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企业的链节选择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企业论文,上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管企业属于制造行业,还是服务性行业,生产什么产品,企业在生产产品并同时进行生产活动时必须经历一系列的生产、经营环节,如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制造、市场研究、市场销售、维修和售后服务等,这一系列活动波特称之为价值链,企业价值链上的每一个环节我们称之为链节。
实证研究
上海小企业在大企业价值链上链节选择的特征是在链节选择上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且链节过长;上海产业内市场容量扩大与小企业数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十分明显,大企业的发展没有带动小企业的成长,两者处于相对割裂的状态;金融、保险等服务性产业的制度壁垒阻止了小企业对大企业服务链的替代。
一、小企业选择的制造链过长
目前上海许多产业下的小企业承担了大企业价值链中几乎全部的制造链部分,大企业只承担组装和产品的销售。表1 是我们调查某大企业下属小企业的配套情况。从表1中我们发现, 如果将这些企业组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这说明,大企业将几乎所有的制造部分都交给了小企业。
表1 小企业为某大企业产品配套情况
小企业名称主要产品名称 加工工艺
某链造厂(1)拖拉机配套铸铁件
铸 造
某铸造厂(2)柴油机配套铸件及总成 铸造和金加工
某配件厂(1) 柴油机冲压、焊接件
冲压、焊接
某配件厂(2)拖拉机仪表箱总成、坐垫仪表和金加工
某配件厂(3) 拖拉机驾驶棚总成等 冲压、焊接等
某配件厂(4)柴油机油泵总成
金加工
某有限公司(1)拖拉机消音器 冲压、焊接等
某有限公司(2) 旋耕机、驾驶室等 综 合
小企业雇员人数也可以从另一侧面反映目前上海制造业小企业选择价值链过长的情况,从同日本东京的比较看,在制造业领域,上海小企业平均雇佣人数明显高于日本东京(见表2)。 上海小企业平均雇员人数高达83人(1998年),而日本东京所有企业的平均雇员人数仅12.9人,其中1—4人的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53.3%,1—9人的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8%。
表2上海与东京小企业雇佣人员的比较
东 京 197519781981
人数(人)企业数 %企业数% 企业数%
1-4
62821
51.86542052.167835
53.3
5-9
30307
25.03142025.131410
24.7
10-19 15317
12.61550512.415296
12.0
20-99 109.89.0111229.0 109288.6
100-299 13951.2 13961.1 13451.1
300以上
5390.4 5.80.4
5240.4
合计 121337100
125980100127938100
上海19941996 1998
小企业平均 153
90.9 10591.280.64
93.3
人数(人)
东 京
每家企业平
人数(人)
均从业人数
1-42.6
5-96.5
10-19
13.3
20-99
38.4
100-299 161.5
300以上 814.2
合计12.9
上海1997
小企业平均140.6
人数(人)
资料来源:(1 )日本东京的资料来源:福岛久一:《东京中小企业和零星企业的分析》,《财经研究》1991年3月;(2)上海的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年鉴》1995、1997、1999。
小企业在大企业价值链上的链节选择过长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生产结构的调整困难,企业不仅在进入时需要比专业化的企业(承担链节少的专业化企业)更多的生产要素,如资金、劳动力,并增加了小企业生产转换的难度,而且在退出时设置了更高的退出成本。
二、配套企业的市场辐射能力相当弱
在我们调查的企业中,很多企业只面对单一企业配套,表3 是为整车配套的零部件——弹簧生产企业的市场经营情况,从比较中我们发现,由于上海这家配套性企业主要为一家企业配套,因而在规模上远远不及国际同行业企业,这样,对上海的这些配套型企业来讲,同国际同行业企业相比较,因无规模经济优势使上海的配套成本优势丧失,同国内同行业企业相比较,因劳动力成本高使上海的配套成本也无竞争优势可言。要解决这一问题,面向多家大企业,扩大市场规模是关键性问题。
表3上海某弹簧厂与日本同行业比较(1998)
企业名称 人均销售收入 配套企业 产品质量
(万元)
NHK公司514面向世界配套不合格率≤25PPM
CHKK公司
544面向世界配套不合格率≤25PPM
某弹簧厂 30.9只面向一、二家企业配套 不合格率≤60PPM
企业名称 成本
NHK公司批量大,成本低
CHKK公司
批量大,成本低
某弹簧厂 是日本价格的2倍
三、产业内市场容量扩大与小企业数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十分明显
表4是1994—1999 年上海主要产业市场容量下小企业的数量变化情况。从某一产业中企业数增长与这一产业销售收入增长(市场容量的变化)之间相关关系看,上海并没有出现同一产业内小企业数增长与产业销售收入增长之间高度相关的情形,产业内小企业增长速度与销售售收入增长速度之间相关系数为0.6486,而某一产业小企业数增长与这一产业内小企业销售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却是-0.0261,也即小企业数量增长越快,其销售收入反而下降。在上海工业产业中,销售收入增长较快但小企业企业数却出现负增长或者产业销售收入出现负增长但小企业出现较快增长的产业有: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七大行业;产业销售收入本身增长快速但小企业企业数增长缓慢的产业有:烟草加工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九大行业,这说明,上述产业大都处于产业成长时期,大企业拉动了该产业的增长,但在产业销售收入以两位数增长的同时,小企业并没有适时进入,其中最明显的产业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995—1998年间,该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6.38%, 而小企业数增长仅5.77%,小企业销售收入增长仅6.17%。
