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全球科技竞争_科技论文

21世纪的全球科技竞争_科技论文

走向21世纪的环球科技竞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环球论文,走向论文,竞争论文,世纪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国推出科技竞争举措

1997年7月,美国科技发展征途中有两件事备受世界关注。 一件是7月4日,美国“火星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经过长达8 个月的漫漫旅途,成功地着落在这颗令多少科学家魂牵梦萦的红色星球表面山谷,拍摄回1575张清晰的火星照片,提供了大量很有价值的有关火星大气的第一手资料,对揭开火星之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件是7月6日,由克林顿总统而不是由科学家自己在摩根州立大学宣布:美国将在十年内研制出艾滋病疫苗,为人类战胜这一病魔作出贡献。根据是这项科学研究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令人信服的进展。这两件事,都是在近年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相继推出火星探索新计划和不少国家列出各自攻克艾滋病科研计划以后,美国率先取得的科研成就,也是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激烈的一个侧面表现。

克林顿入主白宫以来,先后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当代高科技的研究开发,将对世界未来格局和各国综合国力产生重大影响。”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于1994年8月3日亲自主持提出了《为国家利益发展科学》的政策报告,提出美国应加大力度对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技术等六大高新科技群的研究,争夺科技发展优势,抢占未来的制高点。新投入的科研经费将达2900多亿美元。上面提到的火星探索和艾滋病疫苗的开发研究,就是这一战略计划的部分实际行动。

面对美国的种种科研行动,日本于1996年公布了一个新的庞大的科研计划,即在今后5年将投入1550亿美元, 来改变“科技立国”和“基础研究”做得不够的状况。要求达到的主要目标是:(1 )“确保扩大知识库”(即基础研究)。(2 )对未来产业升级起主导作用的应用技术研究有较多成就。(3)致力于生命科学和生命技术的研究, 谋求开辟人类与自然共存的优势科学领域。今年7月10 日, 日本科技厅在向4200名专家预测咨询后宣布:在2025年以前,人类将在宇宙、能源、环境、医疗等14大科技领域有所突破,日本将在其中作贡献。

德国为了在高科技上保持和赢得新的竞争力,近年的科研经费投入以10%的速度在增长,1996年已达到300多亿马克,为前所未有。 同时还组织企业每年介入国家科技投入,实施政界、产业界、学术界三位一体通力合作研究的政策,谋求在高科技领域占有较多优势,增强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抗震荡能力”。

韩国近年提出的《奔向21世纪科技发展战略》,提出科研在国家指导下,向以企业和专家为中心倾斜,形成综合攻关网络。科研攻关人才将由目前的近10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4万人,科研经费由目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提高到2010年的占4%。力求通过长远努力使韩国整体科技水平由目前居世界第14位,上升到第10位,科技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由目前的占13%,提高到2000年占22%。欧洲的法国、意大利、英国,美洲的加拿大、墨西哥,亚洲的中国、印尼、印度、新加坡、泰国等也在致力发展高科技,设法在竞争中占有自己的席位。它表明,世界高科技开发研究中,已出现了美、日、欧发达国家及其它发展中国家多角相逐的态势。

科技资源占有开始分化

战后的历史表明,美国在近50多年时间里,仰仗其先后从世界各国引进几十万科技人才,为高新科技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从50年代到80年代,世界各地约有23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先后移居美国。90年代又有一批前苏联的科技人才加盟美国一些大学和科研单位的队伍。由此大大充实了美国的科技力量,在相当长时间内高科技处于领先地位。但是80年代前后,日本以其善于借鉴吸收消化,扬长避短,抓发展机遇,成为应用技术方面向美国紧逼的挑战者。1991年5月7日路透社公布美国政府竞争委员会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美国虽然在多数信息技术、微机处理、火箭推动、人工智能、遗传工程、生物技术等方面居领先地位,但其它不少技术与日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或“各有千秋”,“没有自我陶醉的余地”。在当今23个关键工业门类中,美国至少在高清晰度电视、炼钢、汽车、高强磁性材料等部门开始逊色于日本。军事技术上,美国发射导弹用的超级芯片,最强战斗机用的强化碳素纤维和精密陶瓷,雷达探测不到的侦察机身上的特殊涂料,均为日本生产。1994年6月21日,日本又宣布:到2002年, 日本将研制出用于信息联网和国防的1000比特存储芯片,功效将比目前美国使用的高出10倍。但这少部分应用技术上的差距,并不意味着美国的科技优势地位已丧失。从科技研究能力、科技应用能力、科技贸易能力的整体来看,美国依然占居绝对优势,日本只能定在第二号科技大国的位置上。欧洲德国、英国、法国在对日本战后乘欧美科技便车占了便宜不满的同时,从未放慢过科技变革的步伐,以其善于创新、从研究到应用时间短,成为美、日的强劲对手。俄罗斯以开发宇航来带动部分高新科技工业,与美日的竞争并未示弱。正如今年7月20日俄罗斯官员称:尽管经费不足, 但俄优先发展战略导弹的计划仍在顺利进行,到21世纪仍将保持核大国的地位。亚洲其它部分国家表现也不俗,近年中国、印度、韩国、印尼及中国的台湾省等在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等方面也发展较快,不少新技术具有潜在优势,有些领域在世界已崭露头角,正与发达国家在竞争中决一雌雄。于是世界高新技术资源占有出现了美国、日本、欧盟、中国、印度及亚洲一些后起新兴工业化国家分散占有的局面,美国以往那种大部分高新技术一统天下的地位开始动摇。在进入21世纪的未来岁月里,谁将放出新的异彩,将由时间老人作出判断。

