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内科中的实施及其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按照数字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以及内科的基础性护理服务。,实验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在治疗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Fug1-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4.00%)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76.00%),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内科中的实施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身体功能,针对患者的病情状况给予有效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内科;实施及效果
脑卒中是内科当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因为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生活压力提升而间接导致的一种疾病,近些年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脑卒中患者的数量逐年提升[1]。脑卒中患者大多都伴有运动功能性障碍,严重的约束着患者的生活行为[2]。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内科护理服务质量,本文以我院脑卒中偏瘫患者为例,探讨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方式与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60例患者按照数字数字法分为实验组(n=50)与常规组(n=50)。实验组患者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为(58.4±6.2)岁,左侧偏瘫24例,右侧偏瘫26例;常规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4.8±9.8)岁,左侧偏瘫28例,右侧偏瘫2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以及内科的基础性护理服务。两组患者均接受2个月护理服务。
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以及常规护理服务,主要是以常规内科药物治疗为主。
实验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建立固定服务模式。在内科当中,不仅仅是脑卒中患者存在病情变化复杂的特点,其它许多疾病都是如此。对此,在人性化护理中,医院需要为患者提供24小时的优质护理服务,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状况。在轮班方面,尽可能以轮班次数少为排班原则,同时务必保障24小时都有值班护士在岗。于此同时,还需要对患者建立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其主要是在远着入院到出院整个时间段内,对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例如患者年龄偏大,不喜欢嘈杂环境,便需要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康复环境,尽可能减少病房中人员的进出频率;2、心理人性化护理。首先由医护人员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并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特点以及预后效果等,并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疑惑和顾虑,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息,促使患者能够密切的配合医护服务,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主动性。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患者的心理需求,并给予针对性的讲解处理;3、并发症护理。脑卒中患者普遍恢复速度较为缓慢,在发病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当适当的给予其护理。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进行吸痰、排痰处理,预防呼吸道阻塞而导致的窒息现象。时刻注意患者的导尿管是否通畅,每天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尿液颜色以及尿量等,随时将患者的各项参数报告给医师,并让医师针对性的指导临床护理服务,从而为患者提供针对疾病的人性化护理;4、运动人性化护理。运动治疗主要是为了促使患者的神经肌肉恢复正常而开展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训练。刚开始采用床上的肢体被动性训练,逐渐练习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并开展摆放作息姿势、起坐训练以及不行训练等。肢体运动的人性化护理是脑卒中人性化护理的关键性措施之一。内科针对患者的具体特点,给予患者理疗联合针灸的治疗方式,同时给予适当的人性化护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采用Fug1-Meyer评价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4]。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1-Meyer评分、BartheL指数。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差异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干预前后运动能力、生活能力对比
治疗干预之前,两组的Fug1-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Fug1-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优化和改进,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的改善,这也间接提高了患者对于医护服务的要求[3]。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根据患者实际的需求而开展的一种护理服务模式,其主要是以患者的疾病特点、身体状况、心理特点等开展的一种更加优质、针对的护理服务[4]。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目标是让患者在生理、心理等方面达到最佳舒适度,在临床中应用情感、语言等方式改善患者的负面心态,同时借助高质量护理技术提高患者对康复的信任,从而达到最终护理目的[5]。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Fug1-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组。本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对内科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能够更好的优化患者的预后效果,恢复患者的正常机体功能,促使患者能够更好的重返社会生活,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以及经济压力。另一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4.00%)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76.00%)。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人性化护理在内科护理当中的应用明显,患者对于人性化护理的满意度更高,在临床当中对于医护行为的配合主动性、参与主动性更加积极,这也间接保障了内科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在内科中的实施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身体功能,针对患者的病情状况给予有效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维秀.内科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1):75-77.
[2]任月艳,吴梅.探讨内科疾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体会和临床疗效[J].医学信息,2015,23(28):358-358.
[3]玉素甫,史文莉.内科护理对脑卒中患者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5,31(5):414-415.
[4]黄惠.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疗效分析[J].今日健康,2016,15(1):29-30.
[5]胡燕平.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分析[C]//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2016.
论文作者:邹文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5
标签:患者论文; 内科论文; 实验组论文; 常规论文; 脑卒中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