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论文_刘庆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论文_刘庆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都在不断提升。房屋建筑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其质量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任何时候都需要重视房屋建筑施工管理。

关键词: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近年来,人们的居住水平和生活环境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对住房的需求从过去的数量时代进入了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时代,在满足了居住面积需求的前提下,对居住的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住宅这一高价不动产的性能、功能和质量不仅关系到居住者的安全、安居与乐业,同时也关系到财产的增值与保值,因而住宅质量方面的问题自然就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影响房屋质量的因素进行研究,找到影响房屋质量的关键因素并加以避免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影响因素

1.1设计方面

往往由于设计单位质保体系不健全或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疏忽等原因,使工程设计留下了产生质量通病的隐患。有时由于设计的构造不合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建筑构配件,也是产生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

1.2材料应用方面

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和应用往往带来施工工艺的改革和施工技术创新,并使建筑物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例如塑钢门窗、新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PVC 塑料下水管及可熔接的 PPR 承压上水管等材料的应用,克服了传统的木门窗易翘曲变形、三毡四油卷材防水耐候性差、施工难度大、铸铁及钢上、下水管道接头处易跑、冒、滴、漏等缺陷,大量地减少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虽然许多新材料、新技术给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带来了发展和提高,但是还必须看到,由于选用一些不符合地区特点或技术尚不成熟、未经工程实践的检验、验证,而盲目引进、不适于本地区使用的产品或技术,给工程带来新的质量通病。例如在建筑涂料选择时,部分寒冷地区,将含有可霉变物质的有机涂料使用在建筑物的热桥贯通处时,由于墙体的结露、潮湿提供了可霉变的环境,使涂料发生霉变,从而产生了墙面发霉、长毛的现象。

1.3施工管理方面

由于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仍然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时进行操作的专业工程多、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规格品种繁杂;工种间的相互配合情况、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规程、是否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责任、程序、方法进行严格的验收;以及开发商、建筑商片面的追求工期和经济效益、以低于工程成本的价格承发包工程或肢解发包工程的行为,都是引起工程质量通病的因素。

2、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2.1设计方面

(1)对设计进行初步审查。对初步设计方案的审查主要是针对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审查过程中应当与设计要求大纲进行对照,看其是否满足相关要求,设计概算是否在控制范围之内。

(2)对施工图进行审查。这是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一个关键点,在对其进行审核的过程中,应当重点看使用功能及质量要求是否达到标准。审查内容包括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给排水施工图、电气安装施工图、暖通空调系统施工图等等。

2.2推广新材料、新工艺

施工质量的管理同技术要素紧密相连,技术要素除对施工员工自身技术素养的要求外,还包含对信息、检测技术、装备及项目检验等。要自觉地改进技术质量,不断实现对施工产品及工艺流程的创新。牢固坚持“产品求新、质量求实”的新理念,有的放矢地在施工实践中改进工程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此,要在施工生产的全过程中,贯彻技术优先的基本原则,密切采用工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注重施工工艺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在施工中要尽早构建于技术标准相配套的一系列工艺操作程序,并设立专门化的技术考评机制,自觉地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及工艺水平,保障工程质量的稳步推进。

2.3施工组织管理

现代建筑工程企业要强化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与宣传力度,通过典型的案例宣传、实例剖析等方式,使施工技术人员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产生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强化员工的责任心,在员工中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要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情况,对建筑结构的形式、机械设备的性能及施工工艺与方法及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多种因素进行对比性的评价,选择比较适宜的施工机械设备,对建筑工程施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更好地改善工程质量。

3、案例分析

3.1案例通病简介

建发大厦项目建筑面积约8000㎡,砖混结构6层,于2017年10月开工,2019年10月初基本完工,但在准备进行验收时发现4层楼地面出现较多裂缝。笔者当时作为建设单位现场代表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有关技术员参与调查。经过调查分析,该裂缝是由于钢筋保护层偏差引起的裂缝。经过处理,已经不影响该工程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该工程于2019年12月顺利验收,交付使用。从这次裂缝事件可以看出,由于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到位而造成钢筋保护层发生偏差,进而导致产生钢筋混凝土裂缝。近年来不少房屋建筑工程也出现类似情况,现结合该次裂缝事件进行探讨。

3.2钢筋保护层偏差而产生裂缝的原因

(1)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施工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2)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3)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4)上层钢筋网的钢筋撑脚设置间距过大。

3.3解决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同时采用楼板负弯矩筋悬挂施工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悬挂法布筋工艺因其材料成本低、人工操作简便、控制效果稳定,可以有效地防止现浇混凝土板负钢筋向下位移过大,造成混凝土板结构隐患,从而得到桂林市建委的肯定并在桂林市大力推广。悬挂法布筋工艺原理:采用方管铺助架立筋,将板的负弯矩钢筋临时悬挂固定于铺助架立筋下,使负弯矩钢筋、辅助架立筋、分布筋和撑脚连成整体,从而构成刚度较大的钢筋网片,能随一定的冲击力和偶尔的人工踩踏,避免混凝土浇捣过程造成负弯矩筋的严重偏位、下陷和严重变形情况,较可靠地保证负弯矩钢筋的正确位置,从而保证钢筋保护层合格率。悬挂法布筋工艺流程;布置钢筋撑脚→摆放辅助架立筋→撑脚与辅助架立筋绑扎→负弯矩钢筋与辅助架立筋逐点绑扎→检查复核撑脚的高度、间距→砼摊铺找平→平板振动器第一遍振捣→拆除辅助架立筋→补平粗钢筋位置的凹槽→平板振动器第二遍振捣→砼表面收浆抹平。

4、结论

针对传统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工程承包商、施工单位需要联合监理、造价人员积极优化现场管理机制,构建严谨的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通过严谨的现场巡检制度,确保施工现场人员保持行为规范,材料、设备的使用保证合理安全,最终在保证工期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保证成本合理性。这是当代工程现场管理水平的体现,也是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高静.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措施研究[J].城镇建设,2019(12):160.

[2]罗磊.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1):28.

论文作者:刘庆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论文_刘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