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海石油和中国能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里海论文,中国能源论文,石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04(2001)04-0058-06
20世纪90年代初,有关里海地区发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报道不断出现,不少人用“第二个中东”来称呼里海地区。与此同时,里海沿岸国家之间有关里海的划分和油气资源归属的争议也日趋激烈。尽管沿岸国家多次磋商,使争议有所缓和,但这一问题何时能够解决,目前还很难做出判断。里海地区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对中国来说也不例外,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已逐步增强了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开始介入里海石油天然气的开发。
一
里海油田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大规模开采的油田之一。早在13世纪,里海西岸的现阿塞拜疆地区就发现了石油,19世纪后半叶,巴库及其周围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开采和加工,这是里海石油最早的工业开发。1872年,原油年产量已达2.6万吨。1873年,由于使用蒸汽动力的钻井设备,原油产量迅速增加,在短短的二十余年时间里,增长400余倍,到1901年,达到1100万吨,占当时世界原油产量的50%(注:Больш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M].третье изд.,том 1,1970,стр.252~253.)。在世界石油贸易中,里海石油占据了30%(注:Rosemarie Forsythe,
ThePolitics of Oil in the Caucasus and Central Asia [M].
Adelphi Paper 300,OxfordUniversity Press,1996.9.)。巴库的原油和成品油除少量在本地消费外,几乎全部进入了帝俄的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主要是欧洲),也就是说,里海石油和世界其它大油田一样,一开始其开采和输出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上第一艘油轮和最早的一批铁路油槽车,就是在1878年用于里海地区的。当时,油轮主要航行在巴库—阿斯特拉罕及伏尔加河下游航线,而油槽车则由巴库进入帝俄以及欧洲的铁路网。巴库油田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输油管的油田之一。早期的输油管仅用于油田至炼油厂以及炼油厂至港口之间,以后随着原油产量的迅速提高,建立了巴库至巴统间长883公里的输油管,这是帝俄时期最长的输油管(注:GunnarHedin.The Swedish Oil Kings [M],AFFARER,Stockholm,1994.47~49)。在巴库油田开发之后不久,里海东岸土库曼斯坦境内的切列肯半岛地区的油田也开始开发,但规模要小得多,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年产量仅十余万吨,主要用油轮运往巴库加工或输出。十月革命以后,前苏联政府非常重视里海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开发,经过几次大规模勘探,油气储量不断增加,产量也随之上升。1940年,仅阿塞拜疆的石油产量就达到2220万吨,占当时全苏产量的71%,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区之一。由于里海石油的重要地位,在德国法西斯为入侵前苏联所确定的几个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中,就有里海—高加索地区。二战以后,里海石油的产量逐渐减少,虽有时回升,但始终没有达到1940年的水平。1991年前苏联解体,这一年的产量仅1170万吨。产量下降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由于储量的减少。1945年以后,前苏联政府为了再次扩大里海地区的油气储量,又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勘探工作,最后一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这一次工作大致在1988年就基本结束了。但原计划的一些工作并未完成,扩大储量的目的没有达到(也未否定扩大的远景),甚至大量勘探资料也没有进行分析。前苏联政府没有正式公布这次大规模勘探的结果,但零星的报道并不乐观。前苏联解体以后,沿岸各国都没有能力再次开展大规模勘探。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由于外资的参与,勘探工作又在局部地区逐渐开始进行,但整体上并未达到前苏联时期最后一次工作的规模。世界上一些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公司程度不等地都参与了这项工程。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依照前苏联的石油天然气储量管理规定(这一规定目前在俄罗斯和多数独联体国家仍在使用),油气储量分为A、B、C[,1]、C[,2]、C[,3]、Д[,1]、Д[,2]级,这些级别是按勘探程度,也就是可信程度(обоснованность)划分的。一般地,探明储量包括A、B、C[,1]及有条件的C[,2]级储量,远景储量主要指C[,3]级储量,预测储量(有时亦称为地质储量)包括Д[,1]、Д[,2]级储量。在这些级别的储量中,可采储量或称工业储量只是探明储量中的一部分,在不同地区,这一部分所占比例变化很大。在了解分析里海油气资源时,应该根据以上两点采取慎重的态度。要考虑,第一,在很短的时间里,将储量从几亿吨扩大到几百亿吨从技术上讲是不可能的;第二,要注意储量中的级别划分,也就是说,要具体了解所说储量中的级别构成,哪一级储量有多少。前苏联曾经规定,在探明储量达到一定数量,同时A、B、C[,1]级储量所占比例达到一定标准时,才可以进行设计开采。目前,里海沿岸国家和有关企业在报道里海石油储量时,都有夸大的倾向,他们这样做,自然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对于投资者来说,就必须认真分析、慎重对待了。
