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考英语试题明确备考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试题论文,方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总体评价
2005年有17个省份使用全国卷,其中有13个省份(山西、新疆、海南、宁夏、云南、广 西、内蒙、黑龙江、青海、四川、河南、西藏)使用的是含听力测试的全国卷。5个省份 (河北、贵州、吉林、陕西、甘肃)使用的是不含听力测试的全国卷。依照“两个有利于 ”的原则,试卷的难度的合适水平应稳定在0.55左右。统观全卷,2005年全国试卷的突 出特点是“紧扣《考纲》,平稳平和”,试卷没有超出《考试大纲》范围;保持了全国 卷一贯的风格,即成熟、规范、简洁、语言准确,无偏题、怪题;难度适当,中等难度 的试题占全卷的绝大多数;预计区分度理想,能够较好地完成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和促 进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任务。
高考历来是广大师生教与学的方向标,研究探讨高考试题的特点和要求,将有助于复 习备考的针对性,提高备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2005年全国高考英语试卷在保持稳定的 基础上,呈现出基础性、交际性、能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同时,试卷也很好的渗透了 新课程改革精神。2005年全国高考英语试卷坚持了英语测试改革的总体方向:“突出语 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试卷不仅符合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要求,而且体现了素质 教育的内涵。
(一)基础性
考查“双基”,强调基础性、常用性和语境化。一份质量高的试卷,从内容效度上必 须体现能力、方法和知识的相互渗透,基础和深度并举的格局。例如全国两份试卷的单 项填空试题,考查语言知识的内容侧重基本概念的理解,没有设置陷阱。语法知识试题 以考查考生在理解题干内容的基础上对词汇或语法知识的掌握。试题没有出现偏题、怪 题、难题,试题命制符合目前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试应该避免单纯语法知识题 。”知识性试题的难度有所降低,对中学英语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听力、阅读、 写作试题所考查的内容覆盖了《考试大纲》要求的基本技能。命题导向明确,很好地渗 透了英语新课程改革精神:即“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 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
(二)交际性
“语言运用”明显是2005年高考英语试卷所考查的重点。英语新课程目标提出:“基 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建立 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 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2005年[全国卷Ⅰ]听力测试的各段对话或独白从不同的 角度考查了考生口头语言接受能力。试卷中单纯考查语法知识的试题越来越少,通过增 加综合性与语境化因素考查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成为单项填空试题的重点。考查要求不 再只停留在对于语言知识的识记与简单再现,而是要求在不同水平与层次涉及语言运用 。在考查考生是否具备语法或词汇知识、能够读懂题干和选项的基本含义之外,还要考 查社会语言知识,即说话用语是否恰当、得体,是否达到交际目的。全国两份试卷的阅 读理解试题从不同角度考查了考生对书面语言的接受能力。文章选材的题材、体裁多样 ,内容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感。全国两份试卷的写作试题是试卷的最大亮点所在。[全 国卷Ⅰ]中的写作试题题目的情景设计新颖、真实、贴近实际生活,有时代气息,突出 了语言交际运用能力的考查。[全国卷Ⅱ]中的写作试题题目的情景设计为社会的热门话 题,为考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留出了空间。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能力性
试题中继续出现一些不注释汉语、但是不太影响对考试内容理解的内容。近几年高考 英语加大了考查猜测词义的力度,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含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查考生 的逻辑思维推断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可以使阅读活动更贴近实际 生活,亦更能反映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有利于更加充分地考查考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因此,高考英语试卷阅读部分各篇文章中,均出现了一些不会影响试题解答、未注释汉 语的生词。
阅读部分在降低难度的情况下仍然继续保持较大的阅读量,阅读的文章题材、体裁多 种多样,原汁原味。如果考生知识面较广,对文章内容的背景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会在阅读中获得一些益处。这样的选材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反拨作用。文章 的内容积极健康、具有知识性、文化性和教育性;例如[全国卷Ⅱ]A篇文章讲述母女情 深,非常感人。高考阅读量大,有利于考查考生快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等 能力,符合时代对外语人才的要求。
