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粮食经济的复兴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粮食论文,启示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3/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457(2003)01-0050-03
一、粮食严重短缺使俄罗斯成为粮食进口大国
俄罗斯国土面积1708万平方公里,人口1.455亿。据俄罗斯国家土地政策委员会最新统计,目前,俄有农业用地1.95亿公顷,其中粮食耕地1.2亿公顷,饲料用地6970万公顷。从理论上讲,俄罗斯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应是一个粮食生产与出口大国。但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后,由于俄罗斯从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遇到挫折,国家经济发展迟钝,财政严重困难的状况对实行私有化的俄罗斯农业影响很大,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尤其是1998年,受历史上少见的旱灾与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俄罗斯粮食严重歉收,总产量4780万吨,较前一年减产46%,仅为1978年粮食产量的37.5%,无法满足俄罗斯每年约7000~7400万吨的粮食需求。由于供应出现严重缺口,国内粮食储备量又很少,俄不得不向美国,欧盟等提出粮食援助。仅1999、2000两年,俄罗斯便接受粮援与进口粮食约1200万吨。大量接受粮援、进口粮食,使俄罗斯的国际处境颇为尴尬,被动,也加重了已十分拮据的俄罗斯政府的财政负担。农业与粮食问题成为俄罗斯面临的一个复杂而又棘手的难题。
二、俄罗斯粮食经济开始走出困境
俄罗斯自1999年开始实行“农业复兴计划”后,农业发展迅速。1999-2001年,农业年均增长率为6.2%。2001年,年增长率高达6.8%,是90年代以来农业增长最快的一年。俄罗斯农业实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产量增加,尤其是谷物产量年均增长率高达30%。1999、2000年,俄罗斯分别生产粮食5470万、6450万吨,粮食生产开始走出低谷逐渐上升。2001年,俄罗斯粮食获大丰收,产量8490万吨,较前一年增产2000多万吨,连续3年粮食增产,使俄罗斯摆脱了粮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2000-2001年度,俄罗斯出口谷物130万吨,2001年7月—2002年4月,俄罗斯出口小麦与粗粮约430万吨(进口175万吨),标志着俄罗斯在近十年内第一次由粮食进口转变为粮食净出口国,粮食供应走上了自给有余的新的历史台阶。2001-2002年度,俄罗斯谷物期末库存约1700万吨,当年食品加工部门的年增长率为8.4%,2002年,俄罗斯农业增长率较2001年提高了2.3%,粮食的产量为8600万吨,出口量876万吨,继续保持了粮食生产供应的稳定。上述情况表明,俄罗斯的粮食经济已开始走出困境。2001年10月12日,俄罗斯总统普金在莫斯科举行的农业工作者日庆祝大会讲话时指出:上个世纪初,俄罗斯曾是世界粮食出口大国之一,现在俄罗斯正逐步恢复自己在世界粮食出口市场上的地位,俄罗斯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他说,做出这一判断是依据两个条件:一是俄罗斯2001年的粮食产量达到了8000多万吨;二是俄罗斯农产品的质量好。普金总统还将规模与效益作为俄罗斯农业与粮食发展的出路,指出:“未来属于大的商品生产者”。显然,以粮食生产走出低谷为契机,依靠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俄罗斯人已开始了复兴粮食经济的新步伐,重建世界粮食出口大国的地位是其发展经济、扩大国际政治影响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
三、俄罗斯粮食经济复兴的政策作用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取消了对农业各环节的中央控制,粮食生产、流通、经营各个领域也逐渐实现了全方位的私有化与市场化。近年来,俄罗斯政府根据本国粮食经济体制转型的特点,针对粮食产量严重倒退、小麦质量差等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大了对粮食生产、流通的支持与干预的力度,积极引导粮食生产经营向规模效益化方向发展。
