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代的进步带动着科技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如今已处于信息时代,而有线电视网络技术就是时代下的产物,本文简单的从我国有线电视网络技术与现状,以及往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络;网络建设;网络管理;技术;现状
前言:经济的发展带动着科技的腾飞,人们对互联网络的需求也在增加,而有线电视网络这一技术也正好解决部分需求,所以下面简单的论述了我国有线电视的发展历史,发展的趋势与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1.网络的科学规划
由于网络是基础设施而必须先行,尤其是网络建设具有不能随业务信号的“可持续叠加性”而“可持续改网”的特殊性。无长远目标的“网络修补法”,造成了广电网络建设的自身浪费。网络建设随城市扩展具有 “扩展性”和“网络材料寿命期”,这两大重要特点,是网络科学规划必须重视的。
2.有线电视系统传输技术
2.1 电缆传输技术:(1)同轴电缆的结构同轴电缆由内导体、外导体 和中间的绝缘介质组成。常用的有:藕芯型、封闭竹节型和物理发泡型;(2)同轴电缆的传输特性特性阻抗:75欧姆,衰减特性,高频衰减大于低频衰减。细芯径电缆衰减大于粗芯径电缆衰减。衰减与 电缆长度成正比。温度特性:随温度的升高,电缆的衰减量增大。
一般电缆的温度系数约为 0.2/度。屏蔽特性:优质的电缆外导体有良好的屏蔽作用,传输信号不受外界干扰,也不会向外幅射、干扰其它 信号。同轴电缆的屏蔽特性用屏蔽衰减表示,单位为dB。机械特性:包括抗弯曲性能、防潮抗腐蚀性能和结构稳定性。(3)电缆传输特性 的均衡和补偿由于同轴电缆的衰减与电缆的长度成正比,干线要远距离传输,必须对电缆的传输特性进行补偿。干线放大器用来补偿电缆对信号电平的衰减,均衡电缆的频率特性和温度特性。干线放大器使 用特性相同的放大器,各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电平值相同。采用“单 位增益法”设计。
2.2 光纤传输技术:(1)光纤传输技术的特征,光纤传输损耗小,可实现电视信号的远距离干线传输,保证电视信号的技术指标。光纤频带宽,可以保证多路有线电视信号均衡地传输到各光节点。光纤无中继传输距离长,且抗干扰能力强,系统可靠性高。(2)光纤传输系统的构成,最基本的光纤传输系统由电光变换器(E/O)、光纤和光电变换器(O/E)组成,也称之为光链路。光纤传输系统具有很大的传输容量,在系统中实行着多工传输。
3.有线电视系统性能指标及相关标准
基本概念:有线电视 Cabletelevition(CATV):用射频电缆、光缆、多路微波或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电视系 统。付费电视:采用加、解扰技术,用户需额外付费方可收看的电视 节目。双向有线电视:具有上、下行传输的有线电视系统。前端:在 有线电视系统中,用以处理需要传输的由天线接收的各种无线信号和 自办节目信号的设备。分前端:系统辅助前端,通常设置在服务区中心。其向下传输模拟和数字电视信号,同时接收源于服务区内所有用 户上行传输的信号。干线系统:在有线电视广播系统中,用于各类前 端之间或前端与各分配点或各光节点之间传输信号的链路。光链路:利用光纤通信技术传输声音、图像和数据信号的链路。一般由光发送机、光纤、光接收机及其它必需的光器件组成。
4.有线电视电缆传输网络
4.1 双向传输的实现方式:在 HFC接入网中,为了实现信号的双向传 输,同时采用了空分复用、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技术。从光节点至前
端的光纤传输链路中,上下行信号采用空分复用:从光节点到用户的 电缆网中,上下行信号采用频分复用,数据传输采用时分复用方式。
4.2 回传通道的噪声:上行通道中汇集的噪声来源于多种形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 中,影响上行信号传输的主要是信号的削波失真、网络结构噪声和侵入 噪声。削波失真主要由系统中的反向回传光发射机和双向放大器等 传输设备的非线性失真造成。结构噪声主要来源于系统中的有源设 备的器件自身产生的基础热噪声。它是HFC网络开展双向数据通信 需要努力克服的技术难题。系统中的侵人噪声主要有两种,即:A窄 带短波信号的干扰:B冲击脉冲干扰:主要包括雷电、电动机、发动机,以及家用电器设备产生的脉冲干扰。
