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学院少数民族预科部,湖南 怀化 418000)
摘要:自李克强总理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来,全国高校也掀起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新高潮。高校自身的学科设置、教学资源、生源情况等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的主要考虑点。民族预科学生由于其生源属性、课程设置的独特性,在互联网+视角下,培养其创新能力,途径很多。高校课堂,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本文着重从课堂教学的模式变革方面,探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关键词:互联网+;民族预科;创新;课堂教学
一、关于创新能力的相关概述
对于创新能力的研究,国内近十年来学者们关注较多。综观近十年的研究成果,虽然国内学者对创新能力的理解各不相同,但他们对创新能力内涵的阐述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以张宝臣、李燕、张鹏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
第二种观点以安江英、田慧云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另一部分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
第三种观点从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着手,以宋彬、庄寿强、彭宗祥、殷石龙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或方法论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国内在1995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会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论述。
二、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对于民族预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课堂教学属高校学生掌握基础文化知识的主渠道,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如果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出发,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一直是教育界亘古不变的探索方向。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倾向于灌输式教育,学生处于接受型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机械式训练较多。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自觉动手的能力。而这三种能力,对于创新能力培养而言,却又是前提和基础。
三、民族预科学生课程设置及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情况
民族预科学生的课程设置原则为“补预结合”,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侧重基础学科课程教学,如基础的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等,课程教材以国家民族预科委的统发教材和自选自编教材为主;其二,注重传统基础知识的教学,以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为主;其三,实践课程设置少,因民族预科学生课程学习的专业属性不强,在其课程的设置上,实践性课程安排很少;其四,课题教学模式趋于传统,以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为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民族预科学生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之对策
1.建设一支创新型师资队伍。
众所周知,任何教育及教学的变革,都离不开关键因素——教师。要谈预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变革,首当其冲,就是要建立一支创新型师资队伍。创建创新型师资队伍,相对于传统预科教学师资队伍而言,不可能简单的采取一换到底的方式。首先,可以选派部分青年教师进行创新性主题类的培训,以期改变现有的师资队伍结构;其次,引进部分具有创新性思维和教学能力的老师。
2.加强民族预科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教学的根本是学生,前沿的教学模式,如果受众完全不能接受,则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民族预科学生全部来自民族地区,相对普通专业学生而言,文化基础薄弱。钱学森先生曾经说过:培养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取得科学成果很重要,它开拓科学创新的思维。显而易见,民族预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要点。
3.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势必带来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牛津大学校长科林·卢卡斯认为,大学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必须培养独立的思维能力。如果只是机械地将老师教授的内容记忆下来,不是真正的好学生,因为这只是机械地记忆。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课堂教学方式,对于一些基本知识的传授,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倡导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被动参与的状态,容易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建立开放式课堂,对民族预科学生进行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这样,才能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4.建立课堂教学激励机制
建立高校课堂管理中激励机制,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首先,建立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促使教师的教学效果、科研成效以及教学改革积极性。从具体的实施途径而言,可以将教师课堂的教学效果与教师本人的职称评定、薪酬待遇挂钩,将学生作为教学的实施主体,参与到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测评工作中去。其次,建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教师的口头表扬、课堂参与互动的情况与课程成绩挂钩等,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层次包括5个方面,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简单的激励机制,在民族预科学生课堂中的运用,往往能得到明显的促进、激励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勇向[1].论创新能力的培养[J].求实,2005(12):80-82.
[2]李燕[1],俞贤辉[2].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文教资料,2010(14):198-199.
[3]刘毓[1].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03-105.
[4]贾晓玲[1],王明荣[2].谈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1,14(3):37-38.
[5]董术[1],齐治兰[2]文教资料将高校注入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J].文教资料,2012,18:171-173.
作者简介:刘仁礼(1981.04—),男,湖南耒阳人,研究生,讲师,怀化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作者:刘仁礼 吕红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创新能力论文; 预科论文; 课堂论文; 学生论文; 民族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激励机制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