里海油气资源目前尽管不如某些报道所说那么多,但对于中亚这个市场来说,还是有相当的出口余量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三国人口总量仅2900万人,国民生产总值约300亿美元,自身能源消耗有限,为了自身发展而出口油气是其长期战略。尽管最终能向中国出口多少暂时还不明确,但能力肯定是有的。前不久里海北部水下发现的卡沙干储油构造,为里海石油储量扩大提供了新的基础。
境外重要的油气产区中,里海是较近的一个(当然离我国东部较远)。从地缘条件看,没有邻海的出口是其最大的缺点,但陆地管线运输也有其优点,如气候干扰少、运输量稳定、易于控制等。对于里海油气资源的开发,我们应该持积极态度。
二
里海是一个跨国界水体,其法律地位在一段时期里并不很明确,随着沿岸国家的变化,这一问题变得复杂了。俄罗斯和伊朗一直是主要的两个沿岸国家。1722年,俄罗斯为了向南扩张的需要建立了里海航队,这支舰队在波斯远征(1722~1723)、俄伊战争(1804~1813)、高加索战争(1817~1864)等一系列征服和夺取里海及其周围地区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注:Больш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M].третье изд.,том 11,1973,стр.499.)。经过多次战争,俄罗斯帝国不仅征服了里海周围的许多地区,而且控制了里海的大部分水域。十月革命以后,前苏联和伊朗为了解决里海问题,多次进行协商谈判,其中最重要的事件是在1921年和1940年先后两次就里海的法律地位签订了条约。条约规定,里海苏、伊两国岸线以外十海里为各自的经济区,其余水域两国均可自由捕鱼和航运,条约没有对水域进行划分,也没有涉及水底资源。为了国防的需要,前苏联沿袭了帝俄的作法,在里海建立了一支舰队——黑海舰队里海区舰队。应该指出,在前苏联时期,苏伊两国没有因里海问题发生过严重分歧,那里的里海是平静的。
前苏联解体以后,里海水域及沿岸地区不断发现新的油气田。为了与油气开采联系在一起的巨大经济利益,也由于政治的、历史的、地缘的种种原因,沿岸国家间开始了对里海划分的争议。问题的焦点是“分”与“不分”和怎样划分。阿塞拜疆是最先提出对里海进行划分的,它主张把里海水域和水底依照一定方法划分给各沿岸国家,并提出了划分方案。俄罗斯则主张保持里海现状,不进行划分,而实行资源共享、共同开发的原则。其余沿岸国家的主张在两者之间有不同偏向。经过几年的争吵、谈判、协商,目前争论的核心已从分还是不分转到如何划分,但要达成一致意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里海的法律地位问题核心在于油气资源的归属。在沿岸国家的争议中,以阿塞拜疆和俄罗斯之间的争议最激烈。随着形势的变化,这一争议逐步有所缓和,但彻底解决还有很多困难。应该看到,即使争议存在,也不会严重影响里海油气的开发,更不会由此引发冲突。现实主义的态度会使里海沿岸国家逐渐走到一起,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对各方都有利的方针。我们期待着沿岸国家对此达成共识。
在围绕里海法律地位进行争议的同时,随着新的油气储量的发现和开采规模的扩大,油气输出问题也随之提了出来,同样充满了争议。在多种多样的方案中,依其走向和目的地的不同,大致可归纳出如下的五个方案(注:杨恕,李艳.里海争逐[J].国际贸易,1999(2).):(1)南俄方案。也常称“北线方案”。依此方案,输油管从田吉兹油田经俄罗斯南部到诺沃罗西斯克,石油由此转海运进入世界市场。除田吉兹以外,哈萨克斯坦西部的其它油田,如卡拉查干纳克、阿克秋宾斯克、乌津等,也可沿此线输出石油,而以前主要是沿阿迪劳(原古里耶夫)至萨马拉(原古比雪夫)的输油管输往俄罗斯的。在现有的方案中,这是输运量最大的一个。(2)里海底方案。这一方案也常称为中线方案。计划从里海东岸著名的港口城市土库曼巴什(原克拉斯诺沃茨克)沿里海底铺设输油管至西岸的巴库,然后进入格鲁吉亚,之后分为南北两支,北线通往苏普萨,这一段以前就存在,原来的终端港口是巴统,现拟在巴统以北不远的苏普萨新建港口;南线进入土耳其,终点是著名的油港杰依汉。这一管线可用于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两国的油气输出。水底施工并不困难,但可能引起的对里海的污染和高加索地区为地震高发区的因素必须予以考虑。(3)北伊朗方案。按照这一方案,管线从土库曼斯坦西部进入伊朗,再穿过伊朗北部进入土耳其,阿塞拜疆的油气也可利用这一通道输出。(4)阿富汗方案。计划中的管线经过阿富汗,把里海东岸的油气(主要是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送往巴基斯坦以及印度。阿富汗内战已进行了二十余年,战争不仅给阿富汗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而且使阿富汗在国际社会失去了信誉。这一方案在战争结束前是不会实施的。(5)中国方案。这是一个把里海地区石油天然气输往中国的方案。计划从西哈萨克斯坦的田吉兹向中国的新疆铺设管线。在目前的方案中,这是最长的一条。田吉兹油田、阿克秋宾斯克油田、乌津油田等都是其的供油者。这一方案不仅对中国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也会发挥重要作用。大家知道,哈萨克斯坦的油气资源全都分布在西部,但哈萨克斯坦的人口和产业分布却主要在东部。前苏联时期,西部的原油主要经油管输往俄罗斯的古比雪夫(现萨马拉),而东部则从俄罗斯输入成品油,这种情况至今没有明显改变。管线建成后,哈萨克斯坦就可在东部建炼油厂,改变那种不利的局面,对哈萨克斯坦来说,需要“西气(油)东输”。这一方案存在的困难主要是,管线长度超过2000公里,所经地区大多是荒漠、半荒漠,没有平行的交通线,这会给施工和维护带来许多困难。里海油气输出的不同方案,代表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也成为争议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有关内容就不在这里详述了。
