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层次人才政策历史回顾与展望
——基于1978—2018年的政策文本分析
陈 杰,叶小刚,练星硕,刘佐菁
(广东省科技创新监测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033)
摘要: 改革开放 40 年来,广东省高层次人才政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演进和创新可分为3个阶段,即破旧立新的起步阶段、稳步推进的发展阶段和高歌猛进的加速阶段。全面分析不同时期广东高层次人才政策的主要内容与鲜明特征,提出新时期广东人才政策应着力从评价激励机制、创新创业生态、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协同、区域协调发展、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建设5个方面进行创新突破。
关键词: 高层次人才;人才政策;政策演进;改革开放40年
1 研究综述
高层次人才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为了规范高层次人才行为而制定的行为准则,主要涉及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流动、人才评价、人才激励和人才服务保障等内容的一系列法令、措施、办法等[1]。建国后我国在培养与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颁发了一些政策性文件,但由于时代原因,高层次人才政策没有成体系,甚至一度处于停滞状态。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起点,对广东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发展变迁展开研究。
改革开放40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作用的持续改善,广东省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高层次人才政策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为例,截至2017年年底,广东省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5.8万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达国家院士、终身教授等143人,居全国前列[2]。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省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做法与经验,梳理了不同时期广东省人才政策的基本思路和演进方向,基于当前广东省人才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广东省人才政策创新的着力点,力图为当前形势下广东省人才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理论支撑。
40年来,广东省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发展可划分为3个阶段[3]:第一阶段(1978—1997年)为起步阶段,人才的策略主要集中在省内人才市场的建设,同时辅以国内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国外人才的引进;第二阶段(1998—2007年)为发展阶段,在面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为加速发展期,此阶段以产业化为导向,培养与引入省外、国内外高精尖人才与团队,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激励等方面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1978—2017年广东省高层次人才政策发展阶段划分
2 起步阶段:破旧立新,激发人才活力的制度体系初建
伴随着我国以“拨乱反正”为重点同时恢复各项社会秩序,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开创了科技发展的崭新时代,被称为“科学的春天”“人才的春天”。邓小平同志提出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振聋发聩,伴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人们心中的成才意识被唤醒。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积极探索建立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流动、评价、奖励、退休等政策体系。在早期,人才政策重点主要集中在解决人才流动及人才短缺问题,辅以引进科技人才和留学人才、境外人才以及改革科技体制,放活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4]。
公园里,苏穆武和票友在唱京剧。杰克在跟着学唱:千差万差你自己差,恩爱的夫妻就变成了活冤家——票友们鼓掌,杰克却突然停住了。苏穆武问:怎么不唱了?杰克认真地:我不明白,朱买臣为何要马前泼水?苏穆武回答:崔氏女先前休夫,朱买臣考了官,崔氏女又想合好,朱买臣当然不干,这叫好马不吃回头草——杰克问:为啥不吃回头草?回头草有毒吗?苏穆武不耐烦地:有三聚氰胺,跟你说不清楚,接着唱——
2.1 建立人才市场机制,促进人才流动
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广东省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但也逐渐显露出人才匮乏的弊端。1982年,广东省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2万多人,仅占全省人口总量的5.5%,低于全国9%的水平。为及时解决人才短缺与经济建设的矛盾,省人事局于1983年11月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广东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而沿着安东尼·吉登斯的思路,身体是现代性中自我反思后的投射,“它不仅是我们拥有的物理实体,也是一个行动系统和实践模式,身体的实际嵌入是维持连贯的自我认同感的基本途径”[10]。即身体所表征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成为塑造自我身份的一种途径。在此前提下,跑步运动消费正是形塑身体的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是对“我该如何存在于生活世界”问题的回答,是客我身份迷失的投射。
1989年颁布《广东省自费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安排试行办法》。针对20世纪90年代初期学成回国人员不多的窘况,同时为了切实实施人才战略,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广东省政府出台了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如《关于鼓励留学人员来广东工作的若干规定》,并率先由省委组织部牵头组团前往海外引进人才资源为国家服务。
康复新液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冯志平等(10):1392
为了解决人才流动方面的争议、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1988年广东省政府批准出台《广东省人才流动争议仲裁暂行规定》。1989年省人事局建立广东省国际国内人才智力市场,标志着广东省有形人才市场步入常设型人才市场建设阶段。1992年以来广东省人才市场更加蓬勃发展,涌现出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和广东省人才智力市场等一大批人才中介市场。
