一些蓄水保土工程:如修建农田、砌筑石坝、顺河造田、旱地改水田、修建了山塘等,并配套修建了一些沟渠等。由于近年发改委、财政、林业等部门各种项目的实施,使小流域内基本消灭了成片荒山,营造了一些用材林及少量的经济林,修建了部分土石坎梯地,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水土流失。但是项目区内牡丹园排水等未配套齐全,依然存在着一定的水土流失。鉴于金凤河小流域山高坡陡,山体风化程度低,土层瘠薄,山坡上部多石,下部多土,地形复杂地质多变,沟谷纵横。流域土壤侵蚀总体呈轻度侵蚀,但泥沙下泄带来河道淤积及对水体影响严重,金凤河小流域水田、经济林比例较高,化肥农药大量施用,其残留随地表径流直接进入河道,造成水体水质污染。因此对该流域进行生态清洁小流域重点治理势在必行。同时规划金凤村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对生态建设提出严格的生态、清洁的现代乡村建设目标。围绕金凤村美好乡村,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具有积极的生态意义,更具有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的社会价值。

2 建设的原则及设计理念

2.1 建设原则

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村的综合治理的原则,必须在确保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并不断创新,丰富、完善防治措施。

(2)坚持与美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将人口密集村落的生活污水、垃圾的污染作为影响美好乡村建设的主要难点,突出防污治污措施,从拦截、滞纳、消解、入手,美化庭院村落,保障村庄环境清洁、流域水体清洁为原则,

(3)坚持与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相结合的原则。从防治面源污染的要求出发,重新认识和布设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现水土保持与防治面源污染相统一。

(4)坚持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发展主导产业,培育区域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

2.2 设计理念

根据金凤河小流域的特点,按山坡、沟谷地貌类型,因地制宜并按水土保持原理和景观生态学等原理进去设计布局设置治理措施,以金凤河及其主要支流为重点,在预防监督的基础上,以“拦、截、排、涵、蓄、引”等径流调控为核心,形成“三道防线”立体配置和“点线面环扩”平面布置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防护措施体系,营造重要生态屏障,建设金凤河沿岸生态廊道,打造金凤村生态文化村。

(1)在低山、坡上部及人烟稀少地区,实行全面封育管护,禁止人为开垦、盲目割灌和放牧等生产活动;实施生态移民,减少人为活动和干扰;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形成坡面第一道防线;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浅山、山麓、坡脚等区域,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控制化肥农药施用,发展生态农业,减少面源污染,规范开发建设活动,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建设小型水利水保设施,因地制宜加强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人居环境,建立坡面第二道防线;在河道两侧,保育植被,恢复湿地,清理河道垃圾、障碍物,恢复景观生态,有效发挥灌木和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功能,维护河道及湖库周边生态平衡,控制侵蚀,改善水质,美化环境,构建第三道防线。

(2)“点线面环扩”平面配置

规划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紧密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山、水、田、林、路、草、房、厕、池、管线统一规划,制定了以居民点为中心,以道路为骨架,以山坡为面的工程实施路线,建立近、中、远环状结构配置模式,村庄房前屋后发展种植、养殖等庭院经济和四旁植树;居民点附近建立以水平梯田、水浇地为主的粮食生产和经果林开发区;远离居民点的地带建设以乔灌草相结合的河道整治区和燃料、饲料基地;中间地带粮、林、草间作,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和耕作措施相配合。

关于金凤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措施体系的布置见下图。

金凤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措施体系框图

3 实施成效分析

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设计水平年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0%,土壤侵蚀量减少70%,土壤侵蚀强度为微度侵蚀;林草覆盖面积增加,林草保存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90%以上,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管护力度,水土保持工程安全渡汛,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在90%以上;小流域内综合侵蚀模数控制在200t/km2•a以内,拦沙率达到85%以上;

(1)显著的生态效益: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成后,各项治理措施全部发挥效益时,年可保土1.59万t,流域内年侵蚀总量由2.09万t下降到0.9万t,年减蚀率达到60.0%。年蓄水总量达到22.3万m³,有效地减少了地面径流和土壤流失,保护了土地肥力,提高了土壤水份,增强了抗旱能力。项目区林木覆盖率将由81.41%提高到86.26%,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由于植被率的提高,森林的蒸腾作用,将使大气湿度增加,改善了地面小气候。森林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林草植被的增加,给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的场所,利于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

(2)良好的经济效益

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修复,为当地种植牡丹园大户、种稻农户带来了可持续的经济效益,2018年周姓承包牡丹园大户,就光牡丹药材收入就达到100多万元,同时带动村里劳动力就业增加收入,同时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改善了流域水环境,对部分道路进行了绿化,从而吸引了来自周边城镇的游客观光游玩,给当地百姓也增加了可观的收入。

(3)社会公认的社会效益

该项目实施后,各类措施均发挥效益,将产生很突出的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可减轻对下游洪旱灾害,减轻泥砂淤积危害,减轻干旱对农作物生产的威胁,保护土地不遭石砾化,提高土地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调整农村生产结构,提高环境容量,缓解人地矛盾,适用市场经济要求,实现贫困地区各项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县生态立县战略,促进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对金凤河小流域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的综合整治,有效地控制了面源污染,使义安区金凤河流域出境水质达到国家优良水质标准。为下游提供高标准水源,同时还可改善农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土地利用率达到90%以上、土低产出率提高,加上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使项目区的群众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保持了农村的稳定局面,促进了项目区经济社会的进步,加快了美好乡村建设步伐,也将促进科技、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使项目区群众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从而全面推动项目区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项目的实施,还将减轻项目区及下游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威胁,缓洪减沙效益显著,使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逐步好转,流域内群众过上安居乐业的小康生活

结语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的丰富和发展,是顺应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新常态的产物,需要从建设理念、理论基础、技术体系、组织管理、运行管护等多方面去探索和实践。为此,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科学、准确地定义生态清洁小流域,并明确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二是要完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规划内容,用系统的、包容的、协调发展的思路,做好顶层设计,尤其是要抛开行业界限、部门界限,制定出一个流域或区域的生态清洁准则;三是要做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基础工作,完善监测手段,建立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期能准确评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效,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四是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尤其是要整合环境保护、城市建设、水土保持、农业开发、扶贫攻坚等各行业的先进技术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毕欣,于维坤,尹炜,等.小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及其控制对策环境科学与技术[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32(7) :201-205.

[2]阳志学,邓育江,孙雪文.小流域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研究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18,10(2) : 89-111.

[3]时丕生,倪化秋,王万喜.小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探讨[J].水资源保护,2017,21(3) : 46-51.

论文作者:吴旭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铜陵市义安区金凤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设计理念与实施效果成效分析论文_吴旭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