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危机、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如何将内部控制从失败创新整合到实际有效_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

财务危机、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如何将内部控制从失败创新整合到实际有效_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

金融危机、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如何将内部控制从失灵失效创新整合为切实有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部控制论文,如何将论文,风险管理论文,切实论文,金融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金融危机后的反思、形势和使命

(一)反思

一是认识到微观基础层面出问题,也会引发宏观系统性风险。因现代企业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影响,使风险有很强的传导扩散性。如2001年美国的安然事件,因内控缺陷导致破产,并引发连锁性企业倒闭,导致美国宏观经济系统性风险,以致出台了严厉的《萨班斯法案》。但该项强硬的法律监管,也未切实有效,“两房”等事件接连发生,更把美国和世界带入金融危机。二是只强调股东权益和产权监督,忽视其他利益及风险相关者特别是公众的监督。由于企业内控不完善,使利益及风险相关者如客户、职工、政府等都遭受其失控(失误)造成的损失。三是一些脱离实际的复杂化模型,因受当前计算技术的限制,不切实用,反致后患。四是单纯市场机制促使道德水平下降,追求短视利益,又激发了风险评估机构利用复杂模型以获取私人收益、逃避监管、欺骗投资者,最终导致一些复杂的衍生金融产品完全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基础和需要,泛滥成灾。据统计,市场上金融债券达600万亿美元,是实体经济需要的10倍,这股祸水独立循环膨胀于虚拟经济体系中,促成泡沫和危机的形成。总之,原有理念和制度已失灵失效,而陷入高成本、繁琐哲学和形式主义等无效的怪圈。事实证明,单纯强调自由市场经济,只靠资本利润最大化逻辑和“看不见的手”去调节,难以走出徒具形式、徒走程序而无实效的死胡同。

(二)形势

当前,企业要特别理性判断国内外形势。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外部压力显著增大,一方面最近欧洲的债务危机依然继续,国际金融局势动荡,另一方面,也是全世界最为关注的焦点,美国高发债,寅吃卯粮和滥发美元,将给世界带来的问题。军费的无底洞令美国在1971年停止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加快美元的滥发,由此开始把祸水引向世界。当前所谓量化宽松的刺激政策就是滥发美元的表现,是将矛盾外推和后推。

(三)使命

当前的大环境在倒逼企业内控进行变革创新。在国际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增强,各国频繁调整危机应对策略,舆论影响飘忽不定的今天,企业应建立并调整自身内控机制,应对不确定风险。如何将防控风险的企业内控从失灵失效状态,革新改进为切实有效,我们通过研究总结、整合、创新,提出切实有效的企业内控科学构建框架。主要是:在企业自身,要抓准实质、抓牢原则、抓好点、线、面、人、文五结合等制度构建;在企业外部,要相应抓好有关法律、规制、如实披露、科学有效监督等必要构建。这是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谋求科学发展、和谐共赢的庄严使命。

二、企业内控的自身构建

(一)抓准企业内控的实质

伴随各国企业对内控的重视程度的加深,以及企业内控重要性的日益凸现,诸多学者对企业内控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相应定义。这样多视角、多维度的关注研讨,将利于企业内控的进步和完善。杨雄胜教授广泛结合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认为“内部控制是运用专门手段工具及方法,防范与遏制非我与损我,保护与促进自我与益我的系统化制度”。

内控的实质以及内控的原因与人的群体性、社会性有关,也与人性兼有理性和非理性有关。仁、义、礼、智、信是人性善即理性的一面,贪腐、损人利己等则是人性自利的非理性恶劣表现。人们协作的社会性和个人寻求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欲望的自然性并存,即人要顾全大局(“大我”)也谋自利(“小我”)。在具体事项中,人们权衡利弊,以不同的侧面示人。企业内控的实质就是控制和驾驭人性。使人的理性、协作性、社会性、顾全大局的“大我”积极发扬光大;同时尽量防控人的非理性、自利性、机会主义动机、自然性、谋私利“小我”的有害行为。即科学激发人性之长,智慧规避人性之短。

搞好企业内控,使企业全员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和职工共同发挥促使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协力优势和凝聚力,缓解矛盾避免风险,保障企业和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内控健全制度的若干指导原则

