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的深入推进,新课改中强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引起了学校及教师的广泛关注,在这一背景下,学校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增设图书馆及阅览室,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图书馆导读工作作为引导学生确定阅读方式、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阅读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如何优化中学图书馆导读工作成为当下我国中学图书馆开展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探析了中学图书馆导读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导读工作;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8-164-01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中学图书馆作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教辅材料增强对课堂学习的重要场所,其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中学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当前我国中学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注重教材知识的学习,忽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阅读兴趣低下,对此,中学图书馆要积极开展导读工作,通过导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培养起阅读兴趣,最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中学图书馆导读工作的重要性
(一)指明阅读方向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各校纷纷完善硬件与软件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图书馆的馆藏也不断增加,当前笔者任职中学的图书馆有十万册藏书,数百种期刊,馆藏丰富,学生要在茫茫书海中寻找自身感兴趣的书籍或杂志等较为困难,图书馆设置导读人员后,学生可结合自身的阅读需求寻求导读教师的帮助,在教师的帮助下及时获取对自身有价值的读物。
(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多数中学生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其对学习与阅读活动缺乏兴趣,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个性化发展,图书馆导读教师在工作中依据学生兴趣引导其进行阅读活动,使其在兴趣指导下积极进行自主阅读,并结合自身的兴趣不断深化阅读,进一步促进学生兴趣的提高,并培养其个性,通过其个性化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
(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在兴趣指引下积极进行学习与阅读,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前多数中学生在图书馆中借助丰富的课外读物和教学辅助资料积极进行自主学习与阅读,但仍有部分学生在阅读中缺乏针对性,随意、盲目进行阅读,通过图书馆导读教师的引导,有利于其发现自身的阅读兴趣,从而增强学生阅读的针对性、计划性、积极性与自主性。
(四)提升获取知识能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初步及重要时期,此时对其加强阅读导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多数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自主阅读兴趣较弱,自主学习能力低下,图书馆导读教师在工作中结合学生的发展目标、阅读兴趣以及年龄特征等对学生实施个性化阅读指导,通过导读指导学生熟练运用图书馆系统检索图书,并结合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传统节日等定期向学生宣传优秀杂志及文章,通过随笔、摘录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图书馆导读工作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加强中学图书馆导读工作策略
(一)实施入学阅读教育
新生入学时期,其面对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都有一定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此时对其实施入学阅读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对此,学校可在新生入校后组织其参观图书馆,以熟悉校园环境,同时开展介绍课,使学生了解图书馆馆藏书籍的种类、分类标准以及检索方式等,熟悉图书馆服务设施、规章制度等,并使其掌握图书馆基本技能,为其日后利用图书馆资料进行学习及阅读活动提供便利。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是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初步阶段,也是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图书馆导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为其推荐书籍及文章,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改变教育理念,注重学科教辅资料与课外读物的均衡发展,通过多样化的书籍及期刊等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资源支持,同时结合学生兴趣推荐读物,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此外,观察学生的阅读习惯及兴趣等,及时发现学生的阅读问题并进行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及学习习惯。
(三)掌握有效阅读方法
图书馆导读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寻找正确阅读方法的主要指导者,其在工作中要注重学生对有效阅读方法的掌握。在人们长期阅读中,总结出一系列有效的阅读方法,最常见的是在阅读中通过摘抄优美句子、对文章进行批注或记录随笔、读后感等,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积累,并提高学生思考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导读工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后书写读后感,简单描述读物的主要内容以及自身的感受,通过读与思的有效结合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以及其中心思想,长期写读后感,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并提升其阅读效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提升导读人员综合素质
导读教师作为图书馆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自身的综合素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方向及阅读方法,因此,当下要加强图书馆导读工作,就要注重导读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日常工作中,学校要定期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参与思想教育与专业培训,提升其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同时工作人员也要借助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读物及阅读方法,工作中利用网络技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开展分层引导阅读
在图书馆导读工具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阅读状况、兴趣等对学生进行分层引导。针对学习型学生,其在图书馆中多借助教辅教材及课外读物进一步增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对此教师要对其进行鼓励与表扬,针对求知型学生,此类学生的课业压力较轻,对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图书充满求知欲,但其在阅读过程中缺乏目标,对此,教师要学生兴趣等为其推荐读物,培养其阅读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时期是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对此,中学图书馆导读要实施入学阅读教育,激发阅读兴趣,提升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房淼.谈中学图书馆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作用[J].才智,2018(7).
[2]邓斌斌.网络时代中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新措施[J].学周刊,2018(03).
[3]陆桂凤.中学图书馆导读工作的思考[J].学周刊,2019(02).
论文作者:林沸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图书馆论文; 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中学论文; 教师论文; 工作论文; 能力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