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嶂下小学
摘要:中国教育最大的优点,就是整体教育质量较高。整个教育质量,包括基础教育,质量是比较高的。这是优点,也有缺点。缺点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差。原因很多,但以“填鸭”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听讲—记忆—练习—知识再现”为主的教学方式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如何改进语文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师生对话;小学语文;课堂活跃
一、转变方式,实现以生为本
教学方式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
让学生不断进行语言积累,让他们去说、去读、去讲,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强化学生对拼音符号的认识,如”时,我出示“鹰”的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教学韵母“ing是什么,学生就会说“ing”,再通过学生的口头语言,加深对知识的掌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学习了拼音,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开放式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玩、去动、去演。课堂教学应顺应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方法。如:在教《三袋麦子》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自己去制作头饰,课堂中用来表演。这样,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个性得以张扬,自主、合作、实践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轻松活泼,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在小学时期,那些形象生动的、带有实际操作的内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实物演示、表演体会、语言描绘及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提供文字、图像、动画、影像和声音等情景,建立友好的交互作用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学生良好的学习心境。说起情境二字,我感觉就是身临其境地接触课文中所描写的场景,身临其境地说出课文中的语言。据此,很多学校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能有更直观地感受。可我们在农村小学,没有这个条件,那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去创设情境。实验证明,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活跃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常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们会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利用这一方式,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出来。同样,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我们也采用情境的方法,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小木偶的故事》这一课时就增加了情境的成分。课文是一篇童话,里面有几个角色:小木偶、小灰狼、熊警察、兔子、小女巫、婆婆,课文生动地描写了这些童话角色的对话,描写了他们说话的表情和动作。我想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描述中运用提示语。那天我们班上刚巧得到卫生红旗,我就请班上平常积极发言的刘松晨同学来表演。
如在《黄山奇松》一课的教学中,我把整个教学设计分为试学—导学—运用三个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学时先通过多媒体整体感知黄山风光,学生兴趣盎然。然后理出课文重点段的结构特点,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方法,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通过读读(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在读中自悟)、想想(展开想象,黄山的奇松还有哪些模样)、谈谈(看录像,自由谈感受)、画画(用简笔画描绘黄山的奇松)、演演(当导游,把所学知识外化为自己的语言)等活动,使学生领会作者的文笔,感受黄山的风光美,同时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发展。
三、拓展阅读,提高读写能力
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渠道。阅读教学,必须树立大的语文观,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打破课内外的界限,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得以沟通,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如学完《烟台的海》后,让学生阅读有关描写祖国名胜风景的文章,要求做好读书记录卡,背诵精彩片段。有的课外阅读文章还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写简短的读书笔记等。同时,还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展评等活动,保持学生阅读兴趣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对阅读、写作越来越感兴趣,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较高的水平。浓厚的阅读兴趣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同时学生还学会了观察思考,积累应用。
四、把握学生特点,开发学生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开发了自己的智力。如在教《大海睡了》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读,然后展示幻灯片。引导学生看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中,既感受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教师要把开发智力、发展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引入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在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参考文献
[1]王静. 小学语文师生对话教学的思考[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6(12).
论文作者:陈雨芬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9月总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课文论文; 黄山论文; 能力论文; 自己的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9月总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