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世界新军事变革背景下的中国军队建设论文

20世纪90年代世界新军事变革背景下的中国军队建设论文

20世纪90年代世界新军事变革背景下的中国军队建设

姬文波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中央军委深刻洞察和把握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确定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制定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行了以裁减员额五十万为主要任务的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提出科技强军战略,强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军队建设质量,实现了我军建设指导方针的历史性转变。军事训练贯彻科技强军战略,全军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科技练兵活动,增大训练的科技含量,推动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使部队应对高技术战争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关键词: 新军事变革;军事战略方针;科技练兵;军队建设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新军事变革在世界军事领域兴起。同时,中国安全环境和军事斗争任务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央军委深刻洞察和把握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确定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积极推进体制编制改革,深入开展科技大练兵,从而把我军现代化建设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20世纪90年代,国际战略格局发生变化,中国安全环境和军事斗争任务也发生重大变化,我军需要适时调整战略方针。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揭示了现代局部战争所具有的高技术特点,全新的现代战争样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军事科学院组织召开了在京军队高级干部海湾战争座谈会,大家认为,世界军事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现代战争正在成为高技术战争。经过酝酿,总参谋部提出了一个军事战略方针调整方案,在杨尚昆主持的军委常务会上进行了研究讨论,形成了共识。不过出于保密角度考虑,新的战略方针内容只传达到大军区主要领导,一直未在全军公开。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成为新一届军委首先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四大闭幕不到一个月,新一届中央军委立即把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上了议事日程。经中央军委研究决定,由江泽民亲自主持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工作,由军委副主席张震直接领导,指派总参谋部、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和中央军委办公厅各自着手文件的起草工作[1]60。张万年总参谋长具体负责研究提出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意见和建议。

1992年12月5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一次小范围的军事战略问题座谈会,分析国际战略形势,审视周边安全环境,为研究军事战略方针“务务虚”。在京的军委、三总部领导和驻京各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参加[2]361。座谈会开了两天,到会同志就总参谋部提交的研究报告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总参谋长张万年在会上发言,分析了当前的战略形势:一是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二是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不可逆转。三是随着多极化的发展,各国在政治、经济、科技上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制衡,对战争的制约作用增大。这就决定了世界大战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仍然打不起来。张万年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很难避免。应付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一个难点[3]365。张震在发言中着重回顾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军事战略方针几次调整的情况,提出了研究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应当把握的原则,强调研究战略问题首先要认清国际形势[2]362。战略方针要服从国家的政治,依照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来确定。关于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基点放在何处的问题,张震提出“要立足于能够打赢一场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一定要审时度势,提高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起点[2]362。经过两天的激烈讨论,大家取得共识,在军事战略方针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内容达成了一致意见。

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在军委常务会议上提出,高技术战争怎么提,要提就提打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海湾战争是高技术战争,但以后的战争不一定都是高技术。海湾战争基本上是空中作战。高技术战争是个方向,一是要花很多的钱,二是技术上确实很高。现阶段还是要打现代化战争,包括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4]1011。经过军委常务会议多次讨论,对不同的意见,采取摆事实的方式,统一了认识,总参谋部正式向中央军呈送了关于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建议。

食用盐中的含量对生产指标要求高,对产品质量影响大,关系着人体用盐的品质和安全,因此,快速准确地分析食盐中的含量对指导生产生活、保证食盐入口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国家标准中食盐中的测定方法有EDTA滴定法[1]、铬酸钡分光光度法[2];另外还有荧光法[3]、硫酸钡比浊法[4]、离子色谱法[5]、ICP-AES 法[6]、容量法[7,8]等仪器改进方法。其中,分光光度法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实验检测,但操作繁琐、分析时间长;大型仪器检测方法虽然手段先进,但常因受经济条件限制而难以在基层单位普及。因此,简捷、灵敏、准确度高的测定硫酸根分析技术方法亟待开发、完善、推广和普及。

1993年1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研究了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我军需要确定的军事战略方针,对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思想,军事战略方针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关系,我军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战略指导上必须把握的基本思想和原则等,做了具体阐述和明确[5]278