要搞好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必须遵循一些指导性原则。我国和国际组织都提出了指导原则。笔者总结了供销合作社及其他企业的成功实践,认为搞好企业内控制度构建,须注重以下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使“应然”与“实然”相统一,决策要科学求实,重视听取财会主管的意见,并记录存档,在实践中检验总结。

2.诚信守法、社会责任原则。这是企业使命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点。

3.整合风险原则。要将风险管理、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等对应工作,贯穿整合到企业全程、全面的内部控制之中。

4.有效性原则。要定期评估风险管理和内控的有效性。要有效约束企业所有的权力和各岗人员,有效地实施流程监控。

5.牵制性原则。不相容职务要分离。每项经济活动,不能只由“一人包揽”处理,必须由两个(及以上)岗位,去经办和验证、审批。

6.全面性原则。利用系统原理,涵盖全部控制要素、岗位、环节,按共同目标和使命感,相互连接,环环相扣,形成整体良好氛围。

7.明确责权原则。要科学分工,授予履行责任所需权力。做到权责分明,责、权、利统一,奖惩科学合理。

8.协调配合原则。生产经营是群体协作行为,各层级、部组、岗位之间协调配合,使流程顺畅、高效。实施6种管理:(1)企业文化管理。是正确做事的行为价值标准,体现企业的志向、动力。(2)信息管理。了解事物的确定性程度,是决策的依据。(3)科学管理。即用有效方式做事,计划为起点、战略为核心,策略、制度、流程和技巧均属之。(4)人性管理。人性有非理性和个性,要知人知性,因人而异,用柔性关怀等来领导特殊人群努力工作。(5)灵动管理。即机动灵活的做事。随时空和情境的不同“以变应变”。(6)协调管理。就是将以上各种管理组合协调起来。

9.验核签批原则。要规定“经营操作规程”和“凭证手续审批传递程序”。不是将凭证直接“送交财会部门”,而应按流程,由经办人、经办部组确认审验,并签批后,才“送交财会部门”。重要支付,须先经财会主管审查签注意见后,再报领导审批。对手续不齐全的事项,不应简单“退回”,应作失灵个案,查明原因,促进整改。

10.原始计核原则。原始计量、原始凭证、原始稽核、原始记录,这是“内控”的基石。各部组应长期保存原始记录。以上“四原”实施有效,就可避免舞弊行为的发生。

11.岗位交接原则。员工离岗,均须对所管的财物、工作、手续、文书等认真办理好交接。柜台、工地和领导人年休等交接更须认真办理。重要交接需有领导监交。严禁不办交接离岗。要把领导人年休时工作交接,作为检查监控权力的有效措施。

12.成本效益原则。设计内控须简易,考虑控制成本与效益之比,不搞繁琐哲学和形式主义。对关键点则须严把死守,防失控失灵。

13.查评调整原则。要注意实践检验,及时查明程序中的缺陷,加以调整理顺。

14.整合创新原则。外来“内控”方法,要与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制定自己的“内控”制度流程。

15.无凌驾原则。任何人都不能超越于内部控制之外。企业内控从设计、实施,到考察、评估,都要着重落实这条原则。

16.指导、沟通原则。决策后,必须深入指导,沟通信息、解释阐明,直至下属心领神会,并组织好企业内外的沟通。

17.检查调查原则。须注重上级对下级的检查、调查,有组织的联查、互查,了解下情,切磋业务,总结交流经验。实践证明:“微服私访”事先不通知的造访最能获得真实情况。

18.抓关键原则。抓好三大关键:(1)会计主管,是帮助领导调研、设计、协调、推动和跟踪完善企业内控的参谋助手;(2)内部审计,是适时自审和评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枢纽;(3)监事会,是熟悉情况的监督者和促进力。

19.适时性原则。主客观情况不断变化,要适时应变,并注意前瞻,引导工作向更高处发展。

各单位的行业特点不同、具体经营业务不同,但内控制度构建均应体现落实上述共同原则。

(三)抓好“五结合”(点、线、面、人、文)的制度构建

完善制度建设主要是对人性的管控及对风险的梳理防范。对于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简单抱怨个人的责任或人品,仅仅停留在这个肤浅层次是不够的,必须提升到制度层面,进行深究,究竟是制度缺失问题,还是贯彻执行不配套、不到位问题,或是抓而不紧、缺乏检查所致。许多问题都是制度问题。如控股大股东恣意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和利益,是由于监控制度不到位和惩戒制度不到位造成的。对应收账款不催收或相互推诿,是因为销售考核与货款催收的责任制度不挂钩。企业管理层作虚假报告,因为薪酬奖励考核制度不合理和惩戒不严等。五结合的制度构建是:

