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肿瘤防治院1 邮编:271000
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 邮编:271000
【摘要】目的: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脑胶质瘤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10月份至2017年10月份我科室收治的脑胶质瘤继发癫痫的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20mg/kg,1次/d;拉莫三嗪25mg/次,1次/d,连续服用14天后改为50mg/次,1次/d。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20mg/kg,1次/d;卡马西平5mg/kg,1次/d,1周后改为10mg/kg,1次/d。连续治疗2个月并跟踪随访一年,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情况,治疗用药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发作次数为(3.12±0.56)次/年,与对照组(3.14±0.52)次/年,(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发作次数为(0.72±0.34)次/年,对照组发作次数为(1.21±0.45)次/年,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发作持续为(4.32±0.15)min/次,与对照组(4.41±0.18)min/次,(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发作持续为(2.13±0.09)min/次,对照组发作次数为(3.94±0.12)min/次,t=26.454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8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脑胶质瘤继发癫痫,能明显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相对卡马西平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丙戊酸钠 拉莫三嗪 脑胶质瘤继发癫痫
脑胶质瘤是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以星形细胞瘤最多见,最要发病群体是中年人。很多患者会以癫痫为首发症状,手术切除式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是术后癫痫也是常见并发症之一[1],而癫痫大发作仍有致死的危险,因此癫痫治疗仍然是临床重要工作。脑胶质瘤术后早期、晚期均易发生癫痫。术后早期癫痫与患者术前有无癫痫发作史、术中皮层有无损伤、肿瘤部位及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抗癫痫治疗等均相关。
而晚期癫痫则与术前有无癫痫发作史、术后水肿、肿瘤位置及有无残留、复发[2]等有关,据相关文献报道,额顶颞叶的肿瘤术后出现晚期癫痫的发病几率均高于其他部位。而术后晚期癫痫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并有一定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根据这一临床现状,我们对自2016年10月份至2017年10月份我科室接诊的的脑胶质瘤术后继发癫痫的48例患者进行本次实验,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6年10月份至2017年10月份我科室收治的脑胶质瘤继发癫痫的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24例。治疗组最大年龄68.2岁,最小年龄45.6岁,平均年龄(53.4±3.6)岁,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0例;对照组最大年龄67.4岁,最小年龄44.2岁,平均年龄(54.6±4.3)岁,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脑胶质瘤类型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本次实验均得到患者同意,且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经CT或MRI检查;并确诊为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
1.2方法
治疗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20mg/kg,1次/d;拉莫三嗪25mg/次,1次/d,连续服用14天后改为50mg/次,1次/d。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20mg/kg,1次/d;卡马西平5mg/kg,1次/d,1周后改为10mg/kg,1次/d。在连续治疗2月后跟踪一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癫痫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表示差距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组治疗前发作次数为(3.12±0.56)次/年,与对照组(3.14±0.52)次/年,(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发作次数为(0.72±0.34)次/年,对照组发作次数为(1.21±0.45)次/年,t=4.2562,P=0.000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组治疗前发作持续为(4.32±0.15)min/次,与对照组(4.41±0.18)min/次,(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发作持续为(2.13±0.09)min/次,对照组发作次数为(3.94±0.12)min/次,t=26.454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治疗组患者在用药期间有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患者在用药期间有2例出现视力模糊,4例出现恶心呕吐,3例头晕,2例出现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83%,t=4.7515,P=0.029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胶质瘤是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以星形细胞瘤最多见,很多患者会以癫痫为首发症状,因此即使在手术治疗后,术后早期、晚期均仍有癫痫发作,术后继续抗癫痫治疗仍是重要内容。因此对临床药物的选择,我们一直在不断观察研究。对照组我们选择了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卡马西平都是常用的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是广谱抗癫痫药物,特点是口服吸收快。卡马西平是癫痫大发作、部分发作的首选药物,能降低细胞兴奋性[3],缓解癫痫症状,联合使用能更好的发挥效果。但是卡马西平有很多不良反应且较严重,最常见的是视力模糊、复视、恶心呕吐、头痛、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过量时可造成惊厥等,因此使用时要严格控制剂量,并定期化验血看血常规指标是否受影响,而丙戊酸也有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因此这两种药物的临床应用需要严格观察。拉莫三嗪是苯三秦嗪衍生物[4],具有较强特异性,能只发挥抵抗癫痫发作的功效[5],对神经的正常生理活动不会产生影响[6-7]。从本次治疗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治疗组采用拉莫三嗪,癫痫发作次数为(0.72±0.34)次/年,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1±0.45)次/年。
综上所述,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脑胶质瘤继发癫痫,能明显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相对卡马西平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新新,陆钦池.脑胶质瘤继发癫痫的发病机制及治疗[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6,12(4):208-214.
[2]公方和,王国良,王伟民.脑胶质瘤术后晚期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1):66-68.
[3]蔡佩丽.卡马西平结合丙戊酸钠治疗脑梗塞后继发癫痫的临床护理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7,2(22):83-84.
[4]王沛,李文强,艾妮.拉莫三嗪治疗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学,2018,9(25):21-22.
[5]彭琼,曾其昌,卢军,等.拉莫三嗪治疗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7):41-42.
[6]郑书恭.拉莫三嗪佐治各型癫痫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7):144-145.
[7]周瑾,孙玉华,韩毅.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12-15.
论文作者:崔健1,黄丽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4
标签:癫痫论文; 戊酸论文; 患者论文; 西平论文; 对照组论文; 术后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第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