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中国道路论文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中国道路论文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中国道路

胡 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摘 要】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资本对自然的宰制日渐加深,生态困境日趋严峻,人类的创造性力量呈现出摧毁人类生存根基的危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推动我国在新时代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的思想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建构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生态;可持续;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积极推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习近平同志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1](P.167)他在2013 年5 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2](P.5)从总体上将生态环境定位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根基”的重要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为我国在新时代建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深刻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一、自然的生命共同体之路

马克思将人类自身的发展划分为由人的依赖关系到物的依赖关系再到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阶段。与此相应,人类对待自然的方式经由前现代社会自在自发的敬畏,发展到当下现代社会受动异化的统治,终将迈向未来生命共同体自由自觉的协同进化。

(一)自然的前现代之旅

在前现代社会,经历了从古代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历史转变,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从神话到宗教的思想变迁,由于人类实践活动的有限性,对自然的冲击也被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自然的神化始终笼罩在前现代社会的思想上空。此时人类对待自然的崇敬、畏惧、迷恋等超验主义的态度占据主流,自然在人类心中是天国的神灵。“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自然界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自然界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3](P.81-82)。劳动者与自然之间浑然一体,这种现实基础使人类将属人的本性和其向往的神性崇高赋予了自然。人类开展的生产活动具有神圣之光,自然对需求的满足被视作神灵的恩赐备受珍视。

从认知视角来揭示人体词语义转移的本质,可以为语义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研究结果可以为其他领域的词汇认知研究提供参考。语义的构建机制也能够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及语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二)自然的现代之征

随着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人类不再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反而成为人类的目的,生产不再是为了满足人类所需,资本的无穷积累成为生产的最终目标,人类只有作为劳动力而存在,才能重新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人类不再是生活的终极目标,而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工具和手段。一切产品转化为商品;一切使用价值转化为交换价值;一切自然被视作无需任何成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上帝馈赠。市场的神化取代了自然的神化,自然在遭受宰制的资本社会里“失去了所有使人类精神可以感受到亲情的任何特性和可遵循的任何规范。人类生命变得异化和自主了。”[4](P.3)人类就这样在借助科学技术杀死了自然之神的同时,将自身“升华”为统治自然的万物之主。

在资本统治的世界里,自然和人力都被社会化为商品,所有的动机和目的都在于利润的最大化,无论是自然还是人力都被作为商品要素之一的死寂物品来对待,以至于对其无节制和不计后果的滥用最终超出了人类与自然的承受力。面对自然和工人们的倍受摧残,“资本却回答说:既然这种痛苦会增加我们的快乐(利润),我们又何必为此苦恼呢?”[5](P.311-312)正所谓“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5](P.311),这就是每个资本家和每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口号。因此,马克思甚至认为现代社会这种为了外在目的而丧失内在本真,为了追寻手段而迷失目标的资本主宰的生活,远不及古代仅以生存为目标的社会崇高,因为无论怎样,古代的人永远是生产的目的,而在现代社会人却是生产的手段,而生产的目标则是唯一的,即财富的增加。

(三)自然的共同体之途

在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中,人类需求与消费的本真回归,回复了人类与自然间的和谐统一,拯救了自然,也解放了人本身,使人类在自然需求及其满足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升华性情,从“没有精神的专家,没有情感的享乐者”走向全面发展的浮士德。

人类趋向自由全面发展的征程必然伴随生态运动的前行,因为它在解放自然的同时,将彻底深刻地解放人类。在此意义上,马尔库塞将生态运动宣称为“解放运动”,在他看来,生态运动的深刻性表现为一种政治和心理的解放运动,它的政治性在于它与垄断资本权威相抗衡;它的心理性在于它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解的同时,在心灵上抚慰人类的性情。

总之,建筑电气是建筑施工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提高建筑的电气化水平,为居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但是,由于建筑电气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一旦操作不当必然会发生安全事故,对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产生影响。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对建筑电气设计的重视程度,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和相应的规范要求,通过安全节能的措施做好建筑电气的设计工作。

二、人类的生命共同体之路

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指出,“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实现人的复归,即实现自然型的、丰富的、与他人和自然界发生自然关系的、没有被异化、没有被损伤的个体的复归。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人应当抛弃套在他身上的锁链,抛弃虚幻和空想,使自己变成一个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力量的人……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联合。”[6](P.92)

(一)需求和消费本真化

从此,上班,他就跟着师傅一遍遍地跑现场、记流程;工作间歇,他反复抄写化学符号,熟记复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一遍遍地揣摩岗位操作。一遇到问题,他就向技术员和师傅们请教,并把学习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操作技巧记录下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竟记满了10多本笔记。

人与自然间的生命共同体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根基,破除资本主义社会对人与自然的割裂,将原本属人的自然归还给人类,实现自然的人道复归。马克思曾明确指明,共产主义的独特之处在于从根基上反思考量社会的经济基础,将一切社会关系看作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以此为指导思想,彻底变革社会生产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自然的可承受能力与修复空间为前提组织社会生产,将人的需求拉回到自然的本真状态,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唯一的价值指向,在科学技术的自由王国里合理调控人类社会与自然间的物质交换。自然不再是人类认识与改造的客体,而是人类本性外化和发展的主客统一,是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无机载体。

管理装置:接收智能测试控制中心指令,实现对气阀的灵活控制。通过控制气阀进行相同插槽号不同类型板卡的切换及装置把座的前进和后退,实现测试连接线的智能构建;同时智能感应被测装置是否放好,对保护装置从放置区到测试区进出进行控制。