(四)综合性
2005年高考英语试卷各部分的选材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时代感很强。对考 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基本上都是在语篇层次完成的。试卷听、读、写考查全面,反映 了对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完形填空试题,要求考生通读短文,掌握文 章大意,综合运用所学词汇、语法等知识,选出能使文章通顺、结构完整的词汇或短语 。考查了考生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综合能力。完形填空试题短文选材结构严谨、层 次分明,20道小题中多数需要考生逾越句子层次理解和推断。对短文的理解程度和对试 题的完成情况能充分反映出考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短文改错试题从一个侧面间接 考查考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即考查其书面语言的校验能力。考生一方面要判断“是否有 错”,另一方面要能发现并改正错误,从而考查了考生在理解语篇中综合运用英语的准 确性。
二、典型试题分析
(一)单项填空试题
单项填空题是对基础知识的测试,是整个试卷中的“门面”,虽然所占分值不高,但 对教学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即强调语境和语用,侧重对基础知识进行考查。全国高考 试题的单项选择题多年来一直遵循着这一原则,2005的高考试题一如既往,虽然降低了 试题的难度,仍旧突出了这一命题思路。试题简洁明快,内容覆盖面广。在两套试题30 个小题中共检测了14个知识项目,其特点可以这样来概括:强调基础,注重运用,符合 目前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考查内容:
非谓语 情态 从句 惯用法 倒装句
强调 动词
动词
动词 结构 短语
32
1
2
1
1
1
交际 冠词 连词 代词 介词 形容词
动词时
试题
态语态
3
1
4
3
2
1
5
从上面的考查内容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动词试题是考查重点,共有11道题,占33%,包括 动词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和动词短语。把动词作为考查重点是历年单项填 空试题的特点,这是合理的,因为动词是英语中最活跃的词类,是句子的核心成分。而 且英语动词的变化较多,形式复杂,是英语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考查动词是一贯的导向 。
单项填空试题特点
1.试题设计坚持语境化命题原则
单项填空试题应该是对基础知识进行检测的试题,基础知识题在试题中应该占一定的 比例,特别是根据形势需要,试题降低了一定难度的情况下,但是几乎所有的基础知识 题的设置都有一定的语境,或需要参照一定的语境,而不是对基础知识孤立的考查。例 如:
第22小题[全国卷Ⅱ]:
No one helped me.I did it all______myself.
A.for
B.by
C.from
D.to
答案为B。需要参照语境:No one helped me。
第25小题:
We haven’t enough books for______;some of you will have to share.
A.somebody
B.anybody
C.everybody
D.nobody
根据语境:some of you will have to share,可以确定答案为C。
第6小题[全国卷Ⅰ]:
—Is your headache getting______?
—No,it’s worse.
A.better
B.bad
C.less
D.well
根据答语:No,it’s getting worse,可确定答案为A。
第7小题:
Listen to the two girls by the window.What language______?
A.did they speak
B.were they speaking
C.are they speaking
D.have they been speaking
根据语境:Listen to the two girls by the window,可确定答案为C。
第10小题:
We hadn’t planned to meet.We met______chance.
A.of
B.in
C.for
D.by
如果没有语境:We hadn’t planned to meet,也只能选择D为正确选项,因为meet
by chance是固定短语,但脱离语境此题就失去了语言的交际意义。
2.试题内容的设计简洁、生活、地道,突出交际意识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必须突出交际的功能。在这两套试题中交际英语占3题,除此之外 ,有些试题的设置也是以语言交际为目标的,没有知识的痕迹。如:
第8小题[全国卷Ⅰ]:
—Did you tell Julia about the result?
—Oh,no,I forgot.I______her now.
A.will be calling
B.will call
C.call
D.am to call
该试题特点,如果考生只有语法知识而没有语言意识的话,是很难确定正确答案为B。
第19小题:
John,look at the time.______you play the piano at such a late hour?
A.Must
B.Can
C.May
D.Need
该试题检测情态动词的用法。但是题目的设置突出了交际意识,情态动词must,表达 了说话者对John的不满态度:“为什么这么晚了你还偏要弹钢琴?”做这种试题我们应 该感到不是在做题,而是在说话,情态动词的作用就在于表达人的情感与态度。
第34小题[全国卷Ⅱ]:
The coffee is wonderful! It doesn’t taste like anything I______before.
