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中医院 江苏 邳州221300
【摘要】目的:对心理护理在改善ICU重症患者临床护理质量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80例在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与我院接受治疗的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后对患者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步接受心理护理;对照组40例,仅接受常规护理。护理完成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结束后的SAS、SDS评分明显更低(P<0.05),护理总满意率明显更高(95.00% vs 72.50%,P<0.05)。结论:心理护理是改善ICU重症患者临床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在缓解患者负性情绪的同时,还可显著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推荐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
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作为现阶段临床治疗危急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ICU病房护理管理质量的高低不仅将直接决定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高低,同时还将直接反映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高低[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ICU病房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尤其是如何帮助ICU患者改善不良心理情绪更是成为了临床关注的重中之重[2]基于此,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0例ICU重症患者为对象,分析探讨了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后采用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5.69±3.27)岁;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5.71±3.25)岁。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基础资料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方法
对两组患者行相同的常规护理,包括病房巡视、饮食干预、并发症护理、用药指导等。
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对观察组患者同步展开心理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如下:①心理状况分析。入院后及时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以分析结果和患者个体的疾病状况为依据选择适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以此确保患者临床治疗顺利完成。②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知识教育,避免患者因无知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与此同时,尊重、关爱患者,以此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主动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耐心回答患者各项问题,鼓励患者主诉身体状况和心理感受;此外,教会患者科学的自我放松方式,帮助其及时疏导不良情绪,调整治疗心态。③情志护理与行为干预。使用呼吸减压法、音乐疗法、暗示法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和负面情绪;主动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对于失眠患者,了解其失眠原因并联系主治医师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与干预。
观察指标
在患者入院后的第1d以及护理干预结束后的第1d两个时间点测试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通过患者得分的高低判断其焦虑、抑郁程度,其中,SAS评分越高,则患者焦虑程度越严重;SDS评分越高,则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
出院前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总分100分,8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60-79分表示满意,60分以下表示不满意,患者临床护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x100%。
统计学分析
使用软件spss20.0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卡方检验, 当P<0.05时,表示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变化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高且数值相当,经统计学分析,数据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有所下降,此时,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数据见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72.50%。经统计学分析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表[n(%)]
讨论
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ICU病房中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因而在治疗过程中有着较高的感染风险和并发症发生风险[3]。与此同时,受到疾病和长期治疗的影响,患者在治疗期间极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相关统计表明[4],相较于合并明显负性情绪的患者,心理状态良好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更优。由此可见,在治疗期间寻找有效途径对ICU重症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护理干预是重要且必要的,只有确保患者在治疗期间始终保持一个积极的治疗心态,进一步的,才能确保各项临床治疗措施的效果得以最大化的发挥[5]。
本次研究顺利完成,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结束后的SAS、SDS评分明显更低(P<0.05);此外,在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上,观察组患者亦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对于ICU重症患者而言,有效的心理干预是帮助患者改善负性情绪的可靠途径,进一步的,当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时,其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将因此有所提升,而这对于患者恢复速度的加快、护患关系的改善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是提升ICU重症患者临床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其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还可显著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山广慧,金娜,董青,于岩岩.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效果[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05):940-943.
[2]孙海玲.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相关影响[J].中外医疗,2017,36(27):158-160.
[3]陈秋萍.心理护理干预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32(04):99-101.
[4]陈凤.探究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9):5638.
[5]伍秀娟.心理护理在重症ICU病房的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2016,37(03):764-765.
论文作者:徐梦瑶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8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重症论文; 两组论文; 质量论文; 满意度论文; 评分论文; 《医药界》2018年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