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企业制度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会计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涉及到企业内部的会计改革与企业外部的会计改革两个方面。就企业内部的会计改革而言,应重视现代管理会计,拓展财务会计,完善内部审计,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与企业税务会计,实行财务管理与会计机构的相分离等;而就企业外部的会计改革而言,则应建立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加快会计人才的培养与在职教育等。只有实行这些会计改革措施,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及其会计环境对会计的要求。
(一)重视现代管理会计
现代管理会计是适应现代化大生产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产生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特征。在我国,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不完善,人们的观念尚未转变,不少企业领导人还认识不到现代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缺乏现代决策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拍脑袋”决策的现象相当普遍。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完成受托责任,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现代管理会计的作用。
1.“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现代管理会计作为决策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为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决策提供有用信息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可充分利用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为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预测并提出备选方案,帮助受托人据以作出正确的判断,调控企业的经济活动。
2.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要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就得千方百计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而现代管理会计在成本控制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专业管理所无法比拟的。在产品设计阶段,它通过对产品成本与功能关系的分析与研究,开展价值工程分析,提出成本最低、功能最全的满意方案;在制订标准成本方面,除了依据严密的科学计算外,还实行广泛的“参与制”,使标准制订者与执行者面对面地沟通各自的处境与想法,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标准成本;在成本分析方面,强调经常、及时和具体,以便执行者能经常而又及时地了解到自己的成本标准执行情况,形成一种“自行调节”、“自行控制”的机制,充分调动执行者在标准执行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奖惩制度上,强调综合而有效地运用各种激励因素,激励人们沿着局部与整体“目标一致性”方向卓有成效地开展自己的本职工作。
3.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正确处理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与约束的经营机制。责任会计不仅较好地适应这一要求,也是以此为存在基础的。责任会计制度的基本特征,就是将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单位分别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再将责任预算制定的目标成本与目标利润等责任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责任中心,通过业绩的计量,对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进行考评和奖惩。责任会计制度改变单靠行政命令、以强制为主的作法,代之以充分发挥多种激励因素的作用,依据“激励——贡献”之间的最佳关系,采取最有效的激励措施,来刺激、引导企业各级、各单位以至各个成员为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作出贡献。
(二)拓展财务会计
1.重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现代企业制度及会计环境的变化要求转换与服务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财务会计理论,代之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能反映会计本质特性与揭示会计内在规律性、可用于指导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实践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它应该是由会计基本理论、会计概念结构框架与会计应用理论三个部分有机组成的一个首尾一致、浑然一体的具有一定结构层次与功能的理论系统。
2.建立间接管理型的会计宏观管理模式,加快完善会计准则体系。政企分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客观上要求政府对会计管理必须由统一的直接管理转向宏观的间接控制,通过制订基本和具体会计准则对所有企业的会计行为加以规范。
3.拓宽财务会计理论研究领域。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尤其是金融市场)的发展,会计的领域不断拓宽,对新的会计分支和新的会计热点问题,如环境会计、合并会计、租赁会计、物价变动会计、现金流动会计、国际会计、通货膨胀会计、人力资源会计、宏观会计、电算化会计、预算(或非盈利单位)会计以及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的会计处理等,必须尽快展开研究,为会计实务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三)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制度,通过企业各项制度的规范化,使企业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决策与执行机构之间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与自我调控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融多种产权主体为一体、多种所有制并存,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其内部管理层次多,经营跨度大,场地分散,各种权力、义务、责任关系复杂,更需要发挥内部审计的自我控制、自我约束作用,以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协调健康运行。为此,应改变企业内部审计作为国家审计职能的延伸及事后审计的特征,使企业内部审计真正成为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协助高级管理当局完成受托责任为重点,将经常性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相结合,以抓好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参与企业决策过程为主要内容的涉及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的内部监督系统。
(四)建立社会责任会计及税务会计
为更好地反映受托人的受托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性代理效益,必须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从社会的角度对受托经济主体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计量与报告,以增强受托经济主体的社会责任观念,在提高经济性代理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社会性代理效益。社会责任的情况主要包括(1)对职工履行责任(体现在是否同工同酬、提高福利待遇、 改善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职工业务水平与社会统筹保险基金等);(2 )保护消费者权益(体现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与性能、提供价格合理的产品、加强产前与售后服务、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等);(3 )维护政府利益(体现在是否在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前提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4 )支持公益事业(体现在除了依法向国家纳税外,是否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必要的捐赠或帮助;(5 )保护生态环境(体现在企业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防护,减轻并消除环境污染,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生态效益并重)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与所有企业的最一般最重要的经济关系是税务关系。