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_地理论文

“锚定”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_地理论文

“抛锚式”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法论文,地理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抛锚式”教学是由约翰·布朗福特认知与技术小组(简称CTGV)领导开发的,它受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提倡“学生在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

“抛锚式”教学属于情境性教学的一种。“抛锚”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所被确定的实际问题或者真实任务。一旦学生的“思想之舟”被定格于特定的情境之“海”中,每位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知识、经历,去合作、去思考,从而建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

一、“抛锚式”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的一般步骤

一般认为抛锚式教学是由以下的环节所组成: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在具体地理教学中,一般可分为三个教学步骤实施:

1.抛锚——创设情境、确定问题

“抛锚”是抛锚式教学的核心。在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展示图片、播放音像、呈现案例、提出问题、组织活动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探究——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确定问题后,学生开始自主学习探究。这个过程大体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另一种是课后实践、收集资料完成探究。

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为自主学习困难的个体或者群体搭建脚手架,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3.总结——阐述观点、评价效果

让学生面对老师和全班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也可就其不同的意见与他进行辩论。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更有可能产生思想的火花,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抛锚式”教学中,教学评价不可或缺。教师的评价不能只用“好”或者“不错”等比较概括话语,而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细致入微的评价。同时,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

二、“抛锚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案例

某中学教师在“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这节课中,讲到了大气圈层对光的折射、反射、散射的问题。他在解释完“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彩虹是怎样产生的”等自然现象后,问学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界中许多事物的神秘面纱已经被逐步揭开,比如彩虹是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而产生的,古代传说和诗歌中被称颂的月亮也不过是个布满陨石坑的星球。这样一来虽然我们认识了自然,但那些神秘美好的事物,在我们的心目中已失去了昔日的风采。那么,在不断地认识自然本质的过程之中,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人类是否又失去了一些东西呢?”

该问题立即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教师也走下了讲台与学生交流。

在讨论结束之后,学生阐述了各自的观点:

学生甲:我看到一篇文章,说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类的爱情、亲情实际上是我们人体中分泌的化学元素。当两个人有了感情之后,实质上是两个人身体中的这种化学元素的量增多了。连伟大的母爱也是如此,我真的不能接受。

学生乙:虽然这些都是为科学所证实了,但我宁愿不去相信它。太过理性化的人,是很恐怖的。

学生丙:我觉得科学技术对人类情感是有冲击力的。比如月亮,我想我国古代人对此有难以割舍的情结,大量诗歌都是通过月亮来寄托诗人情感的,还有中秋赏月这样流传千年的传统。而现在这种情感却变淡了。

学生丁:科学技术加速了人类的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况且,我们失去了这样的审美情感。却也在其他方面得到了弥补。比如说,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天文奇观。

……

教师总结:“科学技术的确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当我们在享用这些成果的时候,我们也发现种种的危机在潜滋暗长。不仅仅是上面大家所讨论的情感方面的问题,还有近代以来的工业文明,却加速破坏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核武器的出现使人类由此踏上了一条不归的路;生物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众多关于社会伦理问题的争论。这当然不是说科学技术就是负面的,其实它是中性的,这取决于使用者的意识。其实科学是一柄双刃剑。这也说明,我们需要全面看待一个新生的事物。只看有利的方面或弊端都是不够的。”

三、案例分析

这个教学案例,贯彻了“抛锚式”教学的思想,诠释了“抛锚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可行性。案例的闪光点在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从中可以看出在现实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抛锚式”教学需要地理教师增强以下意识:

1.增强设置良好情境的意识

“抛锚式”教学需要设置情境,在课堂中设置一个好的情境,无疑会使我们的教学变得轻松。目前地理教学中,一般通过播放音乐、视频或图片来创设情境。比如讲“巴西”,教师会播放桑巴舞;讲“日本”,教师会呈现富士山的照片。案例中,教师却是用纯粹的语言来创设情境的。虽然语言,相对于多媒体,显得抽象,但语言却是极富生命力的。因此,在广泛利用多媒体的今天,教师更有必要注重利用语言来创设情境。

2.增强问题意识

问题是“抛锚式”教学的灵魂,它支撑着整个教学过程。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有一种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挖掘地理教材的内容,提出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这要求教师基于本学科的特点,广泛阅读自然和人文方面的书籍,加大知识储备,开阔视野,增强人文和自然方面的修养。

案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的结果。教师在解释完自然现象之后,又进一步通过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到科学与人文矛盾的现象之中思考,体现了该教师良苦的用心。

3.增强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

设置情境、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案例中,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走下讲台同学生一起讨论,这正是以学生为中心意识的体现。如果教师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讨论中,如果教师只为了迎合课改的要求,满足于学生讨论的形式,而忽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那么“抛锚式”教学也就流于形式了。

4.增强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意识

“抛锚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思考问题、阐述观点时往往会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同时也由于现代的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地理教师若还是以以往的认识去讲解问题,就显得狭隘了。这也就要求地理教师不断地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能够以更高的姿态、更广阔的视野去引导学生。

“抛锚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思考、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抛锚式”教学是值得我们尝试的教学方法。

标签:;  ;  ;  ;  ;  ;  ;  

“锚定”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