1.点:即岗位责任制、角色定位管理,做到责、权、利、罚相结合,竞争上岗,兑现承诺。

2.线:即流程建设。一般有生产线流程、采购流程、销售流程、会计凭证手续办理、验证(验收、验付)、审批、传送流程等。

3.面:企业面上的制度构建。一般应建设以下一些制度:

(1)建设好组织制度。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课题组对1 594家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的结论:公司治理结构的科学合理,确实是搞好企业内控的重要前提,是根本性问题。故要切实抓好公司治理这个“根”,形成科学有效的“双大三角”治理结构。即:

治理层“大三角”结构。由董事会(供销社理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三方构成。要防止大股东操纵,董事长不得兼任总经理,董事会成员兼任经理层职务的比例也须严格限制。监事会须扩展其代表性;监事会成员的80%以上须懂会计;让监事会处于董事会之上,并领导所属各级监事会和内审部门。总经理须懂会计,须具有会计中级以上资质。会计主管应列席董事会,内审主管应列席董事会、监事会,以充分发挥会计和内审的关键作用和参谋、助手作用。

管理层“大三角”结构。由经理层、独立会计和独立审计三方构成。当前,许多经理的实权膨胀,内控缺失,须加强对经理权利的内控。国内外实践证明,独立会计和独立审计是搞好公司治理和“内控”的关键。独立会计是指会计任免不受经理的影响,若由经理提名,反易促成会计依附经理,而生弊端。供销合作社历来有将会计与经理一并由股东选举产生(孪生制)的优良传统,挑选品德好、有能力的人当会计,既当经理的参谋、助手(相辅相成),又当经理的“诤友”和坚持原则的“把关人”(相反相成)。会计向选举者(或委派者)报告工作。这种“孪生制”,曾在解放区和建国后盛行。我国企业,历来有各股东分当(或派)经理、会计、出纳、监审,相互制约的惯例。独立审计是指审计负责人由监事会直接任免,内审直接归监事会领导。在经济管理中,“三角形管控稳定性”是屡试不爽的有效组合。应运用上述“双大三角”结构来规范治理好企业。

(2)建设好企业会计制度和内审制度。会计和内审制度融入了宏观政策指引,又进一步渗透融入内控机制。须确立会计主管(CFO)和内审主管的地位,如在企业“内控”领导小组中担任副组长;主管会计兼内控办公室主任。会审是内控的关键。

(3)建设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凡事预则立。预算是规避风险的手段。全面预算应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以市场趋势为依据,以自身优势为基础,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要注重长远目标和未来因素。预算内容:①战略预算:长期与短期结合。②经营预算:含收入、成本、采购、存货、变动费用、固定费用、税金、利润等。③财务预算:含投资、筹资、资本增值、防意外应急、利润分配、现金流量等。预算管理的类型:①“物本管理”型,是按上对下监控、奖惩作为基点设计的。适于经济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②“人本管理”型,是靠职工灵敏制定并执行,适于市场多变的情况。许多不同的预算模式,企业可按自身特点和管控的需要选择,在以一种预算模式为主的情况下,也可兼用其他预算模式作补充。

“灵敏预算”(又译名:“超越预算”),超越传统模式,能以极大的灵敏度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上下级间相互链接,集中员工才智迎战变化,发现“失衡”,能自动查找原因及时应对,并自觉沟通协调,促进企业总体预算目标的实现。

(4)建设全面纳税筹划制度。全员增强纳税意识,科学和谐理税,消除纳税风险,包括企业自身疏忽造成的风险和来自税务机关的政策变化及其自由裁量权等风险。要注重税收政策的引导性,相应调整企业战略。全面筹划,还应包括保本补偿(宁可暂时性的多纳税)、事前与税务局沟通协调、对税收政策研究反馈、合法节税等。全面权衡纳税地点、纳税时间、纳税方式(分散或集中)、减免退税政策、税基、税率因素。

