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非的散文理论_散文论文

论林非的散文理论_散文论文

论林非的散文理论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散文论文,理论论文,论林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林非的散文理论研究,开始于“文革”结束后的70年代末期。1977年,他在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出版七卷本的《中国现代散文选》做编纂工作时,重读了上千万字的现代散文作品。在阅读从鲁迅到何为等几百位散文家的作品时,他“担心读过以后,会遗忘,就零零星星地记下一点儿心得与感想,无非是为了对那些作家的思想与艺术,能够保留概貌的印象”(注:林非:《我和散文研究》,《散文选刊》,1988年第6期。)。这样,《中国现代散文选》编印发行了,他写出的一篇篇印象记也就汇集成《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一书出版发行了。紧接着,他又把研究的视野投向中国现代散文史的领域内,很快撰著出版了《中国现代散文史稿》一书。这两本散文理论专著,是他经历了十年“文革”荒谬的历史阶段、已逐渐趋于自觉的反思和深沉的理性思考之后的厚积薄发之作,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追求着一种健康、合理的社会主义理想,并以美学批评的眼光,描绘出现代散文艺术特征与历史发展脉络的整体风貌。他采用宏观与徽观的比较研究方法,在论析散文家的散文创作时,既从纵向关注其散文在作家创作生涯中的位置,又从横向比较该作家与同时代乃至中外散文史上许多散文家在思想与艺术上的异同及其支撑点;在对具体作家的研究中,他把重点放在对其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的把握上,从作品的艺术形式,到作家的艺术风格、创作个性等,都进行认真比较和细致辨析,既审视作家的思想深度对其艺术的影响,又揭示出艺术对思想的制约性;既论析其创作个性的成因,又揭示其艺术风格的演进规律。在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文坛受政治气候的影响,压抑个性的解放与张扬的背景下,林非这两部开研究新风的学术专著的出版,创立了开拓散文研究新天地的历史功绩。著作出版发行不久,很快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海内外报刊,纷纷发表书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这时,林非“收到了几百封热情洋溢的读者来信”,“都纷纷地鼓励和催促”他进一步研究当前的散文创作问题,“这种燃烧着灼热火焰的友情”,促使林非坚定了进一步研讨散文理论的信念。所以,80年代初期,以两部力作开辟了新时期散文研究新天地之后的林非,一直到90年代初期始终专注于对散文的思考和研究。这其间,他在主编《中国散文大辞典》等书籍中,在进一步阅读大量中外散文新作中,在自己从事充满深沉思考与艺术激情的散文创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散文研究与创作的审美经验,再通过对中

外散文史发展脉络的梳理,并伴随着理性思考的日益深化,逐渐形成了林非的散文理论观,建立起了富有林非个性特征的完整、系统的散文理论体系,这集中地体现在他于1992年出版的《散文论》、《散文的使命》两部专著和先后陆续发表的系列论文中。

