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企业统计_市场经济论文

转型期企业统计_市场经济论文

转轨时期的企业统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时期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换过程中,企业由原来的政府附属物逐渐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与之相适应,作为企业基本职能之一的统计工作也必将随着企业地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本文试图从体制转轨的角度来探索企业统计转变的过程和方式。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的特征

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的特征,也就是明确企业统计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企业统计怎样改?改什么?笔者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统计和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统计相比具有如下特征:

(一)统计目的的自利性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源配置、生产任务的安排,都取决于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计划任务的需要。因此,企业统计的任务是为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计划任务的需要。因此,企业统计的任务是为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系统的数据资料,其目的是为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日常管理服务,企业统计是被动式的填报型统计。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具有独立产权的法人实体,企业的资源配置、生产经营都要按照市场需要由企业自行安排。因此,企业统计在满足为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企业自身服务,以便企业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取最大的利润。企业统计表现为明显的自利性,是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统计。

(二)统计内容的开放性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主要是为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统计内容主要局限在企业的产值、产量、成本消耗等生产性指标上。由于企业的生产活动较少地与外界发生联系,眼睛向内,自我运转,也就使得企业的统计工作具有强烈的封闭性,在统计内容上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和不完整性。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的成败、盈利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取决于企业统计对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的搜集、加工、利用水平,也取决于企业统计对企业外部各种信息(如要素市场的行情、金融环境、人口状况、消费水平等)的搜集、加工、利用水平。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搜集外部信息比搜集内部信息更为重要。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的范围、统计的内容大大扩展了,企业统计也要走出家门、面对市场,建立一种开放性的统计模式。

(三)统计功能的多样性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是一种为上级服务的被动式的、封闭性的报表统计,企业统计的功能被不适当地简化为“反映”职能,而其本身应该拥有的咨询、监督职能根本没有发挥出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的复杂性和生存的危机性,迫切需要企业统计不仅要能够反映企业内外部环境及其运行过程的各种信息,而且还要求企业统计担负起市场调研、行情预测、综合诊断、出谋划策、实施监督、参与管理的职能。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统计真正地适应现代企业竞争和管理的需要。因此,市场型企业统计的功能呈多样化的趋势。

(四)统计手段的科学性

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的上述特征决定,其统计手段必然是落后的,主要表现为:①调查方法的落后。主要是一些笨重的全面调查以及一些常规的调查方法,而较为科学的抽样调查方法在企业统计中运用极少甚至没有。②分析方法的落后。主要是一些传统的比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动态分析法等,而与现代分析方法有关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时间序列分析、非确定性的预测和决策等极少运用。③计算工具上的落后。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企业的统计人员利用算盘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大量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还要靠人工来完成,而与现代信息社会相联系的电脑,在企业统计活动中要么没有,要么成为摆设。统计手段的落后严重制约了企业统计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必须在手段上实现现代化和科学化,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和分析方法,实现计算工具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统计的多重功能,提高其地位和作用。

(五)统计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性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资源配置方式呈计划性,调查什么、怎样调查,甚至统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安排、所需财力和物力都由计划安排,以致于报表制度、指标体系、调查方法、统计口径、信息的占有使用等都是几十年一惯制,形成了一种僵化落后的信息搜集、加工、使用方式,严重脱离了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在完成必要的上报任务后,主要是为自身服务而搜集、加工、整理资料。因此,企业统计信息的产生和使用方式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调查什么、怎样调查、指标体系如何设计、企业统计资源(人财物)如何配置都要按照市场需要来进行安排,都要严格按照市场机制的运作方式来进行操作。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企业统计要根据企业面临的要素市场环境,调查和搜集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信息,引导和配置企业的统计资源;二是企业统计要勇敢地参与信息市场上的竞争,走出企业,为社会服务,让信息市场上的供求信号引导和优化配置企业的统计资源。由此可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资源的配置方式是市场性的,这也是它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六)统计运作过程的法制约束性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工作的运作过程在很大程度上采用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推动,是一种强化的行政约束机制。这种机制的最大弊端就是人治大于法治,于是乎,“数字决定政绩”,“长官意志横行”,虚报、瞒报、错报、漏报、迟报、拒报等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统计数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大打折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必须遵循统计法。因此,强化企业统计的法制约束性,不仅是企业统计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特征。

(七)企业统计的独立性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的范围、内容及其职能,是残缺不全的。因此,企业统计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有许多企业的领导人认为,“生产不可少,财务是个宝,统计可以了”。在这种认识作用下,企业的统计机构被关、停、并、转,统计人员被优化组合,统计经费被挤占挪用。久而久之,统计人员也自惭形秽、自暴自弃、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更加制约了企业统计功能的发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自动地产生对统计的需求,企业统计的职能和作用也会随着其工作范围和内容的拓展而有所提高,企业统计的独立性日益显得重要。

