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症诱发原因研究及防治策略论文_王叙明

辽宁省军区丹东第一干休所卫生所 118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病历,总结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应对之策。结果:60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未及时进餐12例、进餐少8例、静脉滴注胰岛素7例、饮酒5例、用药不规范23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4例及合并胃肠炎3例。患者均经指导饮食、急诊处理后血糖水平恢复正常。结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较多,应密切检测血糖、规范联合用药,并建立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乃是预防低血糖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老年糖尿病;低血糖;诱发原因;防治策略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大幅增加,由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大多伴肝肾功能减退,治疗期间易发生低血糖。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较多,如果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心血管疾病甚至死亡[1]。明确各类诱发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以我院60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总结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原因及给予的防治策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临床资料,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60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为(62.3±4.5)岁;糖尿病病程1~21年,平均病程(7.3±2.3)年。其中,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别为8例、15例、4例及3例。糖尿病低血糖诊断标准:血糖水平<2.8mmol/L;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交感神经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经葡萄糖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明显改善。

1.2 患者临床表现 除了合并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及表现为,不同程度心悸、饥饿感与出冷汗为30例,占比50.0%;精神失常、烦躁3例,占比5%;意识障碍、小便失禁、偏瘫及抽搐6例,占比10.0%。患者血糖水平0.17mmol/L~2.8mmol/L,平均血糖水平为(2.3±1.4)mmol/L。

1.3 用药情况 单纯服用磺脲类药物24例,占比40.0%;磺脲类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12例,占比20.0%;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类药物12例,占比20.0%;单纯注射胰岛素治疗12例,占比20.0%。降糖药物方面,口服50mg格列本脲,1日2次;格列呲嗪控释片口服,1次5mg,1日1次;口服格列齐特80mg/次,1日2次,;口服二甲双胍250mg/次,1日3次。

1.4 低血糖治疗 待患者确诊为低血糖后,要求患者立即停止服用降糖药物;症状轻微患者,指导其口服葡萄糖水或含糖食物,用以缓解症状;如患者合并意识障碍,需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40~100ml,并继续静脉点滴5%~10%葡萄糖溶液,然后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积极治疗并发症、合并症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数据用百分率(%)形式表示。

2 结果

2.1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原因 60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未及时进餐12例,占比20.0%;进餐少8例,占比13.33%;静脉滴注胰岛素7例,占比11.67%;饮酒5例,占比8.33%;用药不规范23例,38.33%;合并上呼吸道感染4例,占比6.67%;合并胃肠炎3例,占比5.0%。

2.2 低血糖治疗结果 经口服葡萄糖水或含糖食物后,18例患者症状自行缓解,占比30.0%;其中38例患者经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40~100ml,并继续静滴5%~10%葡萄糖溶液10~30min后症状缓解,占比63.3%;另外4例抽搐、偏瘫及意识模糊患者,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40~100ml后,经静脉滴注5%~10%葡萄糖150~200ml6h后症状缓解,占比6.7%。60例患者未出现死亡病例。

3 讨论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具有进展快、变化快和病情重等特点,如果不及时治疗,则可能出现不可逆转的脑损害,引发心血管疾病,甚至导致死亡,为此需要给予高度重视[3]。在口服用药或胰岛素注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剂量,维持血糖水平在合理区间。

对于出现低血糖的患者,特别是意识模糊或昏迷患者,需掌握其糖尿病史与药物使用情况,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合并症等综合判断,有针对性地给予干预治疗[4]。除了把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还要避免血糖出现较大的波动,避免由于血糖忽高忽低而引发并发症。

除了做好对症处理外,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早晚监测血糖,合理膳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规范用药,不得饮酒、不得抽烟,严格控制病情进展[5]。

综上所述,糖尿病为终身伴随性慢性疾病,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低血糖,轻则引发心血管疾病,重则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低血糖的原因类型多样,需要找准原因合理施策,做到“靶向治疗”,有效缓解症状。

参考文献:

[1]张宏强.中老年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症诱发原因研究及防治策略[J].糖尿病新世界(临床应用),2014,23(09):11-12.

[2]马钜行,姚斌 .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危险因素的认知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238-4240.

[3]戴丽. 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性低血糖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2):163-165.

[4]李玉香,张玲,罗再萍等.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8(03):327-328.

[5]李普庆.中老年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症诱发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15,14(09):109-111.

论文作者:王叙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5

标签:;  ;  ;  ;  ;  ;  ;  ;  

中老年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症诱发原因研究及防治策略论文_王叙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