林非的散文理论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散文本质特征论

林非始终认为,准确认识和把握散文的本质特征,是提高散文创作自觉意识和把握散文创作审美规范的根本问题和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散文研究的一个最本质的问题。他在论著和多篇论文中多次阐述了自己的理论见解,其中最为简要的概括是,“散文是一种充满了主观色彩的文学体裁”(注:林非:《我和散文研究》,《散文选刊》,1988年第6期。),“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它对于客观的社会生活或自然图景的再现,也往往反射或融合于对主观感情的表现中间,它主要是以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注:林非:《散文创作的点滴感受》,《写作》,1997年第6期。)。林非的理论见解,是在对古今中外散文创作实践经验予以科学总结,对散文文体观念进行理性辨析之后而得出的。他认为:任何一种文学创作,都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交融,其中客观因素居于主导地位的,就形成为再现型的史诗类作品,包括小说、戏剧和叙事诗等,在这类作品中往往是主观感情色彩渗透于对客观生活的再现中间,其宗旨是在于对自己着力描摹的客观社会生活,作出充满倾向和激情的评判;而主观因素居于主导地位的,就形成为表现型的抒情性作品,它包括散文和抒情诗等,在这类作品中,客观的社会生活图景反射于对主观感情的表现中间,其宗旨是在于引发出自己强烈的爱憎感情的抒发(注:林非:《散文研究的特点》,《文学评论》,1985年第6期。)。由于散文是一种侧重于表现作者主观感受的文体,所以他极力主张散文创作“必须洋溢出主观和个性的色彩,以真情实感去直面人生,要无拘无束地自由挥洒,兴之所至地抒发与叙述,从明朗和丰盈的文采当中,冲激着内心深处感情与思想的漩涡,表达出对社会人生的许多深刻见解”(注:林非:《散文创作的点滴感受》,《写作》,1997年第6期。)。我们说,他从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上,对散文本质特征所做出的概括,体现了对散文创作内在规律的深刻揭示,他的观点一经提出,就被当代散文界普遍认同。从五六十年代起,人们一提到散文总认为“形散神不散”是其最本质的特征,也曾引起了一些“散文贵散”、“散文忌散”的论争,后来大多数人似乎都认同于“形散神不散”的观点,一直延续了20多年。林非站在更高的理性思维的角度进行辨析,他认为:虽然从写作的具体操作方式来看,以上说法也各有其合理与有益的方面,但它体现了当时一种比较封闭和单一的精神氛围,“这种封闭的艺术思维方式是缺乏马克思主义的

辩证法所致”(注:林非:《散文研究的特点》,《文学评论》,1985年第6期。),曲解了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本来的涵义。他指出:要求散文的主题应该明确和集中,这本来也是一种合理的想法,但把它作为惟一的宗旨,而反对主题分散或蕴含的多种写法,这实际上意味着用单一化的方式来排斥和窒息本来应该多样化的艺术追求和创作个性的表现。他极力主张打破散文任何人为的框套和模式,赞同鲁迅先生“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怎么写》)的观点;他曾用最简洁的语言,高度地概括出散文的本质──“自由自在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表露自己充满个性色彩的心灵世界”(注:林非:《散文研究的特点》,《文学评论》,1985年第6期。)。林非的这一界定,打破了传统观念极大阻碍散文创作和散文研究深入发展的藩篱,使散文观念由一般“文章学”意义上的(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概念复归到文学艺术创作的概念范畴中来,再次正本清源,在弘扬“五四”散文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了当代散文艺术规范,从而推动了当代散文艺术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繁荣和发展。(二)散文创作艺术论

获得散文创作的高品位,应遵循什么样的创作原则和追求什么样的创作标准呢?这是林非散文理论研究的又一重要论题。

第一,林非认为,“一切出于真挚和至诚,才是散文创作惟一可以走的路”(注:林非《散文研究的特点》,《文学评论》,1985年第6期。),因为,散文创作的最高任务在于追求侧重于抒发主观感情的境界,所以“虚假是散文的大敌”,感情的任何“雕琢和造作会使散文受到致命的损伤”。他进而指出,如能抓住客观反射于主观感情活动过程的情感“境界”的创造,可以说是掌握了散文创作与研究的关键问题;他告诫人们,散文创作的成功,必须走“自由自在地抒发真情实感的途径”(注:林非:《散文研究的特点》,《文学评论》,1985年第6期。)。

第二,林非认为,“除了要求真情实感之外,率直和诚恳地进行内心生活的展示,也是散文创作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素质”(注:林非:《散文研究的特点》,《文学评论》,1985年第6期。)。这两个方面必须是紧密结合、有机统一的,因为没有坦诚率直的内心剖析,真情实感就没有产生的基础;没有表现真情实感的创作态度,内心剖析也只能是虚幻或造作的;只有率直地展示内心生活与挚诚地抒发真情实感二者有机结合,其散文作品才能具有感人至深、意蕴深厚的艺术魅力。

