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德育_科学发展观论文

新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德育_科学发展观论文

新的科学发展观与大学德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发展观论文,德育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鲜明地提出了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问题。2003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既是经济工作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25年伟大实践总结,是全国人民战胜非典得到的重大启示,提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发展观,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又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专题研究班,这一举措充分表明在全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极端重要性。而“发展教育是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能力的关键。”所以,加强大学德育工作,也是适应我国实施新的科学发展观和提高国民素质尤其是大学生素质的时代的要求。

一、新的科学发展观蕴含着深刻的伦理要求

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和可持续生态三方面的协调统一,它蕴含着深刻的伦理要求。

生态持续发展不仅是一个生产和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伦理问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的根本利益所在,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应当是人类道德的基本要求。生态伦理学就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道德的研究,它把传统伦理学研究(对象)领域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扩大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新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人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人类生存的环境,以崇高的思想境界为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和资源。这不仅涉及与人类当下生活和利益息息相关的生存环境问题,而且要求人类自身价值与自然界价值的统一,使人类在更高层次上复归于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经济持续发展也有伦理问题。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下去,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处理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两种关系,是伦理道德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下去,还取决于能否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而这也是一个伦理问题。当前,我国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应吸取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的前车之鉴,认真反思市场经济的伦理意蕴,以及经济行为的道德后果,避免西方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精神颓废、道德沦丧、社会治安混乱等“城市病”、“社会病”。

社会发展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方面协调发展。首先,现代社会持续发展不仅要求物质财富的增长,而且要求精神世界的充实,其中包括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现代社会的政治应该促进社会生活的公正、和谐。政治不单纯是指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应包含各国政府在全球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方面的相互协作、相互尊重,这些政治问题也是伦理问题。再次,现代社会的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资本、劳力,而且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发展同样蕴涵着道德要求。最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以高尚的道德原则加以引导,离开了这种引导,各种腐朽、没落的思想和行为就会泛滥,就会出现文化建设倒退的现象。

二、新的科学发展观对大学德育提出新要求

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是人类发展观的革命,而且展示了一种崭新的社会文明观。这种社会文明观摈弃了过去“人类中心主义”的立足点,不再从人类自身的狭隘利益来看待自然界,而是以更高的境界和更广阔的视野把人类和环境、社会发展融合一起。这就从一个新的角度把人类的精神世界提升到前所来有的地位,极大丰富了大学德育的内容。与此同时,这种崭新的社会文明观对大学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优化人类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强调生态文明、代际平等以及人文生态价值趋向。这就扩大了大学德育的视野,赋予大学德育新的历史重任。以往我们对大学生谈社会发展,大多是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角度,而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我们必须加进自然这一因素,确立四位一体的新观念。这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更高的阶段上充分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生态学意义的需要。因此,人类为了优化生存,必须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为了优化延续,必须负起保护资源的责任。强化这种责任意识,是大学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二,新的科学发展观把人的问题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要求大学德育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位的根本原则。作为一种整体观、协调观、持续观和平等的价值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飞跃。一方面,其要保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达到可持续发展,就要求人们要树立长远观念、全局观念、全球意识、平等观念和质量观念,高扬人文理性旗帜,追求真善美,理解人生目的、价值与人生幸福,具有全新视野和全新智慧;另一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改变了传统的工业文明发展观中颠倒人与物、目的与手段的错误认识,从而恢复了人的主体地位,人的尊严。而无论是对人的新智慧、新观念的要求,还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新的科学发展观对人的新智慧、新观念的要求,还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新的科学发展观对大学德育提出要求以及它所赋予大学德育的意义和使命,正是传统的发展观所缺失的,它必将把大学德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新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高水平的发展模式,它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大学德育注入了新的内涵。首先,它要求当代大学生善待自然环境,发挥人类特有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保持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其次,新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高度的文化水平。再次,新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学生树立新的价值观,既要肯定人类生存发展的权利,也要肯定自然界生存发展的权利。最后,新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学生树立新的道德观,要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要为后代保留足够的资源。据有关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与新的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生态、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意识,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都与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不相协调,对生态环境在人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尚未真正形成共识。因此,迫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以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资源意识、人口意识,使他们能理智而友善地对待生态环境,尊重自然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谋求人类和自然界在动态平衡中的协调发展。

三、在贯彻新的科学发展观中探索大学德育的新路子

第一,加强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世界观教育。人是自然中的一员,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作为一个“自然的存在物”,人一刻也离不开自然界这个生存家园,正是自然界这个“无机的身体”孕育和维持了人类这个有机的生命体。因此,保护自然、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而生态危机实质上就是人类生存危机,是对人类破坏生态系统的反馈性惩罚,其从反面证明了“人与自然”系统的共生共荣关系。人类应从生存的高度,大力开展生态意识教育,更新思想观念,确立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新世界观。

第二,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有必要根据生态规律来健全社会道德规范,进一步揭示人和自然相依存的规律,确定人对自然(生物)应承担的任务、职责和义务,运用道德手段与其他法律的、经济和行政的手段一道来规范人的行为,从整体上摆脱目前的生态困境。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健全社会公德规范,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健全讲究文明、诚信守法、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珍惜生命、节约资源、遵守秩序的公共制度;二是健全职业道德规范,目的在于促使每个社会组织特别是企业自觉承担起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责任,使每个从业人员爱岗敬业、创新挖潜、厉行节约;三是健全家庭道德规范,做到科学生活、合理消费、注重质量、提高文化档次;四是健全个人道德规范,敦促每个人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养成卫生节俭习惯,增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第三,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应该开发其中的德育价值,包括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实践价值、个体价值、美学价值、规范价值等,使其转化为现实的教育力量。环境教育旨在帮助人们充分认识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环境教育应包括以下基本要求: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并唤醒他们的生态伦理良知,培养人健全发展的自然性;引导学生强化全球意识或“地球家庭意识”,不仅使他们学会关心自然、社会和他人,也要使他们学会负责,具有“道德感”和“义务感”;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环境实践,使他们的责任感和人生观产生质的飞跃,并完善其人格,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引导他们重塑人的主体意识,了解地球的资源与生态,并具有忧患意识,使其养成超越精神,追求群体乃至全人类的价值,同时培养人的超越能力,真正实现人的超越价值;引导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养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并激发他们爱国爱乡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环境法制意识,包括环境法制观念、环境权利意识和平等意识,使学生从环境他律到环境自律,最终养成环境自律精神。

第四,加强人文教育。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经济与生态环境的优化,而且需要社会人文环境的优化。为此,我们必须实现价值观念的转型,抛弃技术万能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人类中心主义、物质享乐主义的价值,构建一种尊重他人、关照后人、公平对待自然的全新的文明观和价值观。而要养成这种充满人文理性的文明观和价值观,离不开人文教育。自然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侧重于教人求真;人文学科既是一个知识体系,又是一个价值体系、伦理体系,更多地是教人求善求美。通过学习和研究人文学科知识,可以体味、陶冶人文精神,熏陶出一种人文素养、人文关怀和人文追求。而养成一种宁静致远、淡泊无私的人文精神和气质与新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是互相契合的。所以,要在高等教育中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新思想,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我们应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科学教育的同时,开展包括以文、史、哲、艺等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和精华等为内容的人文素质的教育和熏陶,从而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在社会进步与发展、社会生产与人们行为方式变革面前,使学生懂得科技、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思维方式,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精神境界、文化品格和情感水平,发展价值判断能力,端正价值取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标签:;  ;  ;  ;  ;  ;  ;  

新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德育_科学发展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