可控式二元八木天线阵结合了定向性八木天线和全向性八木天线的优势,在各个方面都将天线的作用提升了很大的高度。它通过一个电控装置将天线阵实现在角度和速度实时转换,改善不同情况下接收信号不良的状况,并且可控式八木天线阵可以对波数进行调控,从而改变天线的覆盖范围区域,以及对船舶实施有效的监控。通过动态调控天线性能,可以实现船舶跟踪,避免时隙冲突,增加通信距离。可控式二元八木天线阵可在海事局VTS的VHF基站、国内甚至全球推广,并且不仅局限于VHF岸站,在船上也可得到应用。

1996年12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提出,我军编制体制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编制体制调整改革,重点放在结构调整和指挥体制改革上[11]2138。为加强领导,完成这一重任,总参谋部成立了全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研究领导小组,由总参谋长傅全有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论证办公室,由分管军务工作的副总参谋长钱树根负责。经过一年的调查研究,拟制出了初步方案。1997年2月,傅全有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审议了方案[10]319

在给予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再予经颅直流电刺激法进行治疗,设置好经颅直流电治疗仪的各项参数,再将阳电极外置于患者病灶半球的口咽皮质头皮投影区,参考电极外置于对侧肩胛部,开始治疗,20 min/次,治疗1次/d,连续治疗5 d后停止2 d,再行下一次治疗。训练及治疗时间为2周。

2.动物园游览时间集中在周末和自由支配时间,这既说明动物园游客来自工薪阶层,又体现出其休闲旅游的典型特征。游客信息获取渠道分散,说明动物园并没有为此过多宣传。但门票价格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游客总体上还是觉得门票价格偏高,而西乡塘区外和多次游览及非周末假期游览的游客对门票价格的敏感度显著降低。

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在战略指导上实行了重大调整,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把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局部战争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二是把军事斗争准备作为我军最重要、最紧迫的战略任务。一旦出现非用兵不可的情况,能够断然出手,决战决胜。三是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抓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我军的威慑与实战能力。在落实步骤上,要分两步走。第一步:调整“八五”建设目标,加强基础建设,展开作战急需项目的规划设计和起步工作,积极稳妥地进行调整改革,为落实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奠定基础。第二步:在“八五”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速度,争取用五到十年时间,基本实现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3]380。1993年6月,中央军委召开作战会议,调整了各战略方向的作战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军事斗争准备和未来作战的基本原则,研究具体落实问题。这次会议后,各战区和各军兵种,也都根据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修订了作战预案,加强了主要方向和重点地区的战场建设[6]636

1994年底,在国家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同时,中央军委成立“九五”计划领导小组,研究论证“九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人民解放军的发展问题,制定跨世纪的军队发展战略和建设规划,总参谋长张万年兼任“九五”期间军队建设计划领导小组组长。从1995年9月至12月,在张万年主持下,领导小组就“九五”计划讨论稿,向全军广泛征求意见,并进行了多次修改。中央军委先后七次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审议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九五”期间军队建设计划纲要》明确了二十一世纪初(2010年前)军队建设远景目标,主要内容是:通过十五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全面实现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的各项要求,使国防实力与军队建设整体水平同我国的国际地位和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相适应[3]517。《纲要》明确提出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在军事斗争准备上,由准备打赢一般条件下局部战争向准备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转变。二是在军队建设上,逐步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3]518。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军建设的各个方面,军事斗争准备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来进行。1996年11月,中央军委首次公布了军队建设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九五”期间军队建设计划纲要》进一步指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是实施科技强军战略[3]520。落实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为世纪之交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及军事斗争准备指明了方向。按照这一转变要求,军队改革进一步向注重质量建设的方向前进。

1997年12月7日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思路[7]88。在对正在出现的信息化战争形态深入认识的基础上,中央军委提出军队现代化建设要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历史任务。新世纪之交,在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推动下,世界军事革命迅猛发展。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面临艰巨任务和严峻挑战。在这个重要历史关口,中央军委把跨越式作为我军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并提出实现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为我军在世界军事领域的激烈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指明了正确方向。

