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凤山镇龙城村小学,537605)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教育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小学语文是最基本的科目。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效果。在不断改变教学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因此,对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的学习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方法;习惯培养
预习是学习新课程的一种提前准备,如果学生对预习有所关注并认真实践,就会使其学习的内容得到提前了解。学生也会对新的知识点有着一定的心理准备,更会在听课过程有着明确的目的性。不但会抓住听课的要领,更会提升听课的效率。如果有了预习这一前提,即便是在上课时将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因分神而忽略掉,或者一时没有听明白,都可以在过后得到有效补救。因此,课前预习习惯的形成不仅对语文的学习有利,而且对各门学科的学习都同样有利。同时,可以使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而得到相应的提高。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提升学习的主动性
预习习惯的养成能够提升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因为预习本身就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而且是为进行听课而做的准备事项。如果没有预习过程,就只能是教师讲什么内容学生就听什么内容,至于难易、主次都难以体现出来。这样的听课根本体现不出选择性和目的性特征,只能显现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而进行预习则可以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1.2有利于新旧知识相互链接
经过预习过程的听课行为,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自觉地向难点与主要问题上集中。一旦有自己需要关注的地方,自己就会集中精力予以关注。事实上,对语文新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以往的知识积累,而课前的预习环节就实现了以旧有知识对新学知识进行启发,便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有着对已学知识的巩固,更有着对新知识超前学习的过程,应该讲这是两种过程的叠加。新旧知识如果不能有效地取得联系,就难以使新知识为学生所吸收。而预习过程则恰恰让新旧知识产生有机联系,打通新旧知识的连接通道,因此,会使学生关于旧知识的记忆被唤醒。有了这个前提,就有了对新知识学习的可能。
1.3有利于实现师生的互动
课前预习是在教师与家长的指导下完成的,学生会在预习中对课文的概貌有一定的了解。在学生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分析课文时,会体验到一种特殊的快慰。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将不认识的字词一并挑拣出来,并在教师讲解时有意识地学习,从而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预习是一个由自我学习到教师授课,再到学生对知识进行构建这样的一个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预习的环节是正常授课过程不存在的环节,因而属于多出来的一个环节。也正是这一环节实现了学生将主动学习摆在首位,直到完成对知识的获取方才结束。能够使教学效率因此获得提升,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局面的形成。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实施策略
2.1尊重差异,明确预习要求
如果让学生预习,就一定要提出相应的要求,没有具体要求,学生就不知道怎样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因为学生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由于年龄和已经知识基础的不同,那么预习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一年级孩子,只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和课文就行了;二年级相对高一点,要求会查字典和分析字形;三年级重点是字义和把课文分意义段;四年级要让学生能大致说出段落的意思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五年级则要学会抓住课文的中心和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六年级要求不全面一些了,要求学生对字词、句段、主要内容和中心领会三个维度,整体深入预习,能根据课文提疑难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不同的年级要有不同的侧重点,螺旋上升,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同一个班在不同年段,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提出的预习要求,学生不可能都完成的那样好,肯定要有差距。学有余力的完成的多一些,在完成共性问题后再完成一些稍稍有拔高的问题,学习有困难的能完成力所能及的就可以,也就是说能初步掌握四分三的字词,知道课文的大致内容就可以了。在实际的操作中,大家就会感觉到预习要求越是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预习效果就越好。
2.2坚持不懈,形成习惯
既然认识到预习在语文学习和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价值,那么就要在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加以体现,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点,任何一种习惯不去坚持不去指导不去落实,就会流于形式,所以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这个习惯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的预习习惯呢?具体操作中就做好以下几点:
(1)在习惯养成之初,老师一定要做好指导,严格督促学生,时间上保证,专门安排几节预习指导课,专门设计预习作业,专门做好预习作业的检查与指导,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对有困难的学生手把手,一对一帮扶,帮助他们掌握预习方法。刚开始的时候,用一个月的时间放在课堂上进行,等学生整体上进入状态以后,老师要试着放手,把预习的时间安排在课外,即回家进行。但是,老师还要每天像检查作业一样严格检查,让预习活动真正落实,真正养成习惯。
(2)预习作业如何设计。我们该怎样设计预习作业呢?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教材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确定预习任务目标,以问题为线索设计预习作业。以《军神》一课为例,我们在设计预习作业时,除了常规性的生字词,课文朗读、课文归纳的主要内容外,我们还可以设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在问题下可以设计几个分解小问题:刘伯承为什么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沃克医生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刘伯承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的表现怎样?收集刘伯承的资料,课堂上交流。
(3)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具体方法。比如,何如给课文分段分层的,如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如何概括课文主题思想,等等,还有如何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怎样发现课文中问题,提出有价值值得探讨的问题的能力,课内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在课外就会提高预习的能力和效果,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4)为了检查督促学生形成预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要专门安排学习成果交流展示的时间。对于一些比较浅显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来讲解,把学习体会与成果和大家共同分享,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可以进行组内交流也可以小组比赛交流,放手让学生教学生,大胆锻炼学生,给学生展示的机会,给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机会。在交流中思想上得以碰撞,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学生的全面成长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能够着眼于心理发展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创新路径,引导学生,使学生自觉地形成一种课前预习并于预习中积累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良好习惯,就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大幅提升。只要教师实施得法,加之学生能够坚持,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必将会成为语文学习的新动力。学生不仅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课前预习及语文学习的新方法,进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雷芝兰.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让语文课堂更高效[J].语文学刊,2015(18).
[2]林芊芊.小学语文中高段学生利用互联网预习有效性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26).
论文作者:刘泓菁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习惯论文; 知识论文; 作业论文; 就会论文; 过程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