科技研究呈现质的变化

当代六大高新科技群的掘起,产生了数以千计的分支技术,科学技术的内涵起了质的变化,科技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大为改观。它对生产力的推动,对人类创造力的发挥,对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对人类思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了极其广泛和深刻的变化。

从科技发展的速度看,已不是一般的加速,而是以指数式速度加速前进,产生相互渗透和交叉影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官员指出:从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多年时间里,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的数量,比过去两千多年的总和还多。目前在各个领域使用的科学技术知识,90%以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30多年里获得的。30年前发明的用于工业加工的一些技术,到1995年已有40%过时。到21世纪,人类获得的知识还将成倍增长,学科总门类将由目前的6000多门上升到1万多门。

从科技队伍的规模看,呈不断扩大的趋势。战后美国的科学研究队伍是每10年翻一番,欧洲发达国家是每15年翻一番。到1994年,全世界科学家和工程师总数已超过5000万人。到21世纪末,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将占世界人口的20%。社会生产和社会服务中,脑力劳动者的人数将超过体力劳动者的人数。

从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周期看,出现了愈来愈短的趋势。 在18世纪,科学转化为技术、再转化为商品的时间大约为100年左右;到19世纪,大约为50年左右;到1930年大约为30年左右;到1955年大约为7年左右; 而到本世纪末,则3—4年就可以商品化了。上个世纪,电动机从发明到应用共用了65年,电话用了56年,无线电通讯用了35年,真空管用了31年。而到本世纪以来,这种时间相距大大缩短了。雷达从发明到应用用了15年,喷气发动机用了14年,电视用了12年,尼龙用了1年,从发现核裂变反应到制成第一个核反应堆仅用了4年,集成电路从无到有仅2年,激光仅用1年时间。特别是电子技术问世以来,其变革的速度大大加快,为前所未有。1996年4月世界产权组织公布,在近10年时间里, 全世界的专利申请平均每年以31.5%的速度快速递增。1995年,全世界专利申请已批准的数量达到130多万件。知识产权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从科学发展的理论概括看,已经突破了以往许多传统领域。仅就化学理论概念而言,从以前只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大门类,发展到现在又分出计算机化学、生物化学、量子化学等。而其中的生物化学又不是开始意义上的理论概念,而是包括许多新学科、新材料、新技术、新仪器综合运用的新理论概念。

从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看,成为主导要素。特别是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在不少方面使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开始弱化,知识、信息、技术所创造的附加值大大提高。在80年代初,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使用的能源上升零点六个百分点,而到90年代初,则变成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能源消耗反而降低一个百分点。80年代日本每生产一辆汽车所消耗的钢材比70年代初减少20%,90年代又比80年代减少20%。目前日本生产的商品,总体上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分别比1965年减少50%和40%。美国每1 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钢材,1970年为1.23万吨,1985年降到0.28万吨,目前又降到0.27万吨。由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制造业的广泛运用,使生产出现大幅度的增长。联合国工发组织1995年工业统计年鉴材料显示:世界制造业的增加值从1975年的23250亿美元,增加到1992年的36570亿美元,1994年又上升到52581.6亿美元,19年增长1.26倍。 美国科研人员称:科技进步已显明地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突出手段,建立电脑化的生产手段,使批量生产产品的时间缩短30%—60%,使产品质量提高300 %—600%,使劳动生产率提高40%—70%,为史无前例的变化。 目前世界上已有几十万种材料,而新材料又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长。 目前世界上已有800多万种化合物,而新的化合物还以每年增加25 万个的速度在增长,这就大大拓宽了劳动对象。其主要原因是高新科技不断研究开发结出的硕果。