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确定后,全军迅速掀起了一场对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大讨论。中央军委号召全军各级干部首先是高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科学技术,掌握更多的现代科学知识。全军官兵迅速开展了学习高科技知识的热潮。

二、深入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

深化全军教育训练改革,是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必然要求。刘华清在1993年1月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强调,要真正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地位,要突出“四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我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的思想;必须坚持军事训练的中心位置;必须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训练部队;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大力抓好院校建设[8]235。1993年4月,军委副主席张震到部队调研后明确提出,军事训练改革要着眼高技术战争特点[9]

1999年5月,在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发生后,总参领导强调,军队必须把“练为战”的思想和“一切为打赢”的口号化为积极的行动,扎扎实实抓好科技练兵。总参谋部派出工作组,对全军开展科技练兵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为解决部队训练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5月26日,总参谋部举办了一次以科技练兵为主题的电视电话会议。全军师(旅)以上部队领导和武警部队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强调,要加强新的“三打”(打隐形飞机、巡航导弹和武装直升机)、“三防”(防精确打击、电子干扰和侦察监视的)训练[10]300。10月9日至16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总参谋部组织了全军开展科技练兵观摩活动。这次观摩活动,首次演练了实弹打敌巡航导弹、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网络节点攻击等新型战法;首次由训练基地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新的战争法则独立导调合同战术演习,突出了检验性,实战感和对抗性强;首次运用军事训练管理控制系统,对一个师级单位的训练实行量化分析、动态管理,注重信息资源的利用,强化了过程与质量的控制。来自全军各部队的代表通过巡回观摩沈阳、南京、北京军区训练基地先进的导调监控、战场仿真、辅助评估、综合保障和基地管理五大系统,多种规模不同类型部队的实兵实弹演习,新课目演示,运用新技术革新现有装备的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探讨基地化训练、正规化训练、师改旅部队训练的路子,为全军深化科技练兵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采用多态机制的未来态配电网模型管理方案//陈宇星,马志斌,李晨,黄文英,周济,张小娇//(9):201

进入1997年,总参谋部又作出部署,将军事训练改革创新,继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适时催生了科技练兵这一崭新事物。沈阳军区第39集团军的军事训练改革创出数百项科技训练成果,受到总参领导的重视,认为这是科技练兵的雏形,经验具体,成效显著,应向全军普及推广[1]103。中央军委、总部及时肯定了这种群众性科技练兵的基本方向。1998年5月,《解放军报》发出系列报道,首次把“科技大练兵”的口号推向全军。1998年9月25日至29日,总参谋部在沈阳军区39集团军举办“全军运用高科技知识,普及深化训练改革成果集训”,简称“辽阳集训”。“辽阳集训”第一次在全军范围内明确提出“科技练兵”的概念,是全军科技练兵的总动员,受到中央军委领导的高度关注和重视。随后,总参谋部向军委正式提交了《全军运用高科技知识普及深化训练改革成果集训情况》。张万年主持中央军委常务会议,专门讨论这个报告,并决定报请中央批准向全军转发[1]103。10月,军委主席江泽民调阅“辽阳会议”文件,充分肯定该集团军的“科技大练兵”;11月,军委发出通知,要求全军掀起“科技大练兵”热潮。此后,“科技练兵”成为相当长时期我军建设的一条重要指导方针。“科技练兵”是贯彻科技强军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有效途径,是我军训练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为有效地引导和规范科技练兵的健康发展,中央军委及时提出了一整套指导新时期军事训练的新思想,颁发了一系列指导军事训练的法规文件,促进了全军科技练兵的深入开展。

对于2016年11月生效的《巴黎协定》,他说:“在巴黎,各国都表示关注气候变化,但水电设施正在亏损。任何尊重《巴黎协定》的人都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并需要思考这是为什么。这可能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如何调整能源市场,我们需要在世界各地做什么?”

