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一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8
【摘 要】目的:探讨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临床护理效果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该类疾病的病死率较高,需临床及时给予有效措施,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1]。循证护理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根据查阅的文献,制定一套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给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经实践研究表明[2],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策略,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在45~80岁,平均年龄(65.41±3.52)岁;病程在1~20天,平均病程(6.62±0.52)天。研究组40例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在46~80岁,平均年龄(66.04±3.24)岁;病程在1~21天,平均病程(6.68±0.55)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相仿,具有比较意义。
1.2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3]
纳入标准:①患者入院后经病情诊断符合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在入院前均无心力衰竭症状;③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④正常进行沟通和交谈,无精神障碍;⑤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这次研究,并同意配合。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②精神障碍患者;③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④不配合整项研究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遵循医嘱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给患者进行静脉注射用药;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病情的变化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医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做好病房的打扫和消毒工作,保持病房内通风,调节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给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成立循证护理小组,选取护理长作为循证小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学习循证护理的思想,在培训后,以讨论的形式一起探讨在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对自身进行护理经验总结,并根据讨论的资料在数据库张进行相关资料查询,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方案。②循证护理内容:对于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状况等需给予严密监护,一旦发现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可能伴有左心衰竭加重;伴有心动过速或是血液急剧下降患者,需立即上报。③在护理过程中,需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安慰;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给患者介绍医院的情况和科室的特色,讲解疾病形成的原因和一些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疾病,给患者讲解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发现患者伴有低落情绪或是急躁心情时,护理人员耐心给予患者开导,对于患者疑惑之处耐心给予解答。④饮食护理干预:根据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特点,加强患者合理饮食,给予患者低盐、低糖、低热量饮食,控制患者的饮食量,少食多餐,避免加重患者的肠胃负担;在排便时避免用力,防止扩大心肌梗死的范围,加重心力衰竭现象。在日常护理中,需加强患者的皮肤清洁,保持皮肤的完整性,避免引发感染或是压疮等。
1.4 指标观察[4]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应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本次护理进行评价。
1.5 统计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n/%表示,用χ2检验,检测P值,如果经检测P值小于0.05,则提示经比较两组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为87.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对比
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为97.50%(39/40);对照组为75.00%(30/40),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病死率较高的一类疾病,该疾病的并发症较大。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突发性的阻塞,导致心肌部位血液供应不足,出现局部的缺血性损伤或是坏死,其中心力衰竭是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类并发症,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低落等负面情绪,极大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
传统的常规护理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和被动性,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仅仅只是遵循医嘱指导患者用药,给予患者注射药物,在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主诉了解甚少,不能根据患者的状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循证护理是一类新型护理模式,是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产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护理过程中体现全面、人性化。循证护理根据护理人员临床护理的经验,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通过给予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全面了解疾病,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同时举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饮食护理干预,确保患者摄入充足的能量和蛋白的,提高机体免疫功能[6]。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发现异常及时上报,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冯红梅.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0):243-244.
[2]张志敏.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5,14(3):159-160.
[3]刘伟兰.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6(9):204-205.
[4]龙琼珍.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6,6(8):142-144.
[5]王瑞芸,谢金平,卢进杰,等.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4):2237-2238.
[6]莫薇.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0):155-156.
论文作者:汪静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0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对照组论文; 成功率论文; 疾病论文; 满意度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