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传统中医对急性心绞痛的诊治论文_张昂

天津市河西区中医医院 天津 300201

摘要:目的:探讨传统中医对急性心绞痛诊治的疗效。方法:选取了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40例,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对症中医、西医治疗,经过对比观察其疗效,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选患者在接受传统中医方式治疗后,临床症状得以有效缓解,甚至消失,预后良好,较西医治疗无明显差异,且副作用较少。结论:在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传统中医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副作用小,在临床治疗中应该重视起来,并实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传统中医;急性心绞痛;西医治疗

急性心绞痛是是由于心肌缺氧和供氧之间暂时失去平衡而发生心肌缺血的临床症候群[1]。临床上治疗急性心绞痛,通常优先选择西医疗法,虽取得的效果较好,但费用较高且易产生不良反应。而使用中医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2]。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通过中医治疗急性心绞痛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治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在48~70岁,平均(56±2.6)岁。观察组男9例,女11例;年龄50~71岁,平均(58±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与排除标准:均经临床检查确诊,均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查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心肌缺血表现,无肺、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病变,排除过敏体质,及药物过敏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虚汗、面色苍白、心痛心悸气短,观察舌象,舌体呈暗紫色,脉紧涩。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西医常规治疗,突发心痛不适时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0.5mg st,缓解后予单硝酸异山梨片 20mg tid,左卡尼汀注射液10ml静脉点滴qd,心率偏快者每日予酒石酸美托洛尔25mg bid。

1.2.1观察组 传统中医针药治疗,主要针对症状及体征进行诊治。对于急性心绞痛患者,症状同中医的胸痹,中医诊疗重在补充心阳,养心护心,让患者的血脉得以疏通。对于突发心痛不适者予速效救心丸6丸st,针刺极泉、劳宫、内关、心腧等穴位,缓解后中药上选取红花、桃仁、枳壳、人参、三七以及红花、陈皮、甘草等各10g,当归、生地15g,芍药12g,五味子6g等中药进行加减调配煎服,每方水煎400ml,分两次口服,每次200ml温服。同时配合针灸,选取背俞穴中的心腧、肺腧、膈俞、胃腧穴;心经的极泉、通里、神门、少冲穴;心包经的中冲、劳宫、内关等穴位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要求条畅情志,避免情绪激动,连续治疗28d。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的好转情况和中医症候疗效 好转:28天内心痛症状未再次复发,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虚汗症状14天内有效控制,后无复发,面色渐红润,观察舌象从暗紫色渐变为淡红色,脉象渐平。有效:28天内心痛症状复发3次以内,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虚汗症状21天内有效控制,后无复发,面色渐红润,观察舌象从暗紫色渐变为淡红色,脉象渐平。无效:28天内心痛症状时有发作,经过治疗可缓解,但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虚汗症状至28天时仍有反复,舌色未转至淡红,脉象未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的28天后进行观察,发现两组患者通过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在定时、定量服药及针灸治疗之后,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临床症状得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刺痛症状明显好转。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疗效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对比 [n(%)]

3 讨 论

临床上对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多采用西医治疗,但部分患者的疗效并不明显,且西药不良反应相对较突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西药过敏或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西药副作用较大[3]。望、闻、问、切是传统中医进行诊断的主要方式,诊断后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对症下药,从而增强治疗的针对性[4]。对于急性心绞痛患者,中医一般先通过望面色体态,闻呼吸及患者的言语声调,来判断疼痛的程度及情绪状态,通过问诊了解发病时间,诱因,既往发病情况,从而了解病情缓急,通过看舌象,切脉象来判断患者的发病证型,判断致病因素如气虚、血瘀、痰凝、气郁等因素,通过以上四诊合参来判断证型,作为施针用药的依据,而后叮嘱患者按照要求按时定量服用中医师调配的药方,并配合针灸治疗,结果相对于西医或其他治疗方式其副作用和并发症较少。因此中医更加注重标本兼治,且可有效地清除病根并注重对患者身体的调养[5-6],值得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急性心绞痛患者经传统中医诊治后一般都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是,中医诊断必须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只有在四证合参,辨证论治的原则上诊断、用药、施针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J].中国民间疗法,2015,23(8):61-62.

[2]周巍然.浅析中医内科急症[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4,2(44):43-45.

[3]李祖伟,贺敬波.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介入前后中医证候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3):1477-1480.

[4]程德纲.心悸病证的古代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12(9):453-462.

[5]房玉涛.东直门医院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横断面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11(14):120-122.

[6]漆必波.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7893-7893.

论文作者:张昂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探讨传统中医对急性心绞痛的诊治论文_张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