从科技发展的用途看,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最为突出。国际上有专家称信息社会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柱,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是环球经济的生命,经济、社会生活运作的龙头产业。1995年全世界信息产业总值高达8000多亿美元,1996年又上升到1 万亿美元。其中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拥有信息量的80%,而占世界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却只占20%的信息量。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热正在蓬勃兴起。美国不惜中止投入1000多亿美元的“星球大战计划”,决心花费4000亿美元的巨资,用20年时间来实现世界最大的高速公路计划,抢占世界新一轮高科技制高点。日本从1993年起充实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内容,新追加1000多亿美元来加速计划的实现。欧洲的德国、法国、英国也相继制订和实施类似的高速公路计划,各自都加大投入,作为“新时期战略资源”加以重点扶植开发,争取在2010年全面开通。拉美的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等国正在共同投资、联手构筑“拉美南部高速公路”。亚洲的中国、印度、韩国、新加坡等国也作出积极反应,推出各自计划。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已成为环球不少国家的竞争行动。到21世纪,从事信息收集、分析、储存的人员将占就业人口的40%。

从科技软件的商品价值看,附加值十分惊人。不少情况下,一项知识产权,一件专利,一套高技术图纸,一处独特配方,一项新工艺,一个战略信息等的价值,少则几十万美元,多则几百、几千万美元,被认为是科技知识效应进入兴旺时代的表现。

从高科技对军事战的作用看,更出现了许多新的安全防范。众所周知的海湾战争以来,隐性技术、激光指导、导弹拦截、打击方向定位、追踪神速等方面的新技术已有重大进展。有专家认为,21世纪的战争,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武器战,遥科学指挥、模拟仿真、计算机病毒、逻辑炸弹、远距离网络干扰系统等新技术,可能成为“新世纪的原子武器”。

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突出

近年人们通常对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投资和贸易的不断扩大看得较为清楚,而对它在世界科技变革和技术转让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却有所忽略。美、日、欧的大学或科研单位一般都与跨国公司结合较为密切,大学或科研单位的研究课题依据企业的需要而立,同时得到企业的资金资助,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生产实践,迅速转化为价值,在市场实现后又反过来支持大学和科研单位的科研开发。如此形成良性循环,科学技术构成跨国公司的第一生产力,这种生产力通过市场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实力,而经济实力的提高又为科研的投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经费来源。这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致使全球4万多家跨国母公司和27万家分公司, 正在成为科技进步的主要承担者。据1995年6 月出版的美国《商业周刊》称:世界上真正称得上全球跨国公司的1000家“航空母舰”,95%以上是高科技开发的投入大户。美国、日本、德国每年投入的那么多科研经费,其中除用于国防方面的由政府拨给部分外,其余主要部分是由大跨国公司投入的。1994年美国在世界1000家最大跨国公司中占据396家, 投入的科研经费为1020亿美元。日本占据246家, 投入的科研经费为654亿多美元。英国占据101家,投入的科研经费约190多亿美元。 特别是日本的大跨国公司,都舍得作大的投入,致力于当代新科技的开发。1994年日本电气公司科研经费支出3500亿日元(约合35亿美元),三菱公司为3600亿日元,索尼公司为3800亿日元,日立公司为4100亿日元,富士公司为3300亿日元。其支出占公司销售总额的比例都在10%以上,较之美国的大公司要高得多。

由于跨国公司注重科技投入,科研成果日益见多,世界上的不少工业新技术掌握在其手中。这不仅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世界的科技变革,而且其掌握的累累发明创造成果,成为世界新科技转让的重头角色。1995年6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全世界申请批准的130万件专利中,大部分为跨国公司申请。美国《幸福》杂志曾列出全球销售额最高的50家跨国公司,同时也是世界上拥有专利最多的公司。其中美国杜邦公司拥有3.1万件,德国西门子公司拥有2.01万件,日本索尼公司拥有1.8万件,松下公司拥1.4万件。他们通过技术转让贸易,扩散到世界各地,成为公司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自然也成为世界科技的主要传播者。

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挑战

当今国际经济的竞争,无论是国家之间或是企业之间,其实质是科技的竞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94年首次发表的《世界科学报告》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是“科技的差距”、“知识的差距”,强调“没有科学知识的传播就不会有经济的持续发展”,“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已成为各国最大利益和首要任务”,“在走向21世纪的世界科技竞争中,发展中国家处于较低层面,以粗放经营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占主导地位”,“普遍存在”,“急待改革”。因此,发展中国家只有适应和利用世界科技变革的新趋势,依据自身实际制订科技发展战略,切实采取有利于科技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培养科技人才,在引进先进技术与装备的基础上,力求增强独立消化吸收的能力,不断积累科技资源,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推进产业升级换代,才能既享有科技变革创新之利,又获促进经济发展之益。走向21世纪的世界科技竞争,好比逆水行舟,它能激发人们奋进,摧垮固步自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只有迎着竞争的风浪博击,才有希望达到胜利的彼岸。

标签:;  ;  ;  

21世纪的全球科技竞争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