二、转轨时期的企业统计

通过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的基本特征以及它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我们明确了企业统计改革的最终目标。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从计划型的企业统计向市场型的企业统计转变。笔者认为,要实现这种转变最根本的任务是破旧立新。主要有:

(一)破除旧的企业运行机制,建立新的企业运行机制

传统的企业运行机制,是企业统计“软、散、瘫”的温床,只有把企业改造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利益载体,才能使企业真正认识到统计的重要,才能使企业自动地产生对统计的需要。可以断言,没有企业运行机制的彻底改变,也就没有企业统计春天的到来,更谈不上企业统计的改革。由此可见,企业统计的改革必须与企业自身运行机制的改革同时进行。

(二)破除旧观念,建立企业统计的新理念

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领导和社会公众要彻底改变“企业统计可有可无”的糊涂认识,从思想上认清企业统计的重要性,为企业统计发挥作用提供必要的条件;二是企业统计人员自身也要抛弃自卑意识,以积极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强烈的竞争心,走出企业,调研市场,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信息、出谋划策、实施监督、参与管理,以实际行动重塑企业统计自身的形象。无数事实也证明,凡是企业统计人员能够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提建议出主意,为企业排忧解难的,都能够赢得企业的尊重和欢迎。另外,还应当大力加强统计知识的宣传教育,转变国民的统计意识,以实事向国民表明,统计不只是指标体系,统计不只是报表,也不只是“小学算术”,它还是认识和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重要工具,是国家和企业经济管理的得力助手和重要依据。惟有如此,才能够为企业统计的转变提供广泛的社会基础。

(三)破除旧的企业统计管理体制,建立新的企业统计管理体制

企业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①政府统计为企业统计“松绑”,即首先要放开。这就要部分取消或完全取消企业基层报表填报单位的身份,弱化和精简统计报表体系,建立以抽样调查为主的、高效灵活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统计调查体系。与此同时,政府统计部门要转变职能,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间接地引导和控制企业的统计活动,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②建立包括企业统计在内的信息市场,使企业统计既可以为企业服务,也可以为社会服务,积极参与信息市场的竞争,激发企业统计的活力。企业统计改革中的“松绑”和“推向市场”两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松绑”有利于激发企业统计的积极性,增强其适应市场的活力,而“推向市场”有利于企业统计产生忧患意识,优化统计信息资源配置,使企业统计产业化、市场化。

(四)破除旧的统计行政约束机制,建立新的统计法制约束机制

如前所述,计划经济条件下统计的约束机制是自上而下的行政约束,很容易造成统计领域内的“人治”现象,这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武器作保障。统计工作的成败在于统计数据的真伪,要做到统计数字的真实性就必须彻底铲除统计数据上的长官意志行为,杜绝统计数字的弄虚作假和虚报瞒报现象。强化统计法制建设,是企业统计事业健康发展和市场化的前提条件。对于虚报瞒报拒报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于制造假冒伪劣信息者要绳之以法:各类信息咨询机构的成立、资格审查、调查结果的验审都要有法可依,依法进行;各类信息咨询机构之间的竞争行为也都要有相应的法律来约束;统计信息的出版发布也都要按法定程序进行等等。

(五)破除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的人才培养和供给机制

企业统计的人才状况令人忧虑:一是人才短缺,缺少一大批既有理论专长又有实践经验的中坚人才,更缺乏统计制度设计、抽样调查以及统计数据整理分析的专家,至于国家所提倡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珍贵,人才素质亟待提高。二是人心不稳、流失严重。由于社会氛围、内部吸引力不强,企业统计人才难培养、难留用,使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统计人才跳槽离岗。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统计人才的培养方式和分配方式。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的统计专业还存在专业老化、教材陈旧、内容单调、以学历教育为主、无视社会需求等问题。教材跟着制度跑,侧重于指标解释,理论深度不够,数学方法欠缺。教学方法教条化,以书本为主,缺少生动活泼的案例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这当然制约了企业统计的人才来源。因此,高校的统计专业应当面向市场经济,改进培养目标,改革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要增加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如适应企业统计需要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概率论方法、抽样推断方法等都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实和加强,为企业统计走向市场准备人才资源。另外,高校和企业应当加强联合,一方面是鼓励高校统计专业的毕业生走向企业,深入基层,进行实践锻炼;另一方面也可以把企业统计中具有实践经验的统计人才选派到高校进行深造和学习。这样做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改变企业统计人才的供给模式(计划型)。最后,企业也应当切实提高统计人员的待遇和地位,改善其工作环境,以增强企业对统计人才的吸纳能力。

标签:;  ;  ;  ;  ;  

转型期企业统计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