4.3 电缆分配网络的组成:传输系统,包括光节点中的正、反向RF放大模快、双向延长放大器、线路分支器、分配器、供电器、同轴电缆等。光节点中的正向光接收机将下行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经置 于光节点内的RF宽带放大器放大至较高电平,再由延长线上的延长 放大器、同轴电缆和线路分支、分配器,将信号下行信号分路传送给各分配系统。
4.4 电缆分配网络的规划与设计:由于住宅小区的网络规划受土建规划的制约,各种形式风格住宅小区的土建设计千差万别,建筑物大小、高低、形状各异。特别是各小区内建筑群体布局各不相同。因此,住 宅小区的网络规划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只能因地制宜。光节点的位置,光节点应设置在服务区的中心建筑物内,以达到尽量减少延长 线电缆传输的最远距离,并减少延长放大器的级联的目的。
5.网络运营的管理
5.1 用户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是指在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所有用户的详尽资源,用户享受 的各项服务和相对应的账务系统。该系统以用户帐务为核心,利用计算机及软件技术,不仅能完成复杂而严密的账务计算和客户信息登录,还应该方便与银行对接,实现实时收费,对已交费用户给出开通指令,对欠费用户发出警告或关闭指令
5.2 网络信号交换设备管理系统:网络信号交换设备管理系统是指通信设备,如各类交换机路由器等在工作时,不仅要保证其工作正常,还要保证正确处理各用户之间的信号联系和保密安全性,执行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个性化联接。其中流量计费或各用户按时计费功能与用户管理系统有关联。
5.3 用户服务管理系统:用户服务管理系统也称客户呼叫中心。是用于统计并分类记载期间的客户投诉及要求的智能系统。这是提高服务质量,监督、检查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水平的必要智能系统。该系统不仅与公用电话网和互联网发生关联,也通过初装、报修功能的柜台终端机与用户管理系统发生关联。
6.广电有线网的发展趋势
6.1 业务多样化:是以HFC传输技术为基础的广电网络的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其包含业务等级的细分(如基本业务、扩展业务)和业务种类的增加(广播式业务及交互式业务)。业务多样化可达到开源增收的运营目的。
6.2 管理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是任何企业在现代科技条件下,高效、快捷处理各种管理问题的有效手段。尤其是“业务多样化”的信息服务运营商若需要准确处理众多用户的各类帐务问题,服务投诉问题,传输质量如何保证问题,内部工作管理问题,就必须解决“管理智能化”问题。这是解决“质量、高效、节支”的有效途径,并且通过“管理智能化”的程序化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水平。
6.3 网络传输双向化:“网络传输双 向化”是基 础设施 建设,没有“网络”就没有“有线”。而在逐步实现“业务多样化”、“管理智能化”、“信号数字化”(交互式数字电视)的过程中都要求实现“网络传输双向化”。
结束语:只要遵从市场规律,遵从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我国的有线电视网络就一定会步人良性发展的正确轨道。
参考文献:
[1]李庆超.有线电视前端设计{J}.有线电视技术,2006(01)
[2]杨冬渝.有线电视信号的测量{J}.有线电视技术,2015(12)
[3]刘光锋.局域网组建及维护基础与实例教程{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1)
论文作者:袁锦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信号论文; 有线电视论文; 电缆论文; 系统论文; 网络论文; 光纤论文; 用户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