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法的根本要求_执政为民论文

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法的根本要求_执政为民论文

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根本要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执政为民论文,规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1](P12)这一论断从本质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理念,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根本要求。认真研究、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及其内涵,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执政是一切政党奋斗和追求的直接目标。为什么执政?如何执政?依靠谁来执政?不同的政党,因其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利益,从来就有着不同的回答。但执政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它又有其自身不可抗拒的内在本质规定性,即规律性。

第一,执政规律是任何执政党都应该自觉把握的一条重要法则。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规律是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客观性,人们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改变、更不能消灭规律。但规律可以被不断地认识,并被有效地利用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从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历史的发展。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统治阶级的掌权执政同样是一项具有规律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认识执政规律,就是要把统治阶级、执政党的执政活动当作一个客体来研究,从而深刻揭示执政过程中统治阶级、执政党、人民群众、社会环境等各个要素之间,以及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等各个环节之间客观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导执政活动、指导社会实践。

从理论上说,按客观规律办事,实践就能成功;违反客观规律,实践就会失败。从实践上看,一切统治阶级、执政党,如果自觉尊重执政规律,按执政规律执政,那么,政权就能巩固,就能实现长期执政;如果忽视执政规律、违反执政规律,那么,就会受到惩罚,政权就会被推翻,执政党就会下台,甚至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是一条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重要法则,也是一个被古今中外历史所反复证明的不辩事实。因此,认识执政规律、探索执政规律,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一切执政党的一项重大任务。

第二,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

执政规律有共性、也有个性之别。并且,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和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又有着不同的内涵。资产阶级有资产阶级的执政规律,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执政规律;社会党有社会党的执政规律,共产党有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除了应全面遵循共产党及其它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以外,还必须充分考虑中国国情条件下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执政的特殊规律。

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中,在“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提出的一个崭新而又紧迫的时代课题。

首先是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的时代要求。我们正处在一个“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发展全球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使世界各民族、各党派、各制度之下的人们相互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密切,这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竞争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谷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怎样才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既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也是对我们党长期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因此,深刻认识党的执政规律,是勇敢地迎接挑战,完成党的历史任务和实现党的庄严使命的时代要求。

其次是适应形势变化,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在时代特征和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我们党的自身状况也发生了相应的重大变化。江泽民同志指出,经过八十年的发展,我们的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1](P11)这些变化,无疑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始终保持阶级性和先进性,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一历史课题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怎样解决这一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清醒地认识到,首先必须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运用上。因此,江泽民同志把尊重规律、认识规律的问题摆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年、执政50年之后,在世界无产阶级建党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问题,这是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贡献。

再次是总结吸取世界范围内各国共产党执政经验教训的必然结果。自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算起,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自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至今,共产党也已执政80多年,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不少国家的共产党都成为了执政党,建立了政权,形成了一个与资本主义阵营相对峙的、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可是,1991年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执政的政权垮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了。接着,出现了“多米诺骨牌”现象,东欧所有的共产党政权都相继垮台,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成了人们的美好回忆。教训是非常深刻的,任何一个无产阶级政党都必须认真总结、吸取它们的经验教训。但是,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总是隐蔽在现象的背后。因此,我们党要认真总结、吸取各国共产党执政的经验教训,就必须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因为只有认识清楚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才能从根本上揭示本质问题,才能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避免苏东悲剧的重演,才能保证我们党的健康发展,保证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三,“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规律。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站在时代前列,立足新的实践,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在全面把握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大势,认真总结中国和其它各国共产党执政的经验教训,以及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党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执掌政权都必须始终遵循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又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2]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经济基础上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政权并长期执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自建立之始就以中国先进生产力代表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她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目的就是为了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从根本上解放生产力。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党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仍然肩负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重任。在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执政要求、领导作用,以及党自身的存在和发展,都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紧密相连。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经济基础的要求上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思想基础上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发展过程,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领导者,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的胜利,就必须在推进经济发展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前进方向,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只有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思想文化上树立起先进的旗帜,才能对党员和群众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才能巩固执政的思想基础。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群众基础上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奉行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宗旨。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完成了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任务,并实现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提出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使最广大人民群众获得了巨大的实惠,党的群众基础更加牢固和广泛。正如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的那样,我们所做的一切,“最终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3](P642-643)这既是贯彻“三个代表”的最终落脚点,也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最根本要求。

“三个代表”作为我们党长期执政、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规律,必须进一步探索,但在当前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加深对党的执政规律根本要求的认识尤为重要。因为离开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共产党的执政就将失去根本基础,就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一,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P103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为中国共产党认识和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第一部建党纲领——《共产党宣言》中告诉共产党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P283)同样,中国共产党建立伊始,就把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根本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她向世人宣告,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6]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一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的指引下,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斗,一步一步走向胜利,并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增加了党的凝聚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告诉我们,坚持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作出的价值选择,它最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利益观和价值观。

第二,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立足之本。

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既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前提条件。古今中外的历史清楚地表明,一个政党的执政、一个国家的安全,主要不是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而是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的拥护程度。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是任何一个政党取得政权、并实现成功执政的最根本基础。同时,我们还必须充分认识到,对于执政党来说,人民群众的选择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动态的。执政党什么时候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什么时候就选择它、拥护它;执政党什么时候不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什么时候就抛弃它、甚至推翻它。因此,党中央告诫全党:“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7]