第三,强调追求深沉思考的内涵。林非认为,“在抒发真情实感和表露内心世界的同时,散文创作还应该充分地强调思考的因素”(注:林非:《散文研究的特点》,《文学评论》,1985年第6期。)。因为,思考与情感、思考与内心生活、思考与感受和体验,都是密不可分的,“趋于成熟的激情,必然会通向深沉的思索”(注:林非:《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文学评论》,1987年第3期。);而通向深沉的思考,才能使内心的感受和体验深刻起来,才能使感情和思想成熟起来,才能使散文“迸发出强劲的思想冲力”,才能加强真情实感艺术境界的动人力量。

第四,追求强劲的思想冲力和饱蘸着浓烈的现代观念。林非认为,散文创作“为了迸发出强劲的思想冲力,就得饱蘸着现代观念去表现和抒写宇宙社会或内心世界”(注:林非:《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文学评论》,1987年第3期。)。因为思想观念、情感意绪陈旧的散文是不会赢得读者,引起心理共鸣的。为此,林非指出:“为了要获得与时代和读者强烈的共振,比起侧重于追求艺术上的完美来,追求融合于艺术中的思想冲力无疑是更为重要的。”(注:林非:《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文学评论》,1987年第3期。)这是很有洞察力的理论主张,因为当今人类社会不断向现代化生活发展,散文创作观念、意识的更新是时代生活发展的要求,这就必然要求散文家要具有崭新的现代观念和当代意识,去深沉思考着历史、社会、时代、民族和祖国以及人生、宇宙和大自然,获得对历史和现实的种种新发现、新认识,从而吸取人类社会发展中一切最先进、最科学的精神成果和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进步思想,深刻洞察生活、思考人生,艺术地表现生活的哲理,这样才能使散文创作真正获得深沉思考的哲理意蕴和强劲的思想冲力。这正是林非所主张的:要“满腔热情地拥抱着时代和人生”,“追求对于社会人生严肃和深沉的思考”(注:林非:《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文学评论》,1987年第3期。)。

第五,告诫作者散文是跟读者对话和谈心的文体。林非认为,散文要“用具有个性的独特的思想感受和艺术途径,去跟读者对话和谈心”,“散文是一种充分向读者交心的文体,因而会使读者感到无限的亲切,愿意反复地去咀嚼”(注:林非:《我的散文历程》,《文学评论家》,1991年第5期。)。惟其这样,散文才能实现自由自在地倾吐和渲泄内心世界的情感和生活体验,散文作家才能真正敞开心扉,散文作品才能真正靠真情实感震撼读者的心弦。

第六,散文要充分地表现出个性化的艺术张力。林非认为,“无论在哪一个时代,只要是真正的散文,就都应该充分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感情与思想”(注:林非:《关于当前散文研究的理论建设问题》,《散文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由于散文是一种最富有主观色彩的文体,在客观的社会生活图景反射于对主观情感的表现中间时,作家必须获得个性化的感受和体验才能进行创作,真情实感的境界是与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分不开的。林非把“充分地表现出个性来”,看作是“散文写作核心所在”,他强调“没有个性就说不上是真正的散文创作”,“如果没有自己独到的感受与心得”,还“要思考再思考”(注:林非《充分地表现出个性来》,《写作》,1998年第4期。)。那么,怎样表现出创作个性来呢?他指出要“始终是透过自己的眼光来观看,渗入自己的心灵来领略,运用自己的口气来表述,因此它就处处都不能离开个性化的艺术张力,愈是表现出这样的眼光、情绪、思想和艺术风采”,散文创作就“愈会取得成功,愈是能够打动更多的读者”(注:林非:《充分地表现出个性来》,《写作》,1998年第4期。),也愈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第七,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来。林非认为,散文家应该是一个不仅充满了激情,而且具有超人的智慧、博识和深刻见解的人,散文创作“除了应该洋溢着饱满的真情实感之外,同时还得要表达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来”(注:林非:《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写作》,1998年第3期。)。他把“丰盈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看作是“散文作品缺一不可的两个翅膀,只有凭着它们才能够高高地飞翔,最终得以在读者朋友们的心里久久地盘旋,震荡和升华他们的精神世界”(注:林非:《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写作》,1998年第3期。)。在林非看来,散文家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掌握比较渊博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在此基础上获得善于思索的收获,还是将“人类积累而成的知识,经过自己深深的思索之后,发表出独特而又精辟的见解来”(注:林非:《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写作》,1998年第3期。)。事实正是如此,通过刻苦、深沉的思索进而捕捉、表达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这确实是提高散文创作艺术质量的一个关键所在。