表4 不同产业小企业的增长与弹性值
行业
小企业数对
小企业从业人员
销售收入的弹
对销售收入的弹
性系数 性系数
食品加工业 3.2985 0
食品制造业 1.5183 1.6332
饮料制造业 0.7930 0.5623
烟草加工业 0.5952 0.9717
纺织业 0.2225 1.6427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业0.6498 2.5987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1.2153 -1.0420
木材加工业 1.2070 1.1078
家具制造业 -2.0749 0.8054
造纸及纸制品业 -2.9845 0.2874
印刷业 -1.5654 -0.5513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0520 -0.1765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9732 -0.590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0.9354-
医药制造业 0.8657 1.1796
化学纤维制造业 0.7935 1.3168
橡胶制品业 -0.0643 0.8165
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 1.4837 0.9094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329 0.1279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0217 2.5370
金属制品业 1.8617 1.1670
普通机械制造业 -0.7746 -0.9040
专用设备制造业 -0.1497 -0.4979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0831 -0.2287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2049 0.3045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0.5161 -0.8688
仪器仪表及文化机械制造业
-3.5251 -0.0619
其他制造业 -3.2652 2.1129
行业 小企业资产对
销售收入的弹
性系数
食品加工业 0
食品制造业 0.4669
饮料制造业 0.0714
烟草加工业-0.5156
纺织业-3.3959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业
1.1936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0.0722
木材加工业 0.3883
家具制造业-0.5281
造纸及纸制品业-0.1486
印刷业 0.0612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0.1052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0.1511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0.1780
医药制造业-0.0351
化学纤维制造业 0.3764
橡胶制品业 0.1868
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 0.3108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1400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9437
金属制品业-0.4379
普通机械制造业-0.3242
专用设备制造业-0.7638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619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0.6187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0.1847
仪器仪表及文化机械制造业 -0.9456
其他制造业-0.1395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统计年鉴》1995—1999年数据计算而成。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为:(1)、(2)、(3)的计算公式为lgY =algXi+b,Y表示销售收入;Xi分别表示小企业数、从业人员;(4 )的计算公式为lgY=algXi+b,其中Y表示资产,Xi表示企业数。
从我们对1994—1998年小企业数对销售收入的弹性系数看,在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机械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等12个行业中,小企业企业数每增长1%, 销售收入反而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下降。小企业从业人员对销售收入的弹性系数和小企业资产对销售收入的弹性系数同样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认为,上海某一产业内市场容量企业数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十分明显,市场容量迅速增长的行业都是由大企业带动的,但大企业在迅速扩张的同时并没有带动小企业的成长,大企业发展与小企业发展之间的关联度相对较弱。