2.2 探索海外引才,吸引高层次人才
为了指导、落实、规范、加强国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1983年11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批准成立了引进国外人才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外国专家局,并于1984年4月颁发了《关于做好广东省引进国外、港澳地区人才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全省引进国外、港澳台地区智力的重点、渠道、形式、计划管理,国外和港澳台地区专家的工作安排及生活待遇、组织领导问题作出具体的规定,全省引进海外智力工作正式起步。
“人才流动”“人才市场”现象的出现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争议。当时制约人才发展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每走一步都阻力重重。市场机制的引入,促进了人才进入市场自由流动、市场配置人力资源,使企业与人才成功对接。从此,广东省开始出现有形人才市场。1984年8月,省人事局第一次在广州谊园举办全省大型人才交流会。随后,全省各地陆续组织这种类似集市性质的人才交流活动。1986年《广东省技术市场管理规定》颁布,作为全国第一个技术市场管理法规,明确了技术可作为生产要素进行市场交易。但随后,“星期六工程师”却引发了“姓社姓资”的讨论,一边是老百姓敲锣打鼓欢迎科技人才来乡镇企业技术指导,另一边是个别地方的公安部门开着警车把他们当成资本主义分子进行抓捕。对此,1987年《广东省放宽科技人员政策实施办法》首次打破科技人员单位所有和部门所有,促进科技人员向技术薄弱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老、少、边、穷地区转移,为“星期六工程师”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3 加强人才培育,推动科技人才和博士后建设工作
此阶段,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指引下,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通过政府引导,广东省积极探索布局人才工作,促进了人才与经济的结合,人才发展初见成效。这一阶段人才政策措施的特点:一是人才市场建设日臻规范,人才服务中心职能不断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逐渐健全,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配置的人才机制;二是初步形成了广东特色的博士后制度,在扩大规模、服务经济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初步改善了广东省科技教育底子薄、高层次人才匮乏的状况;三是立体引才,国外智力引进工作得到政策认可并逐步开展,设立了引进外国专家机构,有效地与国内引才统一起来,对内培养和对外引进双管齐下的政策路线初步确立。此阶段,广东人才政策逐步走向制度化,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扶持乡村旅游龙头企业发展。依法合规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积极推进集体林权抵押贷款、旅游门票收益权质押贷款业务,扩大乡村旅游融资规模,鼓励乡村旅游经营户通过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实现融资。鼓励保险业向乡村旅游延伸,探索支持乡村旅游的保险产品。
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青龙管业长期重视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发起成立了中国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质量联盟,现为该联盟理事长单位。日前其全资子公司天津海龙管业有限责任公司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三期工程获得天津市滨海新区2013年度工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再次体现了公司在技术方面的优势。据了解,该资金主要用于对列入天津市重大工业项目名录、属于新区支柱优势产业、符合新区工业发展规划的技改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对于青龙管业来说,这一收获意义重大,将为公司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是顺应新时代对人才需求而开启的,旨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我们需要客观看待新高考改革中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现实问题,打破常规,寻求新的发展突破点,探索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可行性路径。
1993年,广东省为了提高科学技术人员素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颁布了《广东省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同时为做好广东省自然科学学科、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工作,颁布《广东省自然科学学科、科技带头人队伍建设试行办法》。
2.4 强化人才激励,激活科技动力
一是完善奖惩机制。为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广东省委、省政府初探并设立了相关奖励制度,早在1980年颁发了《关于试行科技成果奖励的通知》;1984年《颁发和试行推广应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励试行办法的通知》;1986和1988年,分别设立省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并颁布《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实施办法》;1987年,设立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原始创新、培养基础研究人才;1989年,为激励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教兴国的伟大事业,表彰奖励为全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人才,设立“丁颖科技奖”。
二是改革职称评审制度。1987年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颁发《关于当前科技体制改革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同年12月颁发《广东省放宽科技人员政策实施办法》,放活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关于加快广东省科技队伍建设步伐问题的决定》(1992)率先推行评聘分开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又吸引了大批省外优秀人才来粤创业和工作;广东省人事厅1993年印发《广东省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制度(试行)》,1996年印发《广东省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暂行办法》,分别规范高级、中级资格申报评审程序。
