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从地区性快速转变时期,也是中国人民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度时期。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以史为镜,可以筑牢信仰;以史为镜,可以知荣辱;以史为鉴,可以明方向。为此,文章结合近代史的内容,就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的历史发展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日本侵华政策;演变
从中日战争史的研究中发现日本侵华政策的演变问题仍然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日本侵华历史的研究不仅能够更好的阐明中日学者一直关注的战争责任问题,而且还能够为近几年提出丶中日战争九一八事变开端说提供更要的证明。文章根据日本侵华政策的制定过程,着重对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期间日本侵华政策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一、大规模武力入侵东北时期
日本大规模武力入侵东北时期为1931年9月到1933年5月,这一时期,日本侵略的重点是东三省,在战争上采取的是武力吞并、快速战斗解决的方式,在侵略东北三省的同时打造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对我国东北地区实施了全面的殖民统治。1931年9月18日在东北爆发了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日军以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为借口,占领沈阳。在具体实施操作的时候受张学良不抵抗政策的影响,日本在较短的时间内就逐渐占领我国东北三省土地,严重危害了我国领土安全和国家军事发展。在九一八事件之后,日本和中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增加
由于张学良一再坚持“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军占领。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并为日本地区的全面侵华提供了契机支持。在九一八事件全面爆发之后的几年内,东北三省很快被日本占领,引起了民族人民的愤恨。之后这一天被中华民国视为国耻日。
从上文的叙述发现,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精心策划的有预谋的侵略战争,目的就是要占领东北。1933年5月31日,在日军的侵犯下,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卖国停战协定《塘沽协定》。
二、“华北工作”时期
“华北工作”时期主要是指日本企图使用以武力为后盾的政治谋略把华北五省从中国分离出去,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满洲化的阴谋侵略。“华北工作”的开展代表着日本侵华政策从大规模的武力吞并发展为以武力为后盾的政治分离的转变。在1931年9月到1933年5月占领东北之后,日本开始了对华北占领的发展筹划。
和武力占领东北的策略不同,在战略华北的时候,日本放弃了武力侵犯的想法,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①在当时,日本所拥有的经济、政治力量等不足以开展全面的侵华战争。②本法西斯统治没有建立起来,在国家内部存在政党政治和军阀政治的双重发展局面。③国际上其他国家对日本侵犯中国的抵抗。1935年6月的时候,日本和中国签订了《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条约,在条约中规定中国军队退出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在一时间范围内发展成为非武装区,由此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在华北的 军事力量。10月,日本提出所谓“广田三原则”的对华政策,加紧策划华北“自治”。华北地区陷入沦陷危机。12月18日,为满足日本“华北特殊化”的要求,国民党政府成立了冀察政务委员,但是此举并未从根本上缓解华北 的紧张局势。1936年,日本内阁又提出一个全面掠夺华北资源的经济侵略计 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日本预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预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具体是从1937年1月~1937年7月。在这个时期日本放弃了政治分离华北的蚕食政策,积极准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在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开展军事演习的时候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基本理由,要来我国宛平县来搜查这名日本军人。日本人的这种要求得到了驻守军的拒绝。在此之后,日军立即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1937年11月8日蒋中正下令全线撤退,四天后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
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是由日军演习时的‘枪声’引发的,具有偶然性。但是,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日本的侵华政策相关,在卢沟桥侵华之后导致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从历史发展过程上来看,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又带有必然性。七七事变的整个过程清楚地表明,它是日本政府、财阀、政党的共同意志,是日本大陆政策的必然发展和有计划有准备的行动,是日本长期以来侵华野心的最终全面实施。在1937年1月的时候,日本参谋总部提到要改变对华正常的,准备予以中国以痛击。在同年2月的时候,日本海军军令部部长提出:“我认为现在应该对既定的对华政策进行研究,准备合作和战争两手准备”在3月的时候,日本参谋本部支出日华关系如此恶化,应用一般的手段是不能够调整的,不如采取措施对华以致命的打击。在5月的时候,完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举国一致”的战时政治体制。可见,当时的日本已完全做好了对华战争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四、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的思考
第一,时刻警惕法西斯的复活。七七事变是日本法西斯进行侵略扩张和欧美国家推行绥靖政策的必然结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和平时代我们不应该忘却历史沉痛的教训,要通过经济的强大和合作往来来增强自己抵抗战争的勇气和智慧。第二,保持强大的综合国力。七七事变的惨痛后果暴露了当时中国经济落后的弊病。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发展需要注重发展经济和科技,打造先进的武器设备。在面临敌人的时候不能放松警惕和妥协退让,防患于未然。日本帝国主义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当时的政府软弱无能。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被欺辱的局面,国家需要摆脱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局面,积极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发展综合国力,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当前国家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打造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始终秉承发展是硬道理的基本战略思想,仅仅抓住和利用好一切积极力量,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全面促进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第三,中华民族的团结是战争敌人的重要力量。日本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使得中华民族陷入危机的状态是因为华人在抵抗外敌方面不够统一。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抵御外敌需要增强民族的团结,打造统一的民族统一战线,并通过思想宣传和一系列教育来培养人们形成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华人的爱国热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是中日两国政府关系,以及两国人民和平共处的基础。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的升级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日本对中国的不宣而战,积贫积弱的中国当时只能被动的接受,进而使大片的国土沦陷,而当时的中国当局的不抵抗政策客观上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由此可见,国家经济力量直接决定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只有壮大国家,才能够不再发生他国侵犯我国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魏鹏.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期间日本侵华活动述论[J].兰台世界,2017(07):90-92.
[2]吴鸣.浅析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对日态度的转变[J].大连近代史研究,2015,12(00):123-133.
[3]宋志勇.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日本军方的对华认识与侵华战争[J].南开日本研究,2011(00):208-221.
论文作者:王一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日本论文; 事变论文; 华北论文; 中国论文; 九一八论文; 卢沟桥论文; 政策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