俄政府发展粮食的主要政策之一,是改变国家在私有化进程中对农业投入减少的做法(农业在俄联邦财政预算中的份额从1991年的19%降至1998年历史最低的3.1%),以国家有限的财力加大了对以粮食为主的农业的投入。俄罗斯实行土地私有化以来,形成了农业企业(主要是股份制)、私人农场、农户三种主要经营形式,其占全俄谷物的种植比例分别为92.4%、1%、6.6(1998年),农业企业是俄罗斯粮食生产的主力,对俄罗斯粮食供应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由于俄经济改革严重受挫,国家经济环境恶劣,加之,市场条件下经营意识与管理水平落后,俄80%的农业企业曾处于亏损状态,债务总额高达1800亿卢布。为此,俄政府新建了国有农业银行,以利息补贴的方式鼓励农业银行与商业银行向农业贷款、向效益好的农业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并通过放宽政策,吸引国外投资,重点解决农业企业长期资金不足的问题,2001年,俄罗斯对农业的银行融资比2000年增加了6倍,当年俄联邦政府支出农业利息补贴13亿卢布,212家银行对8000多家农业与食品企业融资165亿卢布,有力地支持了大型农业企业的粮食生产。俄政府还投资55亿卢布(1美元=29卢布)建立国家农机租赁公司,对主要生产粮食的农业企业与农场租赁农业机械提供有利的条件,解决农业机械短缺的问题。为减轻农业企业的沉重债务,俄政府2002年6月制定了“关于改善农业生产者财务状况的联邦法”,通过规定偿还债务与实行全额减免行政罚款欠款,延期返还债务,分期返还本金、利息,以及勾销借款的本金、利息等联系的法律形式,在债务缠身的农业生产者破产之前改善他们的财务状况。由于该法律对15000~20000家农业企业与农场适用,有效地激发了俄罗斯农业企业的活力,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为稳定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除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改善农业生产者的财政状况外,俄政府还通过制定土地法规、实行土地政策改革推进农业与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1993年,俄宪法承认了土地的私有,但由于相关法律不健全,并未落实私有土地者买卖、租赁土地的权利。2000年,俄62%的农用土地已为私人所有,低于俄约90%的国有企业私有化率,约27万农户中占地不足50公顷的农户占私营农户的80%,其中,53%的农户平均占地仅20公顷左右。俄罗斯土地私有化进程已落后于其他经济领域,尤其是私有农业土地规模小、不能自由买卖的状况已影响到农业与粮食的发展。为此,2001年,俄罗斯政府加快了土地私有的法制建设与农业土地自由买卖的制度改革。当年制定颁布了“新土地法(the new Land Code)”。2002年6月、7月,经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与上院表决,通过了规定土地私有形态与用途的“农业土地让渡法(the Agriculture Land Turnover Law)”,该法律规定除外国人外,农业土地可自由买卖。同时规定允许外国人、没有公民权者以及外国人持股份超过一半的法人租赁农业土地,拥有租赁的农业土地的最长期限为49年。俄罗斯土地私有化法律与农业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实行,为农业与粮食生产者用土地融资等扩大生产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吸引外国公司与个人参与俄罗斯农业开发,从根本上增强了生产经营者长期投资农业的信心,是俄罗斯促使其农业与粮食更坚定地走向市场化、国际化的重要步骤。
实行市场化、私有化改革后,随着粮食国有企业向私有企业的阶段性过渡,俄罗斯政府全面放开了粮食市场,粮食流通各环节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形成了政府、私营,自由市场与政府价格管理的混合型体制。放开粮食市场后,俄政府并未放弃对粮食的宏观调控,实行政府调控下的粮食市场化改革是俄罗斯重要的粮食政策。2001年度,由于小麦丰收,俄政府拨款20亿卢布建立干预粮食市场的基金,将食用小麦分成三等,以每吨2300~2700卢布(75~89美元)的干预价格收购了25万吨小麦。政府的积极干预,为平抑粮价、提高粮食质量、保障粮食市场的稳定与保护粮农的利益发挥了作用。为保护本国粮食生产与食品安全、促进粮食经济的迅速发展,俄政府一方面降低出口粮食的关税,支持粮食出口。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关税,控制农产品与粮食进口。