第八,主张散文创作要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地行文,摒弃雕琢和造作,提倡艺术追求的多样化。林非认为,“散文的素质本来就在于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地抒写”(注:林非:《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文学评论》,1987年第3期。),散文创作获得成功,往往在于“自由自在地抒发真情实感的途径”。主张“让它在生活的长河里,用广阔的触角去自由地探索,让它用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表露出整个宇宙客体和内心中的主观世界”(注:林非:《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文学评论》,1987年第3期。)。他倡导散文创作不可摹拟任何形式技巧,要靠“自出机杼”、靠“感悟”,摒弃各种人为的雕琢和造作;提倡自觉形成思维自由活泼、行文走笔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随便的创作意识。他指出,“寻觅各种各样充满生命和魅力的艺术手法,用风格迥异和写法不同的篇章,不拘一格地去参加散文创作的竞赛,这才是散文创作的坦途”(注:林非:《我和散文研究》,《散文选刊》,1988年第6期。)。他鼓励作家大胆冲破单一化和模式化的长期束缚,敢于写出在体裁和风格方面都是“四不像”式的散文作品来,在不断打破旧的规范中,不断创造新的艺术规范。他认为散文创作可以吸纳诗、小说、戏剧、影视文学等的艺术笔法,可以追求诗意、境界、情韵和哲理,可以追求浓郁艳丽的美,也可以追求清爽淡雅、质朴无华的美,总之,应使散文创作在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中不断向艺术风格多样化的宽阔坦途迈进。

第九,主张散文的语言应该具有流畅、单纯和洁净的美质。林非认为,由于散文在写法上禁忌凭借较多的形式技巧,因此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足以体现散文艺术特色的“主要依靠语言本身的光泽”,这种语言,“无论像江海浩荡似的雄伟开阔,或者像潺潺流水似的温柔委婉,最好都应该具有流畅、单纯和洁净的美质”,“这种蕴藏着感情和思想激流的单纯、洁净的文字”(注:林非:《散文研究的特点》,《文学评论》,1985年第6期。),通常被认为是具有散文本质的语言美的。而要想提高散文创作的质量,语言的流畅、单纯和洁净的美,就成为衡量散文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散文审美鉴赏论

首先,林非从整体上界定了再现型小说、戏剧与表现型的散文不同的审美鉴赏尺度。林非认为,相对于小说和戏剧来说,散文的鉴赏研究确实是不容易被捕捉住的,“因为小说和戏剧所取得的成就,往往集中于塑造人物的性格方面”,并有具体的人物、情节和环境,对其鉴赏研究往往集中于分析它们达到的典型化程度,着眼于“性格和典型所体现的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进而分析这在人物心灵中的反映,因此比较容易作出层层深入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分析”,再“将社会和思想分析与对作品全部艺术构思的分析,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便能作出更为系统的鉴赏研究来,因此,“‘典型’这个美学概念,就成为衡量这类再现型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注:林非:《散文研究的特点》,《文学评论》,1985年第6期。)。而散文是侧重于表现内心情感与思想体验的表现型艺术,对情感韵致和思想意趣的把握和分析,就不宜用“典型”和“性格”的概念作为衡量它成功与否的主要尺度了,这是散文鉴赏研究不易把握的难点。那么,怎样抓住散文鉴赏研究的关键点呢?林非从对古代文论中所提出的“神韵”、“性灵”、“气”、“神”、“骨”等概念进行辨析中,最后提出:“抓住客观反射于主观感情活动过程的‘境界’这类概念,就可以说是掌握了散文研究的关键问题。”(注:林非:《散文研究的特点》,《文学评论》,1985年第6期。)这的确是很有见地的,因为“境界”这一美学概念,既观照了“真景物”的客观,又侧重于反射“真感情”的主观,契合于散文艺术的本质。