2.5 小结
围绕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1992年广东省颁布《关于加快外向型经济人才培训工作的意见》,大力开展外向型经济人才培训工作。1992年11月,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广东省科技队伍建设步伐问题的决定》,要求进一步加快全省各学科及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步伐,加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建设,加速专业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率先采取地方财政拨款的方式,决定除国家下达的博士后招收指标外,由省财政拨出专款用于每年招收30名博士后,并拨款8 000万元建设博士后公寓。
3 发展阶段:稳步推进,科教兴粤和人才强省战略实施
在前一阶段,广东省虽在人才流动和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取得较大突破,但在人才资源开发、人才队伍建设、海外人才引进等方面仍需加大力度,珠三角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长三角、京津地区相比在数量与质量上仍稍逊一筹;其次,过去支撑珠三角经济的是众多的来料加工、“三来一补”中小企业,发展制造业并未能吸引高层次人才聚集。20世纪90年代末期,伴随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教兴粤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广东省颁布了有关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广东建设成为重中之重,同时也标志着广东省在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方面进入全面开展、整体推进的全新阶段,并逐渐形成广渠道、多层次、宽方位的引智格局。
以2008年为转折点,广东省掀起了新一轮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的高潮。2008年9月,广东省出台的高层次人才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提出多项人才引进计划,在国内首开以政府主导的团队形式成建制引才之先河[8]。2011年年初,广东全省人才工作会议颁布《广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广东省编制的首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今后全省人才工作重点与发展目标。2017年1月,广东省再次出台《关于广东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从党管人才、人才培养、引才用才、评价激励保障、人才流动机制等方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广东省人才发展条例》在全国省级层面首创人才立法之先河,再次将人才战略推向高潮。
3.1 全面加强人才工作,实施科教兴粤和人才强省战略
1998年5月,广东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科教兴粤发展战略,提出要加快各类人才的培养和聚集,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第一经济增长点,并作出《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科教兴粤战略的提出,为高层次人才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机遇[5]。
2003年9月6日,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意见》,全面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其基本目标和要求是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把广东建设成为各类优秀人才的集聚中心。2004年《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意见》颁发,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大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来粤工作,实施人才资源区域共享战略。2005年1月13日,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落实加强人才工作意见的实施方案》,根据有关部门职能对全省人才工作重点项目进行分解和分工,加强领导和组织实施。2006年11月3日及2007年8月2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人才“十一五”规划》,广东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印发《广东省人才“十一五”规划实施方案》,提出广东省“十一五”期间人才工作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保障措施,推动人才强省战略的深入实施。
3.2 提升人才引进层次,加强培养力度
为实施科教兴粤战略,全面提高广东省经济的整体质量和综合竞争力,199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提出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省财政每年给予每位进站博士后4万元专项经费补贴;省教育厅于次年启动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岗位计划”,加快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计划实施以来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有效地促进了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2002年11月,广东省委组织部牵头印发《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提出通过机制创新、政策创新、观念创新,吸引、留住、用好人才。2003年,广东省坚持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切实抓好两院院士遴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的选拔和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博士后制度建设,进一步做好继续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加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
在水润滑和油润滑条件下,试验前先将试样置于水或油(壳牌喜力HX5 10W-40)中浸渍24 h,使试样孔隙被润滑介质填充.采用德国DSA100型视频光学接触测量仪测定试样与蒸馏水、油的接触角.采用BS210S型电子天平(精度为0.1 mg)测量试样摩擦磨损前后的质量,计算质量磨损率.借助JSM-6700F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试样磨损后表面及磨屑的形貌特征.