(5)建设全面经营管理制度。将广义会计管理的要求,具体渗透(融入)到企业经营及内控的全过程之中。融入路径有2条:一是将刚性的“制度化”融入到“执法管理”。须动静兼管、“点”“流”结合(即关键控制“点”和企业管理“流”程)、切实可行。主要包括:部门经营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对跨部门的资财移动和手续流动,既要明确制定控制流程(如会计凭证手续审批传递流程以及生产、经营流程),又要制定专项管控制度(如仓储出入库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等),更要制定离岗交接制度。应将企业总裁(CEO)的休假交接,用作对高管的考查。使CEO的权力受到检查和监督,以解决高管“不受监督控制的权力”问题。二是将柔性的“人性化”融入到“执教管理”。通过宣传、调查、沟通、培训等,建立“团队”配合、自我管理机制,自动配合和联动,但要防止自由放任。

(6)社会责任管理制度。企业战略目标,须利于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社会责任。

(7)全面核算管理制度。全面核算是在“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以外,再按税法、财务通则和防范“反倾销”等需要,进行各种必要的补充核算。既要对外反映企业对社会尽责任、做贡献的情况,满足纳税、防范“反倾销”、外汇管理、节能环保和利益相关者等要求,又要对内满足财产保护、成本计量、防弊堵漏、监控风险、计算企业核心竞争力等需求。

(8)全面报告制度。包括对外报告和内部报告:内部有上对下、下对上和部门间的报告,要科学组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需在“内控”中落实好报告基础和责任。

(9)及时沟通制度。企业要上下内外及时沟通信息。重视从外部(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等)获取相关信息,及时生成整理内部信息(如生产、销售、毛利、保本期和应收款收回等控制要点),及时沟通交流。对信息的收集、生成、传送等要编入流程,规定时限,责任到岗(人)。管理层应定期对下沟通,使员工都清晰了解肩负的职责。应设置多种便利员工反馈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如午餐会、碰头会、意见箱、“交接班留言”等。各部门之间、高管“双大三角”之间均应作及时有效的沟通,并作“沟通日志”。

(10)全员培训制度。通过团队学习培训,一是求得“共识”,思想一致;二是达成“共知”,沟通信息,共知形势、任务和着力点;三是实现“共鸣”,头脑风暴,集思集智;四是落实“共力”,齐心协力。国内外很多优秀企业十分重视“员工培训”,如一些日本企业实行“辅导员制”,即新员工入职,均有老员工辅导,新员工的功过均有一半需老员工承担,这促使老员工将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教训,悉心传授,从而快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接班人。天津供销合作社系统也一贯重视员工培训,不仅提高了自身员工的素质,还为当地准备和交流了人才。

(11)全程风险评估和预警制度。要常对企业的内外风险分析评估,作好应对。定期审视战略目标及制定目标时的背景、前提是否有重大变化。既要对单个项目的差异,分析预警,更要对总体财务、市场、政策、国际环境、内部控制落实情况等进行分析预警。还要对未来风险,如订单、毛利率、法规变化、顾客需求转移、形势政策变化等,密切关注和预警。

4.人:人本管理构建。即以人为本处置问题,将人类整体的长远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长期以来,企业领导过分依靠物本管理,当前,优秀企业转而关心人,研究和实施人本管理的系列构建:

(1)人本理念:企业的生产经营靠人,管控风险、内部控制也靠人。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内生动力的源泉。但一般人会有道德缺陷,具有“经济人”属性,存在“机会主义倾向”等。

人也有自我实现的动力,自我实现与企业目标的实现二者能够达到一致。因此,在企业内控设计和实施中,要充分考虑“人”的合理需求,正确引导和调动自我实现的积极性,会使“人”获得长足和持久的工作动力。

(2)责、权、利、罚相结合的角色构建。即落实与人有关的风险管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一般来说,组织对个人往往强调“责任”。一些企业惯于用自上而下的“指令”、“责职”“责任制”,其自觉性和实效都较差。而个人对于组织,倾向权利扩张,包揽“权力”。积极做法是对员工进行“角色构建”,做到责、权、利、罚相统一。

