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约束下的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与成本结构变化*_农村金融论文

边际约束及成本结构变动下的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边际论文,变动论文,金融改革论文,成本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推动农村金融的市场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要求,这也给金融监管当局提出了新的重大课题,即,农村金融市场应竞争到什么程度?其预期衡量标准是什么?农村金融机构在市场化竞争中,如果没有财政补贴,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匹配程度是衡量市场竞争水平的有效标准,为此,准确测算农村金融服务成本对于决策当局把握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进程,有序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有效促进农村金融机构改善经营管理、监督农村金融机构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都将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一、研究思路与模型构建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测量农村金融服务成本有几种思路,一是采用金融服务业务笔数作为基准,测出单笔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二是以商业银行内部风险定价模型为基础,根据RAROC的基本思想和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型,可以测算出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三是以农村金融机构现有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把金融机构运营的成本按照业务单元进行分担。第一种思路测量出的单笔业务成本很难有参考对象进行比较,而且在农村金融市场主要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而存贷款业务的金额是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因而容易使单笔业务成本的测度失去意义。第二种思路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历史数据和业务单元的分划等要求较高,使得使用该方法测算农村金融服务成本较为困难。第三种思路主要问题在于计算出的成本较为粗略,但较为可行。

传统的产品成本分担方法是在期末将期内发生的全部成本费用① 分配计入该生产部门的产品中去。由于农村信用社的绝大部分业务是贷款业务和存款业务,采取传统成本分摊办法无法清楚地界定贷款业务的成本和存款业务的成本,也很难考察农村金融服务成本的构成。除了农信社外,农业银行和非政府组织(NGO)小额信贷组织也在农村开展金融服务业务,分别测算农村金融的存贷款业务成本具有可参照性。不过这两种组织的农村金融服务业务特点与农信社有一定的区别,农业银行因为集权化管理导致其在农村金融市场的贷款业务处于收缩趋势,分支机构的储蓄功能突现,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又只能开展贷款业务。另外,目前部分农村信用社存在资金流动性过剩,很大一部分资金直接存放在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或者省联社清算中心,这部分资金的成本不能直接算作贷款业务的资金成本。为了更为清晰地明确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放贷款和吸收存款的成本,本次调研采取了作业成本法,根据作业消耗资源、成本对象消耗作业的原则,将农村金融机构所有的资源费用按照不同业务内容追溯到相应的作业中,即贷款业务和存款业务。

(二)测算原则与模型设计

针对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相对单一的状况,关键在于把金融机构的服务成本能够相对准确地划分为贷款服务成本和存款服务成本。例如:以农村信用社的支出项目作为划分的对象进行分析。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成本支出主要有:固定资产折旧②、利息支出、金融机构往来支出、手续费支出、营业费用、其他营业支出③ 以及营业税金及附加和营业外支出(见表1)。这些成本支出以业务内容为标准,按照会计科目的子系追溯法则,把能够明确划分为贷款业务或者存款业务的成本科目分别划入对应业务成本,对于需要共同分担的费用项采取相应的权重分配方法进行调整。

同时,为了计算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测量时还遵循以下3个基本原则:一是费用期间原则。对金融机构发生的支出以年度为单位,把发生的成本限制在年度期间内。二是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金融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实质和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基于我国农村信用社财务制度正处于向规范化转型过程中,为了更为全面地涵盖所有成本,把营业外支出、相关税金及附加等都计入成本支出。三是成本测算方法可检验性原则。对应用测算模型计算出来的成本能够通过一定方法检验,保证农村金融服务成本的测算具有较强的准确性。

但是,费用期间原则也给金融服务成本对应的业务规模的确定带来了困难。金融机构存贷款金额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年末余额只是业务量的一个时点数,在每笔业务的期限和规模都不统一的情况下,很难确定在一个期间中稳定的业务量是多少。根据数据可得性和测算的可行性,以存贷业务年初和年末数的年度平均余额作为成本分摊基数,即方法一。

为了减少计算偏差,增强计算结果的可检验性,根据加权平均利率的测算公式,逆向推导得出金融机构存贷款的业务本金,可以建立存贷款服务成本理论模型,即方法二。理论模型建立的基本思想是以利率监测系统所获取的加权平均贷款利率(MLR[,t])作为基准④,通过金融机构的贷款利息收入逆推理论上的“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PML[,t]),同理,可以推导出“专门存款本金加权平均数”(PMD[,t])。