这种关系反映在会计上,就是没有一个国家的企业会计能够避开税法的影响。由于现代企业会计的核心在于会计收益的计量,而税法或税务机关更加注意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与会计处理结果总是会存在着永久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因此会计收益必须接受税法所规定的各项调整。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要求满足信息的有用性及管理的灵活性,而税法更强调纳税基础的可靠性与严肃性。不同的要求导致这两方面信息在事实上有着不同的目标与着眼点,使用不同的会计惯例与会计方法,最终使税务会计与现代管理会计一样,也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成为现代会计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分支。而税务会计的分离与独立,对我国许多企业来说,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课题。
(五)财务与会计必须一分为二
企业财务管理是与公司制度相伴而生的,它们都存在于相同的社会基础,即公司制度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其产生的最初目的是为股份有限公司筹集更多的大量资金以适应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至今,已成为由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决策组成的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然而在我国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下,企业作为一个“生产车间”,基本“无财可理”。改革开放以来,企业财务管理虽得到一定的加强,但离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仍相差很远。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企业以独立经济实体和利益主体的身份在市场竞争的大海中“游泳”,财务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现代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企业面向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如何进行科学的筹资、投资决策,如何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来降低资本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如何正确估量和尽量减少投资风险等等,都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理财学上的专门性大学问”。所有这些,并非单由会计人员所能管得好的,当然也不是会计所能包含得了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一种职能性的管理活动,既处理着财务关系,也直接管理着价值运动。而会计不是职能管理部门,它是提供综合性财务信息的部门,是现代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客观上要求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部门与会计部门分设,两个部门各司其职。
(六)建立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与咨询服务体系
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它是注册会计师事业产生的直接动力。注册会计师事业的产生与发展,目的是为了保护与公司有利益关系的有关各方面的利益,促使受托人更好地完成受托责任。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发展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与咨询服务体系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鉴于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在质量与数量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这就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建设,使之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方面、宝塔型的人才结构,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对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的需要。
(七)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现代企业制度客观上要求建立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企业财务会计实务规范体系,这一规范体系随着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而即将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会计要保证合乎会计准则的规定,真实地反映受托责任,除了会计人员本身的技术水平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职业道德标准。打铁须靠自身硬,如果没有很好的业务素质、道德水准,就很难承担时代赋予会计人员的重托。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一般分为业务素质、能力素质以及道德品质三个部分,对不同岗位的人员有不同要求(如对企业的总会计师、会计师、会计主管、主办会计、一般会计人员有不同要求),对不同职称(如对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等)层次人员也有不同的要求。最低的要求应是:就业务素质来说,一个普通的会计人员必须持有《会计证》——会计人员的营业执照;就能力素质来说,一个普通的会计人员对受托人的受托责任活动应能运用会计特有的语言进行真实地反映,应有用会计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就道德品质来说,每个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诚实与正直的道德品质。
(八)加快会计人才的培养与在职教育
现代企业制度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必须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以改革,而会计改革必须要有广大会计人员的积极参与。这是因为会计工作涉及面广、岗位特殊,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合格的会计人才,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在我国,会计人员无论是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还是在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方面,均与现代企业制度对会计所提出的要求相差很远。据统计,在国有单位与县以上集体单位的会计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18.21%, 具有会计师资格的仅占8.45%,要将传统的会计迅速转变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及新的会计环境要求的现代会计,必须借助于会计教育。因此加快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好、能够胜任并履行其任务与职责的现代会计人才,是我国会计教育的总体目标。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必须抓好现有1200万会计人员的在职教育,实行以知识更新为主的普及性轮训与重点提高专项培训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改进与完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创造一个尊重会计人员、鼓励会计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氛围,形成一个有利于科学培养、选拔会计人才的机制;改进完善大专院校的会计教学工作,提高师资力量,改善教学方法,强化会计教育管理,培养与造就大批能适应现代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需要的会计人才。
会计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进行改革的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对现代企业制度与社会环境产生反作用。可以预见,通过上述会计改革,将会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的进一步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