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县人民医院 云南 文山 663700)
【摘要】目的:进行消化内科多药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中组合干预效果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消化内科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分析,并在实施组合干预1年后进行消化内科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消化内科耐药菌患者标本送检率、隔离率、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预防措施知晓率均比干预前高,耐药菌检出率比干预前低,各项指标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多药耐药菌分布构成比,多药耐药菌鲍氏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构成比和分布均比干预前低,各指标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多药耐药菌感染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及时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组合干预,构建以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防控措施知晓率、耐药菌检出率、标本送检率、耐药菌患者隔离率为指标的组合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消化内科多药耐药菌感染。
【关键词】 组合干预;消化内科;多药耐药菌感染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194-02
近年来临床抗生素滥用问题愈发严重,进而大幅增加了多药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并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1]。当前临床研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怎样有效降低多药耐药菌感染[2]。基于此我院于2015年通过应用组合干预进行多药耐药菌感染控制,收获显著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消化内科收治1000例住院患者成立对照组,其中包括550例女、450例男;住院时间为6~31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0.2±5.3)天。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消化内科收治1000例住院患者成立对照组,其中包括560例女、440例男;住院时间为6~32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0.2±5.4)天。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组合干预方法:医生施隔离医嘱;将隔离标示贴于病例牌;应用隔离床头卡;进行单间隔离;将快速手消放置于床旁;消毒剂正确配制;部分或全部专用器具。
1.3 观察项目
对干预后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预防控制措施知晓率、患者耐药菌检出率、标本送检率、患者隔离率的观察;另外,在实验室进行干预前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检验,并对干预前后多药耐药菌构成比和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调查数据采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进行整合处理,采用(x-±s)表示计量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运用χ2检验,运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以P<0.05表示。
2.结果
消化内科干预后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预防控制措施知晓率、患者耐药菌检出率、标本送检率、患者隔离率均比干预后高,耐药菌检出率比干预前低,各项指标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如表1,消化内科干预后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构成比和分布均比对照组低,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近年来我国临床多药耐药菌感染率逐年上升,多药耐药感染会对临床治疗造成影响,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多药耐药菌控制[3]。我院为实现对多药耐药菌的有效控制,在消化内科中实施了组合干预措施[4]。研究中,消化内科干预后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预防控制措施知晓率、患者耐药菌检出率、标本送检率、患者隔离率均比干预后高,耐药菌检出率比干预前低,各项指标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可见组合干预措施不仅能够促进医疗工作者多药耐药菌控制措施知晓率的提升,还能够促进多药耐药感染措施的有效落实,促进考核指标合格率的有效提升[5]。进一步研究中,消化内科干预后多药耐药菌构成比例和分布方面,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构成比例和分布均比干预前低,各指标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可见通过实施有效组合干预措施能够实现对多药耐药感染的有效控制,但在以后的感染控制中,应当强化对多药耐药感染情况的了解,避免抗生素滥用,关注通过手卫生进行多药耐药感染的控制[6]。综上所述,对多药耐药菌感染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及时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组合干预,构建以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防控措施知晓率、耐药菌检出率、标本送检率、耐药菌患者隔离率为指标的组合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消化内科多药耐药菌感染[7]。
【参考文献】
[1]顾吉娜,陈琳,刘鹏等.主动筛查与预防控制措施对ICU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1):2481-2483.
[2]潘国洪,段运祥,梁小明等.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监控与管理措施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7):1553-1554,1557.
[3]唐红萍,高晓东,樊春笋等.主动筛查与组合干预对ICU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1):2484-2486.
[4]徐艳,牟霞,杨怀等.组合干预对多药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的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0):5048-5050.
[5]金爱芳,朱桂萍,杨萍妹等.老年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病原学与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2):2703-2705.
[6]叶旭琴,俞桂珍,王惠姣等.主动干预在综合ICU多药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1):2487-2488,2494.
[7]唐文,陶瑾,张爱红等.普外科及乳腺科多药耐药菌感染调查与预防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5):3802-3803,3851.
论文作者:陈学翠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组合论文; 内科论文; 患者论文; 措施论文; 检出论文; 合格率论文; 中华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