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论文_毛远东

废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论文_毛远东

 广州可宝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1430

摘要:伴随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且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使得社会中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然而也因为快速发展产生的污染物对于可用水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一般的废水处理技术很难将污染水改善为人们所需的可用水,因此针对废水处理技术和其工程应用进行研究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了污染水处理技术的相关研究现状,并针对废水源水厂的工程改进应用提出解决办法,以期提升废水处理技术在工程上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废水处理;工程应用;深度处理

引言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是因为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对于污染物的排放越来越多,使得大量的原生态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进一步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根据调研发现在污染水中因为水源受到污染的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废水处理的难度,且针对目前因为水源受到污染的水源,一般的废水处理工艺不能达到净化水源的目的。本文通过针对微污染水源水质的特征,找寻到科学合理的非覅谁处理工艺和技术,旨在提升废水处理技术的成熟度和效能。

1 微污染水源水质的特征

微污染水源水质通常指的是可用水质受到了有机物的污染,且其中一部分水质的指标超过了相关标准设定的值。因为微污染水源的污染指标中的高锰酸盐的指标严重超高,且其中的有机物综合指标等也比较高的特征,使得在采用一般化的废水处理技术或工艺处理后输出的水源比较难满足可用水的标准,且如果直接饮用这种常规的处理技术和工艺处理输出的水,会在很大程度上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对于废水处理厂进行相关的改进设计具备不容忽视的作用。

2 微污染水源水厂改进设计技术研究

通过对微污染水源水质特征进行研究,本文针对微污染水源水厂的改造进行了设计,主要是以增设预处理工艺、增设深度处理工艺、强化常规处理工艺为关键内容的改进设计。

2.1 微污染水源水厂增设预处理工艺

增设预处理工艺的具体办法是在一般的处理工艺前进行处理,即是通过应用科学合理的处理办法提前排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构筑物的水平,进而使得后续废水处理的工艺负荷大大降低,达到提升处理的效率。通常的预处理工艺包括:生物、吸附和化学氧化等预处理。

2.1.1 吸附预处理工艺

应用物质的吸附特征或者交换作用针对水质中的污染物的排除是吸附预处理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讲,吸附剂主要包括:沸石、硅藻土和粉末活性炭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吸附预处理工艺往往会面临污染物再生的难题,吸附剂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且其运费较高。因而,找寻一种方便再生、价格低廉的吸附剂,并研究出适合吸附剂再生技术是目前吸附预处理工艺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和主要难题。

2.1.2生物预处理工艺

在水质通常处理工艺前将水中的有机物进行转化和与去除的有效办法即为生物预处理工艺。现目前较为成熟的神武预处理工艺主要涉及:生物膨胀床和流化床、生物接触氧化、生化流化床和生物转盘等。尽管生物预处理工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有机物的含量降低,且降低了前体物质在水中的含量。然而,生物预处理工艺具备一次性投资成本较高、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极易受到温度变换的影响和占地面积较大等劣势。但是生物预处理工艺对于微污染水源进行预处理还是具备一定的处理效果,也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预处理技术。

2.1.3 化学氧化预处理工艺

化学氧化预处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氧化过程,继而使得水质中的污染物质的结构平衡受到破坏,进而对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并达到降低水质污染物浓度和毒性的目的,与此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后续污染水处理工艺的流程[1]。使用较多的化学氧化剂主要包括:二氧化氯、臭氧、氯气、次氯酸钠和高锰酸钾等。

2.2强化常规处理工艺

针对常规的污染水源处理工艺进行改进设计定义微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基本的内容包含:增加混凝剂投加量、降低水力负荷等办法[2]。因为这种办法不需要增加构筑物和装备,并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构筑物和相关处理设备的效能,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其处理性能,继而降低了水浊度,进而使得处理输出水的水质提升,同时还能降低污染水的处理成本。

2.2.1 强化混凝技术

强化混凝技术的基本概念是:通过提升一般混凝效果采用的一些强化办法和改善絮凝的条件,进而提升污染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3]。强化混凝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关键措施是应用新型高效处理药剂和增投助凝剂。

2.2.2强化过滤技术

强化过滤一般方法是通过采用多层滤料、更换滤料或改性滤料、在滤池前投加助凝剂等措施强化滤池,不仅能提高对浊度的去除,还能实现对NH3-N、亚硝酸盐和有机物等的科学合理高效去除[4]。

2.3 深度处理技术

深度处理是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将常规工艺出水中污染物、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异嗅异味物质以及某些病原微生物等强化去除[5]。现目前而言主流的处理工艺包括活性炭吸附、臭氧生物活性炭及膜处理工艺。

2.3.1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是将臭氧化学氧化、臭氧消毒、活性炭物理化学吸附、生物降解技术合为一体,也是当今国内外饮用水深度处理的主流工艺[6]。近些年,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在城市深度水厂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并且对于饮用水水质的改善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2.3.2 膜技术

膜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某种推动力作用下,利用原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分离膜的能力,将水中消毒副产物、臭味、色度前体物质及其它有机物和微生物等去除,从而得到可以饮用的水[7]。常用的膜技术包括反渗透、纳滤、超滤和微滤。

3 结论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是因为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对于污染物的排放越来越多,使得大量的原生态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进一步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根据调研发现在污染水中因为水源受到污染的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废水处理的难度,且针对目前因为水源受到污染的水源,一般的废水处理工艺不能达到净化水源的目的。本文梳理了污染水处理技术的相关研究现状,并针对废水源水厂的工程改进应用提出解决办法,以期提升废水处理技术在工程上的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叶少帆,王志伟,吴志超.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和对策分析[J].水处理技术, 2010, 36(6):22-28.

[2]左金龙.微污染水源水水质特点及其处理工艺选择[J].中国给水排水, 2012, 28(16):15-18.

[3]李政剑,石宝友,王东升.不同粒径粉末活性炭对水中天然有机物吸附性能的比较研究[J].环境科学,2013, 34(11):4319-4324.

[4]赵博.生物滤池工艺系统处理微污染水源水中试试验[D].河北:河北工程大学,2011.

[5]刘婷,陈忠林,沈吉敏,等.臭氧预氧化/MBR工艺的膜污染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 2011, 27(7):37-41.

[6]董艳红,王立军,闫钰,等.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微污染原水中试[J]. 中国给水排水, 2013, 29(9):45-48.

[7]周舒月,张玉先,杨建强,等.二氧化氯预氧化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及影响因素研究[J]. 给水排水,2008, 34(5):150-153.

论文作者:毛远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  ;  ;  ;  ;  ;  ;  ;  

废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论文_毛远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