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2010年高中职业普及教育招生规模目标的思考_普通高中论文

2010年实现高中阶段职普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目标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阶段论文,规模论文,目标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07)19—0011—05

一、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变化

(一)学校数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调整过程中,普通高中学校数量逐年减少,从1980年的31300所,减少到1997年的13880所,减少了17420所;而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稳步增长,从1980年的9688所(其中3314所是职业中学,还包含职业初中)发展到1997年达到最高,为22229所,增加了12541所,增加了1.29倍。而从1997年开始普通高中学校数量出现了不断增长的强势,尤其是1999年以来,普通高中进入了超常规发展阶段,而中等职业学校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少。1999~2003年5年内普通高中学校数量增加了1700所,而中等职业学校却减少了7492所,减幅为33.8%。其中,成人中专减少了2245所,减幅为44.29%,占减少总量的30%;中等职业教育“三校”(即中专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减少5247所,减幅为30.67%,占减少总量的70%。2002年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又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下降幅度逐年降低,直到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数量才得以扭转连续7年负增长的局面,比2004年增加了12所。

(二)招生数量

从统计数据来看,1999~2001年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三校”三年累计减少招生130多万人,减幅为24.5%,约为1/4,减幅最大的技工学校1998~2000年累计减少23万人,减幅为31.3%。2001年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几乎回落到1985年的水平(1985年中等职业学校数量为17738所),招生数回落到1993年的水平(1993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量为401.9万人),在校生人数回落到1994年的水平(1994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为1113.3万人)。从2002年开始招生数量才开始恢复性增长,2004年招生数量达到566.2万人,比历史上最高的1998年的530.1万人还多36.1万人,这一成绩是在学校数量比1998年减少了7775所的情况下,通过布局结构调整、走内涵发展道路取得的。

(三)校均规模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三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从1998和1999年开始出现的下降,是在校均规模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出现的。中等职业学校校均规模在招生不景气的情况下能够逐年稳步增加,有4个方面原因:一是减少的是规模比较小、办学不景气、招生困难的学校,总体校均规模得以提高;二是教育主管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及时调整、合并,办学规模得以扩大;三是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扩大了对口招生的比例;四是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狠抓招生工作,许多还采取兴办综合高中等办学措施。总之,是中等职业教育及时进行布局结构调整的结果。2002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发展速度加快,进一步促进了校均规模的增长,与1998年相比,2005年普通中专的校均规模扩大62%,职业高中扩大89%,技工学校扩大1.45倍。

二、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变化的原因

(一)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分配政策和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变化

毕业生市场化就业政策的出台使以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招生即就业”的政策环境不复存在。政策出台后招收的学生逐渐毕业面向市场就业,中专和技校吸引力大打折扣。更为重要的是1997年下半年之后,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从多年来的短缺经济进入过剩经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二者的叠加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放慢,但学校数量在1998~1999年减幅并不是太大。

(二)政府机构改革

1998年国务院开始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一些部委被撤销,其直属的中专和技校开始划转地方政府管理,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省(自治区、直辖市)业务部门所属学校划转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或下一级政府管理等。这在一段时期内导致了一些部门和行业办的中专和技校在管理上出现了真空,因缺乏有效管理而减少、流失。

(三)高校大规模扩招

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招,扩招的前期激发了人们上大学的欲望,调动了人们上普通高中的积极性,拉动了普通高中的扩张;扩招的后期,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完成地方政府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或升格为高职院校或被高等院校兼并,据教育部粗略估算,这类学校大约有2000多所。

(四)政策引导

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到201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该《计划》并没有和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相衔接,对职业教育只提出:“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人才,尤其是要加大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力度”。1999年高教扩招后,很多地方误认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就是普及普通高中教育。

(五)普通高中的扩张

在高中阶段教育没有普及的情况下,由于人们接受教育的目的不同,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正常情况下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竞争性,而具有互补性。但如果某一类教育出现超常规发展,由于一定时期内人们接受教育的需求是一定的,二者就会从互补走向互竞。1999年以来在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强有力的拉动下,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幅度扩张,招生数从1999年的396.3万人增长到2004年的821.5万人,增加了425.2万人,5年增长了1倍多,因此必然导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量大幅度减少。

(六)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

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形式主要是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从对学校数量和招生数量影响的角度来看,合并和划转是主要方面。划转是指“部委直属学校划转地方管理(如撤销的9部委直属中专、技工学校划转为地方政府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业务部门所属学校划转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或下一级政府管理等。”职业学校的下放,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招生数量。合并主要是“对一些规模小、条件差、布局不合理的学校作适当的撤并,达到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目标”。这也是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制约中等职业教育扩招的因素分析