1998年广东省创立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以下简称留交会),留交会逐渐成为国内最大、在海外留学人才中最具影响的国家级海外留学人才交流平台。1999年《关于鼓励出国留学高级人才来粤创业若干规定》和《广东省“九五”及2010年人才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优越的工作条件和更加宽松的人文环境吸引高层次留学人员来粤创业。2001年《广东省贯彻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博士后工作“十五”规划>的意见》将博士后工作纳入广东省人才战略,加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部署。2003年,广东省为开辟吸引国内、国际人才的“绿色通道”,制定了广东省居住证制度。2007年,广东省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界定工作的通知》,以提高留学人才引进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3.3 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2003年,《广东省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库管理办法》的出台进一步推进职称评审工作的社会化,增强职称评审的透明度,规范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组织建设,保证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按照人才评价应体现“业绩优先”和“公平、公正”的原则,出台了《深化广东省职称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2003),进一步拓宽广东省人才评价领域,建立有利于能力强、业绩突出的个人脱颖而出的评价激励机制。为充分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来粤工作、进一步发展博士后事业,广东省印发了《广东省突出贡献人员、离退休人员、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和博士后研究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暂行办法》等多份人才评价、职称评审相关文件(见表1)。
表1 广东省人才评价与职称评审相关政策
3.4 落实人才保障政策,强化人才激励
2009年,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正式启动实施,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在全国首创团队引才模式,每个团队给予1 000万元至1亿元资助,是广东广揽天下英才的重大之举,目前已成功引进七批次共194个创新创业团队[9]。在“珠江人才计划”的带动下,广州市“百人计划”、深圳市“孔雀计划”和“人才安居”工程、中山市“招商引资暨招才引智”活动、惠州市“天鹅计划”等地市的引才工程也取得新成效;同时,加强培训指导,争取更多的人才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着力建设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增强人才政策比较优势[10]。
实施科教兴粤和人才强省战略过程中,广东省初步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流动、引进、评价、奖励、退休等政策体系并进入全面开展、整体推进的全新阶段,同时高层次人才政策基本实现制度化、机构化和规范化。这一阶段人才政策措施的特点是:一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健康快速发展。截至2007年年底,广东全省拥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总量为18.3万人,其中两院院士68人(中央驻粤和本省院士28人,双聘院士40人),特殊津贴专家5 00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2人。二是人才的职称结构逐步改善,技能人才所占比例不断提高。截至2007年12月,广东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已发展到15万人,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有100多万人。广东省的职称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率先贯彻以业绩能力为导向政策得到人事部的肯定。三是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为人才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广东省通过多样化的激励措施,大大调动起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2000年,根据国家科技奖励改革的要求,广东省政府颁布《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设立省科学技术奖,分为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3个类别,每年评审一次;同时,增设科学技术特等奖。2004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对在科学上取得一定进展、较大进展、重要进展的原始性创新授予奖励。2007年,《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评审暂行办法》授予在广东省开展自主创新并为创新型广东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3.5 小结
为了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到广东省工作,1998年广东省颁布《关于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出站分配到广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006年,广东省政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委员会(NSFC)签订《关于共同设立自然科学联合基金的框架协议》,商定自2006年起每年共出资5 000万元,旨在吸引和集聚全国优秀科学家,共同解决广东经济社会重大基础研究问题。自此,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名为NSFC-广东自然科学联合基金。
4 加速阶段:高歌猛进,全面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伴随着国内其他地区的快速发展,广东省吸引紧缺或急需高层次人才的优势正在减弱;同时,省内掌握原始核心技术的产业领军人才不多,尤其是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更为短缺[6]。此阶段,广东省高层次人才策略确立了“按需引进,突出重点”的引才方向,政策对象逐步细分、政策内容日渐丰富,一个全链条、立体化的引才政策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围绕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关键命题,为广东省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广东省高层次人才政策也发生了战略转型并不断完善,通过创造最有效的政策、最畅通的渠道、最灵活的制度、最宽松的环境吸引“高、精、尖”人才[7]。
4.1 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提出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
采用自适应变异算子,根据各代路径离散程度,动态调整变异概率。以相应概率选择个体某一路径点,随机搜索坐标点进行替换来作为新个体路径。其自适应调整公式为
4.2 进一步提升人才引进层次,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
人才保障是引进人才后留住人才的必要机制,为此,广东省委、政府和省人事厅、工会等部门发布了众多的政策方针,政策对象涵括了博士后、留学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4.3 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启动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2008年6月,广东省《关于组织实施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的通知》开始着手选送国家重点大学和重大科研机构的优秀中青年人才长期进驻广东企业,探索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广东省于2014年启动实施“广东特支计划”,旨在遴选支持一批省内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特支计划”选拔后备人才,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2017年12月,广东省《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着力集聚一大批优秀拔尖青年人才。
4.4 进一步拓展人才激励广度,打造人才发展最优环境
广东省先后出台的《广东省引进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实施方案》(2010)、《“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管理服务办法》(2017)、《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实施办法》(2018)等多份人才服务保障、人才激励相关的文件,规范项目管理流程,解决人才落户、子女入学、社会保险、医疗服务等问题。《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广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则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全方位促进人才创新创业。广东省先后设立了系列科技奖项,最高奖项“南粤功勋奖”给予获奖的每人或每个团队最高3 000万元的奖励,大大超过了国家最高科技奖500万元的标准。