其次,林非提出了四条具体审美鉴赏和批评的标准。林非从散文文体审美规范的角度着眼,认为散文的鉴赏和批评的标准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抓住以真情实感为基础的艺术境界,抛弃造作和虚假;二是抓住各种层次的内心生活图景的展示,坦率进行内心剖析,真诚地打开心扉;三是抓住丰富复杂的思考内涵,表达出对历史、时代、人生与命运的深沉思索的真知灼见和哲理探求;四是抓住散文语言美的特征,依靠蕴藏着感情和思想激流的流畅、单纯和洁净的语言美质的自身光泽吸引读者。

再次,确立了散文审美创造的四条目标。林非由散文审美鉴赏和批评的标准进一步思考下去,在对审美对象的深入审视中,又卓有见地地确立了散文审美创造的具体目标。他常常思索着什么是最好的散文这个问题,他认为历来被人们深深喜爱和击节赞赏的好散文,应该具备下列条件:“(一)最能够触发人们感动的;(二)最能够唤醒人们回忆社会境遇和自然风光的;(三)最能够引起人们深邃的思索的;(四)最能够在语言和艺术技巧方面满足人们审美趣味的。”(注:林非:《散文创作的点滴感受》,《写作》,1997年第6期。)可以这样说,林非在这里所确立的散文审美创造的目标,突破了传统研究中表面化的局限,真正是抓住了散文美的精髓,达到了理性高度的认知。

(四)散文使命论

林非的散文理论研究,非常注重思考当代散文创作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新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他强调散文家从事创作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他认为“凡是高瞻远瞩的散文家,都必须将自己创作的使命,跟整个民族建设这种崭新文明的根本任务结合起来,成为总的文化轨迹中的一条线索,这样写起散文来,才会愈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头,这种崇高和神圣的使命感必然会更好地激励自己去完成散文创作的任务”(注:林非:《散文创作的使命》,载《文学评论家》,1991年第5期,第57页。)。正因为散文创作与整个民族的文化建设具有密切的关系和崇高的意义,所以他深切地希望当今社会应有更多的人“都能够较好地理解散文的奥秘,较为纯熟地运用散文来交流各自的心灵和思想,那么其文明程度肯定就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注:林非:《中外散文辞典·序言》,转引自《文学评论家》,1991年第5期,第58页。)。他始终强调散文创作应成为整个人类心灵活动的记载,以真诚和坦率直面人生,表达出作家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见解,把个人品格的完善与民族和事业的献身精神熔为一炉,承担着净化人的品格、美化人的理想的使命。

林非的散文理论研究,有着开放的视野和眼光,1991年他应邀去汉城参加“国际散文研讨会”,会上,发表了《东方散文家使命》的演讲,他提出“要深深扎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吸收东西方文化两者之长,而又弃其所短,建设比古代时期远为辉煌的东方民族新文化,并且在这样的背景面前,致力于写出具有现代东方人精神气质和艺术风貌的散文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史诗般、大气魄的散文创作的使命意识,今天的散文家如能深刻感悟林非所提出的这种散文创作的使命意识,必能形成崭新的现代观念、当代意识和新的文化人格精神,必能对当代的社会人文景观和经济生活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必能具有博大的对古今中外文化的融合力,这样,散文创作在审美精神气质和风度上,定会产生突破性的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博学多识、深邃睿智的思想家和学者林非,在散文理论的研究中走过了20余年漫长的学术之路,收获了丰硕的学术之果。他在散文的本质特征论、散文的创作艺术论、散文的审美鉴赏论、散文的使命论四大研究领域做出了自己开拓创新性的理论贡献,逐步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散文理论观,建构起系统的现代散文理论体系,引起了中外文坛的高度关注和盛赞,他对于新时期散文理论和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建有筚路蓝缕之功。

标签:;  ;  ;  ;  ;  ;  ;  ;  ;  

论林非的散文理论_散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