方法一实际是直接算法,方法二是间接算法,两种测算可以相互照应、互为检验,但两种方法测算农村金融服务成本的结果可能都略有偏差。由于农村信用社村贷款规模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因而,采用方法一计算得出的农村信用社成本分摊规模可能略微高的特点,计算出的金融服务成本略微偏低。在方法二下,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被抽象为在相对封闭的系统内开展存贷款服务,金融机构之间的往来业务没有作为成本分摊的对象,金融机构往来的收支没有计入存贷款规模的推导,在目前各地农村信用社资金存在一定过剩,农信社并把资金上存入上级联社的清算中心或者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的情况下,采用该方法计算的农村信用社成本显然偏高。因而,本研究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把方法一测算的金融服务成本作为农村金融服务成本的参考区间下限,而方法二测算的金融服务成本作为农村金融服务成本的参考区间上限。

共同费用权重的确定是建立农村金融服务成本的测算模型的又一个关键点。由于目前农村信用社的部分活期存款基本上既不支付利息,也不能作为贷款资金的来源,实际上是农村信用社为客户提供的临时保管服务,具有很强的中间业务性质。而且,部分农村信用社还存在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这些农村信用社把部分资金上存在上级联社的清算中心或者国有商业银行。因而,不是所有农村信用社存款的利息支出都应算作是贷款的资金成本。为此,以贷款业务额度占存款业务额度的比例作为贷款业务的资金成本较为合适。对于存贷款业务共同分担的费用,为了简便起见,其测算权重采取存贷款各自业务额占总业务额的比值计算。

通过上文关于金融服务成本测算方法的论述,设定下列计算公式:

二、数据来源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测算结果

(一)数据来源

为了能够相对准确地测量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业务成本,也为了便于不同金融机构贷款成本之间和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成本的不同期间之间进行比较,数据采集遵循下列3个基本思路。

一是为了对比分析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成本情况,选择了有非政府组织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的黔西南州兴仁县、安顺市关岭自治县、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的农村金融机构作为调研对象,收集了3个县的农村信用社和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2005年的资产负债、损益和业务状况的相关财务数据,以及农行关岭县支行的财务数据。

二是为了进一步考察农村信用社在不同管理层级上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收集了贵州省农村信用联社2005年度和安顺市的5个县(区)联社以及贵阳市息烽县、黔西南州兴仁县等县信用联社2003~2005年度的相关财务数据。

三是为了清楚地反映农村信用社服务农户的成本情况,还对关岭县农村信用社的基层社2003~2005年度数据进行了采集。在重点调研的几个区县中,关岭县属于无工业的国家级贫困县,在整个县域的金融机构绝大部分资金都服务于农户,很少一部分服务于个体工商业者,对这些县份金融机构成本的测算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贫困地区存贷款业务的实际成本,基于乡镇农村信用分社是直接服务“三农”的基层金融组织,还对关岭县除营业部以外的11乡镇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成本开展了测算。

(二)农村金融服务成本测算结果

1.各级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成本

目前农村信用社在组织结构上实行的是省联社管理模式下的县联社法人治理形式,这就使得农村信用社的管理链较长,在不同层级的农村信用社所负担的农村金融服务成本是有很大差异的。(1)乡镇农村信用分社的金融服务成本。关岭县11个乡镇农村信用社贷款服务成本在(3.08%,3.88%)区间,存款服务的成本在(2.39%,3.25%)区间⑦。(2)安顺市6个区县和兴仁县、六枝特区、息烽县,共9个区县级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服务成本在(5.88%,7.31%)区间,存款服务成本在(4.64%,6.31%)区间。(3)全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服务成本在(4.09%,5.62%)区间,存款业务的服务成本在(5.75%,6.39%)区间。从表2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存贷款服务成本随着农村信用社管理层级的升高呈增加趋势,乡镇信用分社到县联社一级,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成本费率几乎上升了1倍。