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执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实现过程,尤其是作为一个已经长期执政的党,其难度就更大。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把自己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把执政为民这个根本要求作为衡量党的方针政策是否正确、评价党的作风是否端正的重要标准。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经受住各种艰难险阻的考验,经得起人民群众的庄严选择。

第三,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无论是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还是现代资产阶级,虽然它们也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甚至还提出过“民贵君轻”的思想,但由于阶级的本性和历史的局限,决定了其本质上必然是立党为私,不可能做到执政为民。对此,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有什么好处?那种多党制是资产阶级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它们谁也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8](P267)

只有无产阶级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向世界庄严宣告:她领导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运动”,其目的是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她的根本宗旨,富民强国是她的神圣使命;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9](P21-22)江泽民同志的这些精辟论述,既是对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揭示。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世纪。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深刻认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从而在实践中紧紧把握执政为民这个最根本的要求,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不折不扣地把执政为民落到实处。

第一,坚持执政为民,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实践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过程,就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从而不断推动中国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过程。坚持执政为民,“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P646)为此,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9](P21)

一要把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坚持执政为民,首要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现阶段,就是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引下,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尽快让全国人民过上幸福殷实的小康生活。

二要把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如果说经济利益是基础的话,那么,政治利益则是核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让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当前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最根本的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人民民主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此,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企事业民主管理等各项制度;要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对国家大事和政策制定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决策权、监督权;要进一步拓宽反映民情、体现民意的途径和渠道,及时地化解民忧、消除民怨,促进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要把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文化利益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P388-389)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表现得那么迫切。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我们党代表人民利益、坚持执政为民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为此,我们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只有把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进一步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才能更加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党执政的基础更加巩固。

第二,坚持执政为民,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切实增强为人民谋利益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

坚持执政为民,就是要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为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人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更加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

一要深怀爱民之心。对人民群众关怀备至还是淡漠处之,这不仅是一个态度问题,而且是一个立场问题。爱民是为民的前提。只有深怀爱民之心,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经常了解人民最关心什么,经常关心群众最想什么,才能真正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真正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这样,执政为民才能落到实处,党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只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切实做好了,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无往而不胜。”[9](P24)

二要恪守为民之责。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10](P143)正因为如此,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成了“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恪守为民之责,那么,脱离群众也就将成为“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因此,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11](P82)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戴,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才能如鱼得水,才能所向披靡。

三要善谋富民之策。执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仅有目标还不行,光凭热情也不够,还必须有得当的方法、有效的措施和合适的手段,必须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为民执政、为民谋利益的能力,因此,要始终做到善谋富民之策。为此,我们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增强驾驭现代市场经济的能力,同时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倡精神,虚心向群众学习,广开言路,问计于民,从而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四要多办利民之事。执政为民关键要落实在行动上。毛泽东早就说过,“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12](P476)人民群众是最讲实惠的,他们往往从身边最细小的事情、最具体的变化来审视我们的党,体验我们的政策,观察我们的一言一行。坚持执政为民,就要使我们的政策和具体行动都能体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要求,从而让广大人民群众从细小而具体的好事、实事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认识到我们党确确实实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是真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样,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坚如磐石。

第三,坚持执政为民,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为谁掌权,树立怎样的权力观,历来是不同性质政党的政治分野。我们党要坚持执政为民,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真心实意地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折不扣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执好政。

一要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我们党的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来自于人民的。共产党人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无论“官”多大、“权”多重,都只有老老实实地为人民服务的义务,广大党员干部能否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是我们党能否真正实现执政为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江泽民同志指出:“如果长期执政以后我们的干部丧失了当年夺取政权和建设初期那样一种蓬勃朝气,那样一种高昂锐气,那样一种浩然正气,而变得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以至滥用权力使党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那末,最后必然失去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是历史兴亡的规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这个问题,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警惕。”[3](P669-670)因此,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既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要求,也是坚持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二要坚决克服“官本位”的思想。虽然“官本位”思想是封建的东西,但其影响至今不散。受这种意识的驱使,我们有的领导干部滋长了个人升官发财的思想,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抛置脑后;有的到处拉关系、找靠山,跑官要官;有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家长制习气严重;有的贪图享乐、花天酒地、贪赃枉法,等等。江泽民同志深恶痛绝地指出:“当前,‘官本位’意识的要害,就是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只对自己或亲属或小团体负责。其危害极大。因此,对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官本位’意识,必须狠狠批判和坚决破除。”,[13](P447)我们一定要通过干部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激励共产党人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当大官,从而彻底扫除“官本位”思想及其遗毒,为执政为民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三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是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手中权力的保障。江泽民同志指出:“越是职位高的干部,越要自觉接受监督。在我们党内,任何人都没有不受监督的特权。”[3](P445)经验表明,只有将权力置于法律、纪律、制度和人民的严格约束之下,才能得到正确的行使。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监督的政府,必然是腐败的政府。这既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一个客观规律。因此,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把手中的权力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中。

总之,坚持执政为民,就是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1](P11)从而使我们党顺应执政规律的要求,代表人民群众的愿望,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彻底跳出由兴到亡的历史周期率,永远屹立于世界政党之林!

标签:;  ;  ;  ;  

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法的根本要求_执政为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