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_课堂教学论文

论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_课堂教学论文

试论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新能力论文,试论论文,课堂教学中论文,策略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教育正面临着重大的改革,能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素养,将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准。如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热点课题。

一、构建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空间,缺乏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命活力,更谈不上学生个性生动活泼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引导与开发。

我国悠久的历史丰富了举世闻名的“东方文化”宝库。但传统的“东方文化”中也有一些消极的观念,其中就有一种典型的重道德、轻规则的“无我、无童”文化,人成了社会的附庸,学生成了老师的附庸。一切讲究“权威”,“听从天子之命”,形成了唯上唯书的“品行”。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课堂教学活动自然变成了一种我讲你听的“灌输式”和“训养式”活动,缺乏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于是,学生的奇想被视为“天真幼稚”,有不同见解的学生被认为是“不听话的孩子”而被加以训责……。

创造性总是和自主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没有自主性就没有创造性。“文革”期间,在“空气几乎凝固”的氛围下,能有多少发明和创造!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有利于他们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从而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那么,如何让学生获得一个愉快的、不紧张的学习心境呢?又如何培养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敢于怀疑、富于想象、勇于挑战和执着追求的优良的创造个性呢?就课堂教学而言,没有别的选择,我们必须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开放式的、平等的环境;必须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为特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师生和谐、积极研讨、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江泽民主席在1999年6 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历史重任,承担着造就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的庄严职责。面对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工作,坚决摒弃那些旧的传统陋习,把深埋心中的“师道尊严”彻底清除掉,建立一种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设一种开放、民主的课堂研究氛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才能不断迸发出来,各种奇思异想,众多的“偏才”、“怪才”才会在教师的赞赏声中,不断涌现出来。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什么样的精神,这是千真万确的。

二、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与创造性呈正相关联系。好奇心是神圣的,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传说瓦特小时候看到壁炉里的壶水开了,热气冲得壶盖“咔、咔”直响,他便尖声怪叫起来。他的奶奶听到叫声急忙从阁楼上跑下来,小瓦特却指着壶对奶奶说“壶盖乱跳!”,气得奶奶“七窍生烟”。壶水烧沸了冲得壶盖跳动,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历来如此。然而,这件司空见惯的事引发了瓦特的好奇心,从此他潜心研究,终于发明了蒸汽机,从而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居里夫人也指出:“好奇是人类的第一美德”。的确,如果没有人对鸟的飞翔产生好奇,就没有今天的飞机……。

教学中可以通过趣味性强的设疑,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讲授动量定理时可这样设问:你握紧拳头,用尽全身的力气去击水中的乒乓球,乒乓球会碎吗?你用力将鸡蛋砸到悬空而挂的幕布上,鸡蛋会破吗?等等,这样的问题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自信心的培养与教育塑造十分重要。在课堂学习和密切相关的课外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潜在素质的外在特征,并给予肯定、积极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特长,积极主动地完善自己的个体优势状态,从而奠定自信心的基础,同时也奠定了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基础。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点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新意识的推动下,把头脑中已有的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出具有进步意识的新发现或新思想的一种思维形式。培养创造性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鼓励质疑问难

敢于、善于质疑是探求知识的开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因此,在教学中,对敢于提问的学生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现象或“理所当然”的想法中找出矛盾,展开问题,训练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进而培养他们勤于思考、勇于质疑的习惯,培养他们勇于提出问题、会提出问题的本领。例如,学生在学习电磁波的知识时问道:“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为什么就不能呢?”“问得好!”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这一肯动脑的提问,然后进行启发诱导:“电磁波向外传播的是电磁场,它是通过电、磁场相互激发传播出去的。况且电磁场本身就是物质,它不需要再借助其他媒质来传播;对于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这个运动形式,而运动形式的表现需要借助于物质。只有物质才能表现出运动形式,这就好像不会飞的人要想遨游天空就需要借助于飞机一样!”又如,对随转台一道转动的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沿径向指向圆心应是“理所当然”的。不过许多学生对此常心存疑问。在组织学生分小组议论时,有学生提出质疑:“一物块若要是在转台上动起来,应是沿切线方向的,那么摩擦力的方向应是沿切向,怎么会是沿径向呢?”教师当即给予鼓励、表扬“好,应该有这一问题!”随后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发学生思考:“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这‘相对’两字的意义是什么?”,“你如果搬一张小板凳到转台上随转台一道转动,再来观察物块在转台上若动起来时还会沿切向吗?”然后再作示意图加以分析,学生就豁然开朗了。

2.开放思维过程

所谓开放思维过程就是指教师对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教师对问题的分析、推理、判断,一直到作出结论的整个思维过程,并诱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师生共同对问题作探索研究。也可向学生展示物理学家当年在研究、发现物理规律时的主要进程中的思维过程,诱导学生循着前人的思维历程去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尝受科学“再发现”的乐趣,使学生从中不仅获取科学知识,而且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重点讲述自己是怎样思考问题、怎样分析解决问题的,即思维过程的策略与方法,以此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科学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介绍的许多杰出科学家的重大发现,本身就是创造性思维典型、生动的范例。例如,欧姆将水流和电流进行类比总结出了欧姆定律;库仑通过类比和科学猜想,加之巧妙的扭秤实验,研究、发现了电荷间作用力的规律;还有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等等。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方面的素材,通过把浓缩在其中的思维历程“重现”,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沿着前人思维活动的足迹“短暂而迅速”地重走一遍,从中体味和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从而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思维宝库的钥匙。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探索式学习的过程,就能逐步提高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实践能力。

3.留出思维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问题的阐述不要轻率地直接给出结论,而要适时有意地给予一定的模糊度,以便留出思维空间,让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猜测、论证,鼓励学生去发现、探索、研究,再现一个科学思维的过程。例如,实验教学中在讲清实验原理的基础上,不妨模糊实验步骤,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实验结束后,再让学生想一想,有没有可替代的实验仪器及其他的实验方法。然后,要求他们设计出另一套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研究,看谁做得更棒!通过思考、讨论和修正,大多数学生一般都能成功地完成实验的探究活动。这种成功后的喜悦都会写在学生们绽开的笑脸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与发现,会进一步树立他们战胜困难、接受挑战的信心和勇气,进一步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持久的兴趣和学习愿望。

4.介绍典型事例

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地介绍科学史上物理学家敢于怀疑和理智地批判原有的结论,进而创建新的理论,为物理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富于想象、敢于质疑的创新精神。例如,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论断的批判;卢瑟福对汤姆逊原子模型的变革;玻尔对卢瑟福原子模型的发展;德布罗意批判地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物质波的学说等等。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家可贵的创造人格和给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激发学生探求知识,做一名有所作为、有所创造的新时代青年的热情。

5.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要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性作业训练,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应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当前,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在世纪之交进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加大力度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员令,江泽民主席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作为战斗在教育工作第一线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努力探索研究,不断开拓奋进。

标签:;  ;  

论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