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摇曳生姿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论文_张得生

打造摇曳生姿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论文_张得生

甘肃省永昌县第六中学 737200

一、一种更为明确的指向——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曾有专家发出感慨:语文教学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趣”的问题,只有引导学生寻回学习的兴趣、乐趣、情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育“少、慢、差、费”的老问题。这个“趣”,不是要绞尽脑汁地设计多么“别开生面”的开头,而是让学生“走进课文并有收获”。的确,只有打开孩子们的兴趣之门,只有让孩子们真正走进课文,语文课堂才能转向更活泼、更灵活、更高效的方向。而一旦转向,孩子们与以前必有所不同。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资料激趣:

1.用PPT课件出示史铁生的一段话:“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史铁生的散文《有关庙的回忆》)

2.多媒体出示史铁生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时的授奖词:“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3.今天,老师要向同学们推荐一位作家,一位令无数国人敬佩的残疾作家史铁生。在他 21岁风华正茂的时候,却因一场大病,不幸双腿瘫痪了,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而就在瘫痪的那一年,爱他的母亲也离他而去,他在轮椅上度过了三十五年,也在轮椅上写作了三十多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秋天的怀念》,从他的文章里去触摸他情感的高峰、生命的高峰和写作的高峰。

可以发现,新课伊始,不论是饱含激情的怀念词,还是史铁生的授奖词,其界定和指向都是为了点燃孩子们的兴趣之火,让孩子们的情感一步步升温:心是温热的,眼睛是亮晶晶的,情感的翅膀在扑棱棱地飞。很多学生就此陷入了沉思:这位残疾作家,究竟凭什么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坚强走完了轮椅上的人生?又是凭什么攀上了文学的高峰……实践证明,学生正是带着对这些问题的不断追问和深思,课堂才朝着不断有趣的方向挺进。学生一旦从内心深处敞开自己的心,“奔向”你所引领的方向,那么,阅读教学必将走出费事低效的困境,语文学习必将“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一种更为人性化的探索——自主合作互动反馈

毋庸置疑,“自主合作”是新课改以来最为显豁的提法之一。语文的素养性、综合性和积淀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更适宜于“自我设计、自我探索和自我建构”。就《秋天的怀念》的教学而言,文章的语言朴素、真切,却又意味深远,寄悲观于从容,蓄智慧于认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的文章不宜循规蹈矩地去定性灌输,而适合于孩子们去自主合作,互动反馈,以此更好地走近史铁生,以此更丰富地触摸史铁生的内心,也以此丰富孩子们自己的情感世界。

以下是《秋天的怀念》的部分教学设计或情境:

合作探究一:文章共三次写到看花,其背景和结果有什么不同?教师可重点点拨第三次看菊花,体会文章的主旨及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

合作探究二:本文用含蓄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母爱的深沉与厚重,试从文中找出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语句,请结合上下文作具体分析。比如,删掉“悄悄”“偷偷”等词语后,句子的表达效果和情感效果有什么不一样。

合作探究三:“我”的暴怒无常有哪些具体表现?体悟“我”对母爱的顿悟与反思。分组合作,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这样的课堂中,问题有悬念,自主有挑战,思维有碰撞。因为充分地给予了孩子们自由、自主和多元化的选择,所以孩子们触摸到的史铁生更为丰富,从课文中体验到的人生况味更为多元,进一步感受到母爱是那么的无私、博大、宽容……实践证明,找到打开孩子们自主学习的钥匙,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深交,必将打造摇曳生姿的语文学习新时空。

三、一种让师生窃喜的趋势——优化作业减负增效

好的语文作业或者拓展训练,切不可整齐划一,切不可机械重复,一定要从真正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精心设计作业,注重趣味性、启发性、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真正做到教师乐意、家长满意、学生快乐。

比如,仍然以《秋天的怀念》为例,可以设计以下作业:

1.再读课文,思考:“北归的雁阵”“甜美的歌声”为什么会让“我”更加痛苦(针对学困生)?

2.思考:课文为什么不以《怀念母亲》为题,却以《秋天的怀念》为题?秋天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针对中等生)

3.思考:文中第一段中母亲的“好好儿活”和第六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两处这样写对于结构文章有什么作用?引领学生读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如《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写一篇读书笔记。(针对优等生)

这样的分层作业,为语文程度层次不同的孩子们度身打造,让学困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事实证明,高质量的分层精品作业做为一种“唤醒和解放的力量”,参与了不同孩子们成长的光合作用,成为丰富孩子们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必要的补充和拓展。

参考文献

[1]祁洪生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开课[J].教师月刊,2015,(4),039。

[2]林茶居 在银鹰文昌中学感悟“自主学习”[J].教师月刊,2013,(3),014。

论文作者:张得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2月第2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  ;  ;  ;  ;  ;  ;  ;  

打造摇曳生姿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论文_张得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