A.was having
B.have
C.have ever had D.had ever had
该试题检测动词时态的用法。试题的设置突出了动词时态的语言交际功能和表现力, 充分表达出说话者的态度。
2005年高考英语语言知识试题的考查突出了语法必须有语言丰厚的文化背景作为基础 进行考查的特点。所以,高三英语语法复习要求其淡,而避其腻,求其实,而避其虚, 这也是当今高考单项填空试题的命题导向。我们的复习中要明确一个总的原则——语言 知识不等于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提高要靠语言经验的积累和语言意识的培养,而不是 靠简单的知识梳理和堆积。
3.如何做好语言知识的复习
(1)复习语法知识时,不要死扣语法条例,要在运用中掌握基础语法知识,即语法知识 在语句、语段、语篇中的理解运用,要注意固定搭配和惯用法的结构。
(2)在基础知识复习中,更要注意词汇的复习和运用,要以实词复习为主线,掌握常用 词的用法、短语及固定搭配。
(3)要以动词复习为重点:动词时态、动词语态、动词短语、情态动词及非谓语动词。 复习语法时要注意积累惯用法。
(4)各种从句的复习重点为关联词使用的复习。
(5)加强过程性训练,练习形式要多样化,如:情景造句、完成句子、翻译句子、短语 填空等。
(二)完形填空试题
1.试题特点
2005年完形填空试题在选材和设题方面继续保持了其稳定的鲜明风格。全国两份试卷 的完形填空试题的短文均为自述性的记叙文,作者以第一称讲述了自己的生活中的一个 经历。读者可以直接看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情节丰富,生动感人,例如[全国卷Ⅰ]文 章的话题为邻里之间和睦相处。
完形填空试题的各选项设计大多为一个单词或一个短语。以考查实词为主,2005年两 份试卷的完形填空试题中20道小题中有9道小题为动词考查点(主干知识)。设题基本为 三个层面:1)答题时只需考虑设空所在的句意便可得出答案,属于较易试题;2)答题时 需要弄清前后几个句子甚至上下一两段才能找出答案,属于中等难度试题;3)答题时必 须通观全文,从整体角度考虑才能判断出最佳答案,属于较难试题。后两种小题所占比 例为70%以上,体现了高考英语“突出语篇”的命题风格和考查要求。
第26小题[全国卷Ⅰ]:
…My patience had______and I shouted at her,“…?”
A.run into
B.run about
C.run out
D.run off
答案为C。因为从其后I shouted at her说明作者的耐心已经消失,所以大声叫到“… …”.这就我们说的“瞻前顾后”,也就是手“支点”放在了后面。
第42小题[全国卷Ⅱ]:
…When the waiter brought my food the man was clearly puzzled by the______ way in which the waiter and I chatted with each other….
A.direct
B.familiar
C.strange
D.funny
答案为B。全文最后“…I came to a restaurant where I’m known.”可以判断出该 试题选项。这里是我们经常说的,要顺着作者的思路去考虑问题,而不能完全依照自己 的想象去行事。再有就是要有篇章意识。
2.如何做好完形填空试题的复习
(1)注意常用词、词组、习语和句型的积累;掌握一定量的同义词、近义词在不同语境 中的辨析。很多短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会有不同的意思。
(2)增加阅读量,培养语感。因为,完形填空试题重点考查考生在准确理解文章的基础 上,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能快速理解文章是前提。
(3)阅读的文章题材、体裁要符合完形填空试题的特点;文章一般为夹叙夹议的叙述文 ,原汁原味、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4)精选练习,不断总结。有计划、有步骤,由简到难、由长到短地进行有针对性的专 项训练。
(5)加强无词填空训练,旨在训练篇章意识和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
(6)朗读、欣赏和背诵历届高考试卷中的完型填空试题的文章。因为这些文章的可读性 和欣赏性很强,在欣赏中体会英语语言的美和地道;在背诵中体会异国文化、习得英语 的思维表达方式。
(三)阅读理解试题
1.试题特点
2005年的两份试卷,都含有五篇文章,设题二十个。不含听力卷还附加一个补全对话 。两卷所考的五篇文章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如含听力的试卷就有议论文(关于家庭问题),广告类应用文 (宣扬公园与展览会),新闻报道类(工作时带宠物),叙事类(玫瑰与西红柿)。涉及的题 材包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2)所用词汇绝大部分是考试大纲范围内的。每篇试卷中均有少量生词出现,不过远低 于3%的比率,有的生词还注了中文。某些词利用构词法的知识作了变化,考生应能做出 判断。有的旧词是以新的意义出现的。两份试卷均未出现过长的句式、生僻的用法和过 于隐晦的表达。
(3)篇幅适中。两份试卷的短文,每篇在250—400个词之间,加上所问问题。
阅读部分共约2000—2200词。要求在35分钟左右内完成,带补全对话的在40分钟内完 成。这个阅读量是符合教学大纲对高三学生阅读速度的要求的。
(4)所设问题,难易适中。每份试卷均设20个问题。这20个问题不仅包括了对文章细节 、具体词句的理解、也包括了对语段、话篇的概括,根据已知事实的推理等深层理解能 力的考核。补全对话则是对阅读和推理能力的另一种形式的检测,要求学生在具体语境 下做出准确的应答。
2.阅读能力考查要点
(1)对知识细节的理解。
第47小题[全国卷Ⅰ]:
Who set up the Red Hat Society?