2.改革前后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成本

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监测是从2004年底始,因而,无法推导应用间接测算模型对农村信用社存贷款服务成本进行测算,只能用采用直接算法进行测算。改革前⑧,7个县的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服务成本率约在8.95%左右,存款服务的成本费率在6.62%左右,当时县联社还没有成立,在两级法人体制下,各乡镇信用社还是独立的法人实体,虽然,县信用社也是法人,但在经营管理上还是没有改革后成立的县联社集中经营管理的权限大,因而,县辖信用社汇总的存贷款成本费率与调查的11个乡镇信用分社的存贷款成本费率之间相差不大,存贷款服务的成本都仅相差约一个百分点。

改革后,测算得出的7个县级信用联社的贷款服务成本为5.878%,存款服务成本为4.643%,11个乡镇信用分社的贷款服务成本为3.083%,贷款服务成本为2.39%。县级联社和乡镇信用分社的存贷款服务成本费率都大幅度下降,县级联社金融服务成本费率下降30%左右,乡镇信用分社金融服务成本下降的幅度更达到50%以上,这样县联社和乡镇信用分社实际存贷款成本费率拉开了差距。

3.非政府组织发放小额贷款的服务成本

从1993年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开始推行孟加拉乡村银行(GB)模式,在贵州兴仁、关岭、紫云和普定等4个县开展小额贷款业务。中国扶贫基金会也在六枝特区开展小额贷款业务,这些NGO都具有一定的农村金融服务经验。此次重点调研了关岭、兴仁和六枝的3个项目是有一定运作成效的非政府组织,平均贷款余额在193.36万元左右。3个非政府组织中,兴仁县乡村发展协会是运作得最为成功的,其2005年末的贷款余额有363.20万元,目前其贷款回收率高达99.6%。由于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数据相对缺乏,本次测算只应用了直接算法,即方法一的模型1和模型2作为测算工具。通过测算兴仁县乡村发展协会、六枝特区农户自立服务社(SSCOP)和关岭县UNDP项目的百元贷款服务成本分别为7.68元、16.15元和27.99元。六枝特区农户自立服务社(SSCOP)和关岭县UNDP项目两个小额信贷组织都处于亏损状态,特别是关岭县UNDP项目2005年的损失准备金高达21.26万元,因而,造成其百元贷款承担的成本费用额较高。

4.农业银行县支行的金融服务成本

由于农业银行近年实行集中管理,县支行的大部分贷款权限和部分经营费用核算权被上收,因此,精确测算农业银行县支行的金融服务成本相对困难。以农行关岭县支行为例:农行关联支行除县城内有营业网点外,在乡镇仅有一家营业所。在成本费用权限上,关岭县农村的业务管理费用、损失准备金提取和资产折旧费计提等权限已经上收到安顺市分行。由于农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相对较高,因而,也仅采用了方法一进行测算。通过测算农行百元贷款的成本费用额为4.93元,百元存款的成本费用额为4.82元。可以看出百元贷款和百元存款的成本费用很相近,主要在于除了贷款方面要承担贷款损失准备成本外,其他方面的费用支出没有多大差别。

三、农村金融服务成本的比较与结构分析

(一)三类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成本比较

从服务农村金融的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县支行和发放小额贷款的非政府组织三类机构的成本测算结果比较而言,农村信用社乡镇分社的金融服务成本是最低的,贷款业务的成本在(3.08%,3.88%)元左右,存款业务的成本在(2.39%,3.25%)区间;而非政府组织发放小额贷款的成本是最高的,以经营最为成功的兴仁县乡村发展协会为例,其发放百元贷款的成本高达7.68元。在县域一级比较而言,农行的贷款服务成本比县级农村信用联社略低的,主要是因为农业银行经营管理较为集中,单笔业务规模也比农信社大,存在规模经济效应。

与农村信用社、农行分支行的金融服务成本比较而言,非政府组织发放小额贷款的成本较高,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非政府组织发放小额贷款总体规模较小,而服务半径较大。三个非政府组织都是在一个县的区域发放贷款,比较农村信用社一个乡镇分社的规模要小得多,信用社乡镇分社贷款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非政府组织在县域内都仅有200万元左右,这导致非政府组织的金融服务存在规模不经济,营业费用较高。例如:发展较好的兴仁县乡村发展协会总资产也仅有363.20万元,但同时在9个乡镇的135个村开展信贷业务,2005年乡村发展协会每百元贷款的营业费用是6.57元,而同期兴仁农信社百元贷款的营业费用为4.00元。二是非政府组织发放小额信贷的管理能力较差,主要是政府扶贫办在具体运作,在专业管理能力方面非常欠缺。非政府组织资金运用属于福利性质,其经营目标社会属性制约了非政府组织的运作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利,从而贷款产生坏账的比例较高。三是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产品单一,仅有小额贷款一项业务品种,从而利润增长点单一,这也是影响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金融服务成本的重要因素。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前后成本结构比较

