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论文_罗苇芹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论文_罗苇芹

厦门市集美区双塔小学 福建厦门 361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的创新,对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重视度不足。当前,数学课后作业不再是简单枯燥的写、算组合体,而应是充满趣味的多元综合体。有效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优化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让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达到共同发展。因此,设计有效性作业,让作业真正为学生的发展助力,是每个教师的追求与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问题;改进策略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核心素养缺失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核心素养缺失是非常普遍的问题,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1、教师对作业设计认知不完善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教师一般都把作业当做自查缺漏、巩固所学的载体。因而,掌握知识就是教师布置作业的出发点。实际上这是不够充分的,数学是面向生活的,掌握知识最重要的应该是学会运用,没有运用的参与,知识学习就容易浮在表面。例如在学习乘法运算律的时候,教师每天都会根据所学布置练习任务。学生会做当天的作业其实并不代表他们真正把握了所学,当运算律打乱或者是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就可能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样,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得不到增强。

2、作业设计的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教师都会习惯性的布置作业,他们都把它当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流程。确实,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师就布置完作业以后还要积极检查作业、评价作业。但是现在教师评价作业的方式很单一,例如在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时候,教师检查作业为保障效率往往只看结果,并不关注学生的过程。这种情况学生既有可能是粗心算错了数,也有可能是多加了某块图形的面积,也有可能是不会这个知识点。只有数学教师全面评价作业,才能找到学生错误的原因。这样作业才是有价值的,作业评价也才是科学的。否则,学生不知作业缺失,以后还会导致错误的发生。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问题的改进策略

1、作业的设计要讲究生活实践性

随着新课标教学的不断深入,数学的实践运用越来越被教师们所重视,而不单单只讲解理论知识,数学的学习最终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提供充分的数学实践运用的机会,促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独有的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业设计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到数学的实践活动中,才会真正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实用性,进一步的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例如在学习完《旅游中的数学》课题之后,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这样的作业练习:

(1)六年级(2)班42名同学准备去湄洲岛春游,假设小车的租金为120元,限乘12人;大车的租金为160元,限乘18人,那么同学们应该怎样租车最便宜?

(2)在学习完《粉刷墙壁》课题之后,教师可布置收集生活中相关涂料的单价、以及通过测量和计算得知自己家粉刷墙壁的数据。通过这样的数学作业设计,能够还原学生实际生活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作业的设置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生虽说是涉猎广泛,且善于进行探究问题,但遇到难题还是怵头,有时还有打退堂鼓的习惯。为此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增强作业的层次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日常教学中要按照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布置作业,不宜过难,太难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挡住,使学生丧失了主动学习与做作业的兴趣;同样作业不可过易,过易、太简单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夯实与掌握。为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上,有优化设计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由表及里。在《二年级8的乘法口诀》教学结束后,笔者是这样进行作业布置的:一是写出答案并填写口诀:如7×2=(14二七一十四)、6×8=、8×3=、7×6=、5×6=、2×7=、7×6=。二是作业提高提高。看口诀写算式:如七八五十六(7×8=56)、六八四十八、三八二十四、八八六十四。三是拓展作业:小明去商场买个价格9元的文具盒,到学校后,同学们都觉得不错,于是8个同学也要买类似的文具盒,那么这8个同学一起买文具盒要花多少钱?同时提出要求,遇到困难可以找家长帮忙。这样的作业设计从教学角度来看,效果是不错的,学生会与家长一同研究,不但学生对于乘法口诀的熟悉程度加大,而且对于学生以后学习知识的掌握也奠定了基础。

3、作业的设置要与开放性

新时代的小学生不拘泥于某一问题、某一事件,而是只要动脑了思维就无限的开阔。为此教师要通过作业设计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教学教材《测量》这节课时,课本问题是让学生测量书本等简单问题,虽说是学生基本掌握测量的概念了,但是否让学生开阔一下思路,进行开放性的作业布置呢?于是笔者提出让学生为班上的四个大窗户设计窗帘,窗帘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不要求太准确),才符合日常应用,怎么样才能判定自己做的窗帘合格不合格?合理的数值在哪个范围外是合适的窗帘?笔者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多重因果、多个方位、多种渠道进行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促进学生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生动性,在作业的设计之中充分调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对于其他学科学习的掌握程度。

4、趣味中体现针对性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东西的兴趣。”作业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本节知识要点,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要尽量摆脱“写、算”的固定模式,创新形式,制造情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喜欢的美术、玩乐、操作、游览等喜闻乐见的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设计出充满情趣、又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例如,学习认识图形一课时,作业是让学生观察自己家的物品,看看都是什么形状的图形,第二天和同学分享交流。在学人民币认识一课时,作业是让学生用学具中的钱币与家人做购物游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分辨不同面值的钱,并进行相关计算。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让作业更有趣、更生动。

5、注重作业的层次性,提高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新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为:“数学教育要全面面向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中,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特点,让学生们都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此,新课标也就说明了在数学方面,有些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有所建树;而有些学生因为理解能力较弱,基础较差等原因,导致数学水平无法提高。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当中,更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性和差异性,不能够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应该因材施教,把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设置难度适中,具有针对性的作业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如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布置一些具发散性的作业,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布置一些偏基础的问答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其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差异,有计划、有目标地依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水平布置作业,要设计出真正适宜学生的有效作业,让学生在感受数学趣味、高深、奇妙的同时,促进数学思维与素养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丁惠祥,张芳英.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与评价[J].上海教育科,2011(06).

[2]李文文.小学数学教师作业设计素养的现状调查及提升对策研究[D].2017(06).

论文作者:罗苇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论文_罗苇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