从1993年起,全军紧紧围绕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这个重大而紧迫的历史性课题,在军事训练领域进行了从内容、战法到训法、手段等一系列全面的、力度很大的改革。总参谋部有计划、分步骤连续4年组织了全军性大规模的专题军事训练活动。1995年是全军战法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1995年10月,总参谋部抓住军事斗争准备中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对全军战法研究成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总结论证,在兰州军区举行了全军战法研究成果论证活动[1]96,着重研究创新了合同作战的有效战法。1995年12月,中央军委颁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大纲》,加大了高技术知识和技能训练含量,使训练更加贴近实战。1996年6月,总参谋部在沈阳军区召开全军训法改革成果现场观摩交流活动,重点研究了对抗训练方法,并大力开展了模拟训练。10月,又举办了全军训练器材成果展览活动,对完善训练方法手段进行了成功的探索[1]99。经过4年训练改革,我军基本建立了以新一代训练大纲为标志的训练内容体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可这捣蛋的雨,就像要证明她是错的一样,马上开始滴滴答答到床顶上。床是学生的上下铺,易非在上铺放了个盆子,她又在滴滴答答的雨声中慢慢睡去,她实在太累了。

2000年1月,中央军委转发了总参谋部《关于广泛深入开展科技练兵全面提高部队打赢高技术战争能力的意见》。随后,按照中央军委部署,以总参谋部为主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军科技练兵的情况进行了调研,认为科技练兵活动毕本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1]108。为集中展示全军科技练兵的成果,有效推动科技练兵在新世纪的深入发展,总参谋部决定搭建一个展示全军科技练兵成果的大舞台,搞一次全军科技成果交流活动。2000年10月13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总参谋部以京郊某训练场为主场,在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4地同时同步联合开展了代号为“砺剑-2000”的全军科技练兵交流活动,包括现地演兵、理论交流、网上练兵3项内容。这次交流活动全面展示了全军科技练兵的精品成果,突出了谋求“打赢”这个主题,重点研究了军事斗争准备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深化科技练兵的方向和思路,把“打得赢”作为科技练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积极推动军队体制编制改革

20世纪90年代初,从我军体制编制的现状看,存在规模偏大,机构臃肿、体制不顺、结构不优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制定军队建设“九五”计划时,军委经过认真分析认为,我军三百万的员额仍然偏多,决定再次精简军队员额[7]462,在“九五”期间全军要“减少40万人”。

其次,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考核是评判相关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效果及责任落实情况的重要手段,通过完善考核机制,构建合理的评分机制对于每个护理人员进行评分,通过分数来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考核的过程可以交由管理小组的负责人员来具体执行。

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明确了新形势下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目标和任务,抓住了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正确解决了我军建设和改革的发展方向问题。用这个方针统揽全军各项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这是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重大发展,也是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的深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一方针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实践证明,军委做出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非常及时和完全正确的。

这期间,我军还进行了一系列实战背景下的军事演习。1995年7月至次年3月期间,针对“台独”分裂活动引发的台海危机,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解放军在东南沿海方向举行了一系列震慑“台独”的军事演习,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深远的积极影响,为维护祖国和平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今后三年内,军队员额裁减50万。总参谋部作为主管全军体制编制的职能部门,深刻领会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充分认识这一重大决策的深远意义。为完成裁军50万的战略任务,总参领导要求总参谋部务必于1998年上半年搞好总体设计,制定实施方案[10]320。领导小组迅速展开工作,以总参业务部门为主派出多个工作小组,到全军各大单位进行调研。钱树根受傅全有委托,组织总参、总政、总后、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大单位主管军务工作的领导、研究人员,针对一些有分歧的重大事项,包括是否成立总装备部的问题,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封闭式论证。会议结束后,就论证情况向傅全有做了汇报。经过修改补充,总参向中央军委呈报了调整改革的总体方案。1998年3月29日,军委常务会议对这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中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问题做出重要决定:成立总装备部;不调整大军区职能;不建立陆军部[10]322。军委领导强调,这次体制编制改革,要周密计划、雷厉风行。