总体上看,农村信用社改革后金融服务成本呈下降趋势,但构成金融服务成本的成本费用项目变化却不一致。从县级农村信用社改革前后成本构成的变化情况看,县联社的资金成本和营业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都上升幅度较大,利息支出和金融机构往来支出在总成本费用中的占比上升了9个百分点,营业费用在总成本费用中的占比上升了1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营业外支出占总成本费用的比重下降是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从22.34%下降到1.02%。在营业外支出中,最重要的会计科目主要是非常损失、固定资产盘亏及清理损失和其他营业外支出,改革后,这些科目发生的支出也相应减少(见表4)。

从农信社乡镇一级信用社改革前后成本结构变化看,农村信用社乡镇分社的金融服务成本大幅下降。农村信用社乡镇分社贷款服务成本从2003年的7.597%下降到3.083%,下降了59.422%,存款服务成本也从2003年的5.34%下降到2.39%。这一变化主要因为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导致的,一方面,实行县级法人治理结构后,乡镇信用社的部分金融服务由县联社统一提供,相应的服务成本也记入县联社财务报表,如资金清算、部分营业费用、业务招待费等成本。关岭县11个乡镇信用社营业费用占总贷款服务成本之比从2003年的56.06%下降到13.56%。另一方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后,管理权限的向上收缩,县联社强化了对乡镇信用分社的集中管理,从而相对硬化了对乡镇信用分社的成本约束,例如在营业外收支的处理上,乡镇信用社营业外支出占贷款成本项目总计之比从2003年的9.48%下降到2005年的4.59%(见表5)。

(三)农村信用社层级之间成本结构比较

2005年县级农村信用联社金融服务成本比乡镇信用分社的高出近一倍,农村信用社在县域层级服务成本的急剧升高与当前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密切相关,这一点可以从农村信用社的成本结构中反映出来。以关岭县农村信用社为例,通过表6关岭县农村信用联社和下辖11个乡镇总和(不包括在县城经营的联社营业部)的相关成本构成比较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乡镇一级到县联社管理层级费用成本构成占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乡镇一级农村信用社的利息支出和金融机构往来支出占比高达50.9%,而县联社这两项支出的占比为26.1%,几乎占比下降了一半;而营业费用在乡镇一级占比为14.5%,县联社为55.1%,其占总成本的比例大幅上升。因而,可以肯定,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成本在县联社一级大幅增加是因为管理费用支出的大幅提升造成的。进一步对营业费用细分发现,职工工资及福利、业务招待费等是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县联社一级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于乡镇一级信用社的另一重要因素在于因不良贷款而列支的呆账准备金比例的差异。例如:2005年关岭县11个乡镇(不包括在县城及周边经营开展业务的营业部)列支的呆账准备金为672828.84元,而今县联社营业部的呆账准备金为724986.86元,占关岭县联社的呆账准备金51.87%(见表6)。

