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这种方式建立笛卡尔坐标系的原因--以反思性教学为例_抛物线论文

为什么要这样建立直角坐标系——反思性教学的一个案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坐标系论文,直角论文,案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情境再现

在一次高二数学教研活动时,笔者听了一节“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的课。 教学过程简述如下:

(1)由椭圆与双曲线的统一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 之比是正常数e的点的轨迹(i)当0<e<1时,是椭圆;(ii)当e>1时,是双曲线;(iii) 设问:那么当e = 1时,又是什么曲线呢?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演示:F是定点,l是定直线,FK⊥l,垂足为K,N 是l上任一点,过N作FK的平行线与FN的中垂线交于点M,拖动点N,观察点M的轨迹,提 问学生:这是什么曲线?齐声回答:“抛物线。”“对,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三 种圆锥曲线——抛物线。”

附图

(3)先给出它的定义(就是e = 1的情况),再求方程就涉及到怎榉建立直角坐标系,由 学生(在已有图象的基础上)讲:以F到l的垂线段FK的中垂线为y轴,垂线FK为x轴,建立 直角坐标系,再设点M(x,y),就可以求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y[2] = 2px(p>0)。

(4)最后研究焦点坐标、准线方程,根据对称性得出另外三种形式,讨论有关性质和一 些巩固习题等,这里不再阐述。

二、评价反思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设计,由学生已学的椭圆与双曲线的统一定义出发,引入 自然合理,考虑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通过信息技术 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观性又增强了学生对于概念的感性认识 。把这个以往教学中此内容难以呈现的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但是,笔者觉得这里还存在三个没有解决、但必须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当F点在直线l 上时,图形还是抛物线吗?这个问题现在已解决得较好了,显然此时动点的轨迹是过F垂 直于直线l的一条直线,只要对定义加以补充就可以了,不予详谈。

其次是课件中M点的轨迹是抛物线,为什么?

再有就是怎样建立坐标系更恰当?即为什么要这样建系才是最简单的?这些是学生看了 书后“知道”的,还是因为刚开始的《几何画板》上的动画演示给学生造成了先入为主 的印象?

带着后面两个疑问,笔者陷入了沉思。

这样的教学设计,表面上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也似乎抓住了教材内容的重点, 而且还利用了多媒体的技术手段,具有现代数学教学的“印象”。可难道这就是体现了 现在新的教学理念,贯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吗?笔者认为:其实并没有。我们应充 分挖掘教材的本质,必须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还知识以本来的面目,即它是怎 样形成的。要想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经过教师的不断反思,精 心设计,才能找出数学知识螺旋式上升的台阶,搭建合理的“脚手架”,做到对教学内 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

反思1:试想上面的教学设计,即使从形状上来看,学生以前(初中)也只学过开口向上 (下)的抛物线,这才是他们熟悉的。而教师的演示却是开口向右的,事实上这就已经让 很多学生很难接受了,最多也仅仅是“像”而已!

反思2:对于轨迹问题,在教学中前面已归纳出一般的建系方法:尽量以已知直线为坐 标轴,已知点为原点或放在坐标轴上,而今突然用这样的方法,不无矛盾!

三、悬案终破

笔者对以上两个问题反思后的解决思路是:先通过常规建系,证明符合条件的点的轨 迹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就可解释其他三种开口方向的情况;同时通过对二次函数顶点 的研究,让学生反思建系的合理性,从而调整和改进建系的方法,找到了所谓“恰当” 的建系方法。所以相应教学设计修改为:

(前面部分略)当e = 1时,又是什么曲线呢?马上有一位同学(接着)讲:“抛物线”, “好,那你怎么知道它就是抛物线,能说出理由吗?”学生满脸疑问地摇了摇头,“那 么在解析几何中,是用什么方法研究曲线的?”“求曲线的方程,也就是用坐标法。” 我们一起来研究。

先画出点F和直线l,问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外。

当F在直线l上时,你能发现点的轨迹是什么?是过该点且垂直于已知直线l的直线,对 ,这时就不是抛物线(吸引了同学们对问题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附图

当F不在直线l上时,不妨先讨论F在直线l上方区域的时候,要建立直角坐标系,想一 想以前这方面积累的经验:尽量把已知直线当作坐标轴,把已知点尽量放在坐标轴上。 以直线l为x轴,过F点作l的垂线为y轴,这时垂线段FO就是定

附图

附图

标准方程的特征,以及与图象、焦点、准线方程之间的联系。

通过对这个教学过程的反思研究,不仅解决了自己以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体 验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即研究”的指导意义,也更坚定了笔者进行教学研究和 改革的信心。因此,只有经常反思自己,不断反思自我,“吾日三省吾身”,才能不断 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与教研水平。

标签:;  ;  ;  

以这种方式建立笛卡尔坐标系的原因--以反思性教学为例_抛物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