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邢台市人民医院检验一科 河北邢台 054000)
(2邢台医专高等学院 河北邢台 054001)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坏死(Bone marrow necrosis,BMN)的病因、机理、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本院5例骨髓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5例骨髓坏死患者分别合并急性多颗粒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1例,骨髓转移癌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例,严重感染1例。骨痛、发热、出血为BMN的主要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示一到三系血细胞减少,肝功能有不同程度异常,骨髓象检查均有典型的骨髓坏死表现。结论:骨髓坏死是一些病因为基础的临床综合征,白血病,恶性肿瘤是其主要病因;骨髓穿刺细胞学和骨髓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积极治疗原发病、联合用药、对症治疗是关键。
【关键词】骨髓坏死;白血病;骨痛;发热;幼红幼粒细胞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2-0062-02
骨髓坏死(bone marrow necrosis,BMN)是指在一些病因的基础上骨髓造血细胞和基质细胞的原位死亡。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示有核细胞轮廓不清,胞膜及胞核结构模糊,成熟红细胞呈溶解状,细胞间充满紫红色的嗜酸性物质。其临床发生率低,预后差,现将本院2000年-2016年收治5例骨髓坏死患者的病因、机理、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2016年我院共诊断5例骨髓坏死的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44岁~76岁,平均年龄54岁。其中血液科病人3例,1例为急性多颗粒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1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例为严重感染;消化科病人2例,均为骨髓转移癌。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均为典型坏死表现。
1.2 方法
对5例骨髓坏死患者的原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骨髓涂片采用瑞氏—姬姆萨氏染色。BMN分级:Maisel分为三级[1]:Ⅰ级(轻度坏死):可见有核细胞溶解小于20%;Ⅱ级(中度坏死):坏死范围20%~50%,易见有核细胞溶解;Ⅲ级:(重度坏死):骨髓涂片可见有核细胞溶解大于50%以上。
2.结果
2.1 临床表现
骨痛:5例骨髓坏死患者中有3例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疼痛。1例发生于MDS 3个半月后,出现双下肢疼痛入院、1例为间断腰腿疼4个月入院、1例为上腹部疼痛1个月伴腰痛3天入院,贫血:5例患者均有贫血,其中轻度贫血2例,重度贫血3例;出血:消化道出血1例,牙龈出血伴消化道出血1例;发热:5例骨髓坏死患者有1例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5例均为阴性。5例骨髓坏死的临床表现(表1)。
2.2.2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 5例骨髓坏死患者中有2例骨髓取材来自髂后、1例来自髂前、其余2例髂骨干抽,经胸骨穿刺成功。骨髓液外观呈灰白色、果酱色、暗红色、黄褐色。骨髓涂片经瑞氏-姬姆萨氏染色,镜下可见骨髓有核细胞溶解,细胞边缘模糊,形态分辨不清,胞浆嗜碱性强,胞核固缩,只剩下染成紫红色细胞痕迹,无法分类。结论:骨髓坏死(图1、图2)。
图1 BMN 瑞姬氏染色×100 图2 BMN 瑞姬氏染色×1000
骨髓正常结构破坏,有核细胞溶解,胞核固缩,胞浆融合,形态无法辨认,细胞间充满紫红色的嗜酸性物质。
1例患者骨髓病理示骨髓转移性腺癌,消化道肿瘤骨转移,1例胃镜活检病理学市印戒细胞阳性,胃癌骨转移,1例经第2次骨穿骨髓涂片为急性多颗粒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为MDS治疗3个月后骨髓坏死。重度坏死2例、中度坏死1例、轻度坏死2例。瑞氏-姬姆萨氏染色外周血象:3例患者可见幼红、幼粒细胞、1例可见原始细胞、1例外周血分类正常。骨髓活检示:骨髓造血组织呈坏死状态,造血细胞结构不清,染成均一性嗜酸性物质(表3)。
3.讨论
BMN最早是在镰状细胞贫血患者尸检中发现。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原发病基础上的一种并发症。BMN是肿瘤侵犯骨髓的常见并发症,发生骨髓坏死的患者常常提示有潜在恶性肿瘤。BMN常见于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转移性肿瘤、放疗及化疗后等,最常见为转移性癌症和急性白血病[1]。非肿瘤原因为一些较少见的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重症感染(包括结核感染)、DIC、急性再障、系统性红斑狼疮、Evans综合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伤寒等[2]。本组5例患者中2例有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引起的骨髓坏死,其余3例,1例主因面色苍白、乏力、牙龈出血、黑便4天于入院。骨髓图片示骨髓坏死,骨髓病理提示为骨髓转移癌,1例因上腹部疼痛不适1个月,伴腰疼3天入院,骨髓图片示骨髓坏死,胃镜检查活检病理检查示胃癌,1例为高热4天入院,骨髓图片示骨髓坏死,外周血象左移,成熟中性粒细胞可见中毒颗粒及空泡,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考虑严重感染。
BMN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骨痛、发热、贫血、PLT 减少,血常规多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个别可有幼红、幼粒,血清酶谱异常,AKP增高较常见。国外有文献报道,骨痛(75%)和发热(68.5%)是BMN最重要的临床症状,外周血象中最常见的异常为贫血(91%)和血小板减少(78%),55%的病人外周血可见幼红幼粒细胞,50%的病人LDH和ALP升高,白细胞数升高占25%、正常占31%、减低占45%[3]。本文5例患者3例以骨骼疼痛、1例发热,1例出血为首要表现,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贫血,4例患者PLT减少,5例患者血清酶谱均异常,AKP、LDH、HBDH显著升高,4例患者外周血可见幼红幼粒细胞,这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考虑与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及对骨髓和骨骼组织的损伤有关[4]。
骨髓坏死的机理主要是髓内血管堵塞。原因可能如下:(1)微循环障碍 肿瘤栓子、肿瘤压迫或DIC等原因致髓内微血管缺血;(2)骨髓氧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导致坏死;(3)毒物、药物或感染性毒素可损伤骨髓细胞引起坏死;(4)髓内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压迫血窦致血窦扭曲,破裂,血供应减少造成变性和坏死[4]。鉴于骨髓坏死的机理,积级治疗原发病是关键,同时应联合用药,大力支持治疗,以其为BMN患者正常造血组织的回复提供时间。(1)血细胞减少时,对症输注红细胞和新鲜血小板是必须的;(2)怀疑感染时,尽可能及早应用充分抗生素治疗;(3)发现有潜在的肿瘤时,及时化疗。
BMN病情重,预后差,死亡率高。应尽早实施多部位的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联合用药,延长病人生存期,但BMN解决后,患者骨髓腔内骨髓粒子能否恢复正常造血功能有待研究[3-5]。
【参考文献】
[1]卢兴国.骨髓细胞学和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004-1005,545.
[2]周旭,李响,李郑,刘瑜,糜公仆,王劲.10例骨髓坏死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4年6月第43卷第18期.
[3] Ann M.Janssens,M.D.Fritz C.Offner, M.D.,Ph.D.Werner Z. Van Hove,M.D.,Ph.D.Bone Marrow Necrosis[J].CANCER April 15,2000/Volume 88/Number 8,1770.
[4]武淑兰.现代血液病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8:246-247,247.
论文作者:冯素芳, 秦洁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9
标签:骨髓论文; 患者论文; 细胞论文; 粒细胞论文; 白血病论文; 细胞学论文; 肿瘤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