然而,在资本统治的社会中,消费由实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异化为目的本身,在至上的消费主义支配下,人类迷失了本真的需求,沉迷于虚幻的奢求,不仅大量地耗费自然资源,而且严重地污染自然环境。这种极度的消费与污染,远远超出了自然本身的修复能力与空间,生态环境的重创最终通过生态危机反馈给人类,这种远离本真的异化需求与消费,摧毁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著名的美国纽约世界观察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杜宁指出:“这样从全球变暖到物种灭绝,我们消费者应对于地球的不幸承担巨大的责任。”[8](P.36)

弗洛姆此处抛开锁链的社会主义是在原有资本主义所有成就的基础上,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重新建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之间的联合,这种联合消除了人与自然间的异化,不仅解放了自然,也解放了人类,将人类的本性和特质归还于人。在此基础上,人类超越异化的需求,将需求回归自然的本真状态,从而,使人类摆脱无限的虚空,解脱于无度的奢华幻想。

各项指标数据来源于门头沟区2008—2010年的《北京市门头沟区统计年鉴》和对樱桃沟小流域所做的实地调查,数据处理后得到樱桃沟小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权重。

无论是将自然神化,还是以资本宰制自然,都是对自然与人类间二者关系的扭曲。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对前现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生态批判,拉开了自然力与人力复归的帷幕,马克思恩格斯笔下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成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二)发展全面化

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的全面发展视作终极目标,他反对人类在某种规定性上生产自身,认为真正的人类应该生产出人的全面性,人类不应仅限于物质生活的满足,更重要的应在于精神世界的充实、情感个性的丰富和艺术体验的感受。马克思的目标是使人摆脱物欲的束缚,追求人之为人所特有的自由实践,弗洛姆断言道:“马克思关心的是人,而且他的目标就是让人从物质利益的支配下解放出来,让人从他自己的安排和行为所造成的束缚自身的囚笼中解放出来。”[6](P.11-12)因此,寄托了一切美好希望的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将明确人类不能以无限度的方式消费物质产品与服务,以致对地球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类生存与生活的自然环境构成威胁。”[9](P.230)这种命运共同体是所有人都自然趋向的共同体,在那里财富不再以生产和消费为目标,人类的健康、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可持续的协同进化成为真正的目标。

人作为有生命的、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内在的自然力和生命力,以天赋、才能和欲望的状态和形式内在于人本身。合理需求的满足,不仅能够在物质上推动人的躯体发展、还能在情感上丰富人的个性、在精神上激发人的潜能,并能够创造出“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7](P.88)。也就是说,真正的人的需求及其满足,不仅能够充实和体现人的本质,使人的内在本质外化,还能实现自然的内在价值,使自然的内在本质现实化,完成自然的终极追求。

作为人与自然关系完整内涵的真正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并非对现代社会的粗暴摒弃,也不是对前现代社会的简单复归,而是以生态之维超越人与自然间的异化,重返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辩证统一,实现人与自然间的自由共生和协同进化。

综上所述,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正如马克思曾断言道:“一切民族,不管它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指共产主义)——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10](P.342)

工程地质勘查质量管理标准化的目的是统一地质勘查单位质量管理标准,充分发挥质量管理体系在地质勘查单位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地勘单位管理水平,保证地质工作质量。质量管理规范明确了对地勘单位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组织职责、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工作环境管理、项目建设、招标承包管理、物资采购明确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的质量验收、质量管理活动的评价和改进等。

三、建构生命共同体:践行生态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思想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现实建构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将共产主义视作积极扬弃人类自我异化的现实路径,在他们看来,“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7](P.82)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的新世界,不是否定人类所创造的现代文明,也不是摒弃人类的本质力量,更不是返回前现代的自然威慑;而是要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回归,实现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真正结合,按照自然与人的本性调节人与自然间的物质交换。

共产主义运动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的建构之维,是生态危机的彻底根除。只有在共产主义才能形成自然的为人存在和人类的为自然存在的有机统一;才能达到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统一;才能践行人类解放与自然解放的统一;才能真正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为人类走出现代文明困境、升华人类文明指明了现实道路。同时,“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思想表明了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即,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依存,一方面,没有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死寂的沉睡之中,无法实现它的内在价值;另一方面,离开自然生态环境,人类丧失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具体而言,第一,自然生态环境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资料来源,也是启迪人类智慧灵感的精神灵魂,在承载人类物质存在的同时激发人类内在的主观能动性;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可以完善自然生态环境的现存形式,推动自然生态更合理的发展,显现内在的崇高与伟大,展现自然神圣与无穷的力量。总之,生态环境在实现人类更高需求、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人类也推动自然与之协同进化。习近平同志在2014 年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讲话时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P.23)的“两山论”,形象地说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

只有在坚持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前提下,追求人类本真、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诉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建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才能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既是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中国道路,也是践行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新时代征途。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 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美]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M].马季方,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资本论: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弗洛姆.人的呼唤:弗洛姆人道主义文集[M].毛泽 应,刘莉,雷希,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美]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毕聿,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9]Paul Burkett.Marx and Nature:A Red and Green PersPective[M].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9.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中图分类号】 D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75(2019)011-0010-04

【基金项目】 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项目“大数据时代建构黑龙江省生态消费模式的哲学研究(15KSC02)”;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专项项目“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向度和新常态下生态消费模式与机制研究(16KSD10)”;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新时代黑龙江省生态消费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作者简介】 胡莹(1981-),女,山东嘉祥人,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

[责任编辑:马雅兰]

标签:;  ;  ;  ;  ;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中国道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