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童才是健康儿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才是论文,儿童论文,健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在许多的父母训斥孩子的口头禅是:“就知道玩,还不赶快去学习!”“这孩子玩心太重,不会有出息。”在教师的嘴里可以听到“哪都有你,就学习找不到你。”“别再玩了,跟××学学,看他多听话”……这些教师和父母都认为孩子只有从小忙着认字、学习琴棋书画才是又聪明又爱学习的好孩子,在他们眼中,这样的孩子才是班里的典范,父母的骄傲。其实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教育的误区。
一、玩就是学习
孩子成长的过程有一个基本的需要是学习的需要。但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几乎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玩。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孩子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触觉、听觉、视觉、味觉经验,学会了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健康的身心。
记得幼儿园刚购进第一套大型玩具时,孩子们谈论得最多的就是:“你知道吗?幼儿园给我们买了新滑梯”。只要一有空闲,孩子马上就会相互询问:“今天晚上你玩不玩新滑梯?”终于有两名小朋友按耐不住,主动和我商量。看着孩子期待的目光,我深深被他们的积极性所感染,带领他们一起来到了操场。孩子们欢呼着奔向滑梯,他们从短滑梯滑到长滑梯、从直滑梯滑到波浪滑梯、从波浪滑梯滑到旋转滑梯……孩子们依着自己的兴趣,愉快地玩着,笑声感染了身边所有的人。在活动中,孩子们掌握了玩不同滑梯的技巧,互相协作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玩就是生活
对孩子来说,玩就是生活的全部。孩子玩的过程包含众多因素,主要的因素有四种:
1.自发性。玩是孩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而形成的自发性活动,是由孩子亲自决定,亲自选择的。生活中某一情节、某一件事、某一物质都可以引起孩子玩的欲望。
2.情绪的展现。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会流露出愉快、兴奋和喜悦的情绪。玩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孩子们能在玩中愉快地了解未知事物,在玩中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而最令孩子感兴趣的玩是经过自发的选择而采取的行动,他们愿意以自己的力量克服在其中产生的任何困难。
3.想像力的发挥。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能充分想像,进而产生强烈的表现欲。因此,多数的孩子喜欢玩变化无穷的原始素材,如沙、土、积木等,正是由于这些可以塑造孩子创新意识的原始素材的存在,孩子才能无休止地玩下去。
4.自由的行动。玩本身就给了孩子自由的空间和适当的环境,使孩子可以自发性地开始玩耍,产生愉快喜悦的情绪体验,拓展自己的创造力,发挥想像力,发展潜能。
这些因素起源于生活,又促使孩子在生活中快乐地玩。玩既能促进孩子情绪的发展,又能促进孩子想像和思维的发展,能开发孩子的潜能。
三、玩是智能教育
玩对于孩子的影响相当深远。最初,孩子不一定会主动跟大家玩,只是在旁边和自己的朋友做同样的游戏,但是他们会慢慢地融入团体的游戏当中,甚至后来为了争玩同一种玩具,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在发生冲突时,孩子们才知道原来别人和自己的立场并不相同。为了和朋友一起玩,他们会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告诉对方,并且慢慢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可见孩子在玩中了解了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玩耍中,渐渐长大了,渐渐懂事。
每一次的玩耍,都能让孩子收获很多。例如,孩子在玩泥沙时,发现泥土加水会变柔软,而用泥土制成的容器却能够盛水。孩子们由此了解泥土和沙子的性质。另外,孩子们在捏搓泥土时,可以将泥土变成圆的、扁的、长的等各种形状,这就有助于培养孩子对于素材的特征及形状大小等方面的辨别能力。又如孩子在玩泥沙过程中采用堆积、揉搓等手法,成功地制作成了一些自己喜爱的东西,这一制作过程就又让孩子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玩是儿童的权力
中国科学院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卜卫提出:“如果玩不再是学习时,我们就不应该让儿童玩了吗?我反对当玩是学习时才鼓励儿童玩。”我赞同这一观点。根据《儿童权利公约》,玩就是儿童的一种权利。《儿童权利公约》彻底鲜明地阐述了以学习等理由不让孩子玩耍,是在剥夺儿童权利的观点。其实,孩子本来都是爱探索未知,喜欢提问的,如果教师寻找适合于孩子玩的方式,那么就可以使孩子们带着强烈的探究知识的欲望在玩中学,让玩伴随他们走过幼儿园来到小学、中学以至大学。
我想,也许是因为玩耍过程中蕴含了适合儿童认知的经验,才使孩子们兴趣盎然,探索不止。因此,作为成人,就要尊重儿童,帮助儿童达成自己的愿望,和儿童做朋友、理解儿童,让他们尽情地玩。相信爱玩的孩子是聪明的,善于玩的儿童才是健康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