里海管线方案及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
三
中国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能源的消耗也不断增加。1993年,中国从石油出口国变成一个石油进口国。1999年
进口原油及成品油4000多万吨,2000年进口6794万吨。
表1 1981~1998年中国石油生产和消费年均增长比较表
年份原油年均增长石油年均消费增加
万吨%万吨 %
1981~19903203.22202.1
1991~19982751.91000
7.7
资料来源:《科学时报》2000年7月31日4版,有修改(下表同)。
20世纪90年代前八年,中国原油生产年平均增长1.9%,约275万吨/年,而石油消费年均增长为7.7%,为1000吨/年。这种情况,使中国石油进口大幅度上升。据测算,未来十年中国石油生产需求和进口量如下表:
表2 在年均生产增加1.9%,需求增加7.7%的条件下对中国未来十年石油供需量的测算
生产需求 进口量 进口金额
(百万吨)(百万吨) (百万吨) (百万美元)
1999 160 19030 3280
2000
66 22070 7880
2005 183 31914017750
2010 201 46326032970
以上的测算结果,其考虑基础是石油增产年均1.9%,需求增加年均7.7%。问题在于1.9%和7.7%这两个数字在未来十年中会有怎样的变化?特别是1.9%的增长率是很低的,有无可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关于这一点,目前还有很大的争论。坦率地讲,这一情况在近期内不会有明显改变。
从以上简单介绍可以看出,今后一段时期内,只要我国境内石油开发没有重大突破,大量进口石油就是不可避免的。对我国这样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来说,油气储量不足是一个长期面对的重大战略问题,要有足够的危机感,否则,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作者认为,在我国的石油天然气生产方面,应该在加强勘探、扩大储量的基础上,实现产量的稳步增长。要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确定各类能够生产和消费比例。积极开拓国外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将其作为国内生产的稳定的补充来源。积极开发和推广新的能源生产和转化方法,扩大新能源的使用比例。建立综合能源储备体系并制定最低储备标准(包括储量储备和产品储备等)。这些工作都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从第一部分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里海地区的油气储量和生产是有潜力的,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个稳定的能源输入基地。我国目前在这里的投入还十分有限,应该逐步有所扩大。最后,笔者想就里海地区的油气开发总结几点看法。
1.里海的法律地位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沿岸国家之间存在争议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应该成为开发的障碍,搁置主权、共同开发是最明智的方法。
2.一个区域的发展,只有在该地区所有国家都积极参与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通过区域合作使自己国家得到最大利益,这是被经验证明了的有效途径。如果里海地区国家能够建立区域发展组织,建立环里海输油管线,以平衡协调自己的油气生产并选择最佳的油气输出线路,那么,最大的经济利益是不难获取的。里海石油面对的是世界市场,全方位的合作是最好的选择。
3.中国有限度地参与里海地区油气开发,不会对任何国家的能源安全造成威胁。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采取能源的多元结构政策,在能源进口方面也采取多元化方针,这既符合中国能源安全的要求,也符合输出国自身的利益。对石油输出国来说,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我们欢迎对中国市场的开发。
4.里海地区国家都是中国的友好国家,我们一贯积极地与它们进行各方面的合作。中国正在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扩大与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将有利于西部的开发。在西部实行更加开放的发展措施,既有利于西部,也有利于整个中国。前面已经谈到,“西气东输”工程是西部开发战略的一个重要工程,同时也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措施,如果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在里海—中哈边境油管的合作能够加快实施,并与“西气东输”工程对接,那么,里海油气就直接进入了广阔的中国东部市场。如果环里海管线的设想能够实现,伊朗、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俄罗斯,甚至乌兹别克斯坦的油气都可进入中国,可以进一步设想,进入韩国、日本等国。
中国和中亚国家有着传统的友谊,古老的丝绸之路把我们连在一起,沿丝绸之路延伸的第二亚欧大陆桥给丝绸之路增加了新的含义。笔者希望新的石油管线工程能够成为第三条“丝绸之路”。中亚国家和中国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和任务,愿我们共同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收稿日期:200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