(四)影响农村金融服务成本的外生因素

影响农村金融服务成本的因素有很多,除农村金融的客观特殊性因素外,在制度设计上影响农村金融服务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对农村金融服务成本有决定性影响。从测算结果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从乡镇管理层级到县联社层级金融服务成本增长了一倍多,而且引起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管理费用部分。目前农村信用社在两级法人治理之下,县联社没有实际的法人治理权限,县联社要应对上级联社的考核和管理,其县联社高层管理必然会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导致经营费用增加。而农村金融服务成本升高的环节在于县联社一级,这是由于在省联社模式下,由于省联社和地市联社都不实际经营金融业务,很多成本和经营管理风险都压向实际经营主体县联社,从而县联社的管理费用支出在费用成本中占比较大。此外,省市联社向县联社收取的管理费也比较高,按总收入1%的提取管理费,进一步增加了农信社的成本。二是地方政府对信用社经营业务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金融市场退出之后,造成了部分县域金融服务的真空地带,特别是在区县城地带。农村信用社成立了县联社,实行了统一管理,资金实力也相应增强,地方政府基于对发展地方经济的资金需求也必然加大对农信社的影响。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者在缺乏法人治理机制的约束下,将进一步提升两者之间的利益依赖度,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风险增加,农信社的贷款资金投向容易受到行政行为的干预,资金的风险成本增加。这一关系的直接后果体现在农村信用社有动力将资金投入非农产业,2003年末~2006年7月末,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投向农、林、牧、渔产业的贷款资金占农信社贷款总额的比例从67.28%下降到52.23%,下降了15个百分点。这部分资金主要以信用社县联社的营业部作为放贷主体,产生的不良贷款占比较高(见表6)。三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人权利司法保护力度不够也是增加农村金融成本的重要因素。在贵州省部分县份,司法部门每发放一份追清贷款账的通知书就要收取100元费用。凡是在司法部门备案的呆坏账贷款,如果这些贷款获得相应清收,其司法部门按照收回贷款金额的20%比例提取费用。这就导致农村信用社通过司法手段追收呆滞贷款的成本相当高,许多农村信用社更愿意通过财务上直接核销呆坏账的办法注销呆坏贷款。实际上,这种信贷人权利得不到保护的行为还有很强的信号作用,鼓励了部分贷款人不偿还贷款的信心,造成了金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也容易造成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风险控制体系上的漏洞,增加贷款的呆坏账金额。

四、边际成本约束下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关于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农村金融机构在多大规模上能够财务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直是农村金融关注的重点。假设某种金融机构在营业费用和固定资产折旧作为开展金融业务必须支出的成本,那么只要确定这种金融机构边际收益率就可以确定农村金融机构合适的盈亏平衡点。根据这一思路,基于乡镇级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和核算相对独立,因而,选择以乡镇一级农村信用分社的经营费用和固定资产折旧作为盈亏平衡试算的不变成本。安顺市2005年第四季度农村信用社一年期加权平均利率为10.747%,以关岭县11个乡镇的平均经营费用和平均固定资产折旧之和为89115.53元,按照两种方法测算出的农村信用社实现盈亏平衡的贷款规模分别是116.28万元和129.72万元,这一数值和农信社高管人员的经验判断值⑩ 基本一致。

从非政府组织视角审视,经营小额贷款的非政府组织由于没有存款业务,其盈亏平衡点有很大不同。以兴仁县乡村发展协会为例,该协会发放的小额贷款实际年利率为13.00%,其经营费用和固定资产折旧为25.08万元,其贷款服务成本为7.68%,所以该协会的盈亏平衡点在471.43万元。如果非政府组织要能对农村信用社产生竞争压力,以农村信用社的10.747%贷款年利率服务于农户,以兴仁县乡村发展协会的服务成本计算,其盈亏平衡点应在1113.18万元左右。兴仁县乡村发展协会之所以能够实现微薄盈利,在于该协会发放的小额贷款资金成本几乎为零,并在农村金融市场中找到了差异于农村信用社的细分市场,贷款回收率较高,该协会的贷款对象89%为贫困妇女,贷款回收率高达99.6%。

因此,农村金融机构要实现财务可持续发展需要业务准入范围和最小准入规模两个条件的配备。第一,如果能够同时开展存贷款业务,在较小的规模就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大部分乡镇农村信用分社的贷款规模都在1000万元以上,因而,在没有财政资金的补贴下,通过适度放开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地域限制,打破传统的“一乡一社”制,推动农村信用社市场化发展是可行的。第二,如果是只能开展贷款业务的小额信贷组织,这类型机构的规模相对要大得多。以目前许多非政府组织平均200万元左右的规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困难的,通过改造这些非政府组织来现实农村金融的市场化竞争也存在难度。但是,如果发展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只贷不存”的小额信贷机构,在市场化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可能的。

(二)关于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性发展的建议

本研究测算出的农村金融服务成本,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各层级的存贷款服务成本与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加权平均成本对比发现,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与贷款成本之间具有较大的空间,即农村信用社的利润空间。以乡镇信用分社为基准,这种利润空间在6.87%~7.67%之间;以县联社为基准,这种利润空间也在3.44%~4.87%。以县级农村信用社成本改革前后降低的幅度看,改革推动的金融服务成本降低率在30%左右,即1.0~1.24左右个百分点的利润空间是改革带来的,5.87~6.43个百分点的利润空间是利率上浮带来的。两者比较,这说明目前农村信用社获取的利润主要还是依靠上浮利率、收取更多的农户贷款利息获取的。