A.Emily Cornette
B.Ellen Cooper
C.Jenny Joseph
D.Joe Heywood
答案为B。原文第5自然段,…said Ellen Cooper,who founded the Red Hat
Society in 1998…此类题的特点是直接考查对文章某句或某词的理解,而且问法比较 直白,不拐弯抹角。常用who,what,which,whose,where,when,why以及how来发问。
(2)猜测词义
第50小题[全国卷Ⅰ]:
The“lazier and more inventive”criminal refers to______.
A.the car thief who stays at home
B.One of those who put the ads in the paper
C.One of the policemen in Changwa
D.The owner of the pigeons
答案为D。请看短文C篇第3段,What at first…may in fact be the work of an
even lazier and more inventive criminal mind…此句表明不是a clever
stay-at-home car thief,当然,因为他是偷车的,也不会是警察,不会是汽车的主人 ,所以答案是D。此类题的特点是所考查的词或短语在中学课本中未出现过,语境的设 置有的比较直白,有的较为隐蔽。问题有直接发问,也有采用迂回方式的;如:The
underlined word“chapter”in paragraph 2 means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replace the word…?
(3)理解文章主旨大意,概括中心
第41小题[全国卷Ⅰ]: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A Childhood Dream
B.Mother’s Love.
C.A Graduation Party
D.A Special Birthday
答案为B。本文通过有人总给他送栀子花(gardenia)的故事,展现了母亲对他的关爱。 至于说daydream,party和birthday文章虽提到了,但都不是主要内容,也不是作者要表 达的中心意思。此类题的特点是:①考查对某一段落或全篇文章中文意思的概括,或理 解作者的目的与意图。②不同文章的特点不同,概括出的主旨也不一样。如议论文是论 点,而记叙文则是故事的情节与结局。③问法上多种多样,有的直接问main idea,有 的则问What did the author tell us in the passage?
(4)推理判断
第67小题[全国卷Ⅱ]
Parents with large families ask fewer questions at dinner because______.
A.they are busy serving food to their children
B.they are busy keeping order at the dinner table
C.they hav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younger children
D.they are tired out having prepared food for the whole family.
答案为B。判断的依据在第二自然段,…conversation gives way to the parents to control the loud noise they make.孩子多了,吃饭时太乱,家长忙着维持秩序,也 就顾不上问问题了。此类题的特点是:①考查学生根据已知的文字或事实,推断出没有 直接表达的内容。②推断的内容,包括作者的态度,某个人物的情感,事情发展的原因 及结果等。③常使用infer等类词。如,We can infer from the text that…;The
author seems to suggest…;It is implied in the passage that…
3.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要有一定的阅读量。
(2)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3)要选择合适的材料,难易适度。
(4)首先记好词汇表上的单词,适当扩大词汇量。
(5)经常总结答题规律。
(6)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扩大眼幅,减少回读,默读时不出声音,不要有伴随动作等。
(四)写作
1.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试题目的是检测考生对书面语篇的校验能力。2005年两份试卷中的短文改错 的选材可以看出是一篇中学生的百词作文。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语言难度不大,错误类 型均属学生在进行书面表达时常见的错误。
错误设置通常为三种:多词、少词和用错词。考查的语言错误涉及:动词、名词、代 词、介词、冠词、形容词、副词以及搭配等。可以看出考查重点为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情况。
第76小题[全国卷Ⅱ]:
附图
副词用错,应该改为:sometime。
2.书面表达
2005年的书面表达试题所设定的任务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背景,情景比较 真实可信,所提出的要求符合考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一般而言,考生均有内容可写,能 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
[全国卷Ⅱ]:
试题背景的设计新颖,时尚,即在网上发一封电子邮件,询问有关信息。考查了考生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用性很强。同时,也为程度较高的考生发挥留出了空间。例如 “可根据内容要点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的题目要求。
[全国卷Ⅰ]
试题背景的设计是社会热门话题。议论文的写作为考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供了空间。 能够考查出考生的真实的英语表达水平。
两份试题所提供的参考范文与往年比较,文章中的用词用句更丰富,对英语教学提出 了明确的导向。例如[全国卷Ⅰ]参考范文,使用了较多的非谓语动词形式:
附图
3.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1)积累一定量的短语、习惯表达法和精彩句式,以避免Chinese English的现象。
(2)夯实语言知识基本功。尤其是与汉语用法上有差异的一些概念,例如名词的复数、 动词的时态、短语的搭配等。
