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中沈从文两首诗的解读与解读_楚国论文

楚国申氏两簠读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楚国论文,申氏两簠读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为考释新出现的一批春秋晚期楚国青铜器的铭文,我写了小文《论“景之定”及有关史事》①,说明铭中“竞(景)之定”或“竞(景)平王之定”即楚平王子名定。当时深感楚国铭文里的人名体例多有与其他列国不同之处,有必要仔细考察分析。最近因工作绎读刘彬徽等先生《楚系金文汇编》(以下简称《汇编》)②,于此更有许多感触,试取几个实例,与大家商榷。

比较容易解说的,如《汇编》补编一戈,自援至胡铸有铭文:“(龙)王之卯之戈”,末二字合文,附有合文符号。按古文字“龙”常加“兄”作声,《汇编》读之为“龚”,即共王之“共”,是很对的。“共王之卯“,例同于上面提到的“景平王之定”,卯是共王之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昭王与龚之》的“龚(共)之”,与此同例。

《汇编》三三(《殷周金文集成》2357)鼎:“楚叔之孙倗之”。学者已指出,“倗”即《左传》子冯。氏为楚国名门,始于《左传》桓公六年所见的章,他是蚡冒之子、武王之弟③,故称为“叔”,冯是其玄孙。《汇编》五五(《集成》9426)盉:“楚叔之孙途为之”,与鼎铭同例,但途和倗(冯)是不是同辈人,就不一定了。

本文想着重讨论的,是两件春秋晚期的簠铭,一件是《汇编》补编四四,依原行款写出释文:

惟正十月初吉

庚午,(申)文王

之孙州

其吉金,自作

(□),永保用之。

另一件是《汇编》六六,也依原行款写其释文:

(申)王之孙叔姜

自乍(□),其眉

寿无,永保用之。

学者或以为这是申曾称王,并于当时复国的证据。

按《左传》昭公十三年载:“楚之灭蔡也,灵王迁许、胡、沈、道、房、申于荆焉。平王即位,既封陈、蔡而皆复之,礼也。”杜预注:“灭蔡在(鲁昭公)十一年。许、胡、沈,小国也;道、房、申,皆故诸侯,楚灭以为邑。”这是说灵王将许、胡、沈、道、房、申之人强迁到荆山,至平王则允许他们回归故居,所以杜预又说“平王得安民之礼”。《正义》云:“此乃迁动而云安者,以狐死首丘,人心恋旧,往彼灵王偪徙,元情悉眷故居,平王今复从其所欲,民心获安,故云‘得安民之礼’也。”哪里有复国之事?更哪敢自大称王?复国称王之说是和史实不合的。

那么簠铭应怎么讲呢?让我们由州簠说起。

程公说《春秋分记》云:“楚之申氏有三:申公巫臣之后,屈氏别族也。申舟之后及申[无]宇,即申氏也。申叔时而下,申叔氏也。”簠铭的州属于申舟以下的申氏。查《左传》,申舟又称子舟、无(毋)畏、文之无畏,始见于文公十年,至宣公十四年为宋所杀,其子申,见宣公十四年传④。看申舟称“文之无畏”,他应当是楚文王的幼子⑤。因此,申氏的后裔都是“文王之孙”,簠铭“申文王之孙”意即文王之孙的申氏。

这个无畏又见于《吕氏春秋·行论》,称“文无畏”,高诱注云:“无畏,申周(通舟字),楚大夫也。”《淮南子·主术》同。《潛夫论》的《志氏姓》篇说:“楚大夫申无畏者,又氏文氏”,这与“景之定”的“景”即景氏一致。

再谈叔姜簠。“文王之孙”可省作“王之孙”,所以“申王之孙”意即作为王之孙的申氏,用以区别于屈氏别族的申氏和申叔时后的申叔氏。在男系的楚世系中,这乃是作器者叔姜的夫氏,在夫氏下系以母姓(姜),其时铭文及文献常见⑥。

只要确定州簠的“文王”和叔姜簠的“王”是楚王,释读就没有障碍了。

注释:

①李学勤:《论“景之定”及有关史事》,《文物》2008年第2期。

②刘彬徽、刘长武:《楚系金文汇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

③常茂徕:《增订春秋世族源流图考》卷五,第7、8页,道光刊本。

④同[3],第11页。

⑤文王之卒至申舟始见于传有60年,到申舟之死有82年,或许“文之无畏”之例也可用于文王孙辈。

⑥参看同[3]附《春秋女谱》。

标签:;  ;  

“楚国”中沈从文两首诗的解读与解读_楚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