四、小企业在大企业服务链选择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企业价值链中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大企业正常运行提供金融、保险等方面咨询、办理各种手续。
小企业在大企业服务链选择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 )某些产业领域上的制度性壁垒阻止了小企业在大企业服务链上的选择。如大企业迫切需要在金融、保险、海关等服务性领域提供服务,或者为大企业办理有关事宜,或者为大企业提供咨询,而我国目前在制度上不允许各种类型的小企业进入这些服务性领域,要开办类似保险经纪性公司,需注册资本1000万元;(2 )大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对某些服务链本身存在着需求不足,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的研究和调查、市场的预测等市场分析日益重要,但国有大企业本身不仅对市场的分析、跟踪不够,而且并不存在请专业性市场调查公司分析市场的冲动;(3 )小企业本身在有关服务性产业领域人力资源的匮乏也造成了专业性小企业供给上的缺乏。以保险业为例,整个江浙沪地区今年通过全国保险经纪人资格考试的只有24人,也就是说,即使制度允许小企业开办保险经纪公司,上海也只能成立1—2家保险经纪公司。
结论与建议
1.在上海,传统“大而全”的组织体制随着改革开放逐渐被专业化分工体系所替代,大企业与小企业在80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的以生产扩散为主的协作配套关系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整个社会出现剩余经济的90年代中后期,小企业无论在同大企业产品价值链的连接点上、还是同大企业的连接方式上,都应作重新定位和选择。对于大企业来讲,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在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上,通过外购降低成本、转移风险,以提高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它需要小企业从采购到售后服务等整个价值链的全方位合作,而并不局限于大企业生产能力的扩散。对于小企业来讲,大企业的战略调整将扩大小企业的配套空间。
优化小企业链节结构主要通过内外两个方面加以解决,从内部因素看,大企业与小企业都必须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态势作结构性调整,小企业应改变目前在替代大企业某些链节中链节过长的状况,配合国有、集体小企业体制改革,分割目前小企业中存在的准“小而全”的组织体制,建立具有竞争优势的“小而专”、“小而精”的真正意义上的配套型小企业,大企业要为小企业的链节结构调整提供接口,因而也必须改变现行的大企业组织结构;从外部因素看,由于制度安排上的原因,小企业特别是私营、合资和独资小企业在金融服务、保险服务、海关服务(这主要是指这些行业中的衍生性服务产品,而不是指这些行业本身)等业务上受到严格的限制,这不利于大企业本身的发展,许多大企业忙于许多事务性的处理,而忽视了对竞争对手和竞争战略的研究。也不利于小企业向服务性行业的转移,不利于为大企业配套的小企业链节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上海作为全国经济、金融中心,许多国内大企业和国际跨国公司都看好上海,或在上海投资,或在上海设立办事处,这些大企业对金融等服务具有巨大的现实或潜在需求。因此,上海应降低小企业在某些服务性产业的准入条件。
2.上海在为工业配套小企业的选择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是不为那些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高污染、高运量和劳动密集型的小企业,因为上海不仅没有劳动力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而且受到上海产业政策的限制;“有所为”是利用上海的人才优势、区域优势,为那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低污染的配套型小企业。为了实现上述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战略,上海必须在产业政策上加以引导。
3.根据小企业价值链节这间的技术、工艺关联关系,分割现有的国有、集体小企业。目前为大企业配套的国有、集体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造链过长,应按产品、技术和工艺特点分割现有的国有、集体小企业,在准确评估资产的基础上,出售、转让国有资产,这样,一方面,降低了私营企业收购小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使被收购的小企业更具有专业化。从实际操作上看,分割现有“小而全”的小企业也是可行的,因为许多小企业或者同时拥有几块生产厂区;或者拥有不同的生产设备。只有走“小而专”的道路,并有相当灵活的经营体制和机制,才能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
4.配套小企业的改革不应一味走私营化的道路。因为小企业私营化只是解决了体制和机制问题,但没有解决配套小企业长远发展中的技术储备和技术开发问题。许多技术用钱是买不回来的,用市场也是换不回来的,只有通过同国际上著名企业的长期合作,互相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推动小企业的成长。国际上一些著名的配套企业,他们几十年来专门从事某一部件的技术开发、生产。就是从事一些很不起眼的小产品,但他们中许多已进入世界500强(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就有5家进入世界500强)。因此,配套小企业与本行业中国际领先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将是十分重要的。
标签:销售收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