“角色构建”对“责任制”的改进有两点:一是各员工都要竞争上岗,提出承诺,二是要把岗位责任、角色使命和上下游的要求自觉融入承诺。变“要我干”化为“我要干”。引导员工由“尽责”上升到“敬业”,使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岗位责任和内控手册,是法规和组织的要求,是刚性的;岗位上下游和相关环节提出的期望、要求,促进人际间协调和促进,这些都应当纳入角色承诺中。做到角色与领导及群众要求相一致,角色的责、权、利、罚相统一,完成任务有酬有奖,违背承诺受惩受罚,从而科学落实对人性的有效管控。

(3)众志成城的领导力构建。杨斌所著《领导力》书中总结5种优秀的领导行为是: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激励人心。最首要的是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制度和落实企业文化,实现众志成城。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是领导力构建的重要力量。优秀的领导力需要认真担当角色,落实承诺,主动灵活思考,自觉搞好协调,优秀领导者善于激励员工发挥积极正向的领导力,合力实现企业目标。

(4)忧患意识构建。企业要不断在员工中反复广泛地宣讲竞争风险和其他风险,要把产品质量、服务水平、成本消耗、社会责任、用户需求、市场变化、法规要求等时刻放在心上,通过全员提高忧患意识,加强防控风险和应急危机的能力。

(5)走动式调研与和谐构建。有些企业过分依赖宝塔型层级运转和电子监控,会导致行动迟缓和头脑僵化。当前流行新的扁平化管理模式,企业主管应多走动检查调研,了解实情、吸收群智,与部属员工面对面交流互动,进行及时总结、及时赞美、及时忠告、及时处置。强调上级与部属及时链接,强调个人与整体的密切配合。实现员工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统筹兼顾、和谐融合,达到高效运转、和谐构建。

(6)战略目标构建。战略目标是企业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达到目标的战略和一系列行动计划的构建。未能确定或未能搞准战略目标的企业,只能作被动的防御应对,成效很低。战略管理则采取主动的预防决策,通过分析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研究战略目标和实施方案,以目标凝聚人心,更好地掌握企业的命运。

(7)多项报酬模式科学构建。企业报酬模式分为很多种类,如年功序列式,即以工作年限为员工晋升、增薪的依据;破格式,即依据工作能力和成果决定升降员工职务;综合评价晋升式,即德、才、效结合,适当照顾“资”(资历)的方式。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多项报酬模式组合,科学调动不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5.文: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构建。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是企业的品位,是企业的灵魂。各企业文化的具体提法和侧重,会有差别,但我国企业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都要立足高远,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合法经营、合规运行、积善修德,切实履行环保责任、社会责任,始终把维护、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这是企业前进的驱动力,是基业长存的保障力,更是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根据我国企业所处大环境和时代背景等共性,一般应采取以下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

(1)法规护市战略。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不仅自身应遵纪守法,更应懂得以法律规章规避外来冲击,保卫自身权益,清除假冒伪劣,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企业应积极促进政府、监管部门和行业公会(协会)不断健全、完善相关法律、规定。

(2)科教强企战略。员工能力的基础是知识、是实践经验、是学习型组织的自我提高。我国企业亟须通过科教强企,由加工生产型和被动经营型向科技先导型迈进,推动产品和企业的不断改善、创新。

(3)诚信进取战略。企业对社会、对公众、对上下游客户和各相关单位都要真诚,讲究信誉。企业重德,真诚服务,童叟无欺,才能取信于世,立于不败之地。

(4)精诚待人、用人成事战略。人是要真诚相待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得人心者则事能成。电子监控只适于防贼、防设备故障,但不能齐人心、集众智、聚合力。

(5)凭销定产战略。先找市场,有了销路再按订单生产,做到零库存,不积压产品,不占压资金。

(6)借船出海战略。即快速反应战略。现在的新技术、新产品生命周期往往很短。企业应发挥战略主动性,积极抓住商机,立即组织投产,采取“借船出海”策略,租场地、租设备,或合作、或外包,快速生产出产品,实现交易,取得效益。

