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轨职业教育及其对我国乡镇企业人才培养的启示_双轨制论文

德国双轨职业教育及其对我国乡镇企业人才培养的启示_双轨制论文

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兼谈乡镇企业的人才培养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双轨制论文,德国论文,乡镇企业论文,人才培养论文,职业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德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是德国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中一项十分成功的制度。我去年随上海市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培训团赴德学习,耳闻目睹了他们这一成功之举。从举世闻名的奔驰汽车公司、巴斯夫化工公司,到只有三、四百人的海纳尔公司,企业经营者无不把“企业成就的基础归功于双轨制职业教育”。

德国的职业教育,主要是指双轨制的职业培训。凡初中毕业不再升学的学生,就业前必须接受二年半至三年的双轨制职业培训。 全德2/3的就业人员接受过双轨制职业培训。 双轨制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国家和企业共同负担职业培训,它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1.以法律规范职业教育。德国宪法规定,教育立法的管理大权在州政府,职业学校是各州的教育机构,须按各州的教育法制订教育计划;而企业执行的双轨制培训的法律、规章则由联邦政府制订颁布。这两大系统在职业培训上依法合作协调。自1969年以来,德国制定了《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促进法》、《企业宪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定了职业培训的目的、要求、种类、培训双方的权利义务等,保证了职业教育在法的规范下进行。不得接收未经培训的员工;未经培训的员工不能上岗,已成为雇主、雇员的共识和行为规范。

2.政府和企业共同负担职业教育。政府把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规定了职业学校的一切经费由各州政府负担。企业把对职业教育的投资看成是对企业中长远的投资,他们认为企业在竞争中要生存、发展,必须拥有大量在生产一线的训练有素的员工。基于这一认识,各企业都乐于投资职业教育,负担学生在工厂培训期间的一切费用。每年德国各企业用于双轨制教育的经费达260亿马克, 占工资总额的4%,保证了职业教育的经费。

3.供需双方紧密结合。在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的供需结合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通过职业咨询、合同签约等手段来实施的。每年,联邦教科部和各州文教部要发布学校毕业生统计数和下年度预测数;联邦劳动总局及各州分局要发布各工厂企业招收徒工的统计数和下年度的预测数;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则负责对学生的毕业和企业招工进行调查研究。这些信息,又是通过大量的报刊杂志、电视录像、电脑咨询、报告会、展览会等多种形式向社会传递。需要接受双轨制培训的学生,早在毕业前就向各有关部门及企业咨询。咨询是双向的,既指导学生选择企业,又帮助企业选择学生,这种双向选择的结果在学生参加双轨制教育前以合同的形式加以确定,这就保证了供需双方的紧密结合。

4.理论和实践密切联系。接受双轨制教育的学生,他们既是工厂的徒工,又是公立职业学校的学生。每周在工厂培训三天半至四天,在学校学习一天至一天半。工厂企业着重对徒工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职业学校着重教授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工厂企业设有教室,职业学校也设有演示车间、实训车间。双轨制职业教育十分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保证了企业获得合格的员工。

以上分析,足以说明德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是成功的,正是通过这一制度,普遍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这是德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郊区的乡镇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目前,上海郊区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市的22%,全市每年新增产值的50%是郊区创造的。各县、区每年经济增长的速度都在40%左右。郊区已成为上海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然而,另一组统计数字又令人担忧:郊区乡镇企业厂长经理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的占54%;绝大部分的企业职工没有经过上岗前的培训,初中、高小半文盲占50%以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嘉定区每百名职工中中专以上学历的人仅占0.75%。一方面是经济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是人员素质低下。这里不难看出,乡镇企业发展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人才匮乏的矛盾十分突出。不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推进科技进步,乡镇企业就不能持续稳定发展,就无法参与市场竞争,就会失去现有机制灵活带来的效益,这决不是危言耸听的。

与德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相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乡镇企业存在的无可回避的差异:

1、思想认识上的差异。在德国无论大公司还是小企业, 都把“对职业教育的投资看成是中长期见效的未来投资”,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质量,保证技术进步,保证企业发展,进而走向世界”。我们不少乡镇企业的经营者正是缺乏这样的战略眼光,他们往往偏重于“筹资金、上项目、见效快”,忽视了必须不断培养人才,形成乡镇企业自己的一支人才队伍。更有甚者,认为用一个大中专毕业生不如用一个农民工开支省,搞教育投资看不见摸不着见效慢。短期的企业承包,更助长了这种思想的蔓延,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2、供需结合上的差异。德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 把企业的需要和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并付诸于法律的保证。近几年来,郊区在人才培养的供需结合上,虽然也作了不少摸索和实践,每年各县区为乡镇企业定向委托培养的学生少则四、五百,多则上千名,但实际回到乡镇企业的却微乎其微。嘉定区1994年定向委培的大中专生719名,对其中1/4 的镇抽样调查,实际需求的培养之比为1:7。 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一是各乡镇对定向委培认识模糊,认为多一点学生进大中专学校可以多解决“农转非”户口,是为群众办好事,因此盖人情章。培训计划往往不是由企业上报,而是政府决定或上级下达;二是学校认为多送定向委培生可以提高升学率,对家长好交待,面子上光彩,因此争名额,要指标;三是招生单位在完成国家招生计划后,多招生可以多得益,因此降低分数线,增加招生数。定向委培在各自利益的趋动下,越招越多,但失去了其必须供需结合的实际意义,造成不少专业供过于求,产销不对路。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同样存在上述问题,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十分突出。

3、教育结构上的差异。 德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学校遍布全国,设置的专业达380多个。在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 有75%的中学生进入了双轨制职业学校培训,升大学的只占20%,这就保证了经济发展对大批技术工人的需求。在职业教育方面,我们往往重视不够,有的甚至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职业高中仅占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左右。嘉定每年毕业的初中生6990名,进入职技校的1369名,占19.6%。每年毕业的高初中生,成绩好的升大中专学校;再次的进入效益好的国营、三资或城镇企业,剩下的回乡镇企业,劳力不足招用外地民工,未经培训,就可上岗。这种不经过严格培训的廉价劳动力,是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只能应付简单粗糙的生产。因此,要推进乡镇企业科技进步,要使劳动密集型的企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转移,使乡镇企业上档次,调整郊区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大面积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乃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学习借鉴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的经验,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问题上,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四个方面的启示:

1、加快对乡镇企业经营者的培训, 努力提高其自身素质。乡镇企业的经营者大部分是从原来农业生产管理转向工业生产管理,他们为乡镇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相当部分的企业经营者文化水平低,缺乏从事大工业的知识和素质。因此,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必须首先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规划,多形式、多渠道,扎实有效地对现有乡镇企业经营者进行培训,帮助他们牢固树立人才观念,使之具有发展经济的专业知识和宏观思路,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战略眼光和真才实学,确立勇于奉献、锐意进取的精神。

2、在机制和法的规范上下功夫, 使企业经营者自觉重视教育投入。目前郊区开展的企业“星级评比”、“达标上等”、年度考核,往往以产值、利润、投资状况等为标准。这里有可取的地方,但还远远不够。乡镇企业的上等达标,应同国家规定的标准相衔接,同国营大中型企业相一致,并逐步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渡。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应把企业必需的管理、专业人员结构比例、职工培训、教育投入等列入硬指标考核;市、区、县应根据乡镇企业经济状况,分别制定企业每年教育投入、职工培训的经费、人员比例。从机制和法的规范上,促进乡镇企业经营者自觉重视人才培养,重视职工素质的提高。

3、大力发展郊区职业技术教育,形成区县、乡镇两级培训体系。 根据上海郊区乡镇企业人才的现状,除培养和招引较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外,必须抓好现有职工的培训和新进职工上岗前培训两个方面。为此,应逐步调整郊区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区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要形成规模,办好各乡镇职业技术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可以实行乡镇统筹互补,经费实行政企负担,逐步形成区县、乡镇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以利于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轻视职业技术教育的错误认识和做法,以利于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益,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使教育更好地为经济服务。

4、切实搞好定向委托培养,重视提高学生素质。应该说, 定向委托培养大中专毕业生是一条供需结合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对此,应认真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定向委培计划和制定应是企业、教育、人事等部门科学预测的结合和结果,决不能变成各自利益趋动下盲目预测和胡编乱造,更不能变成搞不正之风的“合法”保护伞。二是在科学预测计划的指导下,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必须以合同形式,保证计划的落实。这种合同又必须建立在供需双方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并负有法律责任。三是社会各方应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密切配合,制止不正之风,保证合同的严格履行。对擅自不履行合同的,应付诸于行政或经济的手段加以制裁。

在学校教育方面,既要注意尖子的培养,更要注意普遍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要大力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教育学生牢固树立艰苦创业、立志奉献的精神。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特别在中专、职技校的教育上,要增加教育实践的时间,使培养的学生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有足够的普通文化知识,又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既有基本素养,又要不断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既要会生产,又要懂管理,培养适应乡镇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标签:;  ;  

德国双轨职业教育及其对我国乡镇企业人才培养的启示_双轨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