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旭 山东省平度市田庄镇官庄小学石泉校区 266718
新课程加快了学生的两极分化,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使部分学生过早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成了老师和家长非常担忧的“学困生”。而作为直接实施新课改的一线教师,能为这些暂时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做些什么呢?我的体会是:把更多的爱倾注给学困生,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给予他们特权,时时处处想到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找到自信,让他们真正学有所获。
一、 注重情感投资,打破心理定势
要想学生按照我们的期望去发展,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真正从心里接受我们的教导。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对学困生的情感投资,如课堂上给予慈爱的目光、 发自内心的微笑,作业时俯下身子和蔼地进行指点,课余时间同他们进行零距离的平等交流……此外,我还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课堂上优先让他们发言,作业批改时以他们为 先,订正作业更是如此,让学困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由喜欢我发展到喜欢我所教的语文学科。
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很多学生可谓经历了多次学习失败的“折磨”,从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了被动、自卑等消极心理。这种不良心理犹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阻碍着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要想让这些学生想学、乐学,首先就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这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很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方法, 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发现自己独有的价值。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闪光点,如灵活恰当地运用一个词语、一次完美的作业、一道题的正确回答等,教师要抓住这些机会,大张旗鼓地表扬鼓励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要确保学困生的参与权,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首先,激发学困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参与意识。活动时争取自愿结合的原则,把他们与能合得来、无歧视对方的同学分成一组进行合作,学困生在组内无自卑感,随着活动的增多,他们会感到小组合作的快乐,有了愉快的心情,兴趣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参与意识也就浓厚了。其次,让优等生学会倾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不管采取何种活动方式,能听、会听是最根本的。合作学习时,优等生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强,处于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对学困生看不起的因素,认为学困生的想法对他们帮助不大,说不说无所谓,干不干不碍事,只要自己会了,小组的任务就完成了。当学困生发言时,他们处于一种不耐烦的状态,极易伤害学困生的自尊心,把想说的话又吞回肚里。
有了参与的兴趣,参与的意识也就增强了;有人喜欢听自己发言,自卑感也就消除了,心扉打开了,与同学合作学习中的甜头也就尝到了,参与合作学习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三、要关注学困生的交流权,使他们有话敢说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新课标对口语交际的要求,也充分体现了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想交流、愿交流,和别人分享交流的快乐,从与人交流中获取知识,这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关注学困生的交流,让他们充分溶于交流活动之中,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语言教学中必须抓住的一个重点。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关注学困生的交流权。
交流对学困生来说是个难点,因为他们的知识基础差,无话说;他们的表达能力差,怕交流;他们的自卑感强,怕人笑话,不愿交流。为了克服这些不良的想法,每学期开学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在班上讨论“我会听,我会说,我会写”,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克服怕交流、不愿交流的想法,为交流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工作。
小组交流时教师必须关注学困生的发言,给每个学困生创造讲话的机会,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我经常告诉同学们:每人一种想法,交流出来就是多种想法;每人一种做法,交流出来就是多种做法。注重交流是一本万利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四、课堂教学,对学困生应给予评价特权
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隐私权,不能公布学生的成绩,不宜张扬地把好差成绩放在一起对比,多些个别心理沟通,少些集体的评价。
其次,教师要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给不满意自己成绩的学困生在评讲试卷后再次检测的机会,只要通过评讲他们有提高也应该给予鼓励。另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统一的试卷变得多样化。比如将试卷中难度较大的试题删掉,再让学困生做,或者将试卷设计为A、B、C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来做。这样,既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又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
再次,教师要艺术地评价考试结果,从一刀切的僵化局面中走出来,重视学生评价中的个性反应,以激励评价为主,鼓励进步,以关怀的态度提出缺点和不足。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卷面成绩和平时表现来给学生综合评价打分,对于那些学困生,虽然他们卷面成绩不理想,但只要平时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学习自觉性强、学习习惯好、在不断进步,教师就可以给出一个能调动其积极性的成绩,以示鼓励。
总之,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困生转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教师在工作中坚持不懈、耐心细致、巧妙引导、仔细分析、对症下药,以便逐渐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在语文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论文作者:李文旭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3月总第2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学困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也就论文; 作业论文; 这是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3月总第2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