4月8日,中央军委再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了调整改革的总体方案,提出了修改补充意见,并决定于4月22日召开军委扩大会议,讨论该方案。4月22日,军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任务。傅全有对调整改革的总体方案作了说明,主要任务:调整改革装备管理体制。成立总装备部,主要解决领导管理分散多头、工作程序交叉繁琐、协调难度大的问题。调整改革后勤保障体制。一定要在“三军联勤“体制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主要解决三军自成体系、分散保障、效率低下的问题。调整改革部队编成体制。主要解决规模偏大,基层不够充实,部队合成程度不高,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要做到压缩编成规模,加强合成,提高特种兵比例,简化部队分类。调整机关体制。主要解决机关分工过细、机构庞大、职能交叉、人浮于事等问题。要在精简员额的基础上,下决心调整职能、撤并部门,减少副职,尤其要下决心减少内设机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认为,总体方案以提高部队高技术条件下的联合指挥能力、整体作战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为出发点,做到了全面、科学、合理、有效,符合现代军事发展的规律,充分体现了江主席的指示精神和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会议审议通过了总体方案,并对如何实施作出部署。5月4日,中央军委颁发《“九五”期间军队体制编制第二步调整改革总体方案》。

由于我军组织编制管理工作长期处于无法可依的状况,靠制发文件指导组织编制管理工作,难以从根本上起到统一规范全军组织编制管理的作用,致使在军队组织编制的制定、执行、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1998年4月,军委扩大会议指出,军队的编制管理要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依法管理编制,是依法治军的重要方面,是军队正规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为巩固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成果,使今后的体制编制稳定运行,必须加快组织编制管理的立法工作,把法治规范、行政手段和经济措施结合起来,做到依法制定编制,依法执行编制,依法管理编制,使军队的正规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12]325。遵照军委指示,总参谋部军务部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编制管理条例》(送审稿)征求意见修改后上报。1999年4月,军委常务会议讨论通过,5月13日,该条例颁布全军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编制管理条例》是我军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规范组织编制管理工作的法规,标志着军队组织编制管理工作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新阶段,对加强全军组织编制管理和正规化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过全军上下共同努力,1999年底,裁军50万的任务圆满完成。这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遵循了既要精简员额,又要理顺关系、优化结构的指导思想,对我军的领导、指挥体制和后勤保障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对高级领率机关进行了较大幅度的精简,对部队编组进行了重大调整。解散了大部分守备部队,取消了集团军建制的乙种师,部分乙种师划归武警部队,部分集团军实行军、旅、营体制;调整改革院校体制,将驻地相邻、专业相近、隶属关系相统的院校合并重组,成立3所综合大学,初步实现了规模化办学;调整完善干部培训体制,走出一条军队自己培养与依托高校培养并举的路子[13]288。军队结构有所优化,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的比例上升,陆军和机关直属单位比例下降,军队向“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经过这次调整改革,我军的体制编制有了明显进步,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进一步的调整改革势在必行。2000年底,中央军委做出了关于深化军队改革的部署,目标是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部队结构、改革指挥方式和保障模式、整合军队建设资源,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在中央军委领导下,按照科技强军的战略,我军出台了一系列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军队建设质量的重大举措:探索具有我军特色的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理顺我军武器装备建设的领导和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制,突出抓好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应急分队建设,国防后备力量得到新的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立法工作快速高效,民兵预备役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全军上下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不断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使部队应付高技术战争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各种严峻复杂的政治考验面前,三军将士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把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注 释:

①《解放军报》2015年12月8日。

②《人民日报》2000年10月17日。

③《解放军报》1999年6月24日。

参考文献:

[1]《张万年传》写作组.张万年传(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1.

[2]张震.张震回忆录(下册)[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3]张万年.张万年军事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

[4]姜为民.刘华清年谱(中卷)[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6.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刘华清.刘华清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7]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刘华清.刘华清军事文选(下卷)[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

[9]张震.新时期军队建设改革的回顾[N].解放军报,2009-01-13.

[10]王学东.傅全有传(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5.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13]冯长松.中国人民解放军管理史[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3.

中图分类号: E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CN61-1487-(2019)07-0137-05

作者简介: 姬文波,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希良)

标签:;  ;  ;  ;  ;  

20世纪90年代世界新军事变革背景下的中国军队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