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知识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针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是对教师地位和作用的高度评价,又是对教师的殷切期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把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自古以来,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关系至为密切,这是由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决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和利益,培养为本阶级服务的人才,总是要根据自己的政治主张、经济要求、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提出教育的目的,虽然历史上曾有不少教育家、思想家提出过自己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但实质上仍然不过是提出了他们代表的那个阶级的教育目的。由于统治阶级掌握了教育的领导权,在他们的控制和监督下,教育只能成为维护统治阶级统治和利益的工具。例如,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和孟子都提出过培养“君子”和感化“小民”的教育目的。唐代的文学家、思想家韩愈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教师的职业特点表述得更加明确。可见教师从来就不是只管传授知识的教书匠。在这里“授业”、“解惑”是和“传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其所传之“道”,所授之“业”,所解之“惑”自有其特定的含义。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改变了在旧的教育制度下劳动人民被愚弄、被压迫的地位,使劳动人民开始享有了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为适应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需要,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也必然要提出自己的要求。人民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都应该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服务。
从教育的功能来看,教学本身具有教育性,各门学科都可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为一定的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的。一方面科学知识本身对人的精神世界、对人的成长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知识可以改变人、培养人;另一方面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一定的思想倾向、道德观念和情感灌输给学生,这是为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一条客观规律。譬如,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的教育;语文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一篇作品总有其鲜明的主题,学生的习作总要反映一定的思想,教师在分析文章、指导和批阅作文过程中,总是要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事物的认识以及个人的思想倾向,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历史课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的教育,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传统,振奋民族精神;数理化生物等自然学科,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论的教育,介绍古今中外人类的重大科技发明与创造和我国劳动人民为此做出的杰出贡献,引导学生肯于钻研,勇于探求真理,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由此看来,掌握和利用教育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教学的教育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传授科学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是切实可行的。
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它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但是人们对于教师应该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认识并不一致,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观念,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有人认为学校有教学、管理、后勤三支队伍各司其职,教师的任务是教学,而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思想政治教育是政工人员和管理干部的事。这种思想认识是片面的,虽然一个学校的全体教职工根据分工都有各自的工作岗位,但他们都是为着实现培养合格人才这一总目标服务的。也就是说,三支队伍分工不同,工作各有侧重,但育人的任务则是共同的。只有通过教学人员的教书育人、管理人员的管理育人、后勤人员的服务育人,才能形成一个全方位的育人系统。如果思想政治工作仅是由政工人员和管理干部来做,则力量就显得非常单薄。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或者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闻不问,或者只是向校领导、班主任反映了就算完事,这样就难免会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及时,影响了教育的效果,或者会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白点”、“真空带”,甚至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另有一些人也承认教学具有教育性,但认为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本身就是育人,只要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是达到了育人的目的。这种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可以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也是错误的。如前所述,教学具有教育性,文化科学知识能够改变人、造就人,这是客观事实,但这只能作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并不等于说只要学生掌握了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就可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人对国家法律研究得很深透,但他是为了钻法律的空子,企图逃避法律的制裁。有人掌握了现代高科技却用来进行智力犯罪活动。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应该不忘我们的办学宗旨,充分认识到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合理安排和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很重要的。
有人担心强调了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会影响教学进度,降低教学的质量,会把专业课上成政治课,笔者认为这种担心也是没有必要的。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任务的完成应该包括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方面,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额外负担;其次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安排的。脱离教学内容,硬是穿衣戴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那是空洞乏味的,教师感到很不自然,学生也不会入耳入脑。如果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很自然地插入和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将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只要安排得自然、科学、合理,不仅不会影响教学的进度和质量,还会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比从单纯的文化科学知识的“满堂灌”情况下有更多的收获。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只要我们勇于探索,不断地实践,做有心人,将文化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自然融为一体并不难。在实践中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教书育人意识。教书育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实现党的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履行职责应尽的一份责任。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强不强,是否把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当作教学任务的一部分来完成,是搞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人们有这样的体会,一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来教,学生所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其中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教学业务水平、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差异当然是影响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教师是否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是否愿意做教书育人的有心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充分挖掘教材中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各门学科都可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它与文化知识的传授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有机地结合。教师备课时要吃透教材,紧扣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巧作安排,找准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切忌生搬硬套,游离于教学内容以外。譬如,有位数学教师在讲到圆周率时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南朝著名科学家祖冲之精确推算出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并且在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等方面均有重大成就,他的成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话语不多,但激发了同学们爱我中华,建设祖国,热爱科学,勤奋进取的情绪。另一位化学教师在讲到石灰石时吟诵一首当代诗人于谦的《咏石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从研究某种物质的性质引伸到如何做人,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贴切自然。
第三,教师要为人师表。教师的任务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因此,教师本身除了应该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常言说:“有其师必有其徒”。青少年学生求知欲望强,可塑性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其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一定的影响。譬如鲁迅先生的恩师藤野先生,穿着不太讲究,“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但对教学却是一丝不苟,要求鲁迅将笔记每星期都要送给他看一回,并且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让鲁迅先生“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事隔二十多年,鲁迅先生对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为了怀念这位没有民族偏见,热心以自己的学识帮助中国人民的好教师,鲁迅先生写了著名的散文《藤野先生》。无疑,藤野先生对中国青年的热心教诲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对鲁迅后来成为中国进步青年的良师益友以及执着地追求真理和在创作中的一丝不苟的性格的形成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的。
第四,进一步扩大教书育人的空间。学生在学校与教师在一起的时间最多,除了在课堂上,课外也有许多与教师接触和交往的机会。因此,教师把教书育人的空间从课堂上扩大到课堂外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完全必要的。譬如,看到学生情绪低落,可以了解其是否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是思想上有了解不开的疙瘩,应尽可能提供一些帮助;批改作业或试卷时发现某些同学学习成绩明显退步,帮助其分析原因,是学习不认真的给予批评教育,属学习方法不当的给予指导;对不遵守纪律的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不听之任之;尽可能抽出些时间参加一些学生组织的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总之,要做教书育人的有心人,对学生要多注意、多观察、多一份爱心,才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深、做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