因而,农村金融改革导致农村信用社垄断农村金融的现实,实际上造成了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者承受了较多的改革成本,而农村信用社通过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取得的实际成效也是有限的。从农村金融供需平衡发展视角审视,只有竞争才是农村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从乡镇农村信用社目前的规模和实现盈亏平衡的规模比较,放开乡镇农村信用分社之间的业务在一定区域竞争具有很大的操作空间。第二,引进1000万元规模以上“只贷不存”的小额信贷组织,能够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起到促进作用。第三,农村竞争性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多方配合,特别需要农村金融市场的软性制度完善。从关岭县农村信用社的呆账准备金看,2005年11个乡镇的贷款余额占县联社贷款余额的86.23%,而11个乡镇的准备金为67.28万元,占县联社的准备金总额的48.13%。说明农村信用社很大一部分呆坏账不是农户贷款造成的,而是在县级城镇的贷款造成的,这既可能有县联社管理的因素,也可能因信贷人权利保护不力,造成非农类贷款坏账比例较高。

(三)关于农村金融发展决策和监管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农村金融服务成本的研究分析,对农村金融的决策当局和监管部门也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一是得出了农村信用社成本结构性变动的因素,为农村信用社的组织结构深化改革提供了部分证据,特别是省市联社的定位问题值得仔细斟酌。二是对非政府组织发放贷款的服务成本测量结果对推进小额信贷试点和进一步规范民间金融市场有很强的参考意义,说明以目前5个省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规模是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市场准入标准提供了一定参考,从农村金融市场结构、服务成本和预期的市场竞争,小额贷款公司最低资本金限额在1000万元以上较为合适。

从农村金融的监管视角审视,在农村信用社管理水平受限,机构数量多,服务面积广的情况下,加大对农村金融市场金融服务成本的监测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为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管理、加强风险控制的水平和确定风险控制的关键点等方面提供窗口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也为有序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开放,合理权衡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水平,规避农村金融市场过度竞争的潜在风险提供了判断依据。

*感谢莫万贵博士对本文提出的宝贵意见,并对协助调研的人行安顺中支何儒东、张瑜表示感谢。本文纯属作者观点,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意见。

注释:

①按照2001年财政部制定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而“成本是指企业为提供劳务和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因而,严格说成本和费用是有区别的。本研究的金融服务成本包括上述费用和成本两个内容,文中单独所指的成本和费用概念没有本质区别。

②由于固定资产折旧受到企业会计制度差异的影响,为了统一计算口径,本研究直接采用了农村信用社上期末“固定资产原值”金额,20年折旧期限,平均折旧法,即5%作为当期应计入成本的折旧金额(一般房产折旧年现在50年,其他固定资产这就在10年左右,根据农村信用社大部分固定资产为房产这个特点,确定平均20年折旧年限较为合适)。

③由于固定资产折旧摊入成本的金额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20年年限平均摊销计算,在其他营业支出中应把“固定资产折旧费”一项剔除。

④贷款利率以人民银行监测的农村信用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准,存款利率以2005年人民银行1年期基准利率2.25%为准。

⑤β,ρ,α的脚标号1代表方法一,2代表方法二,t表示年度期间。

⑥II[,t](Interest income)代表t的利息收入。

⑦在测算2005年乡镇农村信用社服务成本的时候,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支出是按照农信社乡镇分社贷款额占县联社贷款额的比例为权重作的分担。

⑧贵州从2003年9月启动改革,从财务数据上讲,2003年应属于改革前。

⑨由于采取直接法计算,测算结果比实际成本略微偏低。

⑩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在关岭县、息烽县等多个县征求信用社县联社理事长或主任的关于信用社乡镇分社业务盈亏点的业务规模时,他们贷款规模的经验判断值在110万~130万元之间。

标签:;  ;  ;  ;  ;  ;  ;  ;  ;  ;  ;  ;  ;  ;  ;  

边际约束下的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与成本结构变化*_农村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