(3)背诵一定量的范文(记人、记事、记活动),目的是强化正确意识和语感。试想我们 如果见错误的文章多,是强化了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在初级和中级水平的学习 阶段,从正面入手,强化正确意识更重要。
(4)勤于动笔,提倡互批互改,在互批互改中相互发现和警视自己的常见错误,在不断 的警视中,才能不犯错误和少犯错误。
三、复习备考建议
(一)研读两纲、一说明,明确高考要求
高考命题是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考试说明》中有题型示例和词汇 表,都是备考必读的重要材料。所以,必须认真研读,把握命题特点和规律,提高备考 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2005年《考试大纲》很具体地列出了语言知识内容(2000词汇 、12项语法)和语言运用的要求(听力4项、阅读6项、写作2项)。复习备考要根据两纲要 求,制定出针对性强的备考计划和复习措施。
(二)紧扣《考纲》,系统梳理,夯实基础知识
要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可采用“点——线——面”(词——句——文)的 方法,分类分项进行知识的梳理。要着力探寻试题的规律,把知识学活,做到融会贯通 ,对单个知识点不必做过多过繁的挖掘,而应侧重知讲的变换、重组、整合、迁移,挖 掘知识间的横向关系,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把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 图表化,建立立体化知识体系。例如时态、语态、语气动词形式变化的关系、从句与非 谓语动词的内在联系。高三复习要将以往零散的、独立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使 学生能通过复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依据《考纲》词汇表,,以 中级词汇为主进行梳理、复现、运用。词汇的梳理要注意,不仅要熟记词义,还要熟记 词的转义和搭配,尤其是常用词汇一词多义的用法,例如:break the door,break the rules,break one’s promise,break one’s journey,break the silence;take a
ten-minute break,without a break,a break in the weather,at the break of the day;break away,break down,break in ,break out等。还要注意掌握构词法,扩大词 汇量,例如:attract——attraction——attractive——attractively——
attractiveness.词汇复习还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真正把词学活。2)依据 《考纲》12项语法进行梳理,但是以主干知识动词、复合句复习为主,例如动词的时态 、动词的语态、动词短语、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不仅准确 理解它们的基本概念、基本形式,更重要的是会在新的语境中会灵活运用。主干知识永 远是考试的重点。
(三)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高考是把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放在首位。所以高三复习也要把听、说、读、 写的训练放在首位。复习要做到“教师讲得少,学生练得多”。英语语言的听、说、读 、写的能力不是靠死记硬背获得的,而是在不断地运用中理解、内化的。我们都知道“ Teaching does not cause learning.”教师讲过的,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学会了。学生 只有在不断地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才能掌握英语,才能习得英语,才可熟能生巧(“
Practice makes perfect.”)。所以,复习课不能上成“满堂灌”的课,学生不能只是 死记硬背坠入题海,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体验、感悟、内化和分 享。学生通过听说提高听力理解能力;通过阅读鉴赏提升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分析信 息、归纳信息等接受书面语的能力;通过练笔掌握写作文体知识结构、写作技巧等。也 就是说,只有具备了很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才有可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四)关注社会,跟上时代的步伐,重视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近几年高考英语命题的选材具有时代感,试题选材内容注重不同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 ,内容涉及到经济、教育、科技、新闻、环保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 的风格、习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在对文章理解过程中,如果不找到中西文化的差 异,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就很难把握。高考阅读的文章绝大部分取材于原版英文,渗透 着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气息,缺乏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也是考生读不懂、读不快的重要 原因。所以,高三复习:一要留心阅读异国文化背景浓厚的作品、科技动态、时事新闻 等方面的文章,以获取新信息,增长新知识,形成新思维,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有利 于语言知识的运用和阅读理解分析题的解答。二要留心生活,勤于思考,勤于练笔,建 立自己的写作档案,力求一文一得,精选历届高考写作范文,从“丰富、有文采、有创 新”的高度学习一得一见,一技之长,找到适合自己“胃口”的立意角度、表达方式和 语言风格。要努力多接触原文,培养对原文的良好语感和英语文化修养,对提高高考英 语成绩会有意想不到的收益。
标签:英语论文; 高考论文; 高考答案论文; 高考试题全国卷论文; 数学论文; 完形填空论文; 考试大纲论文; 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