4.5 小结
这一阶段人才政策措施的特点:一是重视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中的引领作用;二是按需引才、成果导向,以突破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核心关键技术为目标,以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导向;三是政策具有高度前瞻性,从首创团队形式引进人才再到探索建设国家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不断创新人才建设工作机制;四是运用“以才引才、以才育才”的战略思维,着力打造引培并举的立体化人才发展模式[11];五是构建特色鲜明、方式多样、优势互补的政策体系。广东的“三大”人才工程涵括了吸引培养激励人才,同时兼顾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均衡发展的全局思维。
5 继往开来:新时期广东高层次人才政策创新的着力点
从历史中走来,今后,广东省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把厚植人才优势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选择和最优路径,紧紧围绕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世界格局和全国大局的战略高度谋划推动人才工作,进一步开创新局面,打造创新人才高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强省[12-13]。
从上述纠纷社会文本来看,两起纠纷的发生均源于牲畜对庄稼的侵害。这种纠纷属于日常生活琐事中的纠纷,一般发现牲畜侵害了自己的庄稼,村民大多不会有过激行为。乡村社会中总是存在一定的容忍度,只要不触犯底线,大家便可相安无事。美国牧民解决牲畜的越界纠纷也大体如此,“邻人之间要合作”构成了这类纠纷化解的主导性规范[21]。牲畜侵害庄稼纠纷的主流解决方式是容忍,直接的暴力手段显然很难适用于这类纠纷的解决。从上述纠纷事实可以看出,无论是“青楞”在“狗咬羊”案中置之不理的耍赖行为,还是在“羊吃花生”案中的侵犯行为,均违反了牲畜越界问题处置的社会规范,属于熟人社会中的走极端行为。
5.1 更加注重建立科学化的评价激励机制
一是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在评价标准方面,建立以能力、实绩、贡献为主要标准的人才评价导向,实行代表作成果评价制度,注重评价创新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履责绩效、创新成果、实际贡献,克服唯论文、唯资历、唯学历倾向;在评价体系方面,积极推行分类评价,对基础研究人才、应用开发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实行不同的评价体系。二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鼓励在高校、科研院所内设立“创新岗位”,开展科技项目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鼓励和允许国有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盈利后提取适当比例的转化利润,用于奖励核心研发人员、团队及具有重大贡献的科技管理人员。三是扩大人才科研自主权。提高科研项目人员经费比例,改进资金管理使用制度,修改完善省重大人才工程各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赋予人才更大经费支配权,让人才拥有更多获得感和荣誉感。
5.2 更加注重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
一是构建人才金融服务体系。发挥政府基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联合品牌创投机构建立人才创投联盟,通过股权投资、贷款贴息、融资担保、风险补偿、项目后补助等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人才金融服务,拓宽人才创业融资渠道,支持人才创业项目,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推动开展高新区及孵化器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法院作用,在全省加快建设一批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和仲裁机构。三是建设支持人才创业平台。打造“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全孵化育成服务链,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计划,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团队孵化—企业孵化—产业孵化的全链条服务,引导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四是加快人才服务产业发展。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业政策体系,采取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扩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建立市场诚信制度、设立人才资源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举措,着力建设一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大力引进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育发展人力资源服务内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14]。
用空白血清制备低、高浓度的质控样品,每个浓度各取6份,考察各药物低、高两个浓度在室温、4℃冰箱、自动进样器以及3次反复冻融时的稳定性。室温考察的时间点包括0、8及12 h,4℃冰箱考察的时间点包括0、12、24及48 h,自动进样器考察的时间点包括0及24 h。结果表明,各药物在考察的条件下均保持稳定。见表5。
5.3 更加注重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
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推动创新要素流动及区域协同,积极解决粤港澳大湾区“人过境、钱过河、税平衡”等体制机制障碍问题,促使高层次人才、财政科研资金、科技企业税收、科研项目审批等创新要素跨境顺畅流动[15]。一是实施更加便利的创新人才出入境、工作、居住等政策,简化通关审批手续,推动创新人才便利通关。二是推动财政科研经费跨境流通,探索允许科研项目经费在粤港澳三地之间转移使用,便利大湾区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与人才开展交流合作。三是探索差异化个人税收政策,进一步试验推广前海、横琴“港人港税、澳人澳税”经验,对在大湾区内工作的港澳高端创新人才的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由省、市政府给予财政补贴,进一步放宽港澳人员享受减免税或不征税待遇的范围。四是制定促进与三地企业研发和高校科研合作相适应的研发小物流通关便利政策,推动研发材料快速通关,推动科研仪器设备通关便利。
5.4 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针对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地区的“不平衡”,急需完善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机制,鼓励引导人才向粤东西北地区流动。一是大力推广柔性引才模式,针对粤东西北地区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现实情况,大力推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模式,在项目引进、嫁接、合作、转让以及讲学、培训、咨询、调研考察等过程中吸引“候鸟式”人才,通过兼职、短期服务、承担项目、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让各类人才共同为粤东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6]。二是建立区域人才对口帮扶长效机制。做好“科技专家服务团”首批考核总结工作,深入推进“教育卫生智力扶持山区计划”,在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开展更紧密、更深入的人才对口合作帮扶。三是实施粤东西北人才知识技能提升工程。制定轮训计划,加强对粤东西北地区人才的教育培训,既请来专家到当地授课培训,也选送人才到外地接受中长期专业教育和短期实践训练,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5.5 更加注重尊重个性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人才的培养,要遵循科学规律,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鼓励科技人员尤其是从事前沿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人才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妨碍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坚持底线的基础上给予创新人才最大的包容,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加强媒体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树立崇尚竞争、勇于变革、敢冒风险、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形成宽松、自由、和谐、对创新创业友好的社会氛围,让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探索在条件合适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宽松自由、资源共享的环境条件,支持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自由探索。
参考文献:
[1]郑代良,钟书华.高层次人才政策的演进历程及其中国特色[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3):134-139.