2001年,俄罗斯提高了对大米、向日葵籽油、大豆油与菜油的进口关税,大米的关税率从5%提高到10%,并对上列的3种植物油的进口实行复合关税。俄罗斯政府还对食品与粮食建立了严格的食品标示标准与粮食质量检验制度,建立一系列政策和组织机构加强对进口食品与粮食的监督管理。同时,俄政府又采取积极灵活的政策吸引外国资本进入俄食品与粮食的加工流通领域。近十年来,俄粮食加工与流通企业在不断地进行私有化与改组兼并,综合的垂直管理的大型私有制股份公司是当前俄罗斯粮食流通与加工企业的发展趋势。2001年11月,美国著名的农业跨国公司Agros与俄罗斯一家金融集团共同出资1亿美元收购了曾由俄政府持有主要股份的Roskhleboproduct公司,Roskhleboproduct公司曾负责国家的粮食收购并向地方机构分配粮食,是一个拥有82家分公司、8家大型家禽饲养场以及许多粮仓、加工厂的股份制联合体。此外,Agros公司还与俄罗斯其他粮食公司合作,在黑海港口诺沃罗西斯克(Novorossikk)新建一个粮食出口终端基地与粮仓等。这些事例表明,俄罗斯政府正在加速粮食的市场化、国际化的改革步伐,为扩大粮食出口创造条件。
四、俄罗斯发展粮食面临的主要问题
俄罗斯70%以上的地域位于高寒、干旱和过分潮湿的地区,每隔2~3年就出现一次大旱灾。每人平均虽有1公顷农业用地,但粮食生产以粗放经营为主。长期以来,由于俄政府对农业灌溉等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严重不足,90年代初拥有的排灌地总面积仅占农业用地总面积的5.3%,旱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受气候影响,俄罗斯粮食年产量下降幅度与波动幅度很大(见表1)。如何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是俄罗斯发展粮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表1 1945-2002年俄罗斯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产量 年份 产量 年份 产量 年份 产量
1945 25.4 1961 70.3 1977 101.6 1993 99.1
1946 21.2 1962 83.1 1978 127.4 1994 81.3
1947 35.7 1963 62.8 1979 84.8 1995 63.4
1948 34.2 1964 83.2 1980 97.2 1996 69.2
1949 38.9 1965 66.3 1981 73.8 1997 88.6
1950 46.8 1966 95.6 1982 98.0 1998 47.8
1951 47.5 1967 84.8 1983 104.3 1999 54.7
1952 51.9 1968 103.8 1984 85.1 2000 64.5
1953 48.2 1969 83.9 1985 98.6 2001 84.9
1954 56.3 1970 107.4 1986 107.5 2002 86.0
1955 54.7 1971 98.8 1987 98.6
1956 66.5 1972 86.0 1988 93.7
1957 54.9 1973 121.5 1989 104.8
1958 72.9 1974 105.1 1990 116.7
1959 64.9 1975 72.4 1991 89.1
1960 72.6 1976 119.0 1992 106.9
资料来源:1997年俄罗斯国家统计年鉴(1998-2002年数据摘自参考文献)。
俄罗斯主要食用小麦的品质差。2001年度,符合烤制面包要求的食用小麦仅占当年小麦总产量的69%。其他小麦需要添加面筋含量高于23%的“强力小麦”以改善面包的烤制质量。据俄罗斯国家粮食检测中心对约占全国粮食产量1/3的2700万吨粮食的检测,仅在其中发现1.8万吨高质量“强力小麦”。这种情况迫使俄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大量优质小麦。俄罗斯四等小麦每吨的价格为1700~1750卢布(58~59美元),质量差的小麦价格也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因此,解决小麦的质量问题,是俄罗斯粮食减少进口、扩大出口面临的另一重要问题。
由于在市场化进程中缺少完善的法律与制度约束,俄罗斯粮食收购与粮食市场交易较为混乱。因缺少有力的“粮食入仓收到制度”,加之国家控股的公司有时拖欠农民的售粮款,国家自土地私有化后按合同收购的粮食数量与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对粮食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市场流通产生影响。2001年俄罗斯51%的粮食通过“不透明”的渠道进行交易,其中29%通过实物交易的形式,有的以粮食作为工资支付,或被以低价转卖给中间商。90年代中期,俄私营粮食交易中不按时交货或合同违约高达50%,这一情况现在已有所改变。但俄罗斯尚面临着进一步促进粮食市场健康发育发展的问题。