(一)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和校均规模较大幅度的提高

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是在依靠内涵挖掘和外延扩张共同作用的条件下实现的。1998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1022所,其中本科院校590所,高职高专432所,本专科在校生340.87万人,本专科校均规模3335人。而到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1731所,其中本科院校684所,高职(专科)院校1047所,本专科在校生1333.50万人,校均规模7704人。2004年与1998年相比,学校数量增加了709所,增长了69.4%,校均规模扩大了4369人,扩大了1.31倍。这种扩张是在通过引入大量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条件下实现的。

而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张是在学校数量大幅度减少、校均规模已有了一定程度提高背景下提出的,包括成人中专在内的中等职业学校数量2005年比1998年减少了7763所,平均校均规模已由1998年的658人提高到2005年的1106人,提高了68.1%,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扩招,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由于前几年职业教育发展不景气,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大量流失,2002年与1998年相比,专任教师数减少12.15万人,减幅为16.7%,减少的大部分是中等职业学校中的骨干教师。2004年以来,教师数量虽开始恢复性增长,但截至2005年专任教师数量仍比1998年少8.14万人。由于教师数量增长速度缓慢,而学生人数增长幅度较大,致使生师比大幅度提高。2005年“三校”生师比平均已达23∶1,尤其是普通中专高达31.1∶1,而2001年10月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规定,高中阶段教育生师比上限,城市为15∶1,县镇为15.5∶1,农村为16∶1。可见,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平均来看已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当然,现实中许多学校采取聘用兼职教师来缓解生师比的矛盾,但由于受编制和经费的限制,兼职教师的数量也严重不足。2004年中专学校聘用校外兼职教师为29406人,平均每个学校不足10∶1,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合计为23.2万人,包括兼职教师在内的生师比仍高达27.1∶1。2004年职业高中聘任校外兼职教师20986人,平均每个学校不足4人,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合计为30.4万人,包括兼职教师在内的生师比为19.3∶1。除技工学校的生师比比较接近国家规定标准外,其他均已超标。所以,从教师数量角度来看,也不利于进一步扩招。

(三)普通高中的进一步发展

受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因素的拉动,我国普通高中从1998年开始不断增加,学校数量从1997年的13880所增加到2005年的16092所,年均增长2%,招生数量从1997年的322.6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877.7万人,增长了1.72倍,年均增长速度为13.33%。由于学校数量增长幅度远远低于招生数量增长幅度,在校生数量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校均规模的扩大,2005年校均规模比1997年提高了1.44倍。若2006~2010年普通高中的招生数量以前8年的增长速度的一半来计算,2010年普通高中的招生数达到1213.9万人。职业高中要达到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数量,需从2005年的655.66万人,再增加558.24万人,增长85.14%,年均增长13.1%,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是很少有的。更何况从2006年开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学龄人口开始较大幅度下降,到2010年的高中段教育学龄人口数也难以支撑高中阶段职普教育这样的增长速度。

四、2010年实现高中阶段职普教育招生规模大致相当的路径选择

(一)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改革

近年来,我国各地中等职业学校加大了工学结合和校企联合办学力度。如果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实行前2年在学校学习,后1年在企业实习的办学形式,其招生量在理论上可以扩大1/3。典型调研表明,截至目前,大约有1/3的中等职业学校或部分专业已经实行了这一制度,以此推算,在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量655.7万人中,约65.6万人是由于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即在校生在校时间由3年变2年而扩大的招生量。若今后5年仍有1/3的学校或部分专业可以实现这一制度,可扩大招生量约65.6万人。

(二)加强对成人学校的兼并与重组

1999年以来,我国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不仅数量在减少,而且校均规模也在减少,充分说明了成人中专出现了全面下滑。针对成人中专办学现状,许多地区采取了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对其进行兼并或合并的办法来调整。2005年成人中专为2582所,若2010年再有一半的成人中专学校被合并或兼并,若合并后的成人中专和剩余的成人中专年均招生规模300人(最高的1998年达到242人)计算,通过这一措施可以扩大招生规模26.9万人。

