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金平区外马路第三小学,广东 汕头 515000)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师值得深思的课题。新课程标准无论是对于理念,还是到实施等阶段都发生了质的改变,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仅重视学生数学理论知识的培养还应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教学运用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和数量关系都要通过学生的思考才能真正地理解、掌握和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其日后的成长和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1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
1.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只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帮助小学生学好数学。小学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模式的转变,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儿童数学经验的积累。例如,在质量单位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概念,我们先让学生购买不同质量的物品,再用手掂这些物品,多次感受后尝试估计一些物品的质量。学生对"质量"的概念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之后,从而解决"千克"有多重的问题。
1.2提高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能力
不同的学生由于生长环境、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氛围等存在着诸多不同,因此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有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即可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而有的学生却做不到这一点,虽然经过自己长期的不懈努力,也不易于掌握所学数学内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小学数学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而且还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应用数学思维。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在思考课本中的问题时可以发散自己的思维,有利于看到数学问题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2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措施
2.1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小学生由于自身在年龄方面的限制,所储备的知识及自身水平还非常有限,对于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点理解起来自然较为困难,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模式,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数形结合的方法是一种能够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简单明了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得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成为学生简单易懂的图形,会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简单化、形象化,并促进学生数形结合发散思维能力的养成,更好地找出数字与图形之间的关系。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应用一些图形来让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通过直观、生动的图形来辅助小学数学教学,使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达到数学思维养成的目的。
2.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目前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对数学题目进行思考和计算,以此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数学教学中,适量的数学练习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思维定式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用不同的方式得出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利用自身积累的知识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提问,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练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以此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例如,在课堂学习《图形与变换》时,教师可以以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什么是锐角、什么是钝角,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了解彼此的想法,以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2.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学科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能力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从而促进学生逻辑能力的形成。此外,数学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教师的坚持和学生的努力,完成教学目标。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吸收知识的能力都不相同。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使学生思维活跃,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得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
2.4联系生活,将数学活学活用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一门孤立存在的学科,在生活当中,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能够应用到数学知识,而且,当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充分地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这更加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所以,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要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因此,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简易方程》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学校计划组织全校的学生周末的时候去郊游,但由于学校的车辆有限,所以计划分三次把学生全部运走。第一次上车的学生比总的学生数量的1/3要多100个,第二次运走的数量比总学生数量的1/2要少120个,第三次运走了剩下的320个学生。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学校里总共有多少个学生?在解答这道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一些引导,帮助学生培养一定的方程思维,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有清晰的思路。同时,由于这道问题的背景是与我们的生活相关的,所以在解答这道问题的时候会感觉到更加亲切和有趣。因此,采用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数学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生活数学化,这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数学思维能力。
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得知:提升数学教学水平,不只是提高学生的成绩就够了,还应当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当采取恰当的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新的知识,并从多个方面寻找问题的答案,充分的发散出自身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教学水平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白慧明.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5.
[2]靳峰娜.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探析[J].才智,2014,(08):98.
[3]王凤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64
论文作者:林丽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思维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