[2]刘佐菁,江湧,陈敏.广东近10年人才政策研究:基于政策文本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5):38-42.
[3]张乐,刘铭,苏帆.广东省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发展历程、问题与对策[J].广东科技,2014,23(18):3-4.
[4]欧小兰,小赵.30年来“破”与“立”:广东科技立法与创新实践事件回顾[J].广东科技,2012,21(8):83-89.
[5]贲雪峰.广东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基于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战略视角[J].生产力研究,2013(2):120-122.
[6]刘佐菁,陈杰,苏榕.广东省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策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8(22):134-141.
[7]陈建新,陈杰,刘佐菁.国内外创新人才最新政策分析及对广东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5):59-67.
[8]吴帅.我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梳理及分类比较[J].第一资源,2013(2):31-40.
[9]张燕.广东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政策执行过程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13-21.
[10]林晓霞.略论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政策体系要点[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3):148-152.
[11]陈杰,刘佐菁,陈敏,等.广东省自主创新团队支持策略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7,41(10):103-108.
[12]陈杰,刘佐菁,陈敏.等.广东省科技人才发展战略优化研究:基于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的经验[J].生产力研究,2017(9):65-69,92.
[13]阮晓波.建设国际创新枢纽城市的人才战略研究[J].广东科技,2017,26(12):18-23.
[14]陈杰,刘佐菁,陈敏, 等.人才环境感知对海外高层次人才流动意愿的影响实证:以广东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163-169.
[15]易丽丽.发达国家人才吸引政策新趋势及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3):45-49.
[16]陈建新,陈杰,张辉菲.柔性引才用才机制探讨与经验启示[J].特区经济,2018(7):38-41.
Historical Review and Prospect of High-level Talent Policy in Guangdong Provinc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olicy Texts from 1978 to 2018
Chen Jie, Ye Xiaogang, Lian Xingshuo, Liu Zuojing
(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Center, Guangzhou 510033, China)
Abstract: In the past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high-level talent policy in Guangdong province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its evolution and innov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at is, the initial stage of breaking the old and the new, the stage of steady development and the acceleration stage of the rapid progress of the so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content and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high-level talent policy, points out that Guangdong's talent policy should make innovative breakthroughs from five aspects: evaluating incentive mechanism,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cology, Guangdong-Hong Kong-Macau Greater Bay Area talent coordination,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encouraging innovation and tolerance to fai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high-level talents; talent policy; policy evolution;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中图分类号: C964.2;G3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7695(2019)21-0033-07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9.21.006
收稿日期: 2018-12-26,修回日期:2019-03-19
基金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人才工程中青年人才专项资助绩效评估与政策优化——以‘广东特支计划’为例”(2019A1515012126);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广东省精准化科技招商引智模式与政策研究”(2019B070714007),“广东省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支撑与科技人才政策研究”(2018B070713009)
作者简介: 陈杰(1990—),男,湖北蕲春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政策、人才政策;叶小刚(1991—),男,安徽巢湖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练星硕(1992—),女,河南永城人,经济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刘佐菁(1982—),女,广东陆丰人,副研究员,所长,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与人才战略。
标签:高层次人才论文; 人才政策论文; 政策演进论文; 改革开放40年论文; 广东省科技创新监测研究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