(三)依托社会力量办学,大力发展民办中职学校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在不断优化调整。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公办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进行优化组合,建设骨干性、示范性的职业学校;另一方面,社会力量兴办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多,尤其是2002年以来,学校数量连续3年每年增加300多所,在校生数量每年扩大25万余人。从总体来看,1998~2004年之间调整减少的学校数远大于新增加的学校数,到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数量才扭转了不断减少的局面,出现了增长势头。当然,今后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仍需要不断调整优化,若今后每年净增加100所(新增加的数减去调整减少的数),每所按2005年校均招生规模452人计算,5年累计可增加22.6万人。

(四)狠抓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的招生工作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扩招规模较大,许多中等职业学校无论是生师比、还是校均规模都是空前的,受学校办学条件的影响,这样大规模的扩张不可能无限制发展下去。但从总体来看,典型调研资料表明,目前仍有不足1/3,约5000所中等职业学校扩大招生规模仍有潜力可挖,若今后这些学校5年内平均每所扩招80人,5年内可扩招40万人。

(五)政府协调高中阶段职普教育比例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超常规扩招,使高中阶段升学率大幅度上升,从1998年46.1%上升到2004年82.5%。可见,普通高中80%以上的毕业生可以实现大学梦,这无疑会进一步拉动普通高中发展。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未来5年如果普通高中招生的增长速度控制在3%,2010年招生量为1017万人;如果控制在2%,2010年招生量为969万人;如果控制在1%,2010年招生量为922.4万人。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可达810.8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量年均无增长(与2005年持平),2010年招生数达到878万人基本接近。根据2001~2005年招生数与在校生之间数据关系计算,普通高中在校生数与招生数之比5年平均为2.63∶1,中等职业教育二者之比为2.54∶1。据此可以推算出,2010年普通高中在校生数为234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2059万人,二者合计4533万人。另据专家预测,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学龄人口数为5619万人,届时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大约为78.4%,比2005年52.7%,高25.7个百分点,需每年提高5.1个百分点。而200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比2004年提高了6.8个百分点的事实说明,这一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五、实现2010年高中阶段职普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政策措施

(一)做好初中毕业生的分流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愿望

2005年普通高中招生量增长速度虽比前几年有所下降,但仍高达6.8%。必须进一步抑制这种增长速度,争取2008年实现零增长,后两年实现负增长,5年平均实现零增长,从而使2010年普通高中招生量保持在2005年878万人的水平。这是确保职普招生规模大致相当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前提。抑制普通高中增长速度不能靠行政命令,要靠政策引导,尤其是对一些办学质量群众不太满意的普通高中,要通过政府投资等措施,引导其改办成中等职业学校。

(二)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工学结合,促进校企结合,创新办学模式

在职业教育办学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对于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扩大招生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校企结合,各职业学校要改变传统的办学模式,加强工学结合,实现半工半读。

(三)促进城乡、东西部地区和强弱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的合作办学

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存在办学条件优越和就业市场广阔等优势,而农村和不发达地区由于居民收入水平低,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普遍存在着接受职业教育来实现有效就业、增加收入的需求优势,二者实行联合或合作办学,就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和办学实力薄弱的职业学校快速发展,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张。

(四)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

各级地方教育部门应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允许学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同时要落实好职业学校教师的编制问题,并留有一定编制用于兼职教师聘任,通过扩大兼职教师比例、实施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不仅可以化解当前师资队伍难以满足扩招的要求,也可以缓解未来高中阶段学生数量不断减少而可能出现的教师过剩问题;职业学校要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挖掘学校内部师资的潜力;各地要充分发挥职教师资基地的作用,加强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增加师资数量,提高师资质量,以满足扩招对教师的数量要求,同时,实现在不断扩招的情况下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目标。

(五)树立经营理念,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近年来,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多,一些职业学校树立经营理念,拓展办学思路,通过租赁、承包、联合等形式扩大职业教育的办学资源。统计资料表明,2004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中非学校产权独立使用的资产占2.9%,学校占地面积中非学校产权独立使用占5.8%。许多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支持职业学校的扩建、改建工作,使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不断扩张。今后各级地方政府要进一步落实好举办职业教育的责任,加大对职业学校的投资力度;各职业学校要充分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利用经济主体多元化的市场条件,深化学校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资源。

(六)促进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快速发展

近年来,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加快,但现实中还有一些观念和体制上的因素在制约着民办教育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民办教育促进法》,保护好民办教育的合法权益,为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排忧解难,促进其快速发展。

收稿日期:2007—03—17

标签:;  ;  ;  ;  

实现2010年高中职业普及教育招生规模目标的思考_普通高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