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素质教育的关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素质论文,关键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师肩负着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任,在教学中往往扮演着一种示范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的高低。“素质教育是一种以‘素质’培养‘素质’、以‘灵魂’塑造‘灵魂’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师的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意义和巨大作用。”
一、教师的品德素质
教师的品德素质是指“教师在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是教师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上的稳定特征的综合”。它包括教师的敬业精神、师德修养、业缘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方面。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自己的道德品质、人格修养等还将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首先,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怀着强烈的激情和热情。一位教师只有对自己的事业有着真诚的热情,才会把自己的全部智慧都投入到教育中,才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智慧传给下一代,才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守在教育的园地里,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对学生充满着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因为“爱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其次,教师必须热爱与尊重学生。教师对教育的热爱,最终都会归结到对学生的热爱上。因为“热爱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情感基础,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真正爱学生才会得到学生的信任,也才能真正地理解学生,才能发现学生身上的潜能,并使这种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热爱学生便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只有教师真正地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三,教师要具有社会责任感。教师不仅要关心自己的学生和教学,还应该关心他人、国家、社会,以至全人类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在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的情况下,“事不关己”再也不能“高高挂起”。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是“闭门造车”式的教育,而应该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不光是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当我们抱怨社会上犯罪率升高、社会环境不稳定、社会道德风尚败坏时,我们却很少想到:以上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教育的失败所致,所以教师不应该逃避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在文化基础、专业知识、教育能力等方面,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经过锻炼与培养而达到的综合水平”。综合水平主要指两个方面: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
(一)知识素质
知识素质是教师的基本素质。现在有的学者将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分为两类: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1.理论性知识
这类知识通常可以通过阅读和听讲座获得,包括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法、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和一般文化等原理类知识。
教育专家顾明远先生指出:“克服‘应试教育’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能够居高临下,举一反三。”专业的理论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内容。一个好老师应该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因为学校中各学科课程之间的知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居高临下,才能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挥洒自如,才能使各科知识融会贯通,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充实而不单薄。
2.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包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知识(显性的和隐性的),这种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它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实际使用的理论”,支配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动中。
它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自我知识,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估、自我教学效能感、对自我调节的认识等;教师的人际知识,包括对学生的感知和了解、热情、激情;教师的情境知识;教师的策略知识;教师的反思知识等等。
(二)能力素质
教师的能力素质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教师的能力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以及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的途径。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针对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他同样也应该具备教学、学习、创新以及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
1.教学能力
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一个好的教师必须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恰当地使用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知识。尤其是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师生互为主体,教师若没有充实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和灵敏的教学机智,是无法成功地进行教学活动的。
2.学习能力
现今的社会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也不仅仅限于课堂与书本。大量的出版物以及网络的广泛应用,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许多学生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甚至超过了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还仅仅把眼光局限在教材与教学大纲上,那么,他便不会跟上知识的时代步伐,甚至会落在学生的后面。因此,教师自己也要终身学习,要具备不断学习、获取知识、充实自己的能力,即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方法,并善于运用现代的网络技术,不断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同时还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的能力。
3.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教师素质能力结构的核心。”“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他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其实,教育家和教师的距离并不遥远,关键是看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坚韧不拔的追求的精神。在如今这个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社会中,如果教师没有一种创新意识以及一种对创新追求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那么,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一定是一群只知道接受知识,没有生机和活力的“书呆子”,怎么能肩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没有生机活力与创新精神的民族的未来是令人担忧的。
4.交往能力
这里所说的交往能力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因为,教育活动绝大多数都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的,“教师与学生总是处于共同的教育情景中,双方总是在共同的交往中沟通、教育和接受教育”。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还要具有与学生沟通和理解的交往能力。
但是,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被看作是知识的接受者,老师被看作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拥有知识的权威,“从而教师控制和操纵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学生无非是利用教师获得知识,虽然其中存在着一定的人际交往,但作为精神整体的人的自觉的理解和沟通不存在,师生关系因而失去了‘教育意义’,只是作为教学的必要条件而存在。”这样形成的师生交往基础,就是知识的传授。这种抽掉了人格精神的片面的师生交往和师生关系是不正常的。
积极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获得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体验,并且迁移到他的同伴关系,他与他人形成的积极交往关系,将影响他的一生。在师生关系中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也只有教师具备了这种交往的能力,这种完整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
三、教师的身心健康素质
健康的身体素质、健全的心理素质是高素质教师其他素质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
教师健康的人格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它会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兴趣、能力、性格等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会使学生产生敬爱感、信赖感,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所形成的氛围会进一步提高教育的效果。
当今的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竞争加剧,使人容易陷入紧张、焦虑、压抑和苦闷之中。尤其是学生,在校园里往往过着单调的“三点一线”的生活,肩负着沉重的学业负担和各方面的压力,又面临着升学与就业的竞争。因此,需要教师本身具有的良好的身心素质,以及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在进行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与精神面貌的同时,帮助学生缓解和消除不健康的心理,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成败,关系着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素质教育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素质的提高,更应该关注教师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