俄罗斯实现世界粮食出口大国的战略目标还受到国内外其他因素制约。如发展粮食缺乏资金;仓储少、容量小、设施陈旧;粮食运输效率低、成本高等。缺乏出海港口通道,靠近主要出口市场的港口较少也影响俄罗斯扩大粮食出口。俄罗斯一直经由黑海沿岸的乌克兰港口出口主要粮食,目前经由中继港出口粮食的成本已大幅度上涨,加之乌克兰也有大量剩余粮食需要出口,乌克兰已成为俄罗斯粮食出口的重要竞争对手。此外,俄罗斯的粮食出口开始受到主要进口地欧盟各国的抵制,俄罗斯40%的小麦向欧盟出口。2002年4月,欧盟提高了进口俄罗斯谷物的关税,平均每吨小麦与中等大麦的进口关税分别提高到23.38、5.17欧元,质量差的小麦的关税从每吨平均4.63欧元上涨到10.32欧元。总之,俄罗斯政府发展粮食经济与贸易面临着许多难题,这些难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加以解决,俄罗斯复兴粮食经济的道路并不平坦。
五、启示
虽然国情不同,发展粮食经济对中、俄两个大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中俄两国有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同样经历,因此。俄罗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展粮食经济的经验与教训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一是,不管是在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重要地位没有变,发展农业与粮食始终是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俄罗斯自90年代开始的经济改革之所以遇到严重的挫折,除财政、法律等存在的体制弊端外,政策失误造成农业与粮食生产衰退导致消费价格上涨通货膨胀也是重要原因。农业与粮食因经济衰退失去财政支撑与市场环境,农产品与粮食的供不应求又阻止了改革与经济的发展,这是俄罗斯在经济改革中忽视发展农业与粮食种下的苦果。作为大国,因粮食严重短缺陷入依靠他国粮食援助与进口粮食的尴尬、被动的境地,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国际声誉和威望,这些应该是我们从俄罗斯经历的粮食困难所吸取的教训。其二,近二年来,由于俄政府采取积极的农业与粮食政策,粮食经济很快出现新的转机,俄罗斯粮食市场化、国际化与私有化改革出现新的高潮及其提出发展粮食生产实现粮食出口大国的重振粮食经济的战略目标的事实证明,正确的政策是推动粮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并对经济全局产生巨大影响。俄罗斯的自然条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由于俄罗斯政府从土地、资金、农业机械等主要生产要素着手切实帮助生产者解决困难,为发展粮食生产创造了条件。2001年,俄罗斯谷物种植面积仅增加了4%,但平均每公顷谷物产量从2000年的1560公斤增加到1930公斤,这是俄罗斯粮食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程度提高的结果。此外,俄罗斯重视从立法的高度,建立农业土地自由买卖制度、解决农业企业的债务问题、实行农业贷款的利息补贴计划、积极实行粮食市场化改革、鼓励引进国外资金以及通过关税对本国粮食实行必要的保护、实行积极的扩大粮食出口的贸易政策等都是俄罗斯粮食复兴的重要经验。在我国当前的粮食市场化、国际化改革中,我们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遵循WTO的相关规则发展粮食经济,也应根据国情,建立稳定我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法律与制度,保持我国农业与粮食政策的稳定性。由于粮食是特殊的商品,在融入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潮流、逐步放开我国粮食购销市场的同时,国家必须对我国的粮食生产与粮食市场实行宏观调控,对粮食实行与一般商品不同的扶持政策。在粮食市场化、国际化改革中,切忌单纯、片面的粮食经济思想。
收稿日期:2002-07-17;修回日报:200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