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麻醉科 663099
【摘 要】目的:比较俯卧位与截石斜仰卧位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予以俯卧位,B组采取截石斜仰卧位,比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一次性清石率、心率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等基本情况以及一次性清石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心率与血压变化情况明显优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俯卧位与截石斜仰卧位应用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都可顺利完成手术,但截石斜仰卧位的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截石斜仰卧位;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经皮肾镜碎石术是当前临床用于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肾结石的主要方式,俯卧位是主要的手术体位[1],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体位逐渐增多,为提升手术的安全性,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应选择恰当的手术体位。因此,本研究重点比较俯卧位与截石斜仰卧位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结果归整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一共64例,选自2015年3月~2017年3月患者中,依据随机分组规则,分为A组、B组,A组32例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52±3.46)岁,结石直径1.21—4.53cm,平均结石直径(1.86±0.13)cm;B组32例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4.16±3.15)岁,结石直径1.24—4.62cm,平均结石直径(1.92±0.31)cm。比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予以比较(P>0.05)。
1.2手术体位与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A组患者采取俯卧位[2]:行截石位后于患侧经输尿管镜逆行后插管,输尿管导管的外侧接输液器吊瓶当成人工肾积水,再取俯卧位,让患者俯卧,将患者两臂屈曲放在头部两侧,躯干、上臂保持不超过90°,将其两腿放直,把头部偏于一侧,于患者肾区腹部下方垫好枕头,垫高患者肾区腹部10—15厘米,在患者脚趾、膝盖、肘部、胸部等放置好软垫,颈部位置放于中性位。
B组采取截石斜仰卧位[3]:取平卧位,使得臀部下缘位置与手术床1/3的折刀区平行,取健侧卧位,患侧的手臂弯曲后悬挂在患者头架处,健侧手臂完全伸展,在腰部、腋下垫好软垫,患者后背处同手术床呈45°,腰部位置悬空,完全显露穿刺区,在健侧的臀部、肩胛部放好放置小枕,腰腹部垫好沙袋,顶高腰部后充分显露穿刺区。于患者患侧下肢放在腿架上,和臀部同高,伸直后略外展,用约束带进行固定,降低对侧下肢的腿架,将髋关节略微外展、屈曲,膝关节放置在腿架上,约抬高比手术台高10厘米,两腿一高、一低朝外展,患者整体取斜向截石位,摆好体位后,于患侧输尿管镜逆行插管,用人工肾积水。
两组均按照经皮肾镜碎石术进行手术。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创建通道时间、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性清石率;观察患者体位安置前后心率与血压变化情况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收集、处理两组全部数据,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距用X²检验,用()表示计量资料,予以t值检验。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反之则无。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经过手术后,A组、B组两组患者创建通道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一次性清石率对比
经过手术后,A组一次性清石例数达到27例(84.36%),B组达到29例(90.63%),B组略优于A组,但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
2.3两组患者心率与血压变化情况对比
术中,B组心率与血压变化情况明显比A组稳定,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如表2所示:
3.讨论
经皮肾镜碎石术是当前临床用于治疗肾结石、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方式,为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应采取合理的手术体位。本文研究结果证明,A组手术情况、一次性清石率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A组心率与血压变化情况明显大于B组。截石斜仰卧位的优势主要有:首先,该体位摆放与俯卧位相比,更加简单,可避免患者胸腹部、面部的直接受压风险,俯卧位会使得全部力量集中于患者肌肉位置或者骨隆突起位置,其面积较小,但需要承受较大压力,如果受压时间过长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及压疮,而且,胸腹部机械性的压迫也可引起下腔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影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至呼吸、循环产生相应的变化,截石斜仰卧位则很好的避免这一问题;其次,由于翻身俯卧位时血液因重力作用会在心脏平面以下的血管内部淤积[4],使参加有效循环的血液量不足,进而引起血压降低、心率减慢,截石斜仰卧位也可避免了这一点;最后,同一侧的输尿管结石、肾结石能够一并处理,如果手术病情发生变化,也可及时处理;由此可见,为了更好的保护患者,确保手术相对安全,术中应尽可能减少变换体位。但此种手术体位穿刺区域、操作空间与俯卧位相比,其更小,从而就会增加了手术操作及穿刺难度,因此,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熟练各种操作技能,也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体位,以提升手术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将俯卧位与截石斜仰卧位应用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都可顺利完成手术,且一次性清石率较高,但截石斜仰卧位的安全性相对突出,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辉,林瑜,陈文辉等.斜仰截石位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在肥胖肾结石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新医学,2014,23(12):821-823.
[2]杨江,曾四平,沈思等.不同手术体位对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疗效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3(11):3077-3078,3079.
[3]郑卓敏,庄泽平,李冕华等.不同手术体位在老年肥胖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6,6(9):210-213.
[4]康伟,导致异位妊娠中低血压因素的回顾性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8):1127 -1129.
论文作者:胡国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体位论文; 碎石论文; 两组论文; 心率论文; 情况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