(7)会计到位战略。从内控经验看,最关键是让会计到位,特别是为治理层和管理层当“参谋”、“助手”的作用到位,当“法规监官”和“诤友”到位。要把对会计的认知,由狭义会计提升为广义会计,并使会计、审计在组织上、工作上切实到位。将宏观要求融入企业、融入内控,促使企业能不断增强生命活力,包括内生动力、核心竞争力和免疫力,始终掌握主动权,机智地转害为利、化危为机,保障和促进企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8)和谐发展战略。一是审时度势,敏锐感知市场变化,顺应市场发展后的新需求。二是要注重因地制宜,“本土化”,“脚踏实地”,并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三是以人为本,诚信为客户服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建设高素质的内控管理团队。目标和措施都要经过专业人员、相关部门和员工充分讨论,集智凝志统一努力方向。四是要防患于未然,治事于未萌,有周密的多方面的准备。注重可靠、可承受、可持续。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求实、忠诚、认真、周密来保障战略目标的正确有效。

当前我国企业须从关系战略向形象战略、品牌战略发展,从规模战略向快捷战略转变,从手工管理战略向信息化管理平台战略发展。要结合企业具体情况,上下结合共同研究定准战略目标,共同查漏补缺,形成上下左右全覆盖的管控机制,既能有效贯彻执行,又便于应用操作,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三、企业外部的“改进型”构建

除企业自身有效的制度性构建外,还须配套有效的改进型构建:

(一)认识改进

这是确立有效性的首要构建。我国的成功实践证明,推动经济发展、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不能仅仅依靠“看不见的手”,还要运用政府和行业组织等“看得见的手”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调控,更要发挥广大风险相关者(含利益相关者)——“社会公众智能之手”的巨大作用。如“银广厦”的造假案就是由公众发现的,而不是靠股东和利益相关者揭示的。无论从企业占用社会资源和机会的角度看,或是从风险相关者角度看,企业都应当向社会公众报告积极真实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社会公众智能之手”的力量无边。

(二)法律、法规改进

这是确立有效性的重要保障。需改进两个方面:

1.构建完善的法规保障体系,有利于增强企业内控建设的权威性和强制约束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完善的法规体系,包括4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国家大法;二是部门规章;三是行业协会的标准与指南;四是可参考借鉴的最佳实务案例。

2.确保法律有效。我国有的法律条文缺乏有效性,如《会计法》对于企业负责人的要求,就是无效规定,因为未做追究其法律责任的配套规定。再如《公司法》画蛇添足地规定企业财会负责人要由经理提名,也直接导致会计监督的无效。健全法规的科学有效,是当务之急。

(三)人本环境和上下沟通的改进

这是确立有效性的内生动力。要创造无拘束自由沟通意见和信息的环境,扁平、精简,增加指挥的直贯性和协调的灵活性。创造心灵相通、情动于衷的良好人本环境,包括优化的心理环境、智力环境和结合力环境,从而产生心理动力、智力动力和结合力动力,让下属愉快敬业,提升使命感。构成“动车组式”的多点给力,推动又好又快发展。

(四)检查、监督改进

1.准则改进。美国和受美国影响的国家会计准则存在诸多缺陷,不能有效控制企业造假欺骗行为。我们应实事求是地运用《易经》“易学”智慧,以简驭繁,进行科学改进,让会计如实揭示相关资源的历史成本、现时价值和企业自估的未来价值;同时如实揭示企业稳健性经营成果和激进性经营成果及预计未来成果,公之于众。夯实经济运行的数据基础,防止泡沫,遏制危机蔓延升级。删繁就简,简明易懂,便于公众明了和监督,则可有效约束企业利用“复杂化”及准则缺陷进行粉饰造假。

2.方式改进。现行框架偏重于“自查、自报、自纠”。重形式、高成本、缺实效。忽视上对下的深入有效的检查和调研,特别是事先不通知的“微服”检查。要提倡和实施及时有效的深入检查和调研,事前检查发现问题,加以整改。

3.范围改进。我国遵循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要求企业不仅要报告积极真实的经济效益,还应报告积极真实的社会效益与环保生态效益,以利于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4.监督效能改进。现在的外部审计进行审计监督,多数是由企业经理层进行委托,这就形成了实质上的雇佣关系、人情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审计监督效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必须切断这种雇佣关系和人情关系。应由第三方来组织委托,将“审计方”和“被审方”分别排开,通过抽签决定委托对象。审计结果要抄报国家审计部门(或财政会计部门)存档监控和合法利用。防治“假审计”“走过场”,徒具形式而无实效的问题,才能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监督效能,促使企业内控工作健康有效地展开,以促使经济的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财